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劫比羅伐窣堵國
原典
劫比羅伐窣堵國①,周四千餘裡,空城十數,荒蕪已甚。
王城頹圯,周量不詳。
其内宮城周十四五裡,壘磚而成,基迹峻固。
空荒久遠,人裡稀曠。
無大君長,城各立主。
土地良沃,稼穑時播。
氣序無愆,風俗和暢。
伽藍故基千有餘所。
而宮城之側,有一伽藍,僧徒三十餘人,習學小乘正量部教。
天祠兩所,異道雜居。
宮城内有故基,淨飯王正殿也。
上建精舍,中作王像。
其側不遠有故基,摩诃摩耶唐言“大術”夫人寝殿也。
上建精舍,中作夫人之像。
其側精舍,是釋迦菩薩降神母胎處,中作菩薩降神之像。
上座部菩薩以嗢呾羅沙荼月三十日夜降神母胎,當此五月十五日。
諸部則以此月二十三日夜降母胎,當此五月八日。
菩薩降神東北,有窣堵波,阿私多仙相太子處。
菩薩誕靈之日,嘉祥輻湊。
時淨飯王召諸相師,而告之曰:“此子生也,善惡何若?宜悉乃正,明言以對。
”曰:“依先聖之記,考吉祥之應,在家作轉輪聖王,舍家當成等正覺。
”是時阿私多仙自遠而至,叩門請見。
王甚慶悅,躬迎禮敬,請就寶座,曰:“不意大仙今日降顧。
”仙曰:“我在天宮,安居宴坐,忽見諸天群從蹈舞。
我時問言:‘何悅豫之甚也?’曰:‘大仙當知,贍部洲中,釋種淨飯王第一夫人,今産太子,當證三菩提,圓明一切智。
’我聞是語,故來瞻仰。
所悲朽耄,不遭聖化。
” 城南門,有窣堵波,是太子與諸釋角力擲象之處。
太子伎藝多能,獨拔倫匹。
淨飯大王懷慶将返,仆夫馭象,方欲出城。
提婆達多素負強力,自外而入,問馭者曰:“嚴駕此象,其誰欲乘?”曰:“太子将還,故往奉馭。
”提婆達多發憤引象,批其颡,蹴其臆。
僵仆塞路,杜絕行途。
無能轉移,人衆填塞。
難陀後至,而問之曰:“誰死此象?”曰:“提婆達多。
”即曳之僻路。
太子至,又問曰:“誰為不善,害此象耶?”曰:“提婆達多害以杜門,難陀引之開徑。
”太子乃舉象高擲,越度城塹。
其象堕地,為大深坑,土俗相傳為象堕坑也。
其側精舍中作太子像。
其側又有精舍,太子妃寝宮也,中作耶輸陀羅并有羅怙羅像。
宮側精舍作受業之像,太子學堂故基也。
城東南隅,有一精舍,中作太子乘白馬淩虛之像,是逾城處也。
城四門外,各有精舍,中作老、病、死人、沙門之像,是太子遊觀,睹相增懷,深厭塵俗,于此感悟,命仆回駕。
城南行五十餘裡,至故城。
有窣堵波,是賢劫中人壽六萬歲時,迦羅迦村馱佛本生城也。
城南不遠有窣堵波,成正覺已見父之處。
城東南窣堵波,有彼如來遺身舍利。
前建石柱,高三十餘尺,上刻師子之像,傍記寂滅之事,無憂王建焉。
迦羅迦村馱佛城東北行三十餘裡,至故大城。
中有窣堵波,是賢劫中人壽四萬歲時,迦諾迦牟尼佛本生城也。
東北不遠有窣堵波,成正覺已度父之處。
次北窣堵波,有彼如來遺身舍利。
前建石柱,高二十餘尺,上刻師子之像,傍記寂滅之事,無憂王建也。
城東北四十餘裡,有窣堵波,是太子坐樹陰,觀耕田,于此習定而得離欲。
淨飯王見太子坐樹陰,入寂定,日光回照,樹影不移,心知靈聖,更深珍敬。
大城西北有數百千窣堵波,釋種誅死處也。
毗盧擇迦王既克諸釋,虜其族類,得九千九百九十萬人,并從殺戮。
積屍如莽,流血成池。
天警人心,收骸瘗葬。
誅釋西南,有四小窣堵波,四釋種拒軍處。
初勝軍王嗣位也,求婚釋種。
釋種鄙其非類,謬以家人之女,重禮娉焉。
勝軍王立為正後,其産子男,是為毗盧擇迦王。
毗盧擇迦欲就舅氏請益受業,至此城南,見新講堂,即中憩駕。
諸釋聞之,逐而詈曰:“卑賤婢子,敢居此室!此室諸釋建也,拟佛居焉。
”毗盧擇迦嗣位之後,追複先辱,便興甲兵,至此屯軍。
釋種四人躬耕畎畝,便即抗拒,兵寇退散。
已而入城,族人以為承輪王之祚胤,為法王之宗子,敢行兇暴,安忍殺害?污辱宗門,絕親遠放。
四人被逐,北趣雪山。
一為烏仗那國王,一為梵衍那國王,一為呬摩呾羅國王,一為商彌國王。
奕世傳業,苗裔不絕。
城南三四裡尼拘律樹林,有窣堵波,無憂王建也,釋迦如來成正覺已,還國見父王為說法處。
淨飯王知如來降魔軍已,遊行化導,情懷渴仰,思得禮敬,乃命使請如來,曰:“昔期成佛,當還本生。
斯言在耳,時來降趾。
”使至佛所,具宣王意。
如來告曰:“卻後七日,當還本生。
”使臣還以白王。
淨飯王乃告命臣庶,灑掃衢路,儲積香華,與諸群臣四十裡外伫駕奉迎。
是時如來與大衆俱,八金剛周衛,四天王前導,帝釋與欲界天侍左,梵王與色界天侍右,諸苾刍僧列在其後。
唯佛在衆,如月映星。
威神動三界,光明逾七曜。
步虛空,至本生國。
王與從臣禮敬已畢,俱共還國,止尼拘盧陀僧伽藍。
其側不遠有窣堵波,是如來于大樹下東面而坐,受姨母金縷袈裟。
次此窣堵波,是如來于此度八王子及五百釋種。
城東門内路左,有窣堵波,昔一切義成太子于此習諸技藝。
門外有自在天祠,祠中石天像,危然起勢,是太子在襁褓中所入祠也。
淨飯王自臘伐尼國迎太子還也,途次天祠,王曰:“此天祠多靈鑒,諸釋童稚,求祐必效,宜将太子至彼修敬。
”是時傅母抱而入祠,其石天像起迎太子。
太子已出,天像複坐。
城南門外路左,有窣堵波,是太子與諸釋角藝射鐵鼓。
從此東南三十餘裡,有小窣堵波,其側有泉,泉流澄鏡,是太子與諸釋引強校能。
弦矢既分,穿過鼓表,至地沒羽,因湧清流。
時俗相傳,謂之箭泉。
人有疾病,飲沐多愈。
遠方之人,持泥以歸,随其所苦,漬以塗額,靈神冥衛,多蒙痊愈。
箭泉東北行八九十裡,至臘伐尼林,有釋種浴池。
澄清皎鏡,雜華彌漫。
其北二十四五步,有無憂華樹,今已枯悴,菩薩誕靈之處。
菩薩以吠舍佉月後半八日,當此三月八日。
上座部則曰以吠舍佉月後半十五日,當此三月十五日。
次東窣堵波,無憂王所建,二龍浴太子處也。
菩薩生已,不扶而行,于四方各七步,而自言曰:“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今茲而往,生分已盡。
”随足所蹈,出大蓮花。
二龍踴出,住虛空中,而各吐水,一冷一暖,以浴太子。
浴太子窣堵波東,有二清泉。
傍建二窣堵波,是二龍從地踴出之處。
菩薩生已,支屬宗親莫不奔馳,求水盥浴。
夫人之前,二泉湧出,一冷一暖,遂以浴洗。
其南窣堵波,是天帝釋捧接菩薩處。
菩薩初出胎也,天帝釋以妙天衣跪接菩薩。
次有四窣堵波,是四天王抱持菩薩處也。
菩薩從右脅生已,四大天王以金色衣捧菩薩,置金機上,至母前曰:“夫人誕斯福子,誠可歡慶。
諸天尚喜,況世人乎!” 四天王捧太子窣堵波側不遠,有大石柱,上作馬像,無憂王之所建也。
後為惡龍霹靂,其柱中折仆地。
傍有小河,東南流,土俗号曰油河。
是摩耶夫人産孕已,天化此池,光潤澄淨,欲令夫人取以沐浴,除去風虛。
今變為水,其流尚膩。
從此東行,曠野荒林中二百餘裡,至藍摩國中印度境。
注釋 ①劫比羅伐窣堵國:釋迦牟尼佛誕生的國家,在古代屬于五印度的中印度。
地域在今印度北方邦北部,包括相鄰的尼泊爾部分地區。
“劫比羅伐窣堵”既是都城的名字,又是國家的名字,梵文原文是Kapilavastu。
舊城的确切位置在哪裡,尚有争議。
劫比羅伐窣堵是釋迦族在公元前五六世紀建立的國家。
在佛教的曆史上,因為釋迦牟尼誕生在這裡,故成為聖地。
玄奘到
王城頹圯,周量不詳。
其内宮城周十四五裡,壘磚而成,基迹峻固。
空荒久遠,人裡稀曠。
無大君長,城各立主。
土地良沃,稼穑時播。
氣序無愆,風俗和暢。
伽藍故基千有餘所。
而宮城之側,有一伽藍,僧徒三十餘人,習學小乘正量部教。
天祠兩所,異道雜居。
宮城内有故基,淨飯王正殿也。
上建精舍,中作王像。
其側不遠有故基,摩诃摩耶唐言“大術”夫人寝殿也。
上建精舍,中作夫人之像。
其側精舍,是釋迦菩薩降神母胎處,中作菩薩降神之像。
上座部菩薩以嗢呾羅沙荼月三十日夜降神母胎,當此五月十五日。
諸部則以此月二十三日夜降母胎,當此五月八日。
菩薩降神東北,有窣堵波,阿私多仙相太子處。
菩薩誕靈之日,嘉祥輻湊。
時淨飯王召諸相師,而告之曰:“此子生也,善惡何若?宜悉乃正,明言以對。
”曰:“依先聖之記,考吉祥之應,在家作轉輪聖王,舍家當成等正覺。
”是時阿私多仙自遠而至,叩門請見。
王甚慶悅,躬迎禮敬,請就寶座,曰:“不意大仙今日降顧。
”仙曰:“我在天宮,安居宴坐,忽見諸天群從蹈舞。
我時問言:‘何悅豫之甚也?’曰:‘大仙當知,贍部洲中,釋種淨飯王第一夫人,今産太子,當證三菩提,圓明一切智。
’我聞是語,故來瞻仰。
所悲朽耄,不遭聖化。
” 城南門,有窣堵波,是太子與諸釋角力擲象之處。
太子伎藝多能,獨拔倫匹。
淨飯大王懷慶将返,仆夫馭象,方欲出城。
提婆達多素負強力,自外而入,問馭者曰:“嚴駕此象,其誰欲乘?”曰:“太子将還,故往奉馭。
”提婆達多發憤引象,批其颡,蹴其臆。
僵仆塞路,杜絕行途。
無能轉移,人衆填塞。
難陀後至,而問之曰:“誰死此象?”曰:“提婆達多。
”即曳之僻路。
太子至,又問曰:“誰為不善,害此象耶?”曰:“提婆達多害以杜門,難陀引之開徑。
”太子乃舉象高擲,越度城塹。
其象堕地,為大深坑,土俗相傳為象堕坑也。
其側精舍中作太子像。
其側又有精舍,太子妃寝宮也,中作耶輸陀羅并有羅怙羅像。
宮側精舍作受業之像,太子學堂故基也。
城東南隅,有一精舍,中作太子乘白馬淩虛之像,是逾城處也。
城四門外,各有精舍,中作老、病、死人、沙門之像,是太子遊觀,睹相增懷,深厭塵俗,于此感悟,命仆回駕。
城南行五十餘裡,至故城。
有窣堵波,是賢劫中人壽六萬歲時,迦羅迦村馱佛本生城也。
城南不遠有窣堵波,成正覺已見父之處。
城東南窣堵波,有彼如來遺身舍利。
前建石柱,高三十餘尺,上刻師子之像,傍記寂滅之事,無憂王建焉。
迦羅迦村馱佛城東北行三十餘裡,至故大城。
中有窣堵波,是賢劫中人壽四萬歲時,迦諾迦牟尼佛本生城也。
東北不遠有窣堵波,成正覺已度父之處。
次北窣堵波,有彼如來遺身舍利。
前建石柱,高二十餘尺,上刻師子之像,傍記寂滅之事,無憂王建也。
城東北四十餘裡,有窣堵波,是太子坐樹陰,觀耕田,于此習定而得離欲。
淨飯王見太子坐樹陰,入寂定,日光回照,樹影不移,心知靈聖,更深珍敬。
大城西北有數百千窣堵波,釋種誅死處也。
毗盧擇迦王既克諸釋,虜其族類,得九千九百九十萬人,并從殺戮。
積屍如莽,流血成池。
天警人心,收骸瘗葬。
誅釋西南,有四小窣堵波,四釋種拒軍處。
初勝軍王嗣位也,求婚釋種。
釋種鄙其非類,謬以家人之女,重禮娉焉。
勝軍王立為正後,其産子男,是為毗盧擇迦王。
毗盧擇迦欲就舅氏請益受業,至此城南,見新講堂,即中憩駕。
諸釋聞之,逐而詈曰:“卑賤婢子,敢居此室!此室諸釋建也,拟佛居焉。
”毗盧擇迦嗣位之後,追複先辱,便興甲兵,至此屯軍。
釋種四人躬耕畎畝,便即抗拒,兵寇退散。
已而入城,族人以為承輪王之祚胤,為法王之宗子,敢行兇暴,安忍殺害?污辱宗門,絕親遠放。
四人被逐,北趣雪山。
一為烏仗那國王,一為梵衍那國王,一為呬摩呾羅國王,一為商彌國王。
奕世傳業,苗裔不絕。
城南三四裡尼拘律樹林,有窣堵波,無憂王建也,釋迦如來成正覺已,還國見父王為說法處。
淨飯王知如來降魔軍已,遊行化導,情懷渴仰,思得禮敬,乃命使請如來,曰:“昔期成佛,當還本生。
斯言在耳,時來降趾。
”使至佛所,具宣王意。
如來告曰:“卻後七日,當還本生。
”使臣還以白王。
淨飯王乃告命臣庶,灑掃衢路,儲積香華,與諸群臣四十裡外伫駕奉迎。
是時如來與大衆俱,八金剛周衛,四天王前導,帝釋與欲界天侍左,梵王與色界天侍右,諸苾刍僧列在其後。
唯佛在衆,如月映星。
威神動三界,光明逾七曜。
步虛空,至本生國。
王與從臣禮敬已畢,俱共還國,止尼拘盧陀僧伽藍。
其側不遠有窣堵波,是如來于大樹下東面而坐,受姨母金縷袈裟。
次此窣堵波,是如來于此度八王子及五百釋種。
城東門内路左,有窣堵波,昔一切義成太子于此習諸技藝。
門外有自在天祠,祠中石天像,危然起勢,是太子在襁褓中所入祠也。
淨飯王自臘伐尼國迎太子還也,途次天祠,王曰:“此天祠多靈鑒,諸釋童稚,求祐必效,宜将太子至彼修敬。
”是時傅母抱而入祠,其石天像起迎太子。
太子已出,天像複坐。
城南門外路左,有窣堵波,是太子與諸釋角藝射鐵鼓。
從此東南三十餘裡,有小窣堵波,其側有泉,泉流澄鏡,是太子與諸釋引強校能。
弦矢既分,穿過鼓表,至地沒羽,因湧清流。
時俗相傳,謂之箭泉。
人有疾病,飲沐多愈。
遠方之人,持泥以歸,随其所苦,漬以塗額,靈神冥衛,多蒙痊愈。
箭泉東北行八九十裡,至臘伐尼林,有釋種浴池。
澄清皎鏡,雜華彌漫。
其北二十四五步,有無憂華樹,今已枯悴,菩薩誕靈之處。
菩薩以吠舍佉月後半八日,當此三月八日。
上座部則曰以吠舍佉月後半十五日,當此三月十五日。
次東窣堵波,無憂王所建,二龍浴太子處也。
菩薩生已,不扶而行,于四方各七步,而自言曰:“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今茲而往,生分已盡。
”随足所蹈,出大蓮花。
二龍踴出,住虛空中,而各吐水,一冷一暖,以浴太子。
浴太子窣堵波東,有二清泉。
傍建二窣堵波,是二龍從地踴出之處。
菩薩生已,支屬宗親莫不奔馳,求水盥浴。
夫人之前,二泉湧出,一冷一暖,遂以浴洗。
其南窣堵波,是天帝釋捧接菩薩處。
菩薩初出胎也,天帝釋以妙天衣跪接菩薩。
次有四窣堵波,是四天王抱持菩薩處也。
菩薩從右脅生已,四大天王以金色衣捧菩薩,置金機上,至母前曰:“夫人誕斯福子,誠可歡慶。
諸天尚喜,況世人乎!” 四天王捧太子窣堵波側不遠,有大石柱,上作馬像,無憂王之所建也。
後為惡龍霹靂,其柱中折仆地。
傍有小河,東南流,土俗号曰油河。
是摩耶夫人産孕已,天化此池,光潤澄淨,欲令夫人取以沐浴,除去風虛。
今變為水,其流尚膩。
從此東行,曠野荒林中二百餘裡,至藍摩國中印度境。
注釋 ①劫比羅伐窣堵國:釋迦牟尼佛誕生的國家,在古代屬于五印度的中印度。
地域在今印度北方邦北部,包括相鄰的尼泊爾部分地區。
“劫比羅伐窣堵”既是都城的名字,又是國家的名字,梵文原文是Kapilavastu。
舊城的确切位置在哪裡,尚有争議。
劫比羅伐窣堵是釋迦族在公元前五六世紀建立的國家。
在佛教的曆史上,因為釋迦牟尼誕生在這裡,故成為聖地。
玄奘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