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和各種鮮花,供養三寶。
先來到寶壇,用香水洗浴佛像。
然後戒日王親自背着佛像,送上西台,用各種奇珍異寶和成百上千件憍奢耶衣,供養佛像。
這時隻有二十多位沙門能夠與戒日王一起參加,各國國王都作為侍衛。
吃過飯後,召集各種不同學派的學者,商榷微妙的學問,探讨高深的道理。
日将黃昏,戒日王才乘車回到行宮。
如此每天護送金佛像,前導和随從都與開始時一樣,要一直到法會結束。
突然,那個大台起火,伽藍的門樓濃煙滾滾,烈火熊熊。
戒日王歎息說:“我把國家所有的珍寶都貢獻出來,為先王建造了這所伽藍,以此顯揚先王的勝業。
我缺少德行,得不到神的保佑,所以才有這場災難。
既然我的罪過到了如此地步,我活着還有什麼用處!”戒日王于是燒香禮敬并發誓說:“我有幸憑着前世的善業,做了五印度的國王。
我願以我的福德的力量,熄滅火災。
假如我的誓言沒有感應,就讓我就此結束生命!”跟着奮力縱身,往門樓跳去。
就像有人在撲滅大火一樣,火盡煙消。
各國國王目睹這個奇觀,對戒日王更加敬畏。
戒日王事後臉色不變,言語如故,問各國國王說:“這場突然來的火災,把建造成功的東西燒為了灰燼,你們心中是怎麼想的?”國王們趴在地上,哭着回答:“我們本來是期望建成勝迹,傳給後世,一旦都成為灰燼,哪還有什麼可說的呢?而外道們一定會高興得相互慶賀。
”戒日王說:“由此看來,如來所說的道理真是對極了。
外道異學固守常見,隻有我們如來大師教誨的是無常的道理。
然而我的施舍已經很周到,如願以償,又遇上這場災變,使我更加懂得如來學說的真谛。
這是一件大好事,大家不必為這件事過分悲傷。
” 于是戒日王與各國國王一起來到東邊的大塔上,登高觀覽。
戒日王剛走下塔的台階,突然有一個生人持刀迎面向戒日王刺來。
當時戒日王十分窘迫,他向後退了幾級,俯身抓住這個人,把他交給官員們。
官員們這時驚慌失措,不知道應該趕快去救戒日王。
國王們都請求把這人處死,戒日王卻沒有一點怒色,吩咐不要殺他。
戒日王親自審問他說:“我有什麼地方對不起你,你這樣殘暴兇惡?”這人回答說:“大王德澤無私,天下人都得到了大王的好處。
然而我輕狂愚蠢,不明白大的道理,受外道們一句話的煽動,就做了刺客,帶頭想殺害大王。
”戒日王又問:“外道們為什麼要生出這種壞心?”刺客回答說:“大王召集各國,拿出府庫裡所有的财物,供養沙門,鑄造佛像。
而外道們從遠地被召來,卻無人過問。
外道們心中覺得是慚愧和恥辱,就讓我這個輕狂愚昧之徒,做這種兇險的事。
” 戒日王于是追究外道們,有五百婆羅門,都是些很有才幹的人,奉命前來參加法會。
他們嫉妒沙門受到戒日王的禮遇和尊重,便發射火箭,燒毀寶台,想趁救火之時,人群發生混亂,在這時殺害戒日王。
既沒有機會鑽空子,便雇用這人,到路口行刺。
此時各國國王和大臣都請求殺掉這些外道,而戒日王卻隻懲罰了他們中的禍首,對其餘的同夥不予問罪,把那五百個婆羅門驅逐出印度國境。
戒日王于是又返回都城。
曲女城附近的佛迹 城西北的塔,是無憂王所建造的。
從前如來曾在這裡連續七天宣講佛教的各種妙法。
塔旁則有過去四佛的坐處和經行的遺迹,又有藏有如來頭發和指甲的小塔。
說法塔的南面,靠近恒河,有三座伽藍,同一院牆,各自有門。
寺院内的佛像裝飾華麗,僧徒嚴肅靜穆,有數千餘戶淨人,供僧人們役使。
精舍内一個寶匣中有佛牙,一寸半多長,發出一種奇特的光澤,早晚各不相同。
遠近的士人百姓都來到這裡,集合在一起,朝拜瞻仰,每天有成百上千。
守護佛牙的僧人讨厭這種喧鬧和嘈雜,便做出收取重稅的規定,通告遠近,如果想見佛牙,必須交納大枚金錢。
然而瞻仰和禮拜的人仍然很多。
人們雖然交納金錢,心裡高興。
每逢齋日,就把寶匣放在高座上,成百上千的人燒香散花。
花雖然堆得滿滿的,但寶匣卻不會被遮住。
伽藍前面左右各有一座精舍,高一百餘尺,以石頭做基礎,用磚修成。
精舍内有佛像,裝飾着各種珠寶,有的用金銀鑄成,有的用黃銅鑄造。
兩座精舍前各有一座小伽藍。
伽藍東南邊不遠有一座大精舍,也是石頭做基礎,用磚修成,高二百餘尺。
精舍中有如來的立像,高三十餘尺,用黃銅熔鑄,像上裝飾各種珍寶。
精舍四周的石牆上,雕畫着如來修菩薩行時所經曆的事迹,非常細緻。
石精舍南邊不遠,有太陽神的廟。
太陽神廟南邊不遠,又有大自在天的神廟。
兩座廟都用青石裝飾,雕刻精細,規模大小,與佛精舍一樣。
兩座廟各有一千民戶,為寺廟灑水掃地。
鼓樂歌聲,晝夜不停。
大城東南六七裡,恒河南岸,有一座塔,高二百餘尺,是無憂王所建造的。
從前如來曾在這裡連續六個月宣講人身無常、苦、空、不淨。
塔旁邊則有過去四佛的坐處及經行的遺迹。
又有供養如來頭發和指甲的小塔。
人如果有病,隻要誠心誠意地旋繞小塔,病就會痊愈,得到福利。
納縛提婆矩羅城 從大城東南行一百餘裡,到納縛提婆矩羅城。
城在恒河的東岸,方圓二十餘裡。
城内花林清池,互相映照。
納縛提婆矩羅城的西北,恒河東岸,有一座外道的神廟,重閣層台,建造奇特。
城東邊五裡,有三座伽藍,同一院牆,各自有門。
僧徒有五百餘人,都學習小乘說一切有部。
伽藍前二百餘步,有一座塔,是無憂王所建造的。
塔基雖已傾斜下沉,仍高一百餘尺,從前如來曾在這裡說法七日。
塔中有舍利,不時放出光芒。
塔旁則有過去四佛的坐處和經行的遺迹。
伽藍北邊三四裡,靠近恒河岸,有一座塔,高二百餘尺,是無憂王所建造的,從前如來在這裡說法七天。
當時,有五百餓鬼來到佛所在的地方,聞佛法而覺悟,舍棄鬼身,轉生到天上。
如來說法的塔旁邊,有過去四佛的坐處和經行的遺迹。
旁邊則又有供奉如來頭發和指甲的塔。
從此往東南行六百餘裡,渡過恒河,往南到阿逾陀國(在中印度境内)。
先來到寶壇,用香水洗浴佛像。
然後戒日王親自背着佛像,送上西台,用各種奇珍異寶和成百上千件憍奢耶衣,供養佛像。
這時隻有二十多位沙門能夠與戒日王一起參加,各國國王都作為侍衛。
吃過飯後,召集各種不同學派的學者,商榷微妙的學問,探讨高深的道理。
日将黃昏,戒日王才乘車回到行宮。
如此每天護送金佛像,前導和随從都與開始時一樣,要一直到法會結束。
突然,那個大台起火,伽藍的門樓濃煙滾滾,烈火熊熊。
戒日王歎息說:“我把國家所有的珍寶都貢獻出來,為先王建造了這所伽藍,以此顯揚先王的勝業。
我缺少德行,得不到神的保佑,所以才有這場災難。
既然我的罪過到了如此地步,我活着還有什麼用處!”戒日王于是燒香禮敬并發誓說:“我有幸憑着前世的善業,做了五印度的國王。
我願以我的福德的力量,熄滅火災。
假如我的誓言沒有感應,就讓我就此結束生命!”跟着奮力縱身,往門樓跳去。
就像有人在撲滅大火一樣,火盡煙消。
各國國王目睹這個奇觀,對戒日王更加敬畏。
戒日王事後臉色不變,言語如故,問各國國王說:“這場突然來的火災,把建造成功的東西燒為了灰燼,你們心中是怎麼想的?”國王們趴在地上,哭着回答:“我們本來是期望建成勝迹,傳給後世,一旦都成為灰燼,哪還有什麼可說的呢?而外道們一定會高興得相互慶賀。
”戒日王說:“由此看來,如來所說的道理真是對極了。
外道異學固守常見,隻有我們如來大師教誨的是無常的道理。
然而我的施舍已經很周到,如願以償,又遇上這場災變,使我更加懂得如來學說的真谛。
這是一件大好事,大家不必為這件事過分悲傷。
” 于是戒日王與各國國王一起來到東邊的大塔上,登高觀覽。
戒日王剛走下塔的台階,突然有一個生人持刀迎面向戒日王刺來。
當時戒日王十分窘迫,他向後退了幾級,俯身抓住這個人,把他交給官員們。
官員們這時驚慌失措,不知道應該趕快去救戒日王。
國王們都請求把這人處死,戒日王卻沒有一點怒色,吩咐不要殺他。
戒日王親自審問他說:“我有什麼地方對不起你,你這樣殘暴兇惡?”這人回答說:“大王德澤無私,天下人都得到了大王的好處。
然而我輕狂愚蠢,不明白大的道理,受外道們一句話的煽動,就做了刺客,帶頭想殺害大王。
”戒日王又問:“外道們為什麼要生出這種壞心?”刺客回答說:“大王召集各國,拿出府庫裡所有的财物,供養沙門,鑄造佛像。
而外道們從遠地被召來,卻無人過問。
外道們心中覺得是慚愧和恥辱,就讓我這個輕狂愚昧之徒,做這種兇險的事。
” 戒日王于是追究外道們,有五百婆羅門,都是些很有才幹的人,奉命前來參加法會。
他們嫉妒沙門受到戒日王的禮遇和尊重,便發射火箭,燒毀寶台,想趁救火之時,人群發生混亂,在這時殺害戒日王。
既沒有機會鑽空子,便雇用這人,到路口行刺。
此時各國國王和大臣都請求殺掉這些外道,而戒日王卻隻懲罰了他們中的禍首,對其餘的同夥不予問罪,把那五百個婆羅門驅逐出印度國境。
戒日王于是又返回都城。
曲女城附近的佛迹 城西北的塔,是無憂王所建造的。
從前如來曾在這裡連續七天宣講佛教的各種妙法。
塔旁則有過去四佛的坐處和經行的遺迹,又有藏有如來頭發和指甲的小塔。
說法塔的南面,靠近恒河,有三座伽藍,同一院牆,各自有門。
寺院内的佛像裝飾華麗,僧徒嚴肅靜穆,有數千餘戶淨人,供僧人們役使。
精舍内一個寶匣中有佛牙,一寸半多長,發出一種奇特的光澤,早晚各不相同。
遠近的士人百姓都來到這裡,集合在一起,朝拜瞻仰,每天有成百上千。
守護佛牙的僧人讨厭這種喧鬧和嘈雜,便做出收取重稅的規定,通告遠近,如果想見佛牙,必須交納大枚金錢。
然而瞻仰和禮拜的人仍然很多。
人們雖然交納金錢,心裡高興。
每逢齋日,就把寶匣放在高座上,成百上千的人燒香散花。
花雖然堆得滿滿的,但寶匣卻不會被遮住。
伽藍前面左右各有一座精舍,高一百餘尺,以石頭做基礎,用磚修成。
精舍内有佛像,裝飾着各種珠寶,有的用金銀鑄成,有的用黃銅鑄造。
兩座精舍前各有一座小伽藍。
伽藍東南邊不遠有一座大精舍,也是石頭做基礎,用磚修成,高二百餘尺。
精舍中有如來的立像,高三十餘尺,用黃銅熔鑄,像上裝飾各種珍寶。
精舍四周的石牆上,雕畫着如來修菩薩行時所經曆的事迹,非常細緻。
石精舍南邊不遠,有太陽神的廟。
太陽神廟南邊不遠,又有大自在天的神廟。
兩座廟都用青石裝飾,雕刻精細,規模大小,與佛精舍一樣。
兩座廟各有一千民戶,為寺廟灑水掃地。
鼓樂歌聲,晝夜不停。
大城東南六七裡,恒河南岸,有一座塔,高二百餘尺,是無憂王所建造的。
從前如來曾在這裡連續六個月宣講人身無常、苦、空、不淨。
塔旁邊則有過去四佛的坐處及經行的遺迹。
又有供養如來頭發和指甲的小塔。
人如果有病,隻要誠心誠意地旋繞小塔,病就會痊愈,得到福利。
納縛提婆矩羅城 從大城東南行一百餘裡,到納縛提婆矩羅城。
城在恒河的東岸,方圓二十餘裡。
城内花林清池,互相映照。
納縛提婆矩羅城的西北,恒河東岸,有一座外道的神廟,重閣層台,建造奇特。
城東邊五裡,有三座伽藍,同一院牆,各自有門。
僧徒有五百餘人,都學習小乘說一切有部。
伽藍前二百餘步,有一座塔,是無憂王所建造的。
塔基雖已傾斜下沉,仍高一百餘尺,從前如來曾在這裡說法七日。
塔中有舍利,不時放出光芒。
塔旁則有過去四佛的坐處和經行的遺迹。
伽藍北邊三四裡,靠近恒河岸,有一座塔,高二百餘尺,是無憂王所建造的,從前如來在這裡說法七天。
當時,有五百餓鬼來到佛所在的地方,聞佛法而覺悟,舍棄鬼身,轉生到天上。
如來說法的塔旁邊,有過去四佛的坐處和經行的遺迹。
旁邊則又有供奉如來頭發和指甲的塔。
從此往東南行六百餘裡,渡過恒河,往南到阿逾陀國(在中印度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