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你這樣地誠懇,有什麼要求?”王子回答說:“我的災禍太多了,父王死去,嚴酷的懲罰再降臨到我頭上,兄長又被害。
我自覺缺乏才德,可是國人一定要推舉我繼承王位,光複父王的事業。
我自己愚昧無知,因而祈求菩薩指示。
”菩薩告訴他說:“你前世住在這個山林中,是一個比丘,精心苦修,勤懇不懈。
憑着這個福力,轉生為這個國家的王子。
金耳國國王既然破壞佛法,你繼承王位以後,一定要重興佛法。
你以慈悲為志,以同情憐憫為懷,不久就可統治五印度。
如果要想使王位保持下去,就要聽從我的教導。
神明會保佑你,你的鄰國中沒有你的敵手。
你不要登師子座,也不要使用大王的稱号。
” 于是王子受教而退,繼承了王位。
但隻是稱自己為王子,名号是屍羅阿疊多(大唐的語言翻作“戒日”)。
他對大臣們說:“兄長的仇不報,鄰國不歸順,我就不用右手進食。
你們所有的大臣僚屬,都要同心協力。
”他親自統率全國的軍隊,加緊訓練。
象軍五千,馬軍兩萬,步軍五萬,從西往東,讨伐不肯稱臣的國家。
象不解鞍,人不解甲,經過六年,終于征服了五印度。
既擴大了領土,又補充了軍隊,象軍增加到六萬,馬軍增加到十萬。
以後将近三十年間,沒有戰争。
國家政教和平,厲行節儉。
戒日王營福樹善,廢寝忘食,命令五印度的百姓不得吃肉。
誰若殺生,誅殺不饒。
又在恒河沿岸建造了數千座塔,各高一百餘尺。
在五印度的城鎮鄉村、裡巷街道都修建起精舍,儲備飲食和醫藥,施舍給旅行的人和貧苦的人,普施天下,而不疲倦。
在有佛遺迹的地方,都建造伽藍。
每五年舉行一次無遮大會。
把倉庫中所有的财物,都施舍給衆生,隻是把兵器留下,不作施舍。
一年一次,舉行大會,各國的沙門都來參加,二十一天中,供給他們衣服、卧具、飲食、湯藥四項物品。
把法座裝飾起來,準備好講論的場所,讓大家互相辯論,比較優劣。
表揚好的,貶斥不好的,罷黜昏暗者,提升有學識者。
如果是戒行精深,品德純正,就升師子之座,戒日王親自聽他講授佛法。
如果是戒行清淨,但學問不能博古通今,也以禮相待,表示尊重。
如果不遵守戒律,道德敗壞,惡名昭彰,就驅逐出國,不再要見到。
如果鄰近小國的國王和大臣,能為百姓造福,求善忘勞,就與他們攜手并坐,稱之為善友。
如果不是這樣,則拒不面談,有事需要商議,則通過使者往來。
王子還經常巡視各地,察看民情,不總住在一個地方。
每到一處地方,蓋茅屋作為居室。
一年之中,隻有在雨季那三個月因為雨多而不出行。
常常就在行宮裡,準備好的飲食,招待各個教派的學者,有佛教僧人一千,婆羅門五百。
一天的時間,常常分成三部分,一份時間處理政務,兩份時間營福行善。
孜孜不倦,一天的時間用盡了,還顯得不夠呢。
玄奘會見戒日王 當初,我接受拘摩羅王的邀請,從摩揭陀國前往迦摩縷波國。
此時戒日王巡視各地,正在羯朱嗢祇邏國,命令拘摩羅王說:“你應該和那位那爛陀來的遠客沙門趕緊來我這裡參加大會。
”于是我就與拘摩羅王一起前去會見戒日王。
戒日王問候我後,就問我:“您從哪個國家來?到這裡來打算做什麼?”我回答說:“我從大唐國來,來求取佛法。
”戒日王問:“大唐國在哪裡?路途經過哪些地方?離這裡有多遠?”我回答說:“大唐國在此東北方向,離這兒有幾萬裡,也就是印度所說的摩诃至那國。
”戒日王又問:“我曾聽說摩诃至那國有位秦王天子,少年時就聰明,成年後威武。
先前一個朝代天下大亂,國家分裂,戰禍紛起,百姓受苦。
而秦王天子早懷大計,以大慈大悲之心,拯救衆生,平定海内。
教化遠被,德澤遍布。
四方各國,仰慕其德,自稱為臣。
老百姓感激他的養育之恩,都在歌唱《秦王破陣樂》。
我聽到人們對他的贊頌,已經很久了。
對他的品德給予這麼高的聲譽,有這麼回事嗎?您說的大唐國,就是指的這個國家嗎?” 我回答說:“是的。
所謂至那,是過去的王朝的國号。
大唐是我們現在的君主的國号。
以前他還沒有繼承王位時,稱為秦王,現在已經繼承王統,便稱作天子。
前一個的朝代國運終結,百姓沒有君主,因而戰亂紛起,殘害生靈。
秦王天生抱負遠大,生慈悲憐憫之心,威風震懾天下,消滅群兇。
八方從此安甯,萬國都來朝拜進貢。
他愛護撫育四生,崇敬三寶,收稅少,刑罰輕。
因而國家财政有餘,百姓沒有犯法作亂的。
民風大大改善,這類事難以一一列舉。
”戒日王贊歎說:“這真是了不起啊!你們國家的百姓有這樣的福分,應該感激這位神聖的君主!” 曲女城大會 當時,戒日王将要返回曲女城舉行法會,有數十萬人跟随着他,都在恒河的南岸。
另有幾萬人跟随拘摩羅王,在河的北岸。
兩隊人馬以河中心為界,分成水陸兩路,一齊進發。
兩位國王在前邊引導,步、騎、車、象四個兵種嚴密護衛。
有的乘船,有的騎象,敲着鼓,吹着螺,撥動琴弦,鳴奏管樂。
經過九十天,到達了曲女城,人馬都駐紮在恒河西岸的大花林中。
這時已經有二十多個國家的國王,事先根據戒日王的命令,分别與本國年輕英俊的沙門,以及婆羅門、官員、士兵等,前來參加法會。
戒日王事先已在恒河西岸修建了一座大伽藍。
伽藍東邊築起寶台,高一百多尺。
正中供有金佛像,身量大小同戒日王一樣。
寶台的南邊,又築了一個寶壇,作為洗浴佛像的地方。
從此往東北去十四五裡的地方,另外修建了行宮。
這時候正是春二月,從初一開始,戒日王就用美食佳肴,招待沙門和婆羅門,一直到第二十一日。
從行宮到伽藍,道路兩旁都蓋起樓閣,極盡裝飾。
奏樂的人,站立不動,不斷地吹奏着高雅的樂曲。
戒日王從行宮裡請出一尊金佛像,隐然立起,高三尺多,用大象馱載,四周張起寶幔。
戒日王穿上帝釋天的服裝,手執寶蓋,在左邊侍奉。
拘摩羅王扮作梵王的模樣,手持白拂塵,在右邊侍奉。
兩邊各有五百象兵,披着铠甲,在周圍護衛。
佛像的前後,各有一百頭大象。
樂人坐在大象身上,演奏音樂。
戒日王一邊走,一邊散發珍珠、雜寶、金銀
我自覺缺乏才德,可是國人一定要推舉我繼承王位,光複父王的事業。
我自己愚昧無知,因而祈求菩薩指示。
”菩薩告訴他說:“你前世住在這個山林中,是一個比丘,精心苦修,勤懇不懈。
憑着這個福力,轉生為這個國家的王子。
金耳國國王既然破壞佛法,你繼承王位以後,一定要重興佛法。
你以慈悲為志,以同情憐憫為懷,不久就可統治五印度。
如果要想使王位保持下去,就要聽從我的教導。
神明會保佑你,你的鄰國中沒有你的敵手。
你不要登師子座,也不要使用大王的稱号。
” 于是王子受教而退,繼承了王位。
但隻是稱自己為王子,名号是屍羅阿疊多(大唐的語言翻作“戒日”)。
他對大臣們說:“兄長的仇不報,鄰國不歸順,我就不用右手進食。
你們所有的大臣僚屬,都要同心協力。
”他親自統率全國的軍隊,加緊訓練。
象軍五千,馬軍兩萬,步軍五萬,從西往東,讨伐不肯稱臣的國家。
象不解鞍,人不解甲,經過六年,終于征服了五印度。
既擴大了領土,又補充了軍隊,象軍增加到六萬,馬軍增加到十萬。
以後将近三十年間,沒有戰争。
國家政教和平,厲行節儉。
戒日王營福樹善,廢寝忘食,命令五印度的百姓不得吃肉。
誰若殺生,誅殺不饒。
又在恒河沿岸建造了數千座塔,各高一百餘尺。
在五印度的城鎮鄉村、裡巷街道都修建起精舍,儲備飲食和醫藥,施舍給旅行的人和貧苦的人,普施天下,而不疲倦。
在有佛遺迹的地方,都建造伽藍。
每五年舉行一次無遮大會。
把倉庫中所有的财物,都施舍給衆生,隻是把兵器留下,不作施舍。
一年一次,舉行大會,各國的沙門都來參加,二十一天中,供給他們衣服、卧具、飲食、湯藥四項物品。
把法座裝飾起來,準備好講論的場所,讓大家互相辯論,比較優劣。
表揚好的,貶斥不好的,罷黜昏暗者,提升有學識者。
如果是戒行精深,品德純正,就升師子之座,戒日王親自聽他講授佛法。
如果是戒行清淨,但學問不能博古通今,也以禮相待,表示尊重。
如果不遵守戒律,道德敗壞,惡名昭彰,就驅逐出國,不再要見到。
如果鄰近小國的國王和大臣,能為百姓造福,求善忘勞,就與他們攜手并坐,稱之為善友。
如果不是這樣,則拒不面談,有事需要商議,則通過使者往來。
王子還經常巡視各地,察看民情,不總住在一個地方。
每到一處地方,蓋茅屋作為居室。
一年之中,隻有在雨季那三個月因為雨多而不出行。
常常就在行宮裡,準備好的飲食,招待各個教派的學者,有佛教僧人一千,婆羅門五百。
一天的時間,常常分成三部分,一份時間處理政務,兩份時間營福行善。
孜孜不倦,一天的時間用盡了,還顯得不夠呢。
玄奘會見戒日王 當初,我接受拘摩羅王的邀請,從摩揭陀國前往迦摩縷波國。
此時戒日王巡視各地,正在羯朱嗢祇邏國,命令拘摩羅王說:“你應該和那位那爛陀來的遠客沙門趕緊來我這裡參加大會。
”于是我就與拘摩羅王一起前去會見戒日王。
戒日王問候我後,就問我:“您從哪個國家來?到這裡來打算做什麼?”我回答說:“我從大唐國來,來求取佛法。
”戒日王問:“大唐國在哪裡?路途經過哪些地方?離這裡有多遠?”我回答說:“大唐國在此東北方向,離這兒有幾萬裡,也就是印度所說的摩诃至那國。
”戒日王又問:“我曾聽說摩诃至那國有位秦王天子,少年時就聰明,成年後威武。
先前一個朝代天下大亂,國家分裂,戰禍紛起,百姓受苦。
而秦王天子早懷大計,以大慈大悲之心,拯救衆生,平定海内。
教化遠被,德澤遍布。
四方各國,仰慕其德,自稱為臣。
老百姓感激他的養育之恩,都在歌唱《秦王破陣樂》。
我聽到人們對他的贊頌,已經很久了。
對他的品德給予這麼高的聲譽,有這麼回事嗎?您說的大唐國,就是指的這個國家嗎?” 我回答說:“是的。
所謂至那,是過去的王朝的國号。
大唐是我們現在的君主的國号。
以前他還沒有繼承王位時,稱為秦王,現在已經繼承王統,便稱作天子。
前一個的朝代國運終結,百姓沒有君主,因而戰亂紛起,殘害生靈。
秦王天生抱負遠大,生慈悲憐憫之心,威風震懾天下,消滅群兇。
八方從此安甯,萬國都來朝拜進貢。
他愛護撫育四生,崇敬三寶,收稅少,刑罰輕。
因而國家财政有餘,百姓沒有犯法作亂的。
民風大大改善,這類事難以一一列舉。
”戒日王贊歎說:“這真是了不起啊!你們國家的百姓有這樣的福分,應該感激這位神聖的君主!” 曲女城大會 當時,戒日王将要返回曲女城舉行法會,有數十萬人跟随着他,都在恒河的南岸。
另有幾萬人跟随拘摩羅王,在河的北岸。
兩隊人馬以河中心為界,分成水陸兩路,一齊進發。
兩位國王在前邊引導,步、騎、車、象四個兵種嚴密護衛。
有的乘船,有的騎象,敲着鼓,吹着螺,撥動琴弦,鳴奏管樂。
經過九十天,到達了曲女城,人馬都駐紮在恒河西岸的大花林中。
這時已經有二十多個國家的國王,事先根據戒日王的命令,分别與本國年輕英俊的沙門,以及婆羅門、官員、士兵等,前來參加法會。
戒日王事先已在恒河西岸修建了一座大伽藍。
伽藍東邊築起寶台,高一百多尺。
正中供有金佛像,身量大小同戒日王一樣。
寶台的南邊,又築了一個寶壇,作為洗浴佛像的地方。
從此往東北去十四五裡的地方,另外修建了行宮。
這時候正是春二月,從初一開始,戒日王就用美食佳肴,招待沙門和婆羅門,一直到第二十一日。
從行宮到伽藍,道路兩旁都蓋起樓閣,極盡裝飾。
奏樂的人,站立不動,不斷地吹奏着高雅的樂曲。
戒日王從行宮裡請出一尊金佛像,隐然立起,高三尺多,用大象馱載,四周張起寶幔。
戒日王穿上帝釋天的服裝,手執寶蓋,在左邊侍奉。
拘摩羅王扮作梵王的模樣,手持白拂塵,在右邊侍奉。
兩邊各有五百象兵,披着铠甲,在周圍護衛。
佛像的前後,各有一百頭大象。
樂人坐在大象身上,演奏音樂。
戒日王一邊走,一邊散發珍珠、雜寶、金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