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
關燈
小
中
大
面的“原典節選”中選了“羯若鞠阇國”一節。
至于阿逾陀國、缽邏耶伽國和憍賞彌國,也是古代印度比較有名的國家。
第六卷:室羅伐悉底國、劫比羅伐窣堵國、藍摩國、拘屍那揭羅國。
這四個國家,也都在中印度境内。
室羅伐悉底國即漢譯佛經裡經常提到的舍衛國或舍衛城。
佛經中講,釋迦牟尼佛一生,有許多時候,住在舍衛城的祇洹精舍。
劫比羅伐窣堵國是釋迦牟尼佛誕生的地方,也是他自己的民族——釋迦族的國家。
拘屍那揭羅國則是釋迦牟尼佛最後入涅槃的地方。
對佛教徒來說,這兩個地方都極其神聖。
我們因此也把這兩章選進了我們的書裡。
第七卷:婆羅痆斯國、戰主國、吠舍厘國、弗栗恃國、尼波羅國。
這五個國家,除弗栗恃屬于北印度外,其餘的都屬于中印度。
婆羅痆斯國即今印度北方邦的曆史文化名城瓦拉納西。
婆羅痆斯國的鹿野苑,是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的地方,至今遺迹猶存。
尼波羅國即今天的尼泊爾。
第八卷:摩揭陀國(上)。
第九卷:摩揭陀國(下)。
以上兩卷,都是講中印度的摩揭陀國。
摩揭陀國是古代印度最重要的國家。
釋迦牟尼佛當年成道的地方金剛座菩提樹,以及玄奘留學所在的那爛陀寺,都在摩揭陀國。
其他與佛教有關的聖迹也非常多。
所以玄奘用了整整兩卷的篇幅來介紹摩揭陀國。
我們因此把《摩揭陀國(上)》,即卷八的全文都選進了我們的書中。
第十卷:伊爛拏缽伐多國、瞻波國、羯朱嗢祇羅國、奔那伐彈那國、迦摩縷波國、三摩呾吒國、耽摩栗底國、羯羅拏蘇伐剌那國、烏荼國、恭禦陀國、羯▲伽國、憍薩羅國、案達羅國、馱那羯磔迦國、珠利耶國、達羅毗荼國、秣羅矩吒國。
本卷的國家,自迦摩縷波國開始,至恭禦陀國,屬于東印度。
憍薩羅國仍然屬于中印度。
羯▲伽國以及案達羅國以下諸國,都屬于南印度。
觀音菩薩在印度的道場布呾落迦山,就在南印度的秣羅矩吒國。
第十一卷:僧伽羅國、恭建那補羅國、摩诃剌侘國、跋祿羯呫婆國、摩臘婆國、阿吒厘國、契吒國、伐臘毗國、阿難陀補羅國、蘇剌侘國、瞿折羅國、邬阇衍那國、擲枳陀國、摩醯濕伐羅補羅國、信度國、茂羅三部盧國、缽伐多國、阿點婆翅羅國、狼揭羅國、波剌斯國、臂多勢羅國、阿軬荼國、伐剌拏國。
僧伽羅國又稱執師子國,即今天的斯裡蘭卡。
僧伽羅國從地理上講不屬于印度,但與印度緊鄰,曆史上一直是個佛教國家。
從恭建那補羅國至伐臘毗國,以及邬阇衍那國和擲枳陀國屬于南印度。
從阿難陀補羅國至瞿折羅國,以及信度國和茂羅三部盧國則屬于西印度。
摩醯濕伐羅補羅國屬于中印度。
缽伐多國屬于北印度。
從阿點婆翅羅國至伐剌拏國則又屬于西印度。
波剌斯即今天的波斯。
玄奘在書中說明,僧伽羅國和波剌斯非印度之國,他沒有到過,但因為是印度的近鄰,又很重要,所以做了記載。
第十二卷:漕矩吒國、弗栗恃薩傥那國、安呾羅縛國、闊悉多國、活國、瞢健國、阿利尼國、曷邏胡國、訖栗瑟摩國、缽利曷國、呬摩呾羅國、缽铎創那國、淫薄健國、屈浪拏國、達摩悉鐵帝國、屍棄尼國、商彌國、波謎羅川、朅盤陀國、烏铩國、佉沙國、斫句迦國、瞿薩旦那國。
本卷的國家,都在印度之外。
朅盤陀以前諸國,大緻都在今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境内。
波謎羅川即今天所稱的帕米爾高原。
朅盤陀國即今天中國新疆的塔什庫爾幹。
以下的幾個國家都在新疆境内的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南緣。
瞿薩旦那今稱和田。
從此往東,進入敦煌西邊的陽關,就是當時中國的境内了。
從以上的國家排列的次序,很容易看出來,《大唐西域記》記載的西域各個國家,是以玄奘自己的行程為先後次序的。
這些國家,依照玄奘撰書時的助手辯機的說法,“書行者,親遊踐也;舉至者,傳聞記也”。
因此絕大部分是玄奘的親履親見,隻有很少一些是得之傳聞。
總起來講,對于“西域”各國,玄奘記叙的重點在于印度,或者照當時的說法,在于五印度。
這不奇怪,因為玄奘本人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
他冒死西行,是為了求取佛法。
他遍遊五印度,也是為了在“佛國”廣泛地瞻仰佛教聖迹,求師訪友,更全面地學習佛教。
近代常常有人把玄奘稱作“旅行家”,把他的西行稱作“旅行”,這實際上是沒有正确地理解到玄奘偉大的品格和他西行求法的本來意義,因此并不太合适。
《大唐西域記》全書,重點還在突出佛教或與佛教有關的事情。
縱觀全書,這一點,非常清楚。
全書十二卷,有十卷幾乎全是講印度,其中又有兩卷(第八、第九卷)則完全是講中印度的摩揭陀國。
玄奘撰書的意思,其實很清楚。
《大唐西域記》全書的最後,有玄奘的助手,僧人辯機的一篇《記贊》。
《大唐西域記》全書撰寫成,與辯機有很密切的關系,文字上的工作,辯機承擔了很大一部分。
關于這一點,下面還将談到。
辯機的《記贊》,為今天了解書撰成的過程,提供了一些重要的資料。
版本流傳和節選情況 《大唐西域記》一書,在貞觀二十年寫成以後,首先呈送唐太宗。
大概在此後不久,全書就開始公開流傳。
因為其後不久撰成的大型佛教類書《法苑珠林》,就已經引用到其中的文字。
我們現在所能見到的最早的《大唐西域記》,是二十世紀初在敦煌藏經洞發現的唐代的手抄本。
唐抄本包括三個殘卷,殘卷上尚存卷一、卷二、卷三的部分内容。
這三個殘卷,據現代學者向達先生的研究意見,抄成的年代在公元八九世紀,也就是說,距成書時間不過一二百年。
唐抄本雖然隻是殘卷,但千年之下,尚得幸存于天壤之間,足堪珍貴。
可惜發現之後即被外人掠走,現在分别收藏在英國倫敦和法國巴黎。
在唐抄本之後,則是幾種宋刻本。
一種是《福州藏》本,再
至于阿逾陀國、缽邏耶伽國和憍賞彌國,也是古代印度比較有名的國家。
第六卷:室羅伐悉底國、劫比羅伐窣堵國、藍摩國、拘屍那揭羅國。
這四個國家,也都在中印度境内。
室羅伐悉底國即漢譯佛經裡經常提到的舍衛國或舍衛城。
佛經中講,釋迦牟尼佛一生,有許多時候,住在舍衛城的祇洹精舍。
劫比羅伐窣堵國是釋迦牟尼佛誕生的地方,也是他自己的民族——釋迦族的國家。
拘屍那揭羅國則是釋迦牟尼佛最後入涅槃的地方。
對佛教徒來說,這兩個地方都極其神聖。
我們因此也把這兩章選進了我們的書裡。
第七卷:婆羅痆斯國、戰主國、吠舍厘國、弗栗恃國、尼波羅國。
這五個國家,除弗栗恃屬于北印度外,其餘的都屬于中印度。
婆羅痆斯國即今印度北方邦的曆史文化名城瓦拉納西。
婆羅痆斯國的鹿野苑,是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的地方,至今遺迹猶存。
尼波羅國即今天的尼泊爾。
第八卷:摩揭陀國(上)。
第九卷:摩揭陀國(下)。
以上兩卷,都是講中印度的摩揭陀國。
摩揭陀國是古代印度最重要的國家。
釋迦牟尼佛當年成道的地方金剛座菩提樹,以及玄奘留學所在的那爛陀寺,都在摩揭陀國。
其他與佛教有關的聖迹也非常多。
所以玄奘用了整整兩卷的篇幅來介紹摩揭陀國。
我們因此把《摩揭陀國(上)》,即卷八的全文都選進了我們的書中。
第十卷:伊爛拏缽伐多國、瞻波國、羯朱嗢祇羅國、奔那伐彈那國、迦摩縷波國、三摩呾吒國、耽摩栗底國、羯羅拏蘇伐剌那國、烏荼國、恭禦陀國、羯▲伽國、憍薩羅國、案達羅國、馱那羯磔迦國、珠利耶國、達羅毗荼國、秣羅矩吒國。
本卷的國家,自迦摩縷波國開始,至恭禦陀國,屬于東印度。
憍薩羅國仍然屬于中印度。
羯▲伽國以及案達羅國以下諸國,都屬于南印度。
觀音菩薩在印度的道場布呾落迦山,就在南印度的秣羅矩吒國。
第十一卷:僧伽羅國、恭建那補羅國、摩诃剌侘國、跋祿羯呫婆國、摩臘婆國、阿吒厘國、契吒國、伐臘毗國、阿難陀補羅國、蘇剌侘國、瞿折羅國、邬阇衍那國、擲枳陀國、摩醯濕伐羅補羅國、信度國、茂羅三部盧國、缽伐多國、阿點婆翅羅國、狼揭羅國、波剌斯國、臂多勢羅國、阿軬荼國、伐剌拏國。
僧伽羅國又稱執師子國,即今天的斯裡蘭卡。
僧伽羅國從地理上講不屬于印度,但與印度緊鄰,曆史上一直是個佛教國家。
從恭建那補羅國至伐臘毗國,以及邬阇衍那國和擲枳陀國屬于南印度。
從阿難陀補羅國至瞿折羅國,以及信度國和茂羅三部盧國則屬于西印度。
摩醯濕伐羅補羅國屬于中印度。
缽伐多國屬于北印度。
從阿點婆翅羅國至伐剌拏國則又屬于西印度。
波剌斯即今天的波斯。
玄奘在書中說明,僧伽羅國和波剌斯非印度之國,他沒有到過,但因為是印度的近鄰,又很重要,所以做了記載。
第十二卷:漕矩吒國、弗栗恃薩傥那國、安呾羅縛國、闊悉多國、活國、瞢健國、阿利尼國、曷邏胡國、訖栗瑟摩國、缽利曷國、呬摩呾羅國、缽铎創那國、淫薄健國、屈浪拏國、達摩悉鐵帝國、屍棄尼國、商彌國、波謎羅川、朅盤陀國、烏铩國、佉沙國、斫句迦國、瞿薩旦那國。
本卷的國家,都在印度之外。
朅盤陀以前諸國,大緻都在今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境内。
波謎羅川即今天所稱的帕米爾高原。
朅盤陀國即今天中國新疆的塔什庫爾幹。
以下的幾個國家都在新疆境内的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南緣。
瞿薩旦那今稱和田。
從此往東,進入敦煌西邊的陽關,就是當時中國的境内了。
從以上的國家排列的次序,很容易看出來,《大唐西域記》記載的西域各個國家,是以玄奘自己的行程為先後次序的。
這些國家,依照玄奘撰書時的助手辯機的說法,“書行者,親遊踐也;舉至者,傳聞記也”。
因此絕大部分是玄奘的親履親見,隻有很少一些是得之傳聞。
總起來講,對于“西域”各國,玄奘記叙的重點在于印度,或者照當時的說法,在于五印度。
這不奇怪,因為玄奘本人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
他冒死西行,是為了求取佛法。
他遍遊五印度,也是為了在“佛國”廣泛地瞻仰佛教聖迹,求師訪友,更全面地學習佛教。
近代常常有人把玄奘稱作“旅行家”,把他的西行稱作“旅行”,這實際上是沒有正确地理解到玄奘偉大的品格和他西行求法的本來意義,因此并不太合适。
《大唐西域記》全書,重點還在突出佛教或與佛教有關的事情。
縱觀全書,這一點,非常清楚。
全書十二卷,有十卷幾乎全是講印度,其中又有兩卷(第八、第九卷)則完全是講中印度的摩揭陀國。
玄奘撰書的意思,其實很清楚。
《大唐西域記》全書的最後,有玄奘的助手,僧人辯機的一篇《記贊》。
《大唐西域記》全書撰寫成,與辯機有很密切的關系,文字上的工作,辯機承擔了很大一部分。
關于這一點,下面還将談到。
辯機的《記贊》,為今天了解書撰成的過程,提供了一些重要的資料。
版本流傳和節選情況 《大唐西域記》一書,在貞觀二十年寫成以後,首先呈送唐太宗。
大概在此後不久,全書就開始公開流傳。
因為其後不久撰成的大型佛教類書《法苑珠林》,就已經引用到其中的文字。
我們現在所能見到的最早的《大唐西域記》,是二十世紀初在敦煌藏經洞發現的唐代的手抄本。
唐抄本包括三個殘卷,殘卷上尚存卷一、卷二、卷三的部分内容。
這三個殘卷,據現代學者向達先生的研究意見,抄成的年代在公元八九世紀,也就是說,距成書時間不過一二百年。
唐抄本雖然隻是殘卷,但千年之下,尚得幸存于天壤之間,足堪珍貴。
可惜發現之後即被外人掠走,現在分别收藏在英國倫敦和法國巴黎。
在唐抄本之後,則是幾種宋刻本。
一種是《福州藏》本,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