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
關燈
小
中
大
譯的佛經稱為“舊譯”,借此把整個佛經翻譯史分為兩個階段。
玄奘因此也就成了一位劃時代的翻譯家。
玄奘不但譯梵為漢,也譯漢為梵。
他參加過把中國道家的經典《道德經》譯成梵文的工作,據說還把一部在印度已經失傳的佛教著作《大乘起信論》譯成梵文,送回印度,使其流傳本土。
前面講了,玄奘去印度,最直接的起因是想取回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重要經典《瑜伽師地論》。
他在印度深入地學習和鑽研了這部經典,最後帶回了國。
回國後,玄奘不僅親自把《瑜伽師地論》完整地翻譯了出來,還大力介紹這一派的學說。
他的弟子窺基由此在中國建立了一個新的佛教宗派——法相宗。
法相宗的學說在唐初曾風行一時,同時還傳到日本,并産生過很大的影響。
印度古代佛教的邏輯學很發達,被稱作“因明”。
玄奘在印度專門下功夫學過這門學問,回國後又特地翻譯和傳述因明學的著作。
于是,因明學在中國一時也成為顯學,并為中國哲學思想和邏輯學的發展增添了新的内容。
關于玄奘大師的生平,記載最詳細的,是他去世以後,他的弟子慧立原著,彥悰箋補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全書十卷,在中國傳記文學史上也是一部空前的傑作。
除此之外,還有唐初僧人道宣撰寫的《續高僧傳》卷四中的《玄奘傳》以及冥詳的《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師行狀》,也是有關玄奘生平的重要資料。
内容 《大唐西域記》全書十二卷,每卷以國分章,每章或詳或略地記載了唐代,也就是公元六世紀末七世紀初在中國西邊的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情況。
這些國家和地區,絕大部分是玄奘西行求法中所親曆,隻有少數幾個得之傳聞。
每章的内容包括:名稱、方位、疆域、地形、都城、曆史、種族、語言、文字、教育、氣候、物産、傳說,當然,還有宗教,尤其是有關佛教的情況。
依現在通行的各種版本的《大唐西域記》的編次,書的正文前,有兩篇序。
第一篇是唐秘書著作佐郎敬播所撰,第二篇是唐尚書左仆射燕國公于志甯所撰。
兩篇序文,都撰寫于唐貞觀或者永徽年間。
《大唐西域記》本身的正文前,又有一段玄奘自己撰寫的文字,縱論天下宇内的地理大勢,約略相當于正文前的一篇緒論。
這段文字,從内容上講,也頗重要。
玄奘西行求法,先出瓜州西北的唐玉門關,至高昌(今中國新疆吐魯番),然後由此繼續西行。
《大唐西域記》所記載的國家,即從高昌以西的阿耆尼國開始。
各卷記載的國家和地區是: 第一卷:阿耆尼國、屈支國、跋祿迦國、淩山及大清池、素葉水城、窣利地區、笯赤建國、赭時國、怖捍國、窣堵利瑟那國、飒秣建國、弭秣賀國、劫布呾那國、屈霜爾伽國、喝捍國、捕喝國、伐地國、貨利習彌伽國、羯霜那國、鐵門、睹貨邏國故地、呾蜜國、赤鄂衍那國、忽露摩國、愉漫國、鞠和衍那國、镬沙國、珂咄羅國、拘謎陀國、縛伽浪國、纥露悉泯健國、忽懔國、縛喝國、銳秣陀國、胡寔健國、呾剌健國、揭職國、大雪山、梵衍那國、迦畢試國。
阿耆尼國即今天中國新疆的焉耆。
這一卷,包括的地域,從中國新疆的焉耆開始,往西是今天的庫車、阿克蘇,阿克蘇以西的大雪山,以及今天中亞的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烏茲别克斯坦和阿富汗的大部分地區。
梵衍那就是今天阿富汗境内的巴米揚,那裡至今尚有世界有名的大佛。
玄奘對此做了詳細生動的記載。
他的記載,在世界上是最早的。
他的書,是今天了解這一地區當時曆史和地理的最重要的資料。
第二卷:印度總述、濫波國、那揭羅曷國、健馱邏國。
從阿富汗往東往南,就進入了印度。
印度是玄奘求法的目的地。
為了更好地介紹佛國印度的情況,在第二卷的一開始,玄奘特地用了半卷的篇幅,先對印度的情況做了一個總述,然後才在以下各卷各章中對五印度各國一一再做叙述。
這一部分“印度總述”,詳細地講到了印度一名的來由、疆域的大小、歲時和曆制、飲食和衣飾、教育和文字、佛教和族姓、兵術和刑法、賦稅和物産。
“印度之境,疆界具舉,風壤之差,大略斯在,同條共貫,粗陳梗概”,為了解印度首先提供了一個整體的印象。
可以說,在公元七世紀初,在印度以外,還沒有誰像玄奘這樣對印度有如此多的了解和認識。
這一卷記載的國家在古代屬于北印度。
其中的濫波國、那揭羅曷國、健馱邏國都在今天的巴基斯坦境内。
健馱邏國曾經是北印度佛教的中心,佛教的雕刻和繪畫藝術特别有名。
這裡曾經是佛教東傳的一個重鎮。
第三卷:烏仗那國、缽露羅國、呾叉始羅國、僧诃補羅國、烏剌屍國、迦濕彌羅國、半笯嗟國、曷邏阇補羅國。
本卷的國家,也都屬于北印度。
烏仗那國、缽露羅國和呾叉始羅國在今天巴基斯坦境内。
迦濕彌羅即今天的克什米爾,在曆史上與中國聯系很密切。
漢魏時期到中國來的佛教僧人,很多就是從迦濕彌羅來的。
第四卷:磔迦國、至那仆底國、阇爛達羅國、屈露多國、設多圖盧國、波理夜呾羅國、秣菟羅國、薩他泥濕伐羅國、窣祿勤那國、秣底補羅國、婆羅吸摩補羅國、瞿毗霜那國、垩醯掣呾邏國、毗羅删拏國、劫比他國。
波理夜呾羅國以前,仍屬于北印度。
從波理夜呾羅國開始,進入中印度境。
第五卷:羯若鞠阇國、阿逾陀國、阿耶穆佉國、缽邏耶伽國、憍賞彌國、鞞索迦國。
這些國家,都屬于中印度。
當玄奘到達印度時,羯若鞠阇國的戒日王正是印度最有勢力和威望的國王。
前面“作者和書名”一節中已經講了,他熱情地接待了玄奘,向玄奘詢問中國的情況,還專門為玄奘在羯若鞠阇國的首都曲女城舉行了一次極為盛大的大會。
這一段故事很有名,也很有意義,我們因此在下
玄奘因此也就成了一位劃時代的翻譯家。
玄奘不但譯梵為漢,也譯漢為梵。
他參加過把中國道家的經典《道德經》譯成梵文的工作,據說還把一部在印度已經失傳的佛教著作《大乘起信論》譯成梵文,送回印度,使其流傳本土。
前面講了,玄奘去印度,最直接的起因是想取回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重要經典《瑜伽師地論》。
他在印度深入地學習和鑽研了這部經典,最後帶回了國。
回國後,玄奘不僅親自把《瑜伽師地論》完整地翻譯了出來,還大力介紹這一派的學說。
他的弟子窺基由此在中國建立了一個新的佛教宗派——法相宗。
法相宗的學說在唐初曾風行一時,同時還傳到日本,并産生過很大的影響。
印度古代佛教的邏輯學很發達,被稱作“因明”。
玄奘在印度專門下功夫學過這門學問,回國後又特地翻譯和傳述因明學的著作。
于是,因明學在中國一時也成為顯學,并為中國哲學思想和邏輯學的發展增添了新的内容。
關于玄奘大師的生平,記載最詳細的,是他去世以後,他的弟子慧立原著,彥悰箋補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全書十卷,在中國傳記文學史上也是一部空前的傑作。
除此之外,還有唐初僧人道宣撰寫的《續高僧傳》卷四中的《玄奘傳》以及冥詳的《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師行狀》,也是有關玄奘生平的重要資料。
内容 《大唐西域記》全書十二卷,每卷以國分章,每章或詳或略地記載了唐代,也就是公元六世紀末七世紀初在中國西邊的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情況。
這些國家和地區,絕大部分是玄奘西行求法中所親曆,隻有少數幾個得之傳聞。
每章的内容包括:名稱、方位、疆域、地形、都城、曆史、種族、語言、文字、教育、氣候、物産、傳說,當然,還有宗教,尤其是有關佛教的情況。
依現在通行的各種版本的《大唐西域記》的編次,書的正文前,有兩篇序。
第一篇是唐秘書著作佐郎敬播所撰,第二篇是唐尚書左仆射燕國公于志甯所撰。
兩篇序文,都撰寫于唐貞觀或者永徽年間。
《大唐西域記》本身的正文前,又有一段玄奘自己撰寫的文字,縱論天下宇内的地理大勢,約略相當于正文前的一篇緒論。
這段文字,從内容上講,也頗重要。
玄奘西行求法,先出瓜州西北的唐玉門關,至高昌(今中國新疆吐魯番),然後由此繼續西行。
《大唐西域記》所記載的國家,即從高昌以西的阿耆尼國開始。
各卷記載的國家和地區是: 第一卷:阿耆尼國、屈支國、跋祿迦國、淩山及大清池、素葉水城、窣利地區、笯赤建國、赭時國、怖捍國、窣堵利瑟那國、飒秣建國、弭秣賀國、劫布呾那國、屈霜爾伽國、喝捍國、捕喝國、伐地國、貨利習彌伽國、羯霜那國、鐵門、睹貨邏國故地、呾蜜國、赤鄂衍那國、忽露摩國、愉漫國、鞠和衍那國、镬沙國、珂咄羅國、拘謎陀國、縛伽浪國、纥露悉泯健國、忽懔國、縛喝國、銳秣陀國、胡寔健國、呾剌健國、揭職國、大雪山、梵衍那國、迦畢試國。
阿耆尼國即今天中國新疆的焉耆。
這一卷,包括的地域,從中國新疆的焉耆開始,往西是今天的庫車、阿克蘇,阿克蘇以西的大雪山,以及今天中亞的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烏茲别克斯坦和阿富汗的大部分地區。
梵衍那就是今天阿富汗境内的巴米揚,那裡至今尚有世界有名的大佛。
玄奘對此做了詳細生動的記載。
他的記載,在世界上是最早的。
他的書,是今天了解這一地區當時曆史和地理的最重要的資料。
第二卷:印度總述、濫波國、那揭羅曷國、健馱邏國。
從阿富汗往東往南,就進入了印度。
印度是玄奘求法的目的地。
為了更好地介紹佛國印度的情況,在第二卷的一開始,玄奘特地用了半卷的篇幅,先對印度的情況做了一個總述,然後才在以下各卷各章中對五印度各國一一再做叙述。
這一部分“印度總述”,詳細地講到了印度一名的來由、疆域的大小、歲時和曆制、飲食和衣飾、教育和文字、佛教和族姓、兵術和刑法、賦稅和物産。
“印度之境,疆界具舉,風壤之差,大略斯在,同條共貫,粗陳梗概”,為了解印度首先提供了一個整體的印象。
可以說,在公元七世紀初,在印度以外,還沒有誰像玄奘這樣對印度有如此多的了解和認識。
這一卷記載的國家在古代屬于北印度。
其中的濫波國、那揭羅曷國、健馱邏國都在今天的巴基斯坦境内。
健馱邏國曾經是北印度佛教的中心,佛教的雕刻和繪畫藝術特别有名。
這裡曾經是佛教東傳的一個重鎮。
第三卷:烏仗那國、缽露羅國、呾叉始羅國、僧诃補羅國、烏剌屍國、迦濕彌羅國、半笯嗟國、曷邏阇補羅國。
本卷的國家,也都屬于北印度。
烏仗那國、缽露羅國和呾叉始羅國在今天巴基斯坦境内。
迦濕彌羅即今天的克什米爾,在曆史上與中國聯系很密切。
漢魏時期到中國來的佛教僧人,很多就是從迦濕彌羅來的。
第四卷:磔迦國、至那仆底國、阇爛達羅國、屈露多國、設多圖盧國、波理夜呾羅國、秣菟羅國、薩他泥濕伐羅國、窣祿勤那國、秣底補羅國、婆羅吸摩補羅國、瞿毗霜那國、垩醯掣呾邏國、毗羅删拏國、劫比他國。
波理夜呾羅國以前,仍屬于北印度。
從波理夜呾羅國開始,進入中印度境。
第五卷:羯若鞠阇國、阿逾陀國、阿耶穆佉國、缽邏耶伽國、憍賞彌國、鞞索迦國。
這些國家,都屬于中印度。
當玄奘到達印度時,羯若鞠阇國的戒日王正是印度最有勢力和威望的國王。
前面“作者和書名”一節中已經講了,他熱情地接待了玄奘,向玄奘詢問中國的情況,還專門為玄奘在羯若鞠阇國的首都曲女城舉行了一次極為盛大的大會。
這一段故事很有名,也很有意義,我們因此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