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菩提。
這位長者之子能于一生之内,就能至清淨佛刹,就能教化衆生,就能以智慧深入一切法界,就能成就一切波羅蜜,就能增廣一切諸行,就能圓滿一切大願,就能超越一切惡魔邪業,就能趨承、服侍一切善友,就能清淨一切菩薩道,就能圓滿具足普賢菩薩的一切諸行。
原典 爾時,彌勒菩薩摩诃薩如是稱歎善财童子種種功德,令無量百千衆生發菩提心已。
告善财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為饒益一切世間,汝為救護一切衆生,汝為勤求一切佛法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汝獲善利,汝善得人身,汝善住壽命,汝善值如來出現,汝善見文殊師利大善知識。
汝身是善器,為諸善根之所潤澤。
汝為白法之所資持,所有解欲①悉已清淨,已為諸佛共所護念,已為善友共所攝受。
何以故? 善男子!菩提心者,猶如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故。
菩提心者,猶如良田,能長衆生白淨法故。
菩提心者,猶如大地,能持一切諸世間故。
菩提心者,猶如淨水,能洗一切煩惱垢故。
菩提心者,猶如大風,普于世間無所礙故。
菩提心者,猶如盛火,能燒一切諸見薪②故。
菩提心者,猶如淨日,普照一切諸世間故。
菩提心者,猶如盛月,諸白淨法悉圓滿故。
菩提心者,猶如明燈,能放種種法光明故。
菩提心者,猶如淨目,普見一切安危處故。
菩提心者,猶如大道,普令得入大智城故。
菩提心者,猶如正濟,令其得離諸邪法故。
菩提心者,猶如大車,普能運載諸菩薩故。
菩提心者,猶如門戶,開示一切菩薩行故。
菩提心者,猶如宮殿,安住修習三昧法故。
菩提心者,猶如園苑,于中遊戲受法樂故。
菩提心者,猶如舍宅,安隐一切諸衆生故。
菩提心者,則為所歸③,利益一切諸世間故。
菩提心者,則為所依④,諸菩薩行所依處故。
菩提心者,猶如慈父,訓導一切諸菩薩故。
菩提心者,猶如慈母,生長一切諸菩薩故。
菩提心者,猶如乳母,養育一切諸菩薩故。
菩提心者,猶如善友,成益一切諸菩薩故。
菩提心者,猶如君主,勝出一切二乘人故。
菩提心者,猶如帝王,一切願中得自在故。
菩提心者,猶如大海,一切功德悉入中故。
菩提心者,如須彌山,于諸衆生心平等故。
菩提心者,如鐵圍山⑤,攝持一切諸世間故。
菩提心者,猶如雪山,長養一切智慧藥故。
菩提心者,猶如香山,出生一切功德香故。
菩提心者,猶如虛空,諸妙功德廣無邊故。
菩提心者,猶如蓮華,不染一切世間法故。
菩提心者,如調慧象⑥,其心善順不獵戾⑦故。
菩提心者,如良善馬,遠離一切諸惡性故。
菩提心者,如調禦師⑧,守護大乘一切法故。
菩提心者,猶如良藥,能治一切煩惱病故。
菩提心者,猶如坑井⑨,陷沒一切諸惡法故。
菩提心者,猶如金剛,悉能穿徹一切法故。
菩提心者,猶如香箧,能儲一切功德香故。
菩提心者,猶如妙華,一切世間所樂見故。
菩提心者,如白栴檀⑩,除衆欲熱使清涼故。
菩提心者,如黑沉香⑾,能熏法界悉周遍故。
菩提心者,如善見藥王⑿,能破一切煩惱病故。
菩提心者,如毗笈摩藥⒀,能拔一切諸惑箭故。
菩提心者,猶如帝釋,一切主中最為尊故。
菩提心者,如毗沙門⒁,能斷一切貧窮苦故。
菩提心者,如功德天⒂,一切功德所莊嚴故。
菩提心者,如莊嚴具,莊嚴一切諸菩薩故。
菩提心者,如劫燒火⒃,能燒一切諸有為故。
菩提心者,如無生根藥⒄,長養一切諸佛法故。
菩提心者,猶如龍珠⒅,能消一切煩惱毒故。
菩提心者,如水清珠⒆,能清一切煩惱濁故。
菩提心者,如如意珠⒇,周給一切諸貧乏故。
菩提心者,如功德瓶(21),滿足一切衆生心故。
菩提心者,如如意樹(22),能雨一切莊嚴具故。
菩提心者,如鵝羽衣(23),不受一切生死垢故。
菩提心者,如白疊線(24),從本已來性清淨故。
菩提心者,如快利犁,能治一切衆生田故。
菩提心者,如那羅延(25),能摧一切我見敵故。
菩提心者,猶如快箭,能破一切諸苦的故。
菩提心者,猶如利矛,能穿一切煩惱甲故。
菩提心者,猶如堅甲,能護一切如理心故。
菩提心者,猶如利刀,能斬一切煩惱首故。
菩提心者,猶如利劍,能斷一切慢铠故。
菩提心者,如勇将幢,能伏一切諸魔軍故。
菩提心者,猶如利鋸,能截一切無明樹故。
菩提心者,猶如利斧,能伐一切諸苦樹故。
菩提心者,猶如兵仗,能防一切諸苦難故。
菩提心者,猶如善手(26),防護一切諸度身故。
菩提心者,猶如好足,安立一切諸功德故。
菩提心者,猶如眼藥,滅除一切無明翳故。
菩提心者,猶如鉗鑷,能拔一切身見刺故。
菩提心者,猶如卧具,息除生死諸勞苦故。
菩提心者,如善知識,能解一切生死縛故。
菩提心者,如好珍财,能除一切貧窮事故。
菩提心者,如大導師,善知菩薩出要道故。
菩提心者,猶如伏藏(27),出功德财無匮乏故。
菩提心者,猶如湧泉,生智慧水無窮盡故。
菩提心者,猶如明鏡,普現一切法門像故。
菩提心者,猶如蓮華,不染一切諸罪垢故。
菩提心者,猶如大河,流引一切度攝法故。
菩提心者,如大龍王,能雨一切妙法雨故。
菩提心者,猶如命根(28),任持菩薩大悲身故。
菩提心者,猶如甘露,能令安住不死界故。
菩提心者,猶如大網,普攝一切諸衆生故。
菩提心者,猶如絹索(29),攝取一切所應化故。
菩提心者,猶如鈎餌,出有淵中所居者故。
菩提心者,如阿伽陀藥(30),能令無病永安隐故。
菩提心者,如除毒藥,悉能消歇貪愛毒故。
菩提心者,如善持咒,能除一切颠倒毒故。
菩提心者,猶如疾風,能卷一切諸障霧故。
菩提心者,如大寶洲(31),出生一切覺分寶(32)故。
菩提心者,如好種性,出生一切白淨法故。
菩提心者,猶如住宅,諸功德法所依處故。
菩提心者,猶如市肆,菩薩商人貿易處故。
菩提心者,如煉金藥,能治一切煩惱垢故。
菩提心者,猶如好蜜,圓滿一切功德味故。
菩提心者,猶如正道,令諸菩薩入智城故。
菩提心者,猶如好器,能持一切白淨法故。
菩提心者,猶如時雨,能滅一切煩惱塵故。
菩提心者,則為住處,一切菩薩所住處故。
菩提心者,則為壽行,不取聲聞解脫果故。
菩提心者,如淨琉璃,自性明潔無諸垢故。
菩提心者,如帝青寶(33),出過世間二乘智故。
菩提心者,如更漏鼓(34),覺諸衆生煩惱睡故。
菩提心者,如清淨水,性本澄潔無垢濁故。
菩提心者,如閻浮金(35),映奪一切有為善故。
菩提心者,如大山王,超出一切諸世間故。
菩提心者,則為所歸,不拒一切諸來者故。
菩提心者,則為義利(36),能除一切衰惱事故。
菩提心者,則為妙寶,能令一切心歡喜故。
菩提心者,如大施會(37),充滿一切衆生心故。
菩提心者,則為尊勝,諸衆生心無與等故。
菩提心者,猶如伏藏,能攝一切諸佛法故。
菩提心者,如因陀羅網(38),能伏煩惱阿修羅故。
菩提心者,如婆樓那風(39),能動一切所應化故。
菩提心者,如因陀羅火(40),能燒一切諸惑習故。
菩提心者,如佛支提(41),一切世間應供養故。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無量功德。
舉要言之,應知悉與一切佛法諸功德等。
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諸菩薩行,三世如來從菩提心而出生故。
注釋 ①解欲:即知解和欲望。
②見薪:謂一切諸見如薪火(柴草)。
③所歸:即所歸趣、歸向之意。
④所依:即所依止、仗托之意。
⑤鐵圍山:佛教謂以須彌山為中心,其周圍七山八海圍繞,其中第八海為鹹海,閻浮四洲位于此海中。
此鹹海周圍有山,由鐵所成,名鐵圍山。
即圍繞須彌西洲外海之山。
⑥調慧象:謂調伏的智慧之象。
⑦獵戾:即兇悍、暴戾。
⑧調禦師:亦稱調禦丈夫。
佛十号之一。
謂佛能調禦一切可度之丈夫,使入佛道。
⑨坑井:即捕捉野獸的陷坑陷阱。
⑩白栴檀:香木名。
旃檀有赤色、白色、黑色、紫色等不同。
白色之旃檀,名白旃檀,能治熱病。
⑾黑沉香:簡稱沉香,亦稱沉水香。
系采自熱帶所産之瑞香科常綠喬木之天然香料。
其木采伐或朽敗時,其中心木質部分會滲出黑色樹脂,即是黑沉香。
因其木心堅實,入水必沉,香氣濃郁,故稱沉水香。
可治療風水腫毒。
⑿善見藥王:亦稱善現藥王。
産于喜馬拉雅山之藥名,能治一切疾病。
⒀毗笈摩藥:亦稱頻伽陀藥。
此藥能除去一切毒惡疾病,故意譯為除去、普去。
⒁毗沙門:四天王之一,亦稱多聞天王,是佛教的護法神,亦是施福之神。
⒂功德天:亦稱吉祥天女。
本為印度神話中之神,後成為佛教之護法天神。
為施福德之女神。
早期印度佛教傳說,此天系毗沙門天之妃,其父為德叉迦,母為鬼子母神。
一說功德天即鬼子母神。
⒃劫燒火:即壞劫時大火災之火,能把一切都燒盡。
⒄無生根藥:即無有生根之藥。
⒅龍珠:即龍颔下之珠,為珍寶。
⒆水清珠:即水珠。
此珠入水,能使水清,故名水清珠。
⒇如意珠:亦稱如意寶珠、摩尼寶珠等。
謂此珠能随自己意願,變現出種種珍寶之寶珠。
此外,尚有除病、去苦等功德。
關于此寶珠之出處,說法不一,有說出自摩竭魚之腦中,有說出自龍王之腦中,亦有說出自帝釋天所持之金剛破碎後掉落而得,或出自佛舍利變化而成。
(21)功德瓶:亦稱賢瓶、如意瓶、吉祥瓶等。
謂此瓶能滿足一切所願,能生善福,能成立一切功德。
(22)如意樹:亦稱劫波樹。
為生于帝釋天所居喜林園中之樹名。
謂此樹能應時産生一切所需之物,如衣服、裝嚴之飾物、日常用具等,故名如意樹。
(23)鵝羽衣:即用鵝毛制成的衣服,不沾水、不粘污垢。
(24)白疊線:用白疊紡成的線,潔白無瑕。
(25)那羅延:為具有大力之印度古神。
為欲界中之天神,又稱毗紐天。
此天多力,有八臂,乘金翅鳥,手持種種器仗,常與阿修羅王戰鬥。
(26)善手:即妙好之手。
為五手之一,作施無畏印。
(27)伏藏:謂埋伏于土中之寶藏,掘之能得無數。
(28)命根:即有情之壽命。
依煖與識而維持一期之間者,即稱為命根。
(29)絹索:亦稱金剛索、寶索等。
為戰鬥或狩獵所用之工具。
戰鬥時常用以絹取人或絹取馬頭、馬腳之繩索,俗稱搭索。
通常以五色線搓成,一端附镮,另一端附半獨股杵。
(30)阿伽陀藥:或作不死藥。
此藥靈奇,價值無量,服之能普去衆疾。
(31)大寶洲:即得佛果後所住之大妙地。
(32)一切覺分寶:謂三十七菩提分之寶。
此三十七種修行方法,皆順趣菩提(覺)之寶,故稱一切覺分寶。
(33)帝青寶:寶珠名。
即帝釋寶,以其為青色,是寶中之最尊者,故稱帝青寶。
(34)更漏鼓:簡稱更鼓。
指夜裡為報知時刻而于每更敲打之大鼓。
(35)閻浮金:即閻浮檀金。
見《十地品》第二節注。
(36)義利:即義與利相應,有義必有利,稱為義利。
(37)大施會:亦稱無遮大會。
謂不論貴賤上下,一切之人都可與會,而以物施與之。
約五年舉行一次,昔玄奘在印度就曾參加過此種大施會。
(38)因陀羅網:為梵漢雙舉之名。
單用漢語,則名帝網。
即帝釋天之寶網。
其網之線,珠玉交絡,如是交映,重重影現,重重無盡。
(39)婆樓那風:“婆樓那”,原為龍王名。
此處婆樓那風,意為迅猛之風,其風堅密,如世之風輪。
(40)因陀羅火:“因陀羅”,意譯天主帝即指帝釋天。
帝釋天之火,即名因陀羅火。
(41)佛支提:即佛塔。
一般有舍利的稱塔,無舍利的稱支提。
但經常是通用的。
譯文 這時候,彌勒大菩薩這樣稱歎善财童子種種功德,使無量無數的百千衆生發菩提心以後,就對善财童子說:好極了!好極了!善男子!你為了饒益一切世間,為了救護一切衆生,為了勤求一切佛法,才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你不僅獲得了善妙利益,你又能得人身,你得到了長壽,又剛好出生在這時,得以遇到了如來出現,你得以見到了文殊師利大善知識。
你的色身是修習正法的好根器,且能被一切善根所潤澤。
你為白淨之法即善法所資持,所有知解、欲望都已經清淨,已為一切諸佛共同護念,已為一切善友共同攝受。
為什麼? 善男子!菩提心猶如種子,因為能生起一切佛法;菩提心猶如良田,因為能生長起衆生的白淨法;菩提心猶如大地,因為能夠持有一切世間;菩提心猶如淨水,因為能夠清洗一切煩惱污垢;菩提心猶如大風,因為能夠普吹于世間無所障礙;菩提心猶如旺盛之火,因為能夠焚燒如柴草那樣多的一切諸見。
菩提心猶如淨日,因為能普遍照耀一切世間;菩提心猶如滿月,因為一切白淨法都能圓滿具足;菩提心猶如明燈,因為能放出種種佛法光明;菩提心猶如淨目,因為能普見一切安危之處;菩提心猶如大道,因為能普遍使衆生進入大智慧城;菩提心猶如真正濟度衆生,因為能使其遠離一切邪法;菩提心猶如大車,因為能普遍運載一切菩薩;菩提心猶如門戶,因為能開示一切菩薩行。
菩提心猶如宮殿,因為能使人安住修習禅定;菩提心猶如花園,因為能在其中遊戲享受法樂;菩提心猶如房舍住宅,因為能使一切衆生身心安穩;菩提心就是所歸趣之處,因為能利益一切世間衆生;菩提心就是所依止之處,因為是一切菩薩修行所依之處。
菩提心猶如慈父,因為能訓導一切菩薩;菩提心猶如慈母,因為能生長一切菩薩;菩提心猶如乳母,因為能養育一切菩薩;菩提心猶如善友,因為能成就利益一切菩薩;菩提心猶如君主,因為它勝過一切二乘之人;菩提心猶如帝王,因為能于一切大願中得自在。
菩提心猶如大海,因為一切功德都能進入其中;菩提心猶如須彌山,因為對于一切衆生心都平等;菩提心猶如鐵圍山,因為能攝持一切世間;菩提心猶如雪山,因為能長養一切智慧之藥;菩提心猶如香山,因為能生出一切功德之香;菩提心猶如虛空,因為一切微妙功德廣闊無邊;菩提心猶如蓮華,因為不染着一切世間之法。
菩提心猶如調伏的智慧之象,因為其心善順,不兇悍、暴戾;菩提心猶如善良之馬,因為其遠離一切惡性;菩提心猶如調禦師,因為能守護大乘的一切佛法;菩提心猶如良藥,因為能治療一切煩惱之病;菩提心猶如陷坑陷阱,因為能陷沒一切惡法;菩提心猶如金剛,因為能完全穿透一切法;菩提心猶如香箧,因為能貯藏一切功德之香;菩提心猶如妙華,因為一切世間之人都樂于觀看。
菩提心猶如白栴檀,因為能使衆生除去欲熱,得到清涼;菩提心猶如黑沉香,因為能普遍、全面熏習法界;菩提心猶如善見藥王,因為能驅除一切煩惱之病;菩提心如毗笈摩藥,因為能拔去一切諸惑之毒箭;菩提心猶如帝釋,因為在一切天主中最為尊貴;菩提心猶如毗
這位長者之子能于一生之内,就能至清淨佛刹,就能教化衆生,就能以智慧深入一切法界,就能成就一切波羅蜜,就能增廣一切諸行,就能圓滿一切大願,就能超越一切惡魔邪業,就能趨承、服侍一切善友,就能清淨一切菩薩道,就能圓滿具足普賢菩薩的一切諸行。
原典 爾時,彌勒菩薩摩诃薩如是稱歎善财童子種種功德,令無量百千衆生發菩提心已。
告善财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為饒益一切世間,汝為救護一切衆生,汝為勤求一切佛法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汝獲善利,汝善得人身,汝善住壽命,汝善值如來出現,汝善見文殊師利大善知識。
汝身是善器,為諸善根之所潤澤。
汝為白法之所資持,所有解欲①悉已清淨,已為諸佛共所護念,已為善友共所攝受。
何以故? 善男子!菩提心者,猶如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故。
菩提心者,猶如良田,能長衆生白淨法故。
菩提心者,猶如大地,能持一切諸世間故。
菩提心者,猶如淨水,能洗一切煩惱垢故。
菩提心者,猶如大風,普于世間無所礙故。
菩提心者,猶如盛火,能燒一切諸見薪②故。
菩提心者,猶如淨日,普照一切諸世間故。
菩提心者,猶如盛月,諸白淨法悉圓滿故。
菩提心者,猶如明燈,能放種種法光明故。
菩提心者,猶如淨目,普見一切安危處故。
菩提心者,猶如大道,普令得入大智城故。
菩提心者,猶如正濟,令其得離諸邪法故。
菩提心者,猶如大車,普能運載諸菩薩故。
菩提心者,猶如門戶,開示一切菩薩行故。
菩提心者,猶如宮殿,安住修習三昧法故。
菩提心者,猶如園苑,于中遊戲受法樂故。
菩提心者,猶如舍宅,安隐一切諸衆生故。
菩提心者,則為所歸③,利益一切諸世間故。
菩提心者,則為所依④,諸菩薩行所依處故。
菩提心者,猶如慈父,訓導一切諸菩薩故。
菩提心者,猶如慈母,生長一切諸菩薩故。
菩提心者,猶如乳母,養育一切諸菩薩故。
菩提心者,猶如善友,成益一切諸菩薩故。
菩提心者,猶如君主,勝出一切二乘人故。
菩提心者,猶如帝王,一切願中得自在故。
菩提心者,猶如大海,一切功德悉入中故。
菩提心者,如須彌山,于諸衆生心平等故。
菩提心者,如鐵圍山⑤,攝持一切諸世間故。
菩提心者,猶如雪山,長養一切智慧藥故。
菩提心者,猶如香山,出生一切功德香故。
菩提心者,猶如虛空,諸妙功德廣無邊故。
菩提心者,猶如蓮華,不染一切世間法故。
菩提心者,如調慧象⑥,其心善順不獵戾⑦故。
菩提心者,如良善馬,遠離一切諸惡性故。
菩提心者,如調禦師⑧,守護大乘一切法故。
菩提心者,猶如良藥,能治一切煩惱病故。
菩提心者,猶如坑井⑨,陷沒一切諸惡法故。
菩提心者,猶如金剛,悉能穿徹一切法故。
菩提心者,猶如香箧,能儲一切功德香故。
菩提心者,猶如妙華,一切世間所樂見故。
菩提心者,如白栴檀⑩,除衆欲熱使清涼故。
菩提心者,如黑沉香⑾,能熏法界悉周遍故。
菩提心者,如善見藥王⑿,能破一切煩惱病故。
菩提心者,如毗笈摩藥⒀,能拔一切諸惑箭故。
菩提心者,猶如帝釋,一切主中最為尊故。
菩提心者,如毗沙門⒁,能斷一切貧窮苦故。
菩提心者,如功德天⒂,一切功德所莊嚴故。
菩提心者,如莊嚴具,莊嚴一切諸菩薩故。
菩提心者,如劫燒火⒃,能燒一切諸有為故。
菩提心者,如無生根藥⒄,長養一切諸佛法故。
菩提心者,猶如龍珠⒅,能消一切煩惱毒故。
菩提心者,如水清珠⒆,能清一切煩惱濁故。
菩提心者,如如意珠⒇,周給一切諸貧乏故。
菩提心者,如功德瓶(21),滿足一切衆生心故。
菩提心者,如如意樹(22),能雨一切莊嚴具故。
菩提心者,如鵝羽衣(23),不受一切生死垢故。
菩提心者,如白疊線(24),從本已來性清淨故。
菩提心者,如快利犁,能治一切衆生田故。
菩提心者,如那羅延(25),能摧一切我見敵故。
菩提心者,猶如快箭,能破一切諸苦的故。
菩提心者,猶如利矛,能穿一切煩惱甲故。
菩提心者,猶如堅甲,能護一切如理心故。
菩提心者,猶如利刀,能斬一切煩惱首故。
菩提心者,猶如利劍,能斷一切慢铠故。
菩提心者,如勇将幢,能伏一切諸魔軍故。
菩提心者,猶如利鋸,能截一切無明樹故。
菩提心者,猶如利斧,能伐一切諸苦樹故。
菩提心者,猶如兵仗,能防一切諸苦難故。
菩提心者,猶如善手(26),防護一切諸度身故。
菩提心者,猶如好足,安立一切諸功德故。
菩提心者,猶如眼藥,滅除一切無明翳故。
菩提心者,猶如鉗鑷,能拔一切身見刺故。
菩提心者,猶如卧具,息除生死諸勞苦故。
菩提心者,如善知識,能解一切生死縛故。
菩提心者,如好珍财,能除一切貧窮事故。
菩提心者,如大導師,善知菩薩出要道故。
菩提心者,猶如伏藏(27),出功德财無匮乏故。
菩提心者,猶如湧泉,生智慧水無窮盡故。
菩提心者,猶如明鏡,普現一切法門像故。
菩提心者,猶如蓮華,不染一切諸罪垢故。
菩提心者,猶如大河,流引一切度攝法故。
菩提心者,如大龍王,能雨一切妙法雨故。
菩提心者,猶如命根(28),任持菩薩大悲身故。
菩提心者,猶如甘露,能令安住不死界故。
菩提心者,猶如大網,普攝一切諸衆生故。
菩提心者,猶如絹索(29),攝取一切所應化故。
菩提心者,猶如鈎餌,出有淵中所居者故。
菩提心者,如阿伽陀藥(30),能令無病永安隐故。
菩提心者,如除毒藥,悉能消歇貪愛毒故。
菩提心者,如善持咒,能除一切颠倒毒故。
菩提心者,猶如疾風,能卷一切諸障霧故。
菩提心者,如大寶洲(31),出生一切覺分寶(32)故。
菩提心者,如好種性,出生一切白淨法故。
菩提心者,猶如住宅,諸功德法所依處故。
菩提心者,猶如市肆,菩薩商人貿易處故。
菩提心者,如煉金藥,能治一切煩惱垢故。
菩提心者,猶如好蜜,圓滿一切功德味故。
菩提心者,猶如正道,令諸菩薩入智城故。
菩提心者,猶如好器,能持一切白淨法故。
菩提心者,猶如時雨,能滅一切煩惱塵故。
菩提心者,則為住處,一切菩薩所住處故。
菩提心者,則為壽行,不取聲聞解脫果故。
菩提心者,如淨琉璃,自性明潔無諸垢故。
菩提心者,如帝青寶(33),出過世間二乘智故。
菩提心者,如更漏鼓(34),覺諸衆生煩惱睡故。
菩提心者,如清淨水,性本澄潔無垢濁故。
菩提心者,如閻浮金(35),映奪一切有為善故。
菩提心者,如大山王,超出一切諸世間故。
菩提心者,則為所歸,不拒一切諸來者故。
菩提心者,則為義利(36),能除一切衰惱事故。
菩提心者,則為妙寶,能令一切心歡喜故。
菩提心者,如大施會(37),充滿一切衆生心故。
菩提心者,則為尊勝,諸衆生心無與等故。
菩提心者,猶如伏藏,能攝一切諸佛法故。
菩提心者,如因陀羅網(38),能伏煩惱阿修羅故。
菩提心者,如婆樓那風(39),能動一切所應化故。
菩提心者,如因陀羅火(40),能燒一切諸惑習故。
菩提心者,如佛支提(41),一切世間應供養故。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無量功德。
舉要言之,應知悉與一切佛法諸功德等。
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諸菩薩行,三世如來從菩提心而出生故。
注釋 ①解欲:即知解和欲望。
②見薪:謂一切諸見如薪火(柴草)。
③所歸:即所歸趣、歸向之意。
④所依:即所依止、仗托之意。
⑤鐵圍山:佛教謂以須彌山為中心,其周圍七山八海圍繞,其中第八海為鹹海,閻浮四洲位于此海中。
此鹹海周圍有山,由鐵所成,名鐵圍山。
即圍繞須彌西洲外海之山。
⑥調慧象:謂調伏的智慧之象。
⑦獵戾:即兇悍、暴戾。
⑧調禦師:亦稱調禦丈夫。
佛十号之一。
謂佛能調禦一切可度之丈夫,使入佛道。
⑨坑井:即捕捉野獸的陷坑陷阱。
⑩白栴檀:香木名。
旃檀有赤色、白色、黑色、紫色等不同。
白色之旃檀,名白旃檀,能治熱病。
⑾黑沉香:簡稱沉香,亦稱沉水香。
系采自熱帶所産之瑞香科常綠喬木之天然香料。
其木采伐或朽敗時,其中心木質部分會滲出黑色樹脂,即是黑沉香。
因其木心堅實,入水必沉,香氣濃郁,故稱沉水香。
可治療風水腫毒。
⑿善見藥王:亦稱善現藥王。
産于喜馬拉雅山之藥名,能治一切疾病。
⒀毗笈摩藥:亦稱頻伽陀藥。
此藥能除去一切毒惡疾病,故意譯為除去、普去。
⒁毗沙門:四天王之一,亦稱多聞天王,是佛教的護法神,亦是施福之神。
⒂功德天:亦稱吉祥天女。
本為印度神話中之神,後成為佛教之護法天神。
為施福德之女神。
早期印度佛教傳說,此天系毗沙門天之妃,其父為德叉迦,母為鬼子母神。
一說功德天即鬼子母神。
⒃劫燒火:即壞劫時大火災之火,能把一切都燒盡。
⒄無生根藥:即無有生根之藥。
⒅龍珠:即龍颔下之珠,為珍寶。
⒆水清珠:即水珠。
此珠入水,能使水清,故名水清珠。
⒇如意珠:亦稱如意寶珠、摩尼寶珠等。
謂此珠能随自己意願,變現出種種珍寶之寶珠。
此外,尚有除病、去苦等功德。
關于此寶珠之出處,說法不一,有說出自摩竭魚之腦中,有說出自龍王之腦中,亦有說出自帝釋天所持之金剛破碎後掉落而得,或出自佛舍利變化而成。
(21)功德瓶:亦稱賢瓶、如意瓶、吉祥瓶等。
謂此瓶能滿足一切所願,能生善福,能成立一切功德。
(22)如意樹:亦稱劫波樹。
為生于帝釋天所居喜林園中之樹名。
謂此樹能應時産生一切所需之物,如衣服、裝嚴之飾物、日常用具等,故名如意樹。
(23)鵝羽衣:即用鵝毛制成的衣服,不沾水、不粘污垢。
(24)白疊線:用白疊紡成的線,潔白無瑕。
(25)那羅延:為具有大力之印度古神。
為欲界中之天神,又稱毗紐天。
此天多力,有八臂,乘金翅鳥,手持種種器仗,常與阿修羅王戰鬥。
(26)善手:即妙好之手。
為五手之一,作施無畏印。
(27)伏藏:謂埋伏于土中之寶藏,掘之能得無數。
(28)命根:即有情之壽命。
依煖與識而維持一期之間者,即稱為命根。
(29)絹索:亦稱金剛索、寶索等。
為戰鬥或狩獵所用之工具。
戰鬥時常用以絹取人或絹取馬頭、馬腳之繩索,俗稱搭索。
通常以五色線搓成,一端附镮,另一端附半獨股杵。
(30)阿伽陀藥:或作不死藥。
此藥靈奇,價值無量,服之能普去衆疾。
(31)大寶洲:即得佛果後所住之大妙地。
(32)一切覺分寶:謂三十七菩提分之寶。
此三十七種修行方法,皆順趣菩提(覺)之寶,故稱一切覺分寶。
(33)帝青寶:寶珠名。
即帝釋寶,以其為青色,是寶中之最尊者,故稱帝青寶。
(34)更漏鼓:簡稱更鼓。
指夜裡為報知時刻而于每更敲打之大鼓。
(35)閻浮金:即閻浮檀金。
見《十地品》第二節注。
(36)義利:即義與利相應,有義必有利,稱為義利。
(37)大施會:亦稱無遮大會。
謂不論貴賤上下,一切之人都可與會,而以物施與之。
約五年舉行一次,昔玄奘在印度就曾參加過此種大施會。
(38)因陀羅網:為梵漢雙舉之名。
單用漢語,則名帝網。
即帝釋天之寶網。
其網之線,珠玉交絡,如是交映,重重影現,重重無盡。
(39)婆樓那風:“婆樓那”,原為龍王名。
此處婆樓那風,意為迅猛之風,其風堅密,如世之風輪。
(40)因陀羅火:“因陀羅”,意譯天主帝即指帝釋天。
帝釋天之火,即名因陀羅火。
(41)佛支提:即佛塔。
一般有舍利的稱塔,無舍利的稱支提。
但經常是通用的。
譯文 這時候,彌勒大菩薩這樣稱歎善财童子種種功德,使無量無數的百千衆生發菩提心以後,就對善财童子說:好極了!好極了!善男子!你為了饒益一切世間,為了救護一切衆生,為了勤求一切佛法,才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你不僅獲得了善妙利益,你又能得人身,你得到了長壽,又剛好出生在這時,得以遇到了如來出現,你得以見到了文殊師利大善知識。
你的色身是修習正法的好根器,且能被一切善根所潤澤。
你為白淨之法即善法所資持,所有知解、欲望都已經清淨,已為一切諸佛共同護念,已為一切善友共同攝受。
為什麼? 善男子!菩提心猶如種子,因為能生起一切佛法;菩提心猶如良田,因為能生長起衆生的白淨法;菩提心猶如大地,因為能夠持有一切世間;菩提心猶如淨水,因為能夠清洗一切煩惱污垢;菩提心猶如大風,因為能夠普吹于世間無所障礙;菩提心猶如旺盛之火,因為能夠焚燒如柴草那樣多的一切諸見。
菩提心猶如淨日,因為能普遍照耀一切世間;菩提心猶如滿月,因為一切白淨法都能圓滿具足;菩提心猶如明燈,因為能放出種種佛法光明;菩提心猶如淨目,因為能普見一切安危之處;菩提心猶如大道,因為能普遍使衆生進入大智慧城;菩提心猶如真正濟度衆生,因為能使其遠離一切邪法;菩提心猶如大車,因為能普遍運載一切菩薩;菩提心猶如門戶,因為能開示一切菩薩行。
菩提心猶如宮殿,因為能使人安住修習禅定;菩提心猶如花園,因為能在其中遊戲享受法樂;菩提心猶如房舍住宅,因為能使一切衆生身心安穩;菩提心就是所歸趣之處,因為能利益一切世間衆生;菩提心就是所依止之處,因為是一切菩薩修行所依之處。
菩提心猶如慈父,因為能訓導一切菩薩;菩提心猶如慈母,因為能生長一切菩薩;菩提心猶如乳母,因為能養育一切菩薩;菩提心猶如善友,因為能成就利益一切菩薩;菩提心猶如君主,因為它勝過一切二乘之人;菩提心猶如帝王,因為能于一切大願中得自在。
菩提心猶如大海,因為一切功德都能進入其中;菩提心猶如須彌山,因為對于一切衆生心都平等;菩提心猶如鐵圍山,因為能攝持一切世間;菩提心猶如雪山,因為能長養一切智慧之藥;菩提心猶如香山,因為能生出一切功德之香;菩提心猶如虛空,因為一切微妙功德廣闊無邊;菩提心猶如蓮華,因為不染着一切世間之法。
菩提心猶如調伏的智慧之象,因為其心善順,不兇悍、暴戾;菩提心猶如善良之馬,因為其遠離一切惡性;菩提心猶如調禦師,因為能守護大乘的一切佛法;菩提心猶如良藥,因為能治療一切煩惱之病;菩提心猶如陷坑陷阱,因為能陷沒一切惡法;菩提心猶如金剛,因為能完全穿透一切法;菩提心猶如香箧,因為能貯藏一切功德之香;菩提心猶如妙華,因為一切世間之人都樂于觀看。
菩提心猶如白栴檀,因為能使衆生除去欲熱,得到清涼;菩提心猶如黑沉香,因為能普遍、全面熏習法界;菩提心猶如善見藥王,因為能驅除一切煩惱之病;菩提心如毗笈摩藥,因為能拔去一切諸惑之毒箭;菩提心猶如帝釋,因為在一切天主中最為尊貴;菩提心猶如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