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出現品第三十七之三
關燈
小
中
大
既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
佛有三昧名為善覺,在菩提樹下入此禅定; 為衆生等放出無量光明,開悟一切衆生猶如蓮華普施。
猶如曆三世劫時一切佛國土的衆生,所有的心念及其根性、欲樂; 如此等等的一切身形均得以顯現,因此正覺說為無量無邊。
原典 佛子!菩薩摩诃薩應雲何知如來應正等覺轉法輪? 佛子!菩薩摩诃薩應如是知,如來以心自在力①,無起無轉②,而轉法輪,知一切法恒無起故。
以三種轉③,斷所應斷而轉法輪,知一切法離邊見故。
離欲際非際④而轉法輪,入一切法虛空際故。
無有言說而轉法輪,知一切法不可說故。
究竟寂滅而轉法輪,知一切法涅槃性故。
以一切文字、一切言語而轉法輪,如來音聲無處不至故。
知聲如響⑤而轉法輪,了于諸法真實性故。
于一音中出一切音而轉法輪,畢竟無主故。
無遺無盡而轉法輪,内外無着故。
佛子!譬如一切文字語言,盡未來劫說不可盡。
佛轉法輪亦複如是。
一切文字,安立顯示,無有休息,無有窮盡。
佛子!如來法輪悉入一切語言文字而無所住⑥。
譬如書字,普入一切事、一切語、一切算數、一切世間出世間處而無所住。
如來音聲亦複如是。
普入一切處、一切衆生、一切法、一切業、一切報中,而無所住。
一切衆生種種語言,皆悉不離如來法輪。
何以故?言音實相即法輪故。
佛子!菩薩摩诃薩于如來轉法輪,應如是知。
複次,佛子!菩薩摩诃薩欲知如來所轉法輪,應知如來法輪所出生處。
何等為如來法輪所出生處?佛子!如來随一切衆生心行欲樂,無量差别,出若幹音聲而轉法輪。
佛子!如來應正等覺有三昧,名究竟無礙無畏。
入此三昧已,于成正覺,一一身、一一口,各出一切衆生數等言音,一一音中衆音具足,各各差别而轉法輪,令一切衆生皆生歡喜。
能如是知轉法輪者,當知此人則為随順一切佛法。
不如是知,則非随順。
佛子!諸菩薩摩诃薩應如是知,佛轉法輪,普入無量衆生界故。
爾時,普賢菩薩摩诃薩欲重明此義,而說頌言: 如來法輪無所轉,三世無起亦無得; 譬如文字無盡時,十力法輪亦如是。
如字普入而無至,正覺法輪亦複然; 入諸言音無所入,能令衆生悉歡喜。
佛有三昧名究竟,入此定已乃說法; 一切衆生無有邊,普出其音令悟解。
一一音中複更演,無量言音各差别; 于世自在無分别,随其欲樂普使聞。
文字不從内外⑦出,亦不失壞無積聚; 而為衆生轉法輪,如是自在甚奇特。
注釋 ①心自在力:“心自在”,謂如來心已遠離一切障礙束縛,通達無礙,心無牽挂而能自由自在。
心自在之力用,即謂之心自在力。
②無起無轉:即沒有生起也沒有轉化。
③三種轉:即三種轉法輪,指佛陀三轉四谛之法輪。
三轉,謂四谛各有:示相轉(說此是苦谛、集谛、滅谛、道谛)、勸相轉(說此苦谛應知,集谛應斷,滅谛應證,道谛應修)、證相轉(說苦谛已知,集谛已斷,滅谛已證,道谛已修)。
④欲際非際:謂欲界中間、非欲界中間。
即欲界、非欲界。
⑤知聲如響:謂了知聲非實有,和響一樣,是随着言語聲和擊物聲而起應和的,這是聲觸欺诳耳根所緻。
⑥無所住:亦作無住。
即無所住着。
因法無自性,随緣而起,故稱無所住。
⑦内外:此處之“内”,指内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外”,指外六塵,即色、聲、香、味、觸、法。
譯文 佛子!大菩薩應該怎樣來了知如來轉法輪? 佛子!大菩薩應該這樣來了知。
如來以心的自在之力,無起無轉地轉法輪,因為知道一切諸法是恒常沒有起滅的。
如來以三轉四谛法輪,斷滅其所應該斷滅的一切,而轉法輪,因為知道一切諸法是遠離所有的邊見的。
如來遠離欲界、非欲界而轉法輪,因為知道入一切諸法都是虛空界的。
如來以無言說而轉法輪,因為知道一切諸法都是不可說的。
如來以究竟寂滅而轉法輪,因為知道一切諸法都是以涅槃為性的。
如來以一切文字、語言而轉法輪,因為知道如來的聲音是無處不至的。
如來以知聲如響而轉法輪,因為知道諸法實性都無實有。
如來于一音中出一切音而轉法輪,因為知道一切諸法都是沒有主宰的。
如來無遺無窮而轉法輪,因為知道一切諸法都是無所執着的。
佛子!譬如一切語言、文字,曆盡未來劫時也說不可盡,佛轉法輪也是如此。
一切文字用以表示,連續不斷,無窮無盡。
佛子!如來法輪均入一切語言、文字而無所住着。
譬如寫字,能普遍用于一切事情、一切語言、一切算數,一切世間、出世間的一切處,均無所住着。
如來的聲音也是如此,能普遍進入一切處、一切衆生、一切法、一切業用、一切果報之中,而無所住着。
一切衆生的各種各樣語言,都全部離不開如來的法輪。
為什麼?因為言語、聲音的實相,就是法輪。
佛子!大菩薩對于如來轉法輪,應該作這樣的理解。
其次,佛子!大菩薩如要了知如來所轉法輪,還應該知道如來法輪所出生之處。
什麼是如來法輪的出生之處呢?佛子!如來随着一切衆生的心行、欲樂的種種不同,生出若幹聲音而轉法輪。
佛子!如來有一種三昧,名叫究竟無礙無畏。
入此三昧以後,在成正覺時,每一個身體,每一個口中,各化出一切衆生,發出種種語言、聲音,在每一個聲音中,一切聲音都圓滿具足,以各種各樣的不同聲音而轉法輪,使一切衆生皆生起歡喜之心。
如果能這樣來了解轉法輪者,就知道此人能随順一切佛法。
如果不是這樣來了解轉法輪者,就不是随順一切佛法。
佛子!大菩薩應該像這樣來理解佛轉法輪,隻有這樣,才能普遍進入無量的衆生界。
這時候,普賢大菩薩為了要重新闡明此中道理,而說偈頌: 如來法輪本來是無所可轉的,因為過去、未來、現在三世無有生起,也無有所得; 譬如文字等沒有窮盡之時,如來十力法輪也是如此。
猶如文字普入一切而畢竟無所至,成正覺的法輪也是如此; 普入一切語言、聲音而畢竟一無所入,能使一切衆生都生起歡喜之心。
佛有三昧名究竟三昧,入此定後方才說法; 一切衆生無量無邊,普遍發出的聲音令一切衆生都得到悟解。
每一種聲音中又發出聲音,無數的言語聲音各有不同; 對于世間出世間都毫無分别,随衆生的欲樂普遍地使他們都聽到。
文字不從内出也不從外出,既不失散也沒有任何積聚; 但能為一切衆生轉法輪,如此自由自在,确實非常奇特。
原典 佛子!菩薩摩诃薩應雲何知如來應正等覺般涅槃? 佛子!菩薩摩诃薩欲知如來大涅槃者,當須了知根本自性①。
如真如涅槃②,如來涅槃亦如是。
如實際③涅槃,如來涅槃亦如是。
如法界④涅槃,如來涅槃亦如是。
如虛空⑤涅槃,如來涅槃亦如是。
如法性涅槃,如來涅槃亦如是。
如離欲際⑥涅槃,如來涅槃亦如是。
如無相際⑦涅槃,如來涅槃亦如是。
如我性際⑧涅槃,如來涅槃亦如是。
如一切法性際⑨涅槃,如來涅槃亦如是。
如真如際⑩涅槃,如來涅槃亦如是。
何以故?涅槃無生無出故。
若法無生無出,則無有滅。
佛子!如來不為菩薩說諸如來究竟涅槃,亦不為彼示現其事。
何以故?為欲令見一切如來常住其前,于一念中見過去未來一切諸佛,色相⑾圓滿,皆如現在,亦不起二不二想。
何以故?菩薩摩诃薩永離一切諸想着故。
佛子!諸佛如來為令衆生生欣樂故,出現于世。
欲令衆生生戀慕故,示現涅槃。
而實如來無有出世⑿,亦無涅槃。
何以故?如來常住清淨法界,随衆生心示現涅槃。
佛子!譬如日出,普照世間,于一切淨水器中,影無不現,普遍衆處而無來往。
或一器破,便不現影。
佛子!于汝意雲何?彼影不現,為日咎不? 答言:不也。
但由器壞,非日有咎。
佛子!如來智日亦複如是。
普現法界,無前無後,一切衆生淨心器中,佛無不現。
心器常淨,常見佛身。
若心濁器破,則不得見。
佛子!若有衆生應以涅槃而得度者,如來則為示現涅槃,而實如來無生無沒,無有滅度。
佛子!譬如火大,于一切世間能為火事。
或時一處其火息滅,于意雲何?豈一切世間火皆滅耶? 答言:不也。
佛子!如來應正等覺亦複如是。
于一切世間施作佛事,或于一世界能事已畢,示入涅槃,豈一切世界,諸佛如來悉皆滅度? 佛子!菩薩摩诃薩應如是知,如來應正等覺大般涅槃。
複次,佛子!譬如幻師,善明幻術,以幻術力,于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國土城邑聚落,示現幻身。
以幻力持,經劫而住,然于餘處幻事已訖,隐身不現。
佛子!于汝意雲何?彼大幻師豈于一處隐身不現,便一切處皆隐滅耶? 答言:不也。
佛子!如來應正等覺亦複如是。
善知無量智慧方便,種種幻術,于一切法界,普現其身,持令常住,盡未來際。
或于一處随衆生心,所作事訖,示現涅槃。
豈以一處示入涅槃,便謂一切悉皆滅度? 佛子!菩薩摩诃薩應如是知,如來應正等覺大般涅槃。
複次,佛子!如來應正等覺示涅槃時,入不動三昧⒀。
入此三昧已,于一一身各放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大光明。
一一光明,各出阿僧祇蓮華。
一一蓮華,各有不可說妙寶華蕊⒁。
一一華蕊,有師子座。
一一座上,皆有如來結跏趺坐⒂。
其佛身數,正與一切衆生數等,皆具上妙功德莊嚴,從本願力之所生起。
若有衆生善根熟者,見佛身已,則皆受化。
然彼佛身盡未來際,究竟安住,随宜化度一切衆生,未曾失時。
佛子!如來身者,無有方處⒃,非實非虛,但以諸佛本誓願力,衆生堪度,則便出現。
菩薩摩诃薩應如是知,如來應正等覺大般涅槃。
佛子!如來住于無量無礙究竟法界、虛空界。
真如法性,無生無滅,及以實際,為諸衆生随時示現。
本願持故⒄,無有休息,不舍一切衆生、一切刹、一切法。
爾時,普賢菩薩摩诃薩欲重明此義,而說頌言: 如日舒光⒅照法界,器壞水漏影随滅; 最勝智日亦如是,衆生無信見涅槃。
如火世間作火事,于一城邑或時息; 人中最勝遍法界,化事訖處示終盡。
幻師現身一切刹,能事⒆畢處則便謝; 如來化訖亦複然,于餘國土常見佛。
佛有三昧名不動,化衆生訖入此定; 一念身放無量光,光出蓮華華有佛。
佛身無數等法界,有福衆生所能見; 如是無數一一身,壽命莊嚴皆具足。
如無生性⒇佛出興,如無滅性(21)佛涅槃; 言辭譬喻悉皆斷,一切義成(22)無與等。
注釋 ①根本自性:即事物本來的性質。
②真如涅槃:“真如”之“真”,謂真實不虛之意;“如”,謂如常不變之意。
亦作如如、如實、實際、法界、法性、實相、如來藏、法身、佛性等。
指遍布于宇宙中真實之本體,為一切萬有之根源。
“真如涅槃”,即真如寂滅的意思。
③實際:真如之别名。
為極真如之實理,至于其窮極,故名實際。
④法界:真如之别名。
謂諸法各有自體,但分界不同,故名法界。
⑤虛空:“虛”與“空”,均為無之别名。
虛無形質,空無障礙,謂之虛空。
⑥離欲際:即遠離貪欲、淫欲之際。
⑦無相際:即無有相狀之際。
⑧我性際:即我的自性之際。
⑨一切法性際:即一切法自性之際。
⑩真如際:即真如之際。
⑾色相:即色身之相貌。
它表現于外,可為人見。
⑿出世:即出現于世。
⒀不動三昧:謂正觀法相,處于心不動搖狀态之禅定。
⒁妙寶華蕊:即用美妙的珍寶裝飾起來的花苞。
⒂結跏趺坐:為坐法之一。
即将雙膝彎曲,兩足掌向上放在兩腿上而坐。
⒃方處:即方位、處所。
⒄本願持故:意為佛由于持有本誓願力的緣故。
⒅如日舒光:意為如太陽一樣放出光明。
⒆能事:即能做的事。
⒇無生性:亦作“生無性”“生無自性”。
意為一切法均依衆緣和合而生,實無自性,故稱無生性。
(21)無滅性:意為一切法均由衆緣離散而滅,實無自性,故稱無滅性。
(22)一切義成:又稱一切義成就。
為悉達多太子之譯名。
亦作為如來的一種名号。
譯文 佛子!大菩薩應該怎樣來了知如來大般涅槃? 佛子!大菩薩如果要了知如來大般涅槃的話,必須要了知一切法的根本自性。
猶如真如涅槃,如來涅槃也是如此。
猶如實際涅槃,如來涅槃也是如此。
猶如法界涅槃,如來涅槃也是如此。
猶如虛空涅槃,如來涅槃也是如此。
猶如法性涅槃,如來涅槃也是如此。
猶如離貪欲、淫欲之際的涅槃,如來涅槃也是如此。
猶如無相之際的涅槃,如來涅槃也是如此。
猶如自性之際的涅槃,如來涅槃也是如此。
猶如一切法性之際的涅槃,如來涅槃也是如此。
猶如真如之際的涅槃,如來涅槃也是如此。
為什麼?因為涅槃是沒有生起,也沒有出離的。
猶如一切法沒有生起,沒有出離,也就沒有消滅。
佛子!如來不為菩薩說諸如來的究竟涅槃,也不為他們示現究竟涅槃之事。
為什麼?為的是要使諸菩薩看見一切如來常住于他們的面前,于一念之中,能見到過去、未來一切諸佛的色相圓滿無缺,都和現在一樣,也不起二想和不二之想。
為什麼?因為大菩薩永離一切諸想的執着。
佛子!諸佛如來為了使衆生生起歡樂,才出現于世間;為了使衆生生起戀慕,才示現涅槃。
而實際上如來是沒有出世,也沒有涅槃的。
為什麼?因為如來常住于清淨法界,随順衆生心才示現涅槃。
佛子!譬如日出普遍照耀世界,在一切淨水器中,其日影無不顯現,普遍于許多處而無來往。
假如有一淨水器壞了,便不顯現日影。
佛子!你認為怎樣?那日影不示現,是日之罪責嗎? 回答說:不是的,是由于淨水器壞了,非日之罪責。
佛子!如來智慧之日,也是如此。
它普現于法界,無前無後,在一切衆生的淨心器中,佛無不示現。
如果心器經常清淨,就能常見佛身。
如果心濁器破,就不能見到佛身。
佛子!如果有衆生應以涅槃而得度的,如來就為之示現涅槃,而實際上如來是無生無沒,無有滅度的。
佛子!譬如火大,對于一切世間都能生起火來。
或者在某一時刻于一處
佛有三昧名為善覺,在菩提樹下入此禅定; 為衆生等放出無量光明,開悟一切衆生猶如蓮華普施。
猶如曆三世劫時一切佛國土的衆生,所有的心念及其根性、欲樂; 如此等等的一切身形均得以顯現,因此正覺說為無量無邊。
原典 佛子!菩薩摩诃薩應雲何知如來應正等覺轉法輪? 佛子!菩薩摩诃薩應如是知,如來以心自在力①,無起無轉②,而轉法輪,知一切法恒無起故。
以三種轉③,斷所應斷而轉法輪,知一切法離邊見故。
離欲際非際④而轉法輪,入一切法虛空際故。
無有言說而轉法輪,知一切法不可說故。
究竟寂滅而轉法輪,知一切法涅槃性故。
以一切文字、一切言語而轉法輪,如來音聲無處不至故。
知聲如響⑤而轉法輪,了于諸法真實性故。
于一音中出一切音而轉法輪,畢竟無主故。
無遺無盡而轉法輪,内外無着故。
佛子!譬如一切文字語言,盡未來劫說不可盡。
佛轉法輪亦複如是。
一切文字,安立顯示,無有休息,無有窮盡。
佛子!如來法輪悉入一切語言文字而無所住⑥。
譬如書字,普入一切事、一切語、一切算數、一切世間出世間處而無所住。
如來音聲亦複如是。
普入一切處、一切衆生、一切法、一切業、一切報中,而無所住。
一切衆生種種語言,皆悉不離如來法輪。
何以故?言音實相即法輪故。
佛子!菩薩摩诃薩于如來轉法輪,應如是知。
複次,佛子!菩薩摩诃薩欲知如來所轉法輪,應知如來法輪所出生處。
何等為如來法輪所出生處?佛子!如來随一切衆生心行欲樂,無量差别,出若幹音聲而轉法輪。
佛子!如來應正等覺有三昧,名究竟無礙無畏。
入此三昧已,于成正覺,一一身、一一口,各出一切衆生數等言音,一一音中衆音具足,各各差别而轉法輪,令一切衆生皆生歡喜。
能如是知轉法輪者,當知此人則為随順一切佛法。
不如是知,則非随順。
佛子!諸菩薩摩诃薩應如是知,佛轉法輪,普入無量衆生界故。
爾時,普賢菩薩摩诃薩欲重明此義,而說頌言: 如來法輪無所轉,三世無起亦無得; 譬如文字無盡時,十力法輪亦如是。
如字普入而無至,正覺法輪亦複然; 入諸言音無所入,能令衆生悉歡喜。
佛有三昧名究竟,入此定已乃說法; 一切衆生無有邊,普出其音令悟解。
一一音中複更演,無量言音各差别; 于世自在無分别,随其欲樂普使聞。
文字不從内外⑦出,亦不失壞無積聚; 而為衆生轉法輪,如是自在甚奇特。
注釋 ①心自在力:“心自在”,謂如來心已遠離一切障礙束縛,通達無礙,心無牽挂而能自由自在。
心自在之力用,即謂之心自在力。
②無起無轉:即沒有生起也沒有轉化。
③三種轉:即三種轉法輪,指佛陀三轉四谛之法輪。
三轉,謂四谛各有:示相轉(說此是苦谛、集谛、滅谛、道谛)、勸相轉(說此苦谛應知,集谛應斷,滅谛應證,道谛應修)、證相轉(說苦谛已知,集谛已斷,滅谛已證,道谛已修)。
④欲際非際:謂欲界中間、非欲界中間。
即欲界、非欲界。
⑤知聲如響:謂了知聲非實有,和響一樣,是随着言語聲和擊物聲而起應和的,這是聲觸欺诳耳根所緻。
⑥無所住:亦作無住。
即無所住着。
因法無自性,随緣而起,故稱無所住。
⑦内外:此處之“内”,指内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外”,指外六塵,即色、聲、香、味、觸、法。
譯文 佛子!大菩薩應該怎樣來了知如來轉法輪? 佛子!大菩薩應該這樣來了知。
如來以心的自在之力,無起無轉地轉法輪,因為知道一切諸法是恒常沒有起滅的。
如來以三轉四谛法輪,斷滅其所應該斷滅的一切,而轉法輪,因為知道一切諸法是遠離所有的邊見的。
如來遠離欲界、非欲界而轉法輪,因為知道入一切諸法都是虛空界的。
如來以無言說而轉法輪,因為知道一切諸法都是不可說的。
如來以究竟寂滅而轉法輪,因為知道一切諸法都是以涅槃為性的。
如來以一切文字、語言而轉法輪,因為知道如來的聲音是無處不至的。
如來以知聲如響而轉法輪,因為知道諸法實性都無實有。
如來于一音中出一切音而轉法輪,因為知道一切諸法都是沒有主宰的。
如來無遺無窮而轉法輪,因為知道一切諸法都是無所執着的。
佛子!譬如一切語言、文字,曆盡未來劫時也說不可盡,佛轉法輪也是如此。
一切文字用以表示,連續不斷,無窮無盡。
佛子!如來法輪均入一切語言、文字而無所住着。
譬如寫字,能普遍用于一切事情、一切語言、一切算數,一切世間、出世間的一切處,均無所住着。
如來的聲音也是如此,能普遍進入一切處、一切衆生、一切法、一切業用、一切果報之中,而無所住着。
一切衆生的各種各樣語言,都全部離不開如來的法輪。
為什麼?因為言語、聲音的實相,就是法輪。
佛子!大菩薩對于如來轉法輪,應該作這樣的理解。
其次,佛子!大菩薩如要了知如來所轉法輪,還應該知道如來法輪所出生之處。
什麼是如來法輪的出生之處呢?佛子!如來随着一切衆生的心行、欲樂的種種不同,生出若幹聲音而轉法輪。
佛子!如來有一種三昧,名叫究竟無礙無畏。
入此三昧以後,在成正覺時,每一個身體,每一個口中,各化出一切衆生,發出種種語言、聲音,在每一個聲音中,一切聲音都圓滿具足,以各種各樣的不同聲音而轉法輪,使一切衆生皆生起歡喜之心。
如果能這樣來了解轉法輪者,就知道此人能随順一切佛法。
如果不是這樣來了解轉法輪者,就不是随順一切佛法。
佛子!大菩薩應該像這樣來理解佛轉法輪,隻有這樣,才能普遍進入無量的衆生界。
這時候,普賢大菩薩為了要重新闡明此中道理,而說偈頌: 如來法輪本來是無所可轉的,因為過去、未來、現在三世無有生起,也無有所得; 譬如文字等沒有窮盡之時,如來十力法輪也是如此。
猶如文字普入一切而畢竟無所至,成正覺的法輪也是如此; 普入一切語言、聲音而畢竟一無所入,能使一切衆生都生起歡喜之心。
佛有三昧名究竟三昧,入此定後方才說法; 一切衆生無量無邊,普遍發出的聲音令一切衆生都得到悟解。
每一種聲音中又發出聲音,無數的言語聲音各有不同; 對于世間出世間都毫無分别,随衆生的欲樂普遍地使他們都聽到。
文字不從内出也不從外出,既不失散也沒有任何積聚; 但能為一切衆生轉法輪,如此自由自在,确實非常奇特。
原典 佛子!菩薩摩诃薩應雲何知如來應正等覺般涅槃? 佛子!菩薩摩诃薩欲知如來大涅槃者,當須了知根本自性①。
如真如涅槃②,如來涅槃亦如是。
如實際③涅槃,如來涅槃亦如是。
如法界④涅槃,如來涅槃亦如是。
如虛空⑤涅槃,如來涅槃亦如是。
如法性涅槃,如來涅槃亦如是。
如離欲際⑥涅槃,如來涅槃亦如是。
如無相際⑦涅槃,如來涅槃亦如是。
如我性際⑧涅槃,如來涅槃亦如是。
如一切法性際⑨涅槃,如來涅槃亦如是。
如真如際⑩涅槃,如來涅槃亦如是。
何以故?涅槃無生無出故。
若法無生無出,則無有滅。
佛子!如來不為菩薩說諸如來究竟涅槃,亦不為彼示現其事。
何以故?為欲令見一切如來常住其前,于一念中見過去未來一切諸佛,色相⑾圓滿,皆如現在,亦不起二不二想。
何以故?菩薩摩诃薩永離一切諸想着故。
佛子!諸佛如來為令衆生生欣樂故,出現于世。
欲令衆生生戀慕故,示現涅槃。
而實如來無有出世⑿,亦無涅槃。
何以故?如來常住清淨法界,随衆生心示現涅槃。
佛子!譬如日出,普照世間,于一切淨水器中,影無不現,普遍衆處而無來往。
或一器破,便不現影。
佛子!于汝意雲何?彼影不現,為日咎不? 答言:不也。
但由器壞,非日有咎。
佛子!如來智日亦複如是。
普現法界,無前無後,一切衆生淨心器中,佛無不現。
心器常淨,常見佛身。
若心濁器破,則不得見。
佛子!若有衆生應以涅槃而得度者,如來則為示現涅槃,而實如來無生無沒,無有滅度。
佛子!譬如火大,于一切世間能為火事。
或時一處其火息滅,于意雲何?豈一切世間火皆滅耶? 答言:不也。
佛子!如來應正等覺亦複如是。
于一切世間施作佛事,或于一世界能事已畢,示入涅槃,豈一切世界,諸佛如來悉皆滅度? 佛子!菩薩摩诃薩應如是知,如來應正等覺大般涅槃。
複次,佛子!譬如幻師,善明幻術,以幻術力,于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國土城邑聚落,示現幻身。
以幻力持,經劫而住,然于餘處幻事已訖,隐身不現。
佛子!于汝意雲何?彼大幻師豈于一處隐身不現,便一切處皆隐滅耶? 答言:不也。
佛子!如來應正等覺亦複如是。
善知無量智慧方便,種種幻術,于一切法界,普現其身,持令常住,盡未來際。
或于一處随衆生心,所作事訖,示現涅槃。
豈以一處示入涅槃,便謂一切悉皆滅度? 佛子!菩薩摩诃薩應如是知,如來應正等覺大般涅槃。
複次,佛子!如來應正等覺示涅槃時,入不動三昧⒀。
入此三昧已,于一一身各放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大光明。
一一光明,各出阿僧祇蓮華。
一一蓮華,各有不可說妙寶華蕊⒁。
一一華蕊,有師子座。
一一座上,皆有如來結跏趺坐⒂。
其佛身數,正與一切衆生數等,皆具上妙功德莊嚴,從本願力之所生起。
若有衆生善根熟者,見佛身已,則皆受化。
然彼佛身盡未來際,究竟安住,随宜化度一切衆生,未曾失時。
佛子!如來身者,無有方處⒃,非實非虛,但以諸佛本誓願力,衆生堪度,則便出現。
菩薩摩诃薩應如是知,如來應正等覺大般涅槃。
佛子!如來住于無量無礙究竟法界、虛空界。
真如法性,無生無滅,及以實際,為諸衆生随時示現。
本願持故⒄,無有休息,不舍一切衆生、一切刹、一切法。
爾時,普賢菩薩摩诃薩欲重明此義,而說頌言: 如日舒光⒅照法界,器壞水漏影随滅; 最勝智日亦如是,衆生無信見涅槃。
如火世間作火事,于一城邑或時息; 人中最勝遍法界,化事訖處示終盡。
幻師現身一切刹,能事⒆畢處則便謝; 如來化訖亦複然,于餘國土常見佛。
佛有三昧名不動,化衆生訖入此定; 一念身放無量光,光出蓮華華有佛。
佛身無數等法界,有福衆生所能見; 如是無數一一身,壽命莊嚴皆具足。
如無生性⒇佛出興,如無滅性(21)佛涅槃; 言辭譬喻悉皆斷,一切義成(22)無與等。
注釋 ①根本自性:即事物本來的性質。
②真如涅槃:“真如”之“真”,謂真實不虛之意;“如”,謂如常不變之意。
亦作如如、如實、實際、法界、法性、實相、如來藏、法身、佛性等。
指遍布于宇宙中真實之本體,為一切萬有之根源。
“真如涅槃”,即真如寂滅的意思。
③實際:真如之别名。
為極真如之實理,至于其窮極,故名實際。
④法界:真如之别名。
謂諸法各有自體,但分界不同,故名法界。
⑤虛空:“虛”與“空”,均為無之别名。
虛無形質,空無障礙,謂之虛空。
⑥離欲際:即遠離貪欲、淫欲之際。
⑦無相際:即無有相狀之際。
⑧我性際:即我的自性之際。
⑨一切法性際:即一切法自性之際。
⑩真如際:即真如之際。
⑾色相:即色身之相貌。
它表現于外,可為人見。
⑿出世:即出現于世。
⒀不動三昧:謂正觀法相,處于心不動搖狀态之禅定。
⒁妙寶華蕊:即用美妙的珍寶裝飾起來的花苞。
⒂結跏趺坐:為坐法之一。
即将雙膝彎曲,兩足掌向上放在兩腿上而坐。
⒃方處:即方位、處所。
⒄本願持故:意為佛由于持有本誓願力的緣故。
⒅如日舒光:意為如太陽一樣放出光明。
⒆能事:即能做的事。
⒇無生性:亦作“生無性”“生無自性”。
意為一切法均依衆緣和合而生,實無自性,故稱無生性。
(21)無滅性:意為一切法均由衆緣離散而滅,實無自性,故稱無滅性。
(22)一切義成:又稱一切義成就。
為悉達多太子之譯名。
亦作為如來的一種名号。
譯文 佛子!大菩薩應該怎樣來了知如來大般涅槃? 佛子!大菩薩如果要了知如來大般涅槃的話,必須要了知一切法的根本自性。
猶如真如涅槃,如來涅槃也是如此。
猶如實際涅槃,如來涅槃也是如此。
猶如法界涅槃,如來涅槃也是如此。
猶如虛空涅槃,如來涅槃也是如此。
猶如法性涅槃,如來涅槃也是如此。
猶如離貪欲、淫欲之際的涅槃,如來涅槃也是如此。
猶如無相之際的涅槃,如來涅槃也是如此。
猶如自性之際的涅槃,如來涅槃也是如此。
猶如一切法性之際的涅槃,如來涅槃也是如此。
猶如真如之際的涅槃,如來涅槃也是如此。
為什麼?因為涅槃是沒有生起,也沒有出離的。
猶如一切法沒有生起,沒有出離,也就沒有消滅。
佛子!如來不為菩薩說諸如來的究竟涅槃,也不為他們示現究竟涅槃之事。
為什麼?為的是要使諸菩薩看見一切如來常住于他們的面前,于一念之中,能見到過去、未來一切諸佛的色相圓滿無缺,都和現在一樣,也不起二想和不二之想。
為什麼?因為大菩薩永離一切諸想的執着。
佛子!諸佛如來為了使衆生生起歡樂,才出現于世間;為了使衆生生起戀慕,才示現涅槃。
而實際上如來是沒有出世,也沒有涅槃的。
為什麼?因為如來常住于清淨法界,随順衆生心才示現涅槃。
佛子!譬如日出普遍照耀世界,在一切淨水器中,其日影無不顯現,普遍于許多處而無來往。
假如有一淨水器壞了,便不顯現日影。
佛子!你認為怎樣?那日影不示現,是日之罪責嗎? 回答說:不是的,是由于淨水器壞了,非日之罪責。
佛子!如來智慧之日,也是如此。
它普現于法界,無前無後,在一切衆生的淨心器中,佛無不示現。
如果心器經常清淨,就能常見佛身。
如果心濁器破,就不能見到佛身。
佛子!如果有衆生應以涅槃而得度的,如來就為之示現涅槃,而實際上如來是無生無沒,無有滅度的。
佛子!譬如火大,對于一切世間都能生起火來。
或者在某一時刻于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