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六
關燈
小
中
大
住于法雲地的菩薩也是如此,不僅能夠安住、接受、攝取和執持一個佛的大法明、大法照、大法雨,就是兩個菩薩、三個菩薩,直到無量無數的菩薩,于一念之間同時演說,也是如此。
因此,将此地名之為法雲地。
原典 解脫月菩薩言:佛子!此地菩薩于一念間。
能于幾如來所,安受攝持大法明、大法照、大法雨? 金剛藏菩薩言:佛子!不可以算數能知,我當為汝說其譬喻。
佛子!譬如十方,各有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佛刹,微塵數世界①。
其世界中,一一衆生皆得聞持陀羅尼,為佛侍者②,聲聞衆中,多聞第一③,如金剛蓮華上佛所大勝比丘④。
然一衆生所受之法,餘不重受。
佛子!于汝意雲何?此諸衆生所受之法為有量耶?為無量耶? 解脫月菩薩言:其數甚多,無量無邊。
金剛藏菩薩言:佛子!我為汝說,令汝得解。
佛子!此法雲地菩薩于一佛所,一念之頃,所安、所受、所攝、所持大法明、大法照、大法雨,三世法藏,前爾所世界⑤一切衆生所聞持法,于此百分不及一,乃至譬喻亦不能及。
如一佛所,如是十方。
如前所說,爾所世界微塵數佛,複過此數無量無邊,于彼一一諸如來所,所有法明、法照、法雨三世法藏,皆能安、能受、能攝、能持,是故此地名為法雲。
佛子!此地菩薩以自願力⑥,起大悲雲⑦,震大法雷⑧,通明無畏⑨以為電光,福德智慧而為密雲。
現種種身⑩,周旋往返。
于一念頃,普遍十方百千億那由他世界微塵數國土,演說大法,摧伏魔怨。
複過此數,于無量百千億那由他世界微塵數國土,随諸衆生心之所樂,霈甘露雨⑾,滅除一切衆惑塵焰⑿,是故此地名為法雲。
佛子!此地菩薩于一世界,從兜率天下,乃至涅槃,随所應度衆生心而現佛事,若二若三,乃至如上微塵數國土。
複過于此,乃至無量百千億那由他世界微塵數國土,皆亦如是,是故此地名為法雲。
佛子!此地菩薩智慧明達,神通自在,随其心念,能以狹世界作廣世界,廣世界作狹世界,垢世界作淨世界,淨世界作垢世界。
亂住、次住、倒住、正住⒀,如是無量一切世界皆能互作。
或随心念,于一塵中,置一世界須彌盧⒁等一切山川,塵相如故,世界不減。
或複于一微塵之中,置二、置三,乃至不可說世界須彌盧等一切山川,而彼微塵體相如本⒂,于中世界悉得明現。
或随心念,于一世界中,示現二世界莊嚴,乃至不可說世界莊嚴。
或于一世界莊嚴中,示現二世界乃至不可說世界。
或随心念,以不可說世界中衆生置一世界。
或随心念,以一世界中衆生置不可說世界,而于衆生無所娆害⒃。
或随心念,于一毛孔,示現一切佛境界莊嚴之事。
或随心念,于一念中,示現不可說世界微塵數身,一一身示現如是微塵數手,一一手各執恒河沙數⒄華奁⒅、香箧⒆、鬘蓋⒇、幢旛,周遍十方,供養于佛。
一一身複示現爾許微塵數頭,一一頭複現爾許微塵數舌,于念念中周遍十方,歎佛功德。
或随心念,于一念間,普遍十方,示成正覺,乃至涅槃,及以國土莊嚴之事。
或現其身普遍三世,而于身中有無量諸佛,及佛國土莊嚴之事,世界成壞,靡不皆現。
或于自身一毛孔中,出一切風,而于衆生無所惱害。
或随心念,以無邊世界為一大海,此海水中,現大蓮華,光明嚴好,遍覆無量無邊世界,于中示現大菩提樹(21)莊嚴之事,乃至示成一切種智(22)。
或于其身,現十方世界。
一切光明,摩尼寶珠、日月、星宿、雲、電等光,靡不皆現。
或以口噓氣,能動十方無量世界,而不令衆生有驚怖想。
或現十方風災、火災,及以水災。
或随衆生心之所樂,示現色身莊嚴具足。
或于自身示現佛身,或于佛身而現自身。
或于佛身現己國土,或于己國土而現佛身。
佛子!此法雲地菩薩能現如是及餘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自在神力(23)。
爾時,會中諸菩薩,及天、龍、夜叉、幹闼婆、阿修羅(24)、護世四王(25)、釋提桓因(26)、梵天(27)、淨居、摩酰首羅(28)諸天子等,鹹作是念,若菩薩神通智力能如是者,佛複雲何? 爾時,解脫月菩薩知諸衆會心之所念,白金剛藏菩薩言:佛子!今此大衆聞其菩薩神通智力,堕在疑網,善哉仁者(29),為斷彼疑,當少示現菩薩神力莊嚴之事。
時金剛藏菩薩即入一切佛國土體性三昧(30)。
入此三昧時,諸菩薩及一切大衆皆自見身在金剛藏菩薩身内,于中悉見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種種莊嚴之事,經于億劫,說不能盡。
又于其中見菩提樹,其身周圍十萬三千大千世界,高百萬三千大千世界,枝葉所蔭亦複如是。
稱樹形量,有師子座(31)。
座上有佛,号一切智通王(32)。
一切大衆悉見其佛坐菩提樹下師子座上,種種諸相以為莊嚴,假使億劫,說不能盡。
金剛藏菩薩示現如是大神力已,還令衆會各在本處。
時諸大衆得未曾有,生奇特想,默然而住,向金剛藏一心瞻仰。
注釋 ①微塵數世界:即無量無數的國土世界。
②佛侍者:親炙于佛左右而供使喚者。
阿難為世尊侍者,為僧家侍者之嚆矢。
③多聞第一:指佛十大弟子中的阿難。
因他多聞曠遠,長于記憶,聽而不忘,故被稱為多聞第一。
④大勝比丘:梵語拘羅的意譯。
佛的大弟子之一。
随佛陀出家後,得阿羅漢果,證得五蘊皆空之理,被稱為悟空。
⑤前爾所世界:意謂以前所有的世界。
⑥自願力:即自己的誓願之力。
⑦大悲雲:謂所發之大悲心普及一切衆生,猶如天空的雲一樣。
⑧大法雷:謂大衆妙法能破除衆生之迷妄而使其開悟,有如雷霆之震駭衆生。
又比喻法音雄猛,猶如震雷。
⑨通明無畏:“通明”,指“六通”與“三明”。
具有六通與三明,即無所畏懼,故稱通明無畏。
⑩種種身:即種種佛身。
包括二身、三身、十身等。
⑾甘露雨:“甘露”,又名天酒、美露,味甘如蜜,為天人所食。
亦以甘露比喻佛法之法味與妙味長養衆生之身心,故言如來之教法,猶如甘露之雨,故稱甘露雨。
⑿惑塵焰:即煩惱微細的火焰。
⒀亂住、次住、倒住、正住:謂衆生住于世界,有亂住、按次序住、颠倒住和正确住等不同。
⒁須彌盧:即須彌山,亦名妙高山。
為一小世界之中心。
山高八萬四千由旬,山頂上為帝釋天,四面山腰為四天王天,周圍有七香海、七金山。
第七金山外有鐵圍山所圍繞的鹹海,鹹海四周有四大部洲。
⒂體相如本:謂其本體和現象如同本來一樣。
⒃娆害:即擾亂、危害。
⒄恒河沙數:恒河為印度大河,其中沙甚多,故以恒河沙數比喻物之甚多。
⒅華奁:即盛放花的匣子。
⒆香箧:即盛放香的小箱子。
⒇鬘蓋:即用花環裝飾的寶蓋。
(21)大菩提樹:即畢缽羅樹,産于古印度。
莖幹黃白,枝葉青翠,經冬不凋。
因釋迦于此樹下成道,故名大菩提樹。
(22)一切種智:三智之一。
謂能以一種智慧,覺知一切諸佛之道法和一切衆生之因種,故名一切種智,亦即佛智。
(23)自在神力:即自由自在的神通力。
(24)天、龍、夜叉、幹闼婆、阿修羅:為天龍八部中的五部衆。
(25)護世四王:即四大天王。
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
因此四大天王都是守護世界的善神,所以稱為護世四王。
(26)釋提桓因:悟利天(三十三天)之主,簡稱帝釋。
居于須彌山之頂的善見城,統領其餘的三十二天。
(27)梵天:即色界之初禅天。
此天無欲界的淫欲,寂靜清淨,故名梵天。
此天共有三天,即梵衆天、梵輔天、大梵天。
一般所說梵天是指大梵天王,名叫屍棄,深信正法。
(28)摩酰首羅:天名,即大自在天。
位于色界之頂上。
因此天王在大千世界中得自在,故名大自在天。
八臂三眼,騎白牛。
(29)善哉仁者:“善哉”,意為好極了;“仁者”,對人的敬稱,一般指有仁德的人。
(30)體性三昧:意為帶有根本性的三昧。
(31)師子座:“師子”即獅子。
獅子為獸中之王,佛是人中獅子,故其所坐之處,包括床或地,都叫作師子座。
(32)一切智通王:佛的一個名号。
意為通達一切智之王。
譯文 解脫月菩薩問金剛藏菩薩說:佛子!此法雲地菩薩在一念之間,能于幾位如來的住所安住、接受、攝取、執持大法明、大法照和大法雨? 金剛藏菩薩回答說:佛子!這是不可以用一般的算數就能了知的,我現在為你用譬喻來加以說明。
佛子!譬如十方世界各有不可以說的無數佛刹、無數的微塵一樣多的世界。
在這個世界中,每一個衆生都能得到聞持陀羅尼,成為佛的侍者,在聲聞乘中多聞第一,就像是坐在金剛蓮華上佛所那裡的大勝比丘。
然而,一位衆生所受之法,其他衆生就不再重受。
佛子!你的意見認為怎樣?這麼許多衆生所受之法,是有數量的呢,還是無量的呢? 解脫月菩薩回答說:其數量非常之多,無量無邊。
金剛藏菩薩說:佛子!我為你作說明,使你得到理解。
佛子!這法雲地的菩薩,在一個佛所,一念之間所安住、接受、攝取、執持的大法明、大法照和大法雨這三世法藏,和以前所有世界的一切衆生所聞持之法來比較,以前所有世界在此是百分不及一分,乃至用譬喻也不能及。
如一個佛所,等于是十方一切世界。
猶如前面所說過的那樣,所有世界的微塵那樣多的佛,甚至超過這個數量的無量無邊的佛,對于每一個世界的許許多多如來的住所,所有的大法明、大法照、大法雨這三世法藏,都能安住、接受、攝取、執持,所以此地名為法雲地。
佛子!此法雲地菩薩以自己的誓願之力,發起大悲心如雲;施大法如震雷;具有六通、三明,無所畏懼,猶如電光;無量的福德智慧猶如密雲。
示現出種種佛身,周旋往返。
在一念之間,能普遍于十方無數世界像微塵那樣多的佛國土演說佛教大法,摧伏魔怨。
又超過此數,于無數世界像微塵那樣多的佛國土,随順一切衆生心之所樂,降甘露雨,滅除一切衆生煩惱的火焰,所以此地名為法雲地。
佛子!此法雲地的菩薩在一個世界,從兜率天宮下來,直至般涅槃,随其所應普度一切衆生心而示現種種佛事。
如果在兩個世界、三個世界,乃至如上面所說的像微塵那樣多的佛國土,甚至超過這一數字,乃至無數世界的微塵數佛國土,也是如此,所以此地名為法雲地。
佛子!此法雲地的菩薩智慧明達,神通自在,能夠随其心念将狹世界變作廣世界,将廣世界變作狹世界;将煩惱世界變作清淨世界,将清淨世界變作煩惱世界。
有時雜亂地住于世,有時按次序住于世;有時颠倒住于世,有時正确住于世。
像這樣無數的一切世界,都能互相變化。
或者随自己的心念,在一微塵中,安置一個世界的須彌山等一切山川,其一微塵的相狀和原來一樣,但世界并沒有減少。
或又于一微塵中,安置兩個世界、三個世界,乃至不可說的無數世界的須彌山等一切山川,而其微塵的體相和原來的一樣,在其中所有的世界都能明白地示現。
或者随自己的心念,在一個世界中示現出兩個世界的莊嚴相,乃至不可說的無數世界的莊嚴相。
或者在一個世界的莊嚴相中,示現出兩個世界乃至不可說的無數世界。
或者随自己的心念,以不可說的無數世界中的衆生安置在一個世界中。
或者随自己的心念,以一個世界中的衆生安置在不可說的無數世界中,而對于衆生無所擾亂和危害。
或者随自己的心念,于一毛孔中,示現出一切佛的境界、莊嚴等事。
或者随自己的心念,于一念之中,示現出不可說的無數世界像微塵那樣多的身體,而每一個身體示現出同樣微塵數的手,每一隻手各執如恒河沙那樣多的花盒、香箧、鬘蓋、幢旛,普遍于十方世界供養于佛。
每一個身體又示現出同樣微塵數的頭,每一個頭又示現出同樣微塵數的舌頭,一念接着一念地普遍于十方世界贊歎佛的功德。
或者随自己的心念,于一念之間,普遍在十方世界示現證成無上正等正覺,乃至般涅槃,以及國土莊嚴之事。
或者示現其身普遍于三世,而于身中有無數的一切諸佛,以及佛國土莊嚴之事,世界的成壞等,無一不在身中示現。
或者在自身的一個毛孔中,發出一切風,而對于衆生卻無所惱害。
或者随自己的心念,以無量無邊世界為一大海,在此大海水中,出現一朵大蓮華,其光明莊嚴美好,普遍地覆蓋着無量無邊的世界,從中示現出莊嚴的大菩提樹,乃至示現出成就一切種智。
或者從其身上,示現出十方世界的一切光明,包括摩尼寶珠、日月、星宿、雲、電等光,無不一一顯現出來。
或者噓一口氣,就能震動十方無量世界,而不使衆生有驚懼、恐怖之想。
或者示現十方世界的風災、火災及水災。
或者随順衆生樂悅之心,示現出莊嚴具足的色身。
或者于自身示現為佛身,或者于佛身而示現為自身。
或者于佛身示現出自己的國土,或者于自己的國土而示現為佛身。
佛子!此法雲地菩薩能示現出如此,以及其他無數的自在神力。
這時候,會中的一切菩薩,以及天、龍、夜叉、幹闼婆、阿修羅、四大天王、忉利天王、梵天、淨居天、大自在天等諸天,都這樣想,如果菩薩的神通智力能夠這樣,那佛的神通智力又将怎樣呢? 此時,解脫月菩薩知道參加的會衆有如此想法,于是就對金剛藏菩薩說:佛子!現在大家聽到菩薩的神通智力,已堕在疑網,你是一位仁者,為了消除他們的疑惑,你應該稍為示現一下莊嚴的神通之力。
當時金剛藏菩薩即進入一切佛國土的體性三昧。
當進入這三昧時,一切菩薩及一切大衆都看到自己的身體就在金剛藏菩薩身内,并于其中都清楚地看到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種種莊嚴之事,這些事經千百億劫也說不盡。
又在其中看到菩提樹,樹身周圍達十萬三千大千世界,高達百萬三千大千世界,其枝葉茂密成蔭也是如此。
和菩提樹的形狀相對稱,有師子座,座上有佛,名号叫作一切智通王。
一切大衆全都看見其佛坐在菩提樹下的師子座上,種種美好之相十分莊嚴。
這莊嚴之相,即使是經曆千百億劫的時間也說不盡。
金剛藏菩薩示現了這樣的大神力後,仍舊叫與會的大衆各自還歸本處。
其時一切大衆得未曾有,各生奇特之想,默然而住,向金剛藏菩薩專心一緻地瞻仰着。
原典 爾時,解脫月菩薩白金剛藏菩薩言:佛子!今此三昧甚為稀有,有大勢力。
其名何等? 金剛藏言:此三昧名一切佛國土體性。
又問:此三昧境界雲何? 答言:佛子!若菩薩修此三昧,随心所念,能于身中現恒河沙世界微塵數佛刹,複過此數,無量無邊。
佛子!菩薩住法雲地,得如是等無量百千諸大三昧故,此菩薩身、身業①不可測知,語、語業②,意、意業③,神通自在,觀察三世三昧境界、智慧境界,遊戲一切諸解脫門,變化所作,神力所作,光明所作,略說乃 至舉足下足④,如是一切諸有所作,乃至法王子⑤住善慧地⑥菩薩皆不能知。
佛子!此法雲地菩薩所有境界,略說如是,若廣說者,假使無量百千阿僧祇劫亦不能盡。
解脫月菩薩言:佛子!若菩薩神通境界如是,佛神通力⑦,其複雲何? 金剛藏言:佛子!譬如有人于四天下⑧取一塊土,而作是言,為無邊世界⑨大地土多?為此土多?我觀汝問亦複如是。
如來智慧無邊無等⑩,雲何而與菩薩比量⑾? 複次,佛子!如四天下取少許土,餘者無量。
此法雲地神通智慧,于無量劫,但說少分,況如來地⑿?佛子!我今為汝引事為證,令汝得知如來境界。
佛子!假使十方,一一方各有無邊世界微塵數諸佛國土,一一國土得如是地菩薩充滿,如甘蔗、竹、葦、稻、麻、叢林。
彼諸菩薩于百千億那由他劫,修菩薩行⒀,所生智慧比一如來智慧境界,百分不及一,乃至優波尼沙陀分⒁亦不能及。
佛子!此菩薩住如是智慧,不異如來身語意業,不舍菩薩諸三昧力⒂,于無數劫,承事供養一切諸佛。
一一劫中,以一切種供養之具而為供養,一切諸佛神力所加,智慧光明轉更增勝。
于法界中所有問難,善為解釋,百千億劫無能屈者。
佛子!譬如金師⒃以上妙真金作嚴身具⒄,大摩尼寶钿廁其間⒅,自在天王⒆身自服戴,其餘天人莊嚴之具所不能及,此地菩薩亦複如是。
始從初地乃至九地,一切菩薩所有智行⒇皆不能及。
此地菩薩智慧光明,能令衆生乃至入于一切智智,餘智光明無能如是。
佛子!譬如摩酰首羅天王光明能令衆生身心清涼,一切光明所不能及。
此地菩薩智慧光明亦複如是,能令衆生皆得清涼,乃至住于一切智智。
一切聲聞、辟支佛,乃至第九地菩薩,智慧光明悉不能及。
佛子!此菩薩摩诃薩已能安住如是智慧,諸佛世尊複更為說三世智(21)、法界差别智(22)、遍一切世界智(23)、照一切世界智(24)、慈念一切衆生智(25)。
舉要言之,乃至為說得一切智智。
此菩薩十波羅蜜(26)中,智波羅蜜(27)最為增上(28),餘波羅蜜非不修行。
佛子!是名略說菩薩摩诃薩第十法雲地。
若廣說者,假使無量阿僧祇劫亦不能盡。
注釋 ①身業:三業之一,即身所作之業。
②語業:三業之一,即口所語之業。
③意業:三業之一,即意所思之業。
④舉足下足:即将足舉起和放下,意為一舉一動。
⑤法王子:“法王”,指佛陀。
菩薩是生于佛陀之家的,将來要成佛,故總稱菩薩為法王子。
佛經中多稱文殊菩薩為法王子。
⑥善慧地:大乘菩薩十地之第九地。
此地成就力波羅蜜,具足十力,于一切處能了知誰可度、誰不可度,能說法,故名善慧地。
⑦佛神通力:即佛所具有的變幻莫測的神通之力。
⑧四天下:即四大洲,南贍部洲、東勝身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
⑨無邊世界:謂無有邊際的世界,即虛空界。
⑩如來智慧無邊無等:意為如來的智慧,極其廣大,無有邊際,無與倫比。
⑾比量:謂用已知之因(理由)比證未知之宗(命題)以生決定之正智。
此處是比較衡量的意思。
⑿如來地:也稱佛地,即成佛之位。
⒀菩薩行:謂求自利利他圓滿佛果之菩薩衆大行,亦即修菩薩之行。
⒁優波尼沙陀分:又作邬波尼殺昙分,意思是數之極微細者。
⒂三昧力:即定力。
⒃金師:即制作黃金飾品的金匠。
⒄嚴身具:指裝飾佛身之物。
⒅大摩尼寶钿廁其間:“大摩尼寶钿”,即大珠寶首飾。
“廁其間”,即置放其間。
⒆自在天王:即大自在天王。
有八臂三眼,騎白牛。
謂此天王于大千世界中得自在,故名自在天王。
⒇智行:即智慧與修行的合稱。
(21)三世智:大乘所說如來所具之十智之一,即對于三世法均通達圓明之智。
(22)法界差别智:如來十智之一,亦稱法界無礙智。
謂知一切衆生本具法界之體,事理融通,不相障礙之智。
(23)遍一切世界智:如來十智之一,又稱充滿一切世界智。
謂如來從定而起廣大妙用,遍滿世間,無不照了之智。
(24)照一切世界智:如來十智之一,即普照一切世間智。
謂如來有大智慧光明,能普遍照了無量世界之智。
(25)慈念一切衆生智:如來十智之一,亦稱知一切衆生智。
謂如來慈念、了知所教化的一切衆生之善惡因緣之智。
(26)十波羅蜜:為菩薩十地之行法。
即施、戒、忍、精進、靜慮、般若、方便善巧、願、力、智十種波羅蜜。
(27)智波羅蜜:十波羅蜜之最後一種波羅蜜,謂如實知一切法之智。
可分為受用法樂智與成熟有情智兩種。
(28)增上:意謂勢力最強者。
譯文 這時候,解脫月菩薩對金剛藏菩薩說:佛子!如今這三昧甚為稀有,有非常大的勢力,它們的名号是什麼呢? 金剛藏菩薩回答說:此三昧名為一切佛國土體性。
解脫月菩薩又問:此三昧的境界是怎樣的? 金剛藏菩薩回答說:佛子!如果菩薩修行這種三昧,随自己的心念,能于自己身中示現出像恒河沙那樣多的世界,像微塵那樣多的佛刹國土,還能夠超過此數,無量無邊。
佛子!菩薩住于法雲地,因為能得如此無量百千的一切大三昧,因此,這位菩薩的身體和身業,不可以測算而得知。
語和語業,意和意業,都神通自在,能觀察三世的三昧境界、智慧境界,能遨遊于一切解脫之門。
其變化所作,神力所作,光明所作,簡略地說,直至一舉一動,像這樣一切諸有所作,乃至法王子住于善慧地的菩薩都不能了知。
佛子!此法雲地菩薩所有的境界,簡要地說就是如此。
如果要廣說的話,即使是無數的劫時,亦說不盡。
解脫月菩薩說:佛子!如果菩薩的神通境界是這樣的話,那麼佛的神通之力又是怎麼樣的呢? 金剛藏菩薩說:佛子!譬如有人在四天下取一塊土,就這樣說,這塊土和無邊世界大地之土相比較,是無邊世界大地的土多呢?還是這一塊土多?我看你提出的問題也是如此。
如來的智慧是無邊無等的,怎樣能用來與菩薩比較呢? 其次,佛子!像在四天下取少許泥土,其餘的泥土還有無數。
此法雲地的神通智慧,對于無量劫的時間來說,僅說少部分,何況如來地的神通智慧?佛子!我現今為你引事為證,使你得知如來的境界。
佛子!假使十方世界,每一方世界各有無數世界像微塵那樣多的許多佛國土,每一國土又有許多法雲地的菩薩充滿着,好像是甘蔗、竹子、蘆葦、稻、麻、叢林一樣。
那許多菩薩在百千萬億劫的時間裡,修菩薩行,所得到的智慧,比起如來的智慧境界來,百分不及一分,乃至許許多多極為微細的分,也不及一分。
佛子!此菩薩有這樣的智慧,和如來的身、語、意業沒有什麼不同,不舍棄菩薩的一切三昧力,在無數的劫時中,承事供養一切諸佛。
于每一個劫時中,以一切種種供養之具而供養一切諸佛,因而一切諸佛以神通之力加被于他,使他的智慧光明轉為更加增勝。
對于法界中所有一切問難,都能善為解釋,雖然經曆了百千億的劫時,也沒有人能使他屈服。
佛子!譬如金匠,以上妙真金作為裝飾
因此,将此地名之為法雲地。
原典 解脫月菩薩言:佛子!此地菩薩于一念間。
能于幾如來所,安受攝持大法明、大法照、大法雨? 金剛藏菩薩言:佛子!不可以算數能知,我當為汝說其譬喻。
佛子!譬如十方,各有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佛刹,微塵數世界①。
其世界中,一一衆生皆得聞持陀羅尼,為佛侍者②,聲聞衆中,多聞第一③,如金剛蓮華上佛所大勝比丘④。
然一衆生所受之法,餘不重受。
佛子!于汝意雲何?此諸衆生所受之法為有量耶?為無量耶? 解脫月菩薩言:其數甚多,無量無邊。
金剛藏菩薩言:佛子!我為汝說,令汝得解。
佛子!此法雲地菩薩于一佛所,一念之頃,所安、所受、所攝、所持大法明、大法照、大法雨,三世法藏,前爾所世界⑤一切衆生所聞持法,于此百分不及一,乃至譬喻亦不能及。
如一佛所,如是十方。
如前所說,爾所世界微塵數佛,複過此數無量無邊,于彼一一諸如來所,所有法明、法照、法雨三世法藏,皆能安、能受、能攝、能持,是故此地名為法雲。
佛子!此地菩薩以自願力⑥,起大悲雲⑦,震大法雷⑧,通明無畏⑨以為電光,福德智慧而為密雲。
現種種身⑩,周旋往返。
于一念頃,普遍十方百千億那由他世界微塵數國土,演說大法,摧伏魔怨。
複過此數,于無量百千億那由他世界微塵數國土,随諸衆生心之所樂,霈甘露雨⑾,滅除一切衆惑塵焰⑿,是故此地名為法雲。
佛子!此地菩薩于一世界,從兜率天下,乃至涅槃,随所應度衆生心而現佛事,若二若三,乃至如上微塵數國土。
複過于此,乃至無量百千億那由他世界微塵數國土,皆亦如是,是故此地名為法雲。
佛子!此地菩薩智慧明達,神通自在,随其心念,能以狹世界作廣世界,廣世界作狹世界,垢世界作淨世界,淨世界作垢世界。
亂住、次住、倒住、正住⒀,如是無量一切世界皆能互作。
或随心念,于一塵中,置一世界須彌盧⒁等一切山川,塵相如故,世界不減。
或複于一微塵之中,置二、置三,乃至不可說世界須彌盧等一切山川,而彼微塵體相如本⒂,于中世界悉得明現。
或随心念,于一世界中,示現二世界莊嚴,乃至不可說世界莊嚴。
或于一世界莊嚴中,示現二世界乃至不可說世界。
或随心念,以不可說世界中衆生置一世界。
或随心念,以一世界中衆生置不可說世界,而于衆生無所娆害⒃。
或随心念,于一毛孔,示現一切佛境界莊嚴之事。
或随心念,于一念中,示現不可說世界微塵數身,一一身示現如是微塵數手,一一手各執恒河沙數⒄華奁⒅、香箧⒆、鬘蓋⒇、幢旛,周遍十方,供養于佛。
一一身複示現爾許微塵數頭,一一頭複現爾許微塵數舌,于念念中周遍十方,歎佛功德。
或随心念,于一念間,普遍十方,示成正覺,乃至涅槃,及以國土莊嚴之事。
或現其身普遍三世,而于身中有無量諸佛,及佛國土莊嚴之事,世界成壞,靡不皆現。
或于自身一毛孔中,出一切風,而于衆生無所惱害。
或随心念,以無邊世界為一大海,此海水中,現大蓮華,光明嚴好,遍覆無量無邊世界,于中示現大菩提樹(21)莊嚴之事,乃至示成一切種智(22)。
或于其身,現十方世界。
一切光明,摩尼寶珠、日月、星宿、雲、電等光,靡不皆現。
或以口噓氣,能動十方無量世界,而不令衆生有驚怖想。
或現十方風災、火災,及以水災。
或随衆生心之所樂,示現色身莊嚴具足。
或于自身示現佛身,或于佛身而現自身。
或于佛身現己國土,或于己國土而現佛身。
佛子!此法雲地菩薩能現如是及餘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自在神力(23)。
爾時,會中諸菩薩,及天、龍、夜叉、幹闼婆、阿修羅(24)、護世四王(25)、釋提桓因(26)、梵天(27)、淨居、摩酰首羅(28)諸天子等,鹹作是念,若菩薩神通智力能如是者,佛複雲何? 爾時,解脫月菩薩知諸衆會心之所念,白金剛藏菩薩言:佛子!今此大衆聞其菩薩神通智力,堕在疑網,善哉仁者(29),為斷彼疑,當少示現菩薩神力莊嚴之事。
時金剛藏菩薩即入一切佛國土體性三昧(30)。
入此三昧時,諸菩薩及一切大衆皆自見身在金剛藏菩薩身内,于中悉見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種種莊嚴之事,經于億劫,說不能盡。
又于其中見菩提樹,其身周圍十萬三千大千世界,高百萬三千大千世界,枝葉所蔭亦複如是。
稱樹形量,有師子座(31)。
座上有佛,号一切智通王(32)。
一切大衆悉見其佛坐菩提樹下師子座上,種種諸相以為莊嚴,假使億劫,說不能盡。
金剛藏菩薩示現如是大神力已,還令衆會各在本處。
時諸大衆得未曾有,生奇特想,默然而住,向金剛藏一心瞻仰。
注釋 ①微塵數世界:即無量無數的國土世界。
②佛侍者:親炙于佛左右而供使喚者。
阿難為世尊侍者,為僧家侍者之嚆矢。
③多聞第一:指佛十大弟子中的阿難。
因他多聞曠遠,長于記憶,聽而不忘,故被稱為多聞第一。
④大勝比丘:梵語拘羅的意譯。
佛的大弟子之一。
随佛陀出家後,得阿羅漢果,證得五蘊皆空之理,被稱為悟空。
⑤前爾所世界:意謂以前所有的世界。
⑥自願力:即自己的誓願之力。
⑦大悲雲:謂所發之大悲心普及一切衆生,猶如天空的雲一樣。
⑧大法雷:謂大衆妙法能破除衆生之迷妄而使其開悟,有如雷霆之震駭衆生。
又比喻法音雄猛,猶如震雷。
⑨通明無畏:“通明”,指“六通”與“三明”。
具有六通與三明,即無所畏懼,故稱通明無畏。
⑩種種身:即種種佛身。
包括二身、三身、十身等。
⑾甘露雨:“甘露”,又名天酒、美露,味甘如蜜,為天人所食。
亦以甘露比喻佛法之法味與妙味長養衆生之身心,故言如來之教法,猶如甘露之雨,故稱甘露雨。
⑿惑塵焰:即煩惱微細的火焰。
⒀亂住、次住、倒住、正住:謂衆生住于世界,有亂住、按次序住、颠倒住和正确住等不同。
⒁須彌盧:即須彌山,亦名妙高山。
為一小世界之中心。
山高八萬四千由旬,山頂上為帝釋天,四面山腰為四天王天,周圍有七香海、七金山。
第七金山外有鐵圍山所圍繞的鹹海,鹹海四周有四大部洲。
⒂體相如本:謂其本體和現象如同本來一樣。
⒃娆害:即擾亂、危害。
⒄恒河沙數:恒河為印度大河,其中沙甚多,故以恒河沙數比喻物之甚多。
⒅華奁:即盛放花的匣子。
⒆香箧:即盛放香的小箱子。
⒇鬘蓋:即用花環裝飾的寶蓋。
(21)大菩提樹:即畢缽羅樹,産于古印度。
莖幹黃白,枝葉青翠,經冬不凋。
因釋迦于此樹下成道,故名大菩提樹。
(22)一切種智:三智之一。
謂能以一種智慧,覺知一切諸佛之道法和一切衆生之因種,故名一切種智,亦即佛智。
(23)自在神力:即自由自在的神通力。
(24)天、龍、夜叉、幹闼婆、阿修羅:為天龍八部中的五部衆。
(25)護世四王:即四大天王。
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
因此四大天王都是守護世界的善神,所以稱為護世四王。
(26)釋提桓因:悟利天(三十三天)之主,簡稱帝釋。
居于須彌山之頂的善見城,統領其餘的三十二天。
(27)梵天:即色界之初禅天。
此天無欲界的淫欲,寂靜清淨,故名梵天。
此天共有三天,即梵衆天、梵輔天、大梵天。
一般所說梵天是指大梵天王,名叫屍棄,深信正法。
(28)摩酰首羅:天名,即大自在天。
位于色界之頂上。
因此天王在大千世界中得自在,故名大自在天。
八臂三眼,騎白牛。
(29)善哉仁者:“善哉”,意為好極了;“仁者”,對人的敬稱,一般指有仁德的人。
(30)體性三昧:意為帶有根本性的三昧。
(31)師子座:“師子”即獅子。
獅子為獸中之王,佛是人中獅子,故其所坐之處,包括床或地,都叫作師子座。
(32)一切智通王:佛的一個名号。
意為通達一切智之王。
譯文 解脫月菩薩問金剛藏菩薩說:佛子!此法雲地菩薩在一念之間,能于幾位如來的住所安住、接受、攝取、執持大法明、大法照和大法雨? 金剛藏菩薩回答說:佛子!這是不可以用一般的算數就能了知的,我現在為你用譬喻來加以說明。
佛子!譬如十方世界各有不可以說的無數佛刹、無數的微塵一樣多的世界。
在這個世界中,每一個衆生都能得到聞持陀羅尼,成為佛的侍者,在聲聞乘中多聞第一,就像是坐在金剛蓮華上佛所那裡的大勝比丘。
然而,一位衆生所受之法,其他衆生就不再重受。
佛子!你的意見認為怎樣?這麼許多衆生所受之法,是有數量的呢,還是無量的呢? 解脫月菩薩回答說:其數量非常之多,無量無邊。
金剛藏菩薩說:佛子!我為你作說明,使你得到理解。
佛子!這法雲地的菩薩,在一個佛所,一念之間所安住、接受、攝取、執持的大法明、大法照和大法雨這三世法藏,和以前所有世界的一切衆生所聞持之法來比較,以前所有世界在此是百分不及一分,乃至用譬喻也不能及。
如一個佛所,等于是十方一切世界。
猶如前面所說過的那樣,所有世界的微塵那樣多的佛,甚至超過這個數量的無量無邊的佛,對于每一個世界的許許多多如來的住所,所有的大法明、大法照、大法雨這三世法藏,都能安住、接受、攝取、執持,所以此地名為法雲地。
佛子!此法雲地菩薩以自己的誓願之力,發起大悲心如雲;施大法如震雷;具有六通、三明,無所畏懼,猶如電光;無量的福德智慧猶如密雲。
示現出種種佛身,周旋往返。
在一念之間,能普遍于十方無數世界像微塵那樣多的佛國土演說佛教大法,摧伏魔怨。
又超過此數,于無數世界像微塵那樣多的佛國土,随順一切衆生心之所樂,降甘露雨,滅除一切衆生煩惱的火焰,所以此地名為法雲地。
佛子!此法雲地的菩薩在一個世界,從兜率天宮下來,直至般涅槃,随其所應普度一切衆生心而示現種種佛事。
如果在兩個世界、三個世界,乃至如上面所說的像微塵那樣多的佛國土,甚至超過這一數字,乃至無數世界的微塵數佛國土,也是如此,所以此地名為法雲地。
佛子!此法雲地的菩薩智慧明達,神通自在,能夠随其心念将狹世界變作廣世界,将廣世界變作狹世界;将煩惱世界變作清淨世界,将清淨世界變作煩惱世界。
有時雜亂地住于世,有時按次序住于世;有時颠倒住于世,有時正确住于世。
像這樣無數的一切世界,都能互相變化。
或者随自己的心念,在一微塵中,安置一個世界的須彌山等一切山川,其一微塵的相狀和原來一樣,但世界并沒有減少。
或又于一微塵中,安置兩個世界、三個世界,乃至不可說的無數世界的須彌山等一切山川,而其微塵的體相和原來的一樣,在其中所有的世界都能明白地示現。
或者随自己的心念,在一個世界中示現出兩個世界的莊嚴相,乃至不可說的無數世界的莊嚴相。
或者在一個世界的莊嚴相中,示現出兩個世界乃至不可說的無數世界。
或者随自己的心念,以不可說的無數世界中的衆生安置在一個世界中。
或者随自己的心念,以一個世界中的衆生安置在不可說的無數世界中,而對于衆生無所擾亂和危害。
或者随自己的心念,于一毛孔中,示現出一切佛的境界、莊嚴等事。
或者随自己的心念,于一念之中,示現出不可說的無數世界像微塵那樣多的身體,而每一個身體示現出同樣微塵數的手,每一隻手各執如恒河沙那樣多的花盒、香箧、鬘蓋、幢旛,普遍于十方世界供養于佛。
每一個身體又示現出同樣微塵數的頭,每一個頭又示現出同樣微塵數的舌頭,一念接着一念地普遍于十方世界贊歎佛的功德。
或者随自己的心念,于一念之間,普遍在十方世界示現證成無上正等正覺,乃至般涅槃,以及國土莊嚴之事。
或者示現其身普遍于三世,而于身中有無數的一切諸佛,以及佛國土莊嚴之事,世界的成壞等,無一不在身中示現。
或者在自身的一個毛孔中,發出一切風,而對于衆生卻無所惱害。
或者随自己的心念,以無量無邊世界為一大海,在此大海水中,出現一朵大蓮華,其光明莊嚴美好,普遍地覆蓋着無量無邊的世界,從中示現出莊嚴的大菩提樹,乃至示現出成就一切種智。
或者從其身上,示現出十方世界的一切光明,包括摩尼寶珠、日月、星宿、雲、電等光,無不一一顯現出來。
或者噓一口氣,就能震動十方無量世界,而不使衆生有驚懼、恐怖之想。
或者示現十方世界的風災、火災及水災。
或者随順衆生樂悅之心,示現出莊嚴具足的色身。
或者于自身示現為佛身,或者于佛身而示現為自身。
或者于佛身示現出自己的國土,或者于自己的國土而示現為佛身。
佛子!此法雲地菩薩能示現出如此,以及其他無數的自在神力。
這時候,會中的一切菩薩,以及天、龍、夜叉、幹闼婆、阿修羅、四大天王、忉利天王、梵天、淨居天、大自在天等諸天,都這樣想,如果菩薩的神通智力能夠這樣,那佛的神通智力又将怎樣呢? 此時,解脫月菩薩知道參加的會衆有如此想法,于是就對金剛藏菩薩說:佛子!現在大家聽到菩薩的神通智力,已堕在疑網,你是一位仁者,為了消除他們的疑惑,你應該稍為示現一下莊嚴的神通之力。
當時金剛藏菩薩即進入一切佛國土的體性三昧。
當進入這三昧時,一切菩薩及一切大衆都看到自己的身體就在金剛藏菩薩身内,并于其中都清楚地看到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種種莊嚴之事,這些事經千百億劫也說不盡。
又在其中看到菩提樹,樹身周圍達十萬三千大千世界,高達百萬三千大千世界,其枝葉茂密成蔭也是如此。
和菩提樹的形狀相對稱,有師子座,座上有佛,名号叫作一切智通王。
一切大衆全都看見其佛坐在菩提樹下的師子座上,種種美好之相十分莊嚴。
這莊嚴之相,即使是經曆千百億劫的時間也說不盡。
金剛藏菩薩示現了這樣的大神力後,仍舊叫與會的大衆各自還歸本處。
其時一切大衆得未曾有,各生奇特之想,默然而住,向金剛藏菩薩專心一緻地瞻仰着。
原典 爾時,解脫月菩薩白金剛藏菩薩言:佛子!今此三昧甚為稀有,有大勢力。
其名何等? 金剛藏言:此三昧名一切佛國土體性。
又問:此三昧境界雲何? 答言:佛子!若菩薩修此三昧,随心所念,能于身中現恒河沙世界微塵數佛刹,複過此數,無量無邊。
佛子!菩薩住法雲地,得如是等無量百千諸大三昧故,此菩薩身、身業①不可測知,語、語業②,意、意業③,神通自在,觀察三世三昧境界、智慧境界,遊戲一切諸解脫門,變化所作,神力所作,光明所作,略說乃 至舉足下足④,如是一切諸有所作,乃至法王子⑤住善慧地⑥菩薩皆不能知。
佛子!此法雲地菩薩所有境界,略說如是,若廣說者,假使無量百千阿僧祇劫亦不能盡。
解脫月菩薩言:佛子!若菩薩神通境界如是,佛神通力⑦,其複雲何? 金剛藏言:佛子!譬如有人于四天下⑧取一塊土,而作是言,為無邊世界⑨大地土多?為此土多?我觀汝問亦複如是。
如來智慧無邊無等⑩,雲何而與菩薩比量⑾? 複次,佛子!如四天下取少許土,餘者無量。
此法雲地神通智慧,于無量劫,但說少分,況如來地⑿?佛子!我今為汝引事為證,令汝得知如來境界。
佛子!假使十方,一一方各有無邊世界微塵數諸佛國土,一一國土得如是地菩薩充滿,如甘蔗、竹、葦、稻、麻、叢林。
彼諸菩薩于百千億那由他劫,修菩薩行⒀,所生智慧比一如來智慧境界,百分不及一,乃至優波尼沙陀分⒁亦不能及。
佛子!此菩薩住如是智慧,不異如來身語意業,不舍菩薩諸三昧力⒂,于無數劫,承事供養一切諸佛。
一一劫中,以一切種供養之具而為供養,一切諸佛神力所加,智慧光明轉更增勝。
于法界中所有問難,善為解釋,百千億劫無能屈者。
佛子!譬如金師⒃以上妙真金作嚴身具⒄,大摩尼寶钿廁其間⒅,自在天王⒆身自服戴,其餘天人莊嚴之具所不能及,此地菩薩亦複如是。
始從初地乃至九地,一切菩薩所有智行⒇皆不能及。
此地菩薩智慧光明,能令衆生乃至入于一切智智,餘智光明無能如是。
佛子!譬如摩酰首羅天王光明能令衆生身心清涼,一切光明所不能及。
此地菩薩智慧光明亦複如是,能令衆生皆得清涼,乃至住于一切智智。
一切聲聞、辟支佛,乃至第九地菩薩,智慧光明悉不能及。
佛子!此菩薩摩诃薩已能安住如是智慧,諸佛世尊複更為說三世智(21)、法界差别智(22)、遍一切世界智(23)、照一切世界智(24)、慈念一切衆生智(25)。
舉要言之,乃至為說得一切智智。
此菩薩十波羅蜜(26)中,智波羅蜜(27)最為增上(28),餘波羅蜜非不修行。
佛子!是名略說菩薩摩诃薩第十法雲地。
若廣說者,假使無量阿僧祇劫亦不能盡。
注釋 ①身業:三業之一,即身所作之業。
②語業:三業之一,即口所語之業。
③意業:三業之一,即意所思之業。
④舉足下足:即将足舉起和放下,意為一舉一動。
⑤法王子:“法王”,指佛陀。
菩薩是生于佛陀之家的,将來要成佛,故總稱菩薩為法王子。
佛經中多稱文殊菩薩為法王子。
⑥善慧地:大乘菩薩十地之第九地。
此地成就力波羅蜜,具足十力,于一切處能了知誰可度、誰不可度,能說法,故名善慧地。
⑦佛神通力:即佛所具有的變幻莫測的神通之力。
⑧四天下:即四大洲,南贍部洲、東勝身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
⑨無邊世界:謂無有邊際的世界,即虛空界。
⑩如來智慧無邊無等:意為如來的智慧,極其廣大,無有邊際,無與倫比。
⑾比量:謂用已知之因(理由)比證未知之宗(命題)以生決定之正智。
此處是比較衡量的意思。
⑿如來地:也稱佛地,即成佛之位。
⒀菩薩行:謂求自利利他圓滿佛果之菩薩衆大行,亦即修菩薩之行。
⒁優波尼沙陀分:又作邬波尼殺昙分,意思是數之極微細者。
⒂三昧力:即定力。
⒃金師:即制作黃金飾品的金匠。
⒄嚴身具:指裝飾佛身之物。
⒅大摩尼寶钿廁其間:“大摩尼寶钿”,即大珠寶首飾。
“廁其間”,即置放其間。
⒆自在天王:即大自在天王。
有八臂三眼,騎白牛。
謂此天王于大千世界中得自在,故名自在天王。
⒇智行:即智慧與修行的合稱。
(21)三世智:大乘所說如來所具之十智之一,即對于三世法均通達圓明之智。
(22)法界差别智:如來十智之一,亦稱法界無礙智。
謂知一切衆生本具法界之體,事理融通,不相障礙之智。
(23)遍一切世界智:如來十智之一,又稱充滿一切世界智。
謂如來從定而起廣大妙用,遍滿世間,無不照了之智。
(24)照一切世界智:如來十智之一,即普照一切世間智。
謂如來有大智慧光明,能普遍照了無量世界之智。
(25)慈念一切衆生智:如來十智之一,亦稱知一切衆生智。
謂如來慈念、了知所教化的一切衆生之善惡因緣之智。
(26)十波羅蜜:為菩薩十地之行法。
即施、戒、忍、精進、靜慮、般若、方便善巧、願、力、智十種波羅蜜。
(27)智波羅蜜:十波羅蜜之最後一種波羅蜜,謂如實知一切法之智。
可分為受用法樂智與成熟有情智兩種。
(28)增上:意謂勢力最強者。
譯文 這時候,解脫月菩薩對金剛藏菩薩說:佛子!如今這三昧甚為稀有,有非常大的勢力,它們的名号是什麼呢? 金剛藏菩薩回答說:此三昧名為一切佛國土體性。
解脫月菩薩又問:此三昧的境界是怎樣的? 金剛藏菩薩回答說:佛子!如果菩薩修行這種三昧,随自己的心念,能于自己身中示現出像恒河沙那樣多的世界,像微塵那樣多的佛刹國土,還能夠超過此數,無量無邊。
佛子!菩薩住于法雲地,因為能得如此無量百千的一切大三昧,因此,這位菩薩的身體和身業,不可以測算而得知。
語和語業,意和意業,都神通自在,能觀察三世的三昧境界、智慧境界,能遨遊于一切解脫之門。
其變化所作,神力所作,光明所作,簡略地說,直至一舉一動,像這樣一切諸有所作,乃至法王子住于善慧地的菩薩都不能了知。
佛子!此法雲地菩薩所有的境界,簡要地說就是如此。
如果要廣說的話,即使是無數的劫時,亦說不盡。
解脫月菩薩說:佛子!如果菩薩的神通境界是這樣的話,那麼佛的神通之力又是怎麼樣的呢? 金剛藏菩薩說:佛子!譬如有人在四天下取一塊土,就這樣說,這塊土和無邊世界大地之土相比較,是無邊世界大地的土多呢?還是這一塊土多?我看你提出的問題也是如此。
如來的智慧是無邊無等的,怎樣能用來與菩薩比較呢? 其次,佛子!像在四天下取少許泥土,其餘的泥土還有無數。
此法雲地的神通智慧,對于無量劫的時間來說,僅說少部分,何況如來地的神通智慧?佛子!我現今為你引事為證,使你得知如來的境界。
佛子!假使十方世界,每一方世界各有無數世界像微塵那樣多的許多佛國土,每一國土又有許多法雲地的菩薩充滿着,好像是甘蔗、竹子、蘆葦、稻、麻、叢林一樣。
那許多菩薩在百千萬億劫的時間裡,修菩薩行,所得到的智慧,比起如來的智慧境界來,百分不及一分,乃至許許多多極為微細的分,也不及一分。
佛子!此菩薩有這樣的智慧,和如來的身、語、意業沒有什麼不同,不舍棄菩薩的一切三昧力,在無數的劫時中,承事供養一切諸佛。
于每一個劫時中,以一切種種供養之具而供養一切諸佛,因而一切諸佛以神通之力加被于他,使他的智慧光明轉為更加增勝。
對于法界中所有一切問難,都能善為解釋,雖然經曆了百千億的劫時,也沒有人能使他屈服。
佛子!譬如金匠,以上妙真金作為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