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流
關燈
小
中
大
關于這點,僅從後世燈錄紛紛模仿本書體裁而作就可看出。
《景德傳燈錄》的撰寫,大體上取材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以法統為理論根據的禅宗傳承世次的确定和選擇,另方面是對以語錄為主要内容的曆代禅師機緣語句的收集和彙編。
本書作為燈錄性質的體裁不同于僧傳,其中對禅師的生平記叙較為簡略,隻在每章的開頭介紹人物的俗家姓氏和籍貫,以及出家和受學經過,在末尾交代他的卒年、世壽、僧齡和谥号、塔名等,而中間大部分内容是機緣語句。
縱觀全書,則是以傳燈世次為主線而編排和展開。
後世燈錄基本以《景德傳燈錄》為原型,不超出本書立定的框架和結構。
像《天聖廣燈錄》《建中靖國續燈錄》《聯燈會要》《嘉泰普燈錄》《五燈會元》《續傳燈錄》等一系列著述,莫不是在本書的影響和啟發下而陸續出現的。
就連它們的書名,亦都與本書有緊密的聯系。
所以,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景德傳燈錄》為後世燈錄之源。
《景德傳燈錄》之後燈錄的流變 《傳燈錄》本身成于北宋初年,之後,有宋一代又相繼出六部著名燈錄:(一)《天聖廣燈錄》三十卷,北宋臨濟宗李遵勖撰;(二)《傳燈玉英集》十五卷,北宋臨濟宗王随撰;(三)《建中靖國續燈錄》三十卷,北宋雲門宗惟白撰;(四)《聯燈會要》三十卷,南宋臨濟宗悟明撰;(五)《嘉泰普燈錄》三十卷,南宋雲門宗正受撰;(六)《五燈會元》二十卷,南宋臨濟宗普濟撰。
六部燈錄分别為此時代強盛的臨濟、雲門兩宗弟子所撰。
以下對六部燈錄做些粗略的介紹和簡單的分析說明。
北宋仁宗天聖七年(公元一〇二九年),李遵勖身為驸馬都尉,“靡恃貴而驕矜,頗澡心于恬曠”,而撰《廣燈錄》。
從釋迦牟尼佛叙起,順次天竺祖師、中國祖師,爾後分南嶽系、青原系交叉叙說。
南嶽系法嗣叙至第十一世(《景德錄》至第九世),青原系法嗣叙至第十二世(《景德錄》至第十一世),青原系前阙第一世至六世。
與《景德錄》相比,《廣燈錄》的傳法世系增加無幾,其書名曰“廣”,廣在哪裡呢?觀其内容則廣在《景德錄》未能收盡的一些人物和機緣語句,此為本書的獨特價值。
該書從叙述方式看,則相當淩亂,有使人“頭昏目眩”之感;就系譜的嚴密性而言,則殘阙遺漏。
其後不久,有《傳燈玉英集》,北宋光祿大夫行尚書吏部侍郎王随撰于仁宗景祐元年(公元一〇三四年)。
作者因感到《景德錄》“绲縢之重,卷帙稍廣,諒參學之者津攜頗難”,于是“擇乎精粹,撮其機要”,删為十五卷。
《廣燈錄》《玉英集》二書相距《景德錄》,不過二三十年的時間,前者嫌其略而不廣而加以擴充,後者又病其繁冗難觀而加以删減。
陳垣先生于此感歎:“是知燈錄之編,不能盡如人意。
今《玉英集》有《宋藏遺珍》影印本,《廣燈錄》有《續藏經》影印本,均未見能勝《景德錄》,則改編亦殊不易也。
”(見陳垣《中國佛教史籍概論》第九十九頁) 《建中靖國續燈錄》撰成于北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公元一一〇一年),相距《景德錄》已近百年,其間禅宗有了新的發展,禅的精神出現了新的表現形式——“公案”“頌古”等。
《景德錄》基本上是唐末五代禅宗的記錄。
在唐末五代興起的禅宗五宗,到了北宋中葉,臨濟、雲門二宗最為強盛,其他幾宗,有的衰歇,有的僅存,“綿綿然若大旱之引孤泉”(契嵩語)。
臨濟宗自開創以來,一直以強勁的勢頭發展着,從開祖臨濟義玄而下,次第傳興化存獎、南院慧颙、風穴延沼、首山省念、汾陽善昭、石霜楚圓。
石霜往後傳黃龍慧南和楊岐方會,慧南和方會門下法席極盛,他們各自舉揚宗風,形成派系,即為黃龍派和楊岐派。
後人将這兩派和前禅宗五家合稱,則為“五家七宗”。
雲門宗為唐末五代禅宗的殿軍,五家中最後興起于五代,五代是中國曆史上非常混亂的軍閥割據時代,開祖文偃即在這非常時代創宗立派,并把它發揚光大,至宋代前期達到繁榮和鼎盛。
雲門文偃傳香林澄遠,遠下智門光祚,祚下雪窦重顯,最為論者所稱道。
《建中靖國續燈錄》作為《景德錄》的續作,重點在其未能收到的世次和人物,而由于臨濟和雲門二宗在宋代前期的強盛,則新收人物又大多是這兩家的兒孫,此是該書一大特點。
除此,該書還有兩大特點,其一,世次計算的方法與前《景德錄》《廣燈錄》有異,前者從下一代計起,本書以本身為第一世,照此推算,本書《對機門》所記青原第八世、南嶽第十一世就相當于《景德錄》青原下第七世、南嶽下第十世。
其二,本書分正宗門、對機門、拈古門、頌古門、偈頌門五門叙述。
這裡所記的雪窦重顯等二十九人所作的“拈古”和石霜楚圓等二十人所作的“頌古”,已經富有時代特色。
拈古即是先舉過去禅宗的某則公案,然後加以畫龍點睛的評論用來啟悟學人;頌古與此稍有不同,所作的評論都用韻語寫成,可以闡發其中的奧義。
從臨濟宗汾陽善昭作頌古開始,不久後雲門宗雪窦重顯亦作頌古百則。
于是頌古這種文體開始流行,從而使禅宗“不立文字”而公開走上“文字禅”的道路;學人亦以參公案為能事,日漸失去了禅在日常生活中的那種親切體驗。
《建中靖國續燈錄》被收入《續藏經》第一三六冊。
《聯燈會要》,撰于南宋淳熙十年(公元一一八三年),是《景德錄》《廣燈錄》《續燈錄》三部燈錄的會要和補充。
所補充的是近八十餘年來前代燈錄未收的臨濟、雲門二宗的法嗣,撰者悟明在自序中說:“唯臨濟、雲門二家
《景德傳燈錄》的撰寫,大體上取材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以法統為理論根據的禅宗傳承世次的确定和選擇,另方面是對以語錄為主要内容的曆代禅師機緣語句的收集和彙編。
本書作為燈錄性質的體裁不同于僧傳,其中對禅師的生平記叙較為簡略,隻在每章的開頭介紹人物的俗家姓氏和籍貫,以及出家和受學經過,在末尾交代他的卒年、世壽、僧齡和谥号、塔名等,而中間大部分内容是機緣語句。
縱觀全書,則是以傳燈世次為主線而編排和展開。
後世燈錄基本以《景德傳燈錄》為原型,不超出本書立定的框架和結構。
像《天聖廣燈錄》《建中靖國續燈錄》《聯燈會要》《嘉泰普燈錄》《五燈會元》《續傳燈錄》等一系列著述,莫不是在本書的影響和啟發下而陸續出現的。
就連它們的書名,亦都與本書有緊密的聯系。
所以,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景德傳燈錄》為後世燈錄之源。
《景德傳燈錄》之後燈錄的流變 《傳燈錄》本身成于北宋初年,之後,有宋一代又相繼出六部著名燈錄:(一)《天聖廣燈錄》三十卷,北宋臨濟宗李遵勖撰;(二)《傳燈玉英集》十五卷,北宋臨濟宗王随撰;(三)《建中靖國續燈錄》三十卷,北宋雲門宗惟白撰;(四)《聯燈會要》三十卷,南宋臨濟宗悟明撰;(五)《嘉泰普燈錄》三十卷,南宋雲門宗正受撰;(六)《五燈會元》二十卷,南宋臨濟宗普濟撰。
六部燈錄分别為此時代強盛的臨濟、雲門兩宗弟子所撰。
以下對六部燈錄做些粗略的介紹和簡單的分析說明。
北宋仁宗天聖七年(公元一〇二九年),李遵勖身為驸馬都尉,“靡恃貴而驕矜,頗澡心于恬曠”,而撰《廣燈錄》。
從釋迦牟尼佛叙起,順次天竺祖師、中國祖師,爾後分南嶽系、青原系交叉叙說。
南嶽系法嗣叙至第十一世(《景德錄》至第九世),青原系法嗣叙至第十二世(《景德錄》至第十一世),青原系前阙第一世至六世。
與《景德錄》相比,《廣燈錄》的傳法世系增加無幾,其書名曰“廣”,廣在哪裡呢?觀其内容則廣在《景德錄》未能收盡的一些人物和機緣語句,此為本書的獨特價值。
該書從叙述方式看,則相當淩亂,有使人“頭昏目眩”之感;就系譜的嚴密性而言,則殘阙遺漏。
其後不久,有《傳燈玉英集》,北宋光祿大夫行尚書吏部侍郎王随撰于仁宗景祐元年(公元一〇三四年)。
作者因感到《景德錄》“绲縢之重,卷帙稍廣,諒參學之者津攜頗難”,于是“擇乎精粹,撮其機要”,删為十五卷。
《廣燈錄》《玉英集》二書相距《景德錄》,不過二三十年的時間,前者嫌其略而不廣而加以擴充,後者又病其繁冗難觀而加以删減。
陳垣先生于此感歎:“是知燈錄之編,不能盡如人意。
今《玉英集》有《宋藏遺珍》影印本,《廣燈錄》有《續藏經》影印本,均未見能勝《景德錄》,則改編亦殊不易也。
”(見陳垣《中國佛教史籍概論》第九十九頁) 《建中靖國續燈錄》撰成于北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公元一一〇一年),相距《景德錄》已近百年,其間禅宗有了新的發展,禅的精神出現了新的表現形式——“公案”“頌古”等。
《景德錄》基本上是唐末五代禅宗的記錄。
在唐末五代興起的禅宗五宗,到了北宋中葉,臨濟、雲門二宗最為強盛,其他幾宗,有的衰歇,有的僅存,“綿綿然若大旱之引孤泉”(契嵩語)。
臨濟宗自開創以來,一直以強勁的勢頭發展着,從開祖臨濟義玄而下,次第傳興化存獎、南院慧颙、風穴延沼、首山省念、汾陽善昭、石霜楚圓。
石霜往後傳黃龍慧南和楊岐方會,慧南和方會門下法席極盛,他們各自舉揚宗風,形成派系,即為黃龍派和楊岐派。
後人将這兩派和前禅宗五家合稱,則為“五家七宗”。
雲門宗為唐末五代禅宗的殿軍,五家中最後興起于五代,五代是中國曆史上非常混亂的軍閥割據時代,開祖文偃即在這非常時代創宗立派,并把它發揚光大,至宋代前期達到繁榮和鼎盛。
雲門文偃傳香林澄遠,遠下智門光祚,祚下雪窦重顯,最為論者所稱道。
《建中靖國續燈錄》作為《景德錄》的續作,重點在其未能收到的世次和人物,而由于臨濟和雲門二宗在宋代前期的強盛,則新收人物又大多是這兩家的兒孫,此是該書一大特點。
除此,該書還有兩大特點,其一,世次計算的方法與前《景德錄》《廣燈錄》有異,前者從下一代計起,本書以本身為第一世,照此推算,本書《對機門》所記青原第八世、南嶽第十一世就相當于《景德錄》青原下第七世、南嶽下第十世。
其二,本書分正宗門、對機門、拈古門、頌古門、偈頌門五門叙述。
這裡所記的雪窦重顯等二十九人所作的“拈古”和石霜楚圓等二十人所作的“頌古”,已經富有時代特色。
拈古即是先舉過去禅宗的某則公案,然後加以畫龍點睛的評論用來啟悟學人;頌古與此稍有不同,所作的評論都用韻語寫成,可以闡發其中的奧義。
從臨濟宗汾陽善昭作頌古開始,不久後雲門宗雪窦重顯亦作頌古百則。
于是頌古這種文體開始流行,從而使禅宗“不立文字”而公開走上“文字禅”的道路;學人亦以參公案為能事,日漸失去了禅在日常生活中的那種親切體驗。
《建中靖國續燈錄》被收入《續藏經》第一三六冊。
《聯燈會要》,撰于南宋淳熙十年(公元一一八三年),是《景德錄》《廣燈錄》《續燈錄》三部燈錄的會要和補充。
所補充的是近八十餘年來前代燈錄未收的臨濟、雲門二宗的法嗣,撰者悟明在自序中說:“唯臨濟、雲門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