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囑第十
關燈
小
中
大
化。
于時異香滿室,白虹屬地,林木變白,禽獸哀鳴。
十一月,廣、韶、新三郡官僚洎門人僧俗争迎真身,莫決所之,乃焚香禱曰:“香煙指處,師所歸焉。
”時,香煙直貫曹溪。
十一月十三日,遷神龛并所傳衣缽而回。
次年七月出龛,弟子方辯以香泥上之。
門人憶念取首之記,仍以鐵葉漆布,固護師頸入塔。
忽于塔内白光出現,直上沖天,三日始散。
韶州奏聞,奉敕立碑,紀師道行。
師春秋七十有六,年二十四傳衣,三十九祝發,說法利生,三十七載。
嗣法四十三人,悟道超凡者莫知其數。
達磨所傳信衣(西域屈眴布也),中宗賜磨衲、寶缽,及方辯塑師真相并道具,永鎮寶林道場。
留傳《壇經》,以顯宗旨,興隆三寶,普利群生者。
注釋 ①以上四句意為:邪見即是魔王,正見就是佛;堂、舍都是指色身,“色身是舍宅”。
②淫性本是淨性因:淫性也是由淨性産生的。
這裡的“淨性因”就是“因”淨性。
③大悠悠:大悠悠本是漫不經心,逍遙自在,此處轉意為什麼也不懂,糊裡糊塗。
④兀兀:安靜不動。
譯文 大師在先天二年癸醜歲(公元七一三年)八月初三日(這年十二月改元為“開元”),于國恩寺吃完齋飯,對弟子們說:“你們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好,我要和你們告别。
” 法海報告說:“和尚!留什麼教法,讓後世的迷人可以見到佛性?” 大師說:“你們認真聽着,後世的迷人,若能識得衆生,就是佛性;如果不能識得衆生,即使經一萬個劫數,也難以找到佛祖。
我現在教你們,認識自心的衆生,見自心的佛性。
要想見到佛,隻要識得衆生。
隻因為衆生迷失了佛性,不是佛要迷惑衆生。
自性若能覺悟,衆生就是佛;自性如果迷誤,佛也會變為衆生。
自性能平等地對待一切,衆生就是佛;自性假若奸邪陰險,佛也會變為衆生。
你們的心若是陰險邪曲,佛就落到了衆生之中;一個念頭若是平等坦直,就是衆生修成了佛。
我心裡本來有佛,自己心裡的佛才是真佛。
自己假若沒有佛的心腸,到哪裡去尋求真佛?你們自己的心就是佛,再不要有什麼懷疑。
心之外,沒有一物可以建立,都是本心生就的萬法。
所以經上說:‘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我現在留一首偈,和你們告别。
這偈名叫‘自性真佛偈’,後代的人們若識得這偈的意思,自見本心自性,自己成就佛道。
”偈道: 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見三毒是魔王; 邪迷之時魔在舍,正見之時佛在堂。
性中邪見三毒生,即是魔王來住舍; 正見自除三毒心,魔變成佛真無假。
法身報身及化身,三身本來是一身; 若向性中能自見,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從化身生淨性,淨性常在化身中; 性使化身行正道,當來圓滿真無窮。
淫性本是淨性因,除淫即是淨性身; 性中各自離五欲,見性刹那即是真。
今生若遇頓教門,忽悟自性見世尊; 若欲修行覓作佛,不知何處拟求真。
若能心中自見真,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見自性外覓佛,起心總是大癡人。
頓教法門今已留,救度世人須自修; 報汝當來學道者,不作此見大悠悠。
大師說完偈,對大家說:“你們保重,我滅度後,不要像世俗人一樣哭泣流淚,接受人家吊問,也不要穿什麼孝服,這樣做就不是我的弟子,也不是正法。
隻要識得自己本心,見得自己本性,無動無靜,無生無滅,無去無來,無是無非,無住無往。
恐怕你們心裡迷誤,不領會我的意思,現在再次囑咐你們,讓你們見自己本性。
我滅度以後,請按我說的修行,就像我在世時一樣。
如果違背我的教導,即使我活在世上,對你們也沒有什麼益處。
”接着又說了一偈: 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 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着。
大師說完偈,端坐到三更,忽然對門人說:“我走了!”就平靜地離開了人世。
這時滿屋裡充滿了異香,天上的白虹直達地面,樹木都變成了白色,禽獸悲哀地鳴叫。
十一月,廣州、韶州、新州三郡的官僚、僧人、俗人及大師的弟子們都争相迎取大師真身,不能決定要到哪裡。
于是就焚香禱告說:“香煙所指的地方,就是大師的歸宿之處。
”這時香煙一直指向曹溪方向。
十一月十三日,人們把神龛和五祖傳下的衣缽一起遷回曹溪。
第二年七月出龛,弟子方辯用香泥塗在大師身上。
門人們想起了大師所說有人要取大師頭顱的預言記事,就用鐵葉加上漆布,固定在大師脖頸上加以保護,然後把大師送入塔内。
忽然塔内出現一道白光,直沖上天,三天以後才消散。
韶州官員把此事報告給朝廷,奉皇帝命令立了碑,記載大師的道行。
大師享年七十六,二十四歲時接受傳法祖衣,三十九歲剃發為僧,說法以教化百姓,一共有三十七年。
法嗣四十三人,那悟道超凡的就不計其數了。
達磨所傳作為憑信的法衣(西域出産的屈眴布),唐中宗賞賜的磨衲衣和寶缽,以及方辯所塑的大師真像和大師所用的道具,永遠作為寶林寺的鎮寺之寶。
大師留傳下《壇經》,以表明宗旨,使三寶興隆,并普遍有利于天下百姓。
于時異香滿室,白虹屬地,林木變白,禽獸哀鳴。
十一月,廣、韶、新三郡官僚洎門人僧俗争迎真身,莫決所之,乃焚香禱曰:“香煙指處,師所歸焉。
”時,香煙直貫曹溪。
十一月十三日,遷神龛并所傳衣缽而回。
次年七月出龛,弟子方辯以香泥上之。
門人憶念取首之記,仍以鐵葉漆布,固護師頸入塔。
忽于塔内白光出現,直上沖天,三日始散。
韶州奏聞,奉敕立碑,紀師道行。
師春秋七十有六,年二十四傳衣,三十九祝發,說法利生,三十七載。
嗣法四十三人,悟道超凡者莫知其數。
達磨所傳信衣(西域屈眴布也),中宗賜磨衲、寶缽,及方辯塑師真相并道具,永鎮寶林道場。
留傳《壇經》,以顯宗旨,興隆三寶,普利群生者。
注釋 ①以上四句意為:邪見即是魔王,正見就是佛;堂、舍都是指色身,“色身是舍宅”。
②淫性本是淨性因:淫性也是由淨性産生的。
這裡的“淨性因”就是“因”淨性。
③大悠悠:大悠悠本是漫不經心,逍遙自在,此處轉意為什麼也不懂,糊裡糊塗。
④兀兀:安靜不動。
譯文 大師在先天二年癸醜歲(公元七一三年)八月初三日(這年十二月改元為“開元”),于國恩寺吃完齋飯,對弟子們說:“你們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好,我要和你們告别。
” 法海報告說:“和尚!留什麼教法,讓後世的迷人可以見到佛性?” 大師說:“你們認真聽着,後世的迷人,若能識得衆生,就是佛性;如果不能識得衆生,即使經一萬個劫數,也難以找到佛祖。
我現在教你們,認識自心的衆生,見自心的佛性。
要想見到佛,隻要識得衆生。
隻因為衆生迷失了佛性,不是佛要迷惑衆生。
自性若能覺悟,衆生就是佛;自性如果迷誤,佛也會變為衆生。
自性能平等地對待一切,衆生就是佛;自性假若奸邪陰險,佛也會變為衆生。
你們的心若是陰險邪曲,佛就落到了衆生之中;一個念頭若是平等坦直,就是衆生修成了佛。
我心裡本來有佛,自己心裡的佛才是真佛。
自己假若沒有佛的心腸,到哪裡去尋求真佛?你們自己的心就是佛,再不要有什麼懷疑。
心之外,沒有一物可以建立,都是本心生就的萬法。
所以經上說:‘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我現在留一首偈,和你們告别。
這偈名叫‘自性真佛偈’,後代的人們若識得這偈的意思,自見本心自性,自己成就佛道。
”偈道: 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見三毒是魔王; 邪迷之時魔在舍,正見之時佛在堂。
性中邪見三毒生,即是魔王來住舍; 正見自除三毒心,魔變成佛真無假。
法身報身及化身,三身本來是一身; 若向性中能自見,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從化身生淨性,淨性常在化身中; 性使化身行正道,當來圓滿真無窮。
淫性本是淨性因,除淫即是淨性身; 性中各自離五欲,見性刹那即是真。
今生若遇頓教門,忽悟自性見世尊; 若欲修行覓作佛,不知何處拟求真。
若能心中自見真,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見自性外覓佛,起心總是大癡人。
頓教法門今已留,救度世人須自修; 報汝當來學道者,不作此見大悠悠。
大師說完偈,對大家說:“你們保重,我滅度後,不要像世俗人一樣哭泣流淚,接受人家吊問,也不要穿什麼孝服,這樣做就不是我的弟子,也不是正法。
隻要識得自己本心,見得自己本性,無動無靜,無生無滅,無去無來,無是無非,無住無往。
恐怕你們心裡迷誤,不領會我的意思,現在再次囑咐你們,讓你們見自己本性。
我滅度以後,請按我說的修行,就像我在世時一樣。
如果違背我的教導,即使我活在世上,對你們也沒有什麼益處。
”接着又說了一偈: 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 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着。
大師說完偈,端坐到三更,忽然對門人說:“我走了!”就平靜地離開了人世。
這時滿屋裡充滿了異香,天上的白虹直達地面,樹木都變成了白色,禽獸悲哀地鳴叫。
十一月,廣州、韶州、新州三郡的官僚、僧人、俗人及大師的弟子們都争相迎取大師真身,不能決定要到哪裡。
于是就焚香禱告說:“香煙所指的地方,就是大師的歸宿之處。
”這時香煙一直指向曹溪方向。
十一月十三日,人們把神龛和五祖傳下的衣缽一起遷回曹溪。
第二年七月出龛,弟子方辯用香泥塗在大師身上。
門人們想起了大師所說有人要取大師頭顱的預言記事,就用鐵葉加上漆布,固定在大師脖頸上加以保護,然後把大師送入塔内。
忽然塔内出現一道白光,直沖上天,三天以後才消散。
韶州官員把此事報告給朝廷,奉皇帝命令立了碑,記載大師的道行。
大師享年七十六,二十四歲時接受傳法祖衣,三十九歲剃發為僧,說法以教化百姓,一共有三十七年。
法嗣四十三人,那悟道超凡的就不計其數了。
達磨所傳作為憑信的法衣(西域出産的屈眴布),唐中宗賞賜的磨衲衣和寶缽,以及方辯所塑的大師真像和大師所用的道具,永遠作為寶林寺的鎮寺之寶。
大師留傳下《壇經》,以表明宗旨,使三寶興隆,并普遍有利于天下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