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诏第九

關燈
供養,國事餘暇,常常和二位大師讨論一乘教義。

    二位大師推讓說:‘南方有個惠能禅師,五祖弘忍把衣缽佛法秘密傳授給了他。

    他現在傳授的,是佛祖心裡印可的法門,可請他來相問。

    ’現在派内臣薛簡,帶着诏書,飛馬前去迎請,希望大師發慈悲之念,迅速進京。

    ”大師則向朝廷上表,以有病為理由加以推辭,表示願意在山林中度過終生。

     薛簡問道:“京城的禅師們都說:‘要能領會佛道,必須坐禅,修習定功;假若不經過禅定,卻想得到解脫,是不可能的。

    ’不知大師看法如何?” 大師說:“道由于心悟,不在于坐與不坐。

    經上說:‘無論以坐相還是以卧相見如來,都是邪道。

    為什麼呢?無有來所,亦無去處。

    ’無生也無滅,這是如來清淨禅;諸法空寂,這是如來清淨坐。

    終極的真理是無法印證的,怎能把坐與不坐作為标準呢?” 薛簡說:“弟子回京,皇上一定要問,希望大師慈悲,指示心法要領,我将把大師的話上奏兩宮,并傳達給京城裡那些學道的人。

    這會像一盞燈照亮了千百盞燈,黑暗全被照亮,光明永無窮盡。

    ” 大師說:“道沒有明暗,明暗的意思就是互相代換。

    說光明永無窮盡,就是有了窮盡。

    明暗是相對而言的。

    所以《淨名經》說:‘佛法是無可比拟的,因為絕對而沒有對待的緣故。

    ’” 薛簡說:“明比喻智慧,暗比喻煩惱;修道的人,倘若不用智慧去照破煩惱,怎能脫離那無始無終的生死?” 大師說:“煩惱就是菩提,不是兩個東西,也沒有什麼區别。

    如果說要用智慧照破煩惱,這是二乘見解,是乘羊車、鹿車的根機。

    上智大根之人,都不這樣。

    ” 薛簡問:“什麼才是大乘見解?” 大師說:“明和無明,凡夫認為是二,智者通曉它們的本性是一,而不是二。

    這唯一無二的本性,就是實性。

    實性,在凡夫愚人之中也不減少,在賢人聖人之中也不增多,住于煩惱之中也不亂,居于禅定之中也不寂。

    不斷滅也不恒常,不來也不去,不在中間也不在内外,不生也不滅,性和相都自如其本來面目,永遠如此而不改變,稱之為道。

    ” 薛簡說:“大師說的不生不滅,和外道有什麼差别?” 大師說:“外道說不生不滅,為的是消滅生,讓生停止。

    這樣,用生去顯出滅,滅就還是不滅,生也隻是說它不生罷了。

    我說的不生不滅,本來就沒有生,現在也不滅,所以和外道不同。

    倘若你想知道心法要領,就一切善惡都不要思量,自然就可進入清淨心體,清明透徹,永遠寂靜,妙用無窮。

    ” 薛簡得到指教,豁然大悟,就拜辭大師回京,把大師的話上奏皇帝。

    這年九月三日,有诏獎谕大師道:“大師以年老多病相推辭,為朕在山林修道,這是國之福田。

    大師好比維摩居士托疾居住毗耶城一樣,弘揚大乘之教,傳授佛祖心印,講談唯一不二之法。

    薛簡轉達了大師傳授的如來知見,也是朕積善衆多而有餘慶,過去種下的善根,适逢大師出世,使朕頓悟上乘,感謝大師恩惠,當永遠頂禮膜拜。

    謹奉上磨衲袈裟及水晶缽,并命令韶州刺史修飾廟宇,賜大師舊居為國恩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