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第六
關燈
小
中
大
惡事,化為地獄;思量善事,化為天堂。
毒害化為龍蛇,慈悲化為菩薩,智慧化為上界,愚癡化為下方。
自性變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覺。
念念起惡,常行惡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
“善知識!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見,即是報身佛。
從報身思量,即是化身佛。
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歸依。
皮肉是色身,色身是舍宅,不言歸依也。
但悟自性三身,即識自性佛。
“吾有一‘無相頌’,若能誦持,言下令汝積劫迷罪,一時消滅。
”頌曰: 迷人修福不修道②,隻言修福便是道; 布施供養福無邊,心中三惡元來造。
拟将修福欲滅罪,後世得福罪還在; 但向心中除罪緣,各自性中真忏悔。
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無罪; 學道常于自性觀,即與諸佛同一類。
吾祖唯傳此頓法,普願見性同一體③; 若欲當來覓法身,離諸法相心中洗④。
努力自見莫悠悠⑤,後念忽絕一世休⑥; 若悟大乘得見性,虔恭合掌至心求⑦。
師言:“善知識!總須誦取,依此修行,言下見性。
雖去吾千裡,如常在吾邊。
于此言下不悟,即對面千裡,何勤遠來?珍重好去。
” 一衆聞法,靡不開悟,歡喜奉行。
注釋 ①向前:即從前,不是現在“向前進”的向前。
②修福不修道:修福不是修道,是禅宗的基本觀念。
他們認為,把修福當作修道的,乃是迷人。
因為修福無法消除罪過。
罪過是心所造,隻有從心中除去造過因緣,于自性中真正忏悔,才能除罪成佛。
這一“無相頌”,就是論說修道和修福的差别。
③同一體:指自性是萬法共同的本體。
④心中洗:心中“洗”淨即覓得法身。
⑤悠悠:悠閑自得,漫不經心。
⑥一世休:讓以後的念頭全部斷絕就一切全休。
⑦至心求:即到心裡尋求。
譯文 “什麼叫圓滿報身?譬如一燈能除去千年黑暗,一智能消滅萬年愚昧。
不要總想着過去的事,已經過去的不會再回來;要常思量以後的行為,念念圓滿光明,自己見自己本性。
善和惡雖然不同,本性卻沒有差異;這唯一無二的性,名叫實性。
在實性中,不染善惡,這叫圓滿報身佛。
自性若興起一個惡念,就會消滅萬劫的善因;自性若興起一個善念,就會使恒河沙數的惡消滅淨盡。
直到無上菩提,念念自見,不失正念,名為報身。
“什麼叫千百億化身?如果不去思想萬法,自性本來就像一片晴空;對萬法生起一個念頭去思量什麼,就叫作變化。
思量惡事,就化為地獄;思量善事,就化為天堂。
毒害之心化為龍蛇,慈悲之心化為菩薩;智慧化為上界,愚癡就化為下方。
自性的變化很多,迷誤的人不能省察覺悟。
念念都起惡心,就會永遠堕于惡道;回心轉意一念興起善心,智慧就會發生,這叫自性化身佛。
“善知識!法身本來自己具有,自己在自性中念念都能見到,就是報身佛。
思量這個報身,就是化身佛。
自己覺悟、自己修持自性中的功德,是真歸依。
皮肉是色身,色身是舍宅,對于色身是無所謂歸依的。
隻要悟得自性中的三身,就是識得自性中的佛。
“我有一個‘無相頌’,送給你們,如果能讀誦、修持,立即就讓你們把多少劫以來因迷誤造成的罪過,一刹時全部消滅。
”頌道: 迷人修福不修道,隻言修福便是道; 布施供養福無邊,心中三惡元來造。
拟将修福欲滅罪,後世得福罪還在; 但向心中除罪緣,各自性中真忏悔。
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無罪; 學道常于自性觀,即與諸佛同一類。
吾祖唯傳此頓法,普願見性同一體; 若欲當來覓法身,離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見莫悠悠,後念忽絕一世休; 若悟大乘得見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大師說:“善知識!這首‘無相頌’,都要誦念,牢記在心。
照這頌修行,就會立刻見性。
雖然離我千裡,就像常在我身邊一樣。
如果不能領會這一點,即使對面相坐,也如遠隔千裡,何必遠道而來?希望大家各自珍重,一路平安。
” 大家聽完法,都心竅頓開,立即領悟,于是都歡歡喜喜,努力奉行。
毒害化為龍蛇,慈悲化為菩薩,智慧化為上界,愚癡化為下方。
自性變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覺。
念念起惡,常行惡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
“善知識!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見,即是報身佛。
從報身思量,即是化身佛。
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歸依。
皮肉是色身,色身是舍宅,不言歸依也。
但悟自性三身,即識自性佛。
“吾有一‘無相頌’,若能誦持,言下令汝積劫迷罪,一時消滅。
”頌曰: 迷人修福不修道②,隻言修福便是道; 布施供養福無邊,心中三惡元來造。
拟将修福欲滅罪,後世得福罪還在; 但向心中除罪緣,各自性中真忏悔。
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無罪; 學道常于自性觀,即與諸佛同一類。
吾祖唯傳此頓法,普願見性同一體③; 若欲當來覓法身,離諸法相心中洗④。
努力自見莫悠悠⑤,後念忽絕一世休⑥; 若悟大乘得見性,虔恭合掌至心求⑦。
師言:“善知識!總須誦取,依此修行,言下見性。
雖去吾千裡,如常在吾邊。
于此言下不悟,即對面千裡,何勤遠來?珍重好去。
” 一衆聞法,靡不開悟,歡喜奉行。
注釋 ①向前:即從前,不是現在“向前進”的向前。
②修福不修道:修福不是修道,是禅宗的基本觀念。
他們認為,把修福當作修道的,乃是迷人。
因為修福無法消除罪過。
罪過是心所造,隻有從心中除去造過因緣,于自性中真正忏悔,才能除罪成佛。
這一“無相頌”,就是論說修道和修福的差别。
③同一體:指自性是萬法共同的本體。
④心中洗:心中“洗”淨即覓得法身。
⑤悠悠:悠閑自得,漫不經心。
⑥一世休:讓以後的念頭全部斷絕就一切全休。
⑦至心求:即到心裡尋求。
譯文 “什麼叫圓滿報身?譬如一燈能除去千年黑暗,一智能消滅萬年愚昧。
不要總想着過去的事,已經過去的不會再回來;要常思量以後的行為,念念圓滿光明,自己見自己本性。
善和惡雖然不同,本性卻沒有差異;這唯一無二的性,名叫實性。
在實性中,不染善惡,這叫圓滿報身佛。
自性若興起一個惡念,就會消滅萬劫的善因;自性若興起一個善念,就會使恒河沙數的惡消滅淨盡。
直到無上菩提,念念自見,不失正念,名為報身。
“什麼叫千百億化身?如果不去思想萬法,自性本來就像一片晴空;對萬法生起一個念頭去思量什麼,就叫作變化。
思量惡事,就化為地獄;思量善事,就化為天堂。
毒害之心化為龍蛇,慈悲之心化為菩薩;智慧化為上界,愚癡就化為下方。
自性的變化很多,迷誤的人不能省察覺悟。
念念都起惡心,就會永遠堕于惡道;回心轉意一念興起善心,智慧就會發生,這叫自性化身佛。
“善知識!法身本來自己具有,自己在自性中念念都能見到,就是報身佛。
思量這個報身,就是化身佛。
自己覺悟、自己修持自性中的功德,是真歸依。
皮肉是色身,色身是舍宅,對于色身是無所謂歸依的。
隻要悟得自性中的三身,就是識得自性中的佛。
“我有一個‘無相頌’,送給你們,如果能讀誦、修持,立即就讓你們把多少劫以來因迷誤造成的罪過,一刹時全部消滅。
”頌道: 迷人修福不修道,隻言修福便是道; 布施供養福無邊,心中三惡元來造。
拟将修福欲滅罪,後世得福罪還在; 但向心中除罪緣,各自性中真忏悔。
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無罪; 學道常于自性觀,即與諸佛同一類。
吾祖唯傳此頓法,普願見性同一體; 若欲當來覓法身,離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見莫悠悠,後念忽絕一世休; 若悟大乘得見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大師說:“善知識!這首‘無相頌’,都要誦念,牢記在心。
照這頌修行,就會立刻見性。
雖然離我千裡,就像常在我身邊一樣。
如果不能領會這一點,即使對面相坐,也如遠隔千裡,何必遠道而來?希望大家各自珍重,一路平安。
” 大家聽完法,都心竅頓開,立即領悟,于是都歡歡喜喜,努力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