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慧第四

關燈
世間善惡好醜,乃至冤之與親,言語觸刺欺争之時,并将為空,不思酬害。

    念念之中,不思前境。

    若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系縛①。

    于諸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

    此是以無住為本。

     “善知識!外離一切相,名為無相。

    能離于相,即法體清淨。

    此是以無相為體。

     “善知識!于諸境上心不染,曰無念。

    于自念上常離諸境,不于境上生心。

    若隻百物不思,念盡除卻,一念絕即死,别處受生,是為大錯。

    學道者思之。

    若不識法意,自錯猶可,更誤他人。

    自迷不見,又謗佛經,所以立無念為宗。

     “善知識!雲何立無念為宗?隻緣口說見性,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見,一切塵勞妄想,從此而生。

    自性本無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說禍福,即是塵勞②邪見。

    故此法門,立無念為宗。

     “善知識!無者,無何事?念者,念何物?無者,無二相,無諸塵勞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

    真如即是念之體,念即是真如之用。

    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

    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無,眼耳色聲當時即壞。

     “善知識!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

    故經雲:‘能善分别諸法相,于第一義而不動。

    ’” 注釋 ①系縛:禅宗所說無念,不是一念不起,百物不思,而是雖念而不住念。

    起是無心之起,滅也自然而滅。

    有心而起,故意去滅,就不是無念。

    念與念之間,雖接連不斷,但如水上浮漚,旋起旋滅。

    前念内容,不留到下一念。

    如果後起之念還保留先起之念的内容,就是住,也就是系縛。

    此處“相續不斷”,即指念的内容相續。

     ②塵勞:指妄見、勞碌。

     譯文 大師對大家說:“善知識!本來這正宗的教門,沒有頓漸之分,隻是人性本有利鈍之别。

    迷誤的人逐漸修行,覺悟的人立即就能契合。

    如果自識本心,自見本性,就沒有頓漸的差别。

    因此,建立頓漸這樣的名稱,也隻是一個假名。

     “善知識!我這個法門,從達磨祖師開始,先确立了‘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無相,就是遇相而脫離相;無念,就是雖念而不執着念;無住,那是人的本性。

    對于世間的善惡美醜,以及冤仇和親愛,言語的冒犯、欺騙和争奪等等,都一概視為空幻,不尋思去進行報複。

    念念之中,不想以前的事。

    假如以前、現在和将來的念頭,互相接續而不能斬斷,就叫作系縛。

    對于一切法,能做到雖然有關于它的念頭,但卻不停止在這個念頭之上,不把它牢記在心裡,這樣就沒有束縛。

    這就是以無住為本。

     “善知識!外面能脫離一切相,就叫作無相。

    能脫離相,就法體清淨。

    這是以無相為體。

     “善知識!對于一切境,心不被染污,就叫作無念。

    在自己的各種念頭上,總能脫離一切境,不在境上興起什麼念頭。

    如果執着于什麼也不想,清除掉一切念頭,那麼一念斷絕就是死,就要到别處重新獲得生命,這是極大的錯誤。

    學道的人,應該好好想一想。

    如果不懂得佛法大意,自己錯了還算不得什麼,又誤人子弟,這就不能等閑視之。

    自己迷誤不見真道,又诽謗了佛經,就更是大錯,所以要立無念為宗。

     “善知識!為什麼說要立無念為宗?隻是由于口裡說要見自己本性,但迷誤的人卻在境上生起念頭,有念頭就起邪見,一切塵勞妄想,就從這裡産生。

    自性之中,本來沒有一法可以得到,如果有所獲得,妄說禍福,這就是塵勞邪見。

    所以這個法門,要立無念為宗。

     “善知識!無是什麼無?念者念什麼?無,就是無二相,無一切妄見勞碌之心;念,就是念真如本性。

    真如,就是念之體;念,就是真如的用。

    真如自性興起的念頭,不是眼、耳、鼻、舌能起念頭。

    真如有自己的本性,所以能随緣生起念頭;真如假若無性,眼、耳、色、聲立刻也會滅壞其功用。

     “善知識!真如自性興起念頭,六根雖然可以見聞覺知,卻不被萬境染污,真性就永遠自在。

    所以經上說:‘能善分别諸法相,于第一義而不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