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第二

關燈
之中。

    世人自性的空,也就是這個樣子。

     “善知識!自性能含容萬法,這就是‘大’,萬法也都在人的自性之中。

    如果見到一切人,不論善人還是惡人,全都不取不舍,也不染着,使心像虛空一樣,這就叫作‘大’,所以說是‘摩诃’。

     “善知識!迷誤的人隻會在口裡說,有智慧的人用心實行。

    還有一些迷誤的人,讓心裡一無所有地靜坐,什麼也不想,自稱為‘大’。

    這一類人,不能和他們講話,因為他們被邪見所迷。

     “善知識!心量廣大,遍及全部法界。

    心到用時就曆曆分明,應用就周知一切。

    一切就是一,一就是一切。

    來去自由,心的體永不停滞,這就是‘般若’。

     “善知識!一切般若智慧,都從自性發生,不是從外面來的。

    不要用錯了心思,就叫作真性自用。

    一真就一切都真。

    開發真如心量,是轉迷開悟的大事,不要在其他小道上用功。

    不要口裡終日說空,心中不修這個行。

    這就好像凡人自稱國王,終究辦不到。

    這樣的人也不是我的弟子。

     “善知識!什麼叫‘般若’?‘般若’漢語叫‘智慧’。

    一切地方,一切時間,念念都不愚昧,永遠是智慧的行為,這就是般若行。

    一個念頭愚昧就是般若斷絕,一個念頭智慧就是般若産生。

    世人愚昧迷誤,看不見般若。

    口裡說着般若,心中卻永遠愚昧。

    自己總是說,我在修般若行,口裡總在念誦空,卻不識真空。

    般若沒有形相,智慧心就是般若。

    如果這樣理解,就叫般若智。

     “什麼叫‘波羅蜜’?這是印度的話,中國語譯作‘到彼岸’,它的本義是超脫生滅。

    執着境,生滅就興起,就像水起波浪,有波浪的生滅境,這就叫‘此岸’。

    脫離境,就沒有生滅,好像水的永遠通流,這就叫‘彼岸’,所以稱作‘波羅蜜’。

     “善知識!迷誤的人口裡念誦。

    當念的時候,有妄也有非。

    口裡念的如果都能實行,這就是真性。

    悟得這個法的,是般若法。

    修持這種行的,是般若行。

    不修就是凡夫,一念能修,自身就是佛。

     “善知識!凡夫就是佛,煩惱就是菩提。

    前念迷誤就是凡夫,後念覺悟就是佛。

    前念執着境,就是煩惱;後念脫離境,就是菩提。

     “善知識!摩诃般若波羅蜜,最尊貴、最高上、最是第一,無住、無往也無來,三世諸佛都從這裡出來。

    應當用大智慧打破五蘊的煩惱和塵勞。

    照這樣修行,一定可以成佛,把三毒變成戒定慧。

    ” 原典 “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一般若生八萬四千智慧。

    何以故?為世人有八萬四千塵勞。

    若無塵勞,智慧常現,不離自性。

    悟此法者,即是無念、無憶、無着,不起诳妄。

    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觀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見性成佛道。

     “善知識!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須修般若行,持誦《金剛般若經》,即得見性。

    當知此經功德無量無邊,經中分明贊歎,莫能具說。

    此法門是最上乘,為大智人說,為上根人說。

    小根小智人聞,心生不信。

    何以故?譬如大龍下雨于閻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棗葉。

    若雨大海,不增不減。

    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聞說《金剛經》,心開悟解。

    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觀照,故不假文字。

    譬如雨水,不從天有,元是龍能興緻,令一切衆生,一切草木,有情無情,悉皆蒙潤。

    百川衆流,卻入大海,合為一體。

    衆生本性般若之智,亦複如是。

     “善知識!小根之人,聞此頓教,猶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長。

    小根之人,亦複如是。

    元有般若之智,與大智人更無差别,因何聞法不自開悟?緣邪見障重,煩惱根深,猶如大雲覆蓋于日,不得風吹,日光不現。

    般若之智,亦無大小,為一切衆生自心迷悟不同。

    迷心外見,修行覓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

    若開悟頓教,不能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見,煩惱塵勞常不能染,即是見性。

     “善知識!内外不住,去來自由,能除執心,通達無礙。

    能修此行,與《般若經》本無差别。

     “善知識!一切修多羅及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經,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

    若無世人,一切萬法,本自不有。

    故知萬法,本自人興。

    一切經書,因人說有。

    緣其人中有愚有智,愚為小人,智為大人。

    愚者問于智人,智者與愚人說法,愚人忽然悟解心開,即與智人無别。

     “善知識!不悟,即佛是衆生;一念悟時,衆生是佛。

    故知萬法,盡在自心,何不從自心中頓見真如本性!《菩薩戒經》雲:‘我本元自性清淨。

    ’若識自心見性,皆成佛道。

    《淨名經》雲:‘即時豁然,還得本心。

    ’ “善知識!我于忍和尚處,一聞言下便悟,頓見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學道者頓悟菩提,各自觀心,自見本性。

    若自不悟,須覓大善知識、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

    是善知識,有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性。

    一切善法,因善知識能發起故。

    三世諸佛,十二部經,在人性中,本自具有。

    不能自悟,須求善知識指示方見。

    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執謂須他善知識方得解脫者,無有是處。

    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識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識雖有教授,救不可得。

    若起正真般若觀照,一刹那間,妄念俱滅。

    若識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