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第二

關燈
原典 次日,韋使君請益。

    師升座,告大衆曰:“總淨心念摩诃般若波羅蜜多。

    ”複雲:“善知識!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隻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

    當知愚人智人,佛性本無差别。

    隻緣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

    吾今為說摩诃般若波羅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

    志心谛聽,吾為汝說。

     “善知識!世人終日口念般若,不識自性般若,猶如說食不飽①。

    口但說空,萬劫不得見性,終無有益。

     “善知識!‘摩诃般若波羅蜜’是梵語,此言‘大智慧到彼岸’。

    此須心行,不在口念。

    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電。

    口念心行,則心口相應。

    本性是佛,離性無别佛。

     “何名‘摩诃’?‘摩诃’是‘大’。

    心量廣大,猶如虛空,無有邊畔,亦無方圓大小,亦非青黃赤白,亦無上下長短,亦無嗔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有頭尾。

    諸佛刹土,盡同虛空。

    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

    自性真空,亦複如是。

     “善知識!莫聞吾說空,便即着空。

    第一莫着空。

    若空心靜坐,即着無記空②。

    善知識!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

    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中。

    世人性空,亦複如是。

     “善知識!自性能含萬法是‘大’,萬法在諸人性中。

    若見一切人,惡之與善,盡皆不取不舍,亦不染着,心如虛空,名之為‘大’,故曰‘摩诃’。

     “善知識!迷人口說,智者心行。

    又有迷人,空心靜坐,百無所思,自稱為‘大’。

    此一輩人,不可與語,為邪見故。

     “善知識!心量廣大,遍周法界。

    用即了了分明,應用便知一切。

    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來自由,心體無滞,即是‘般若’。

     “善知識!一切般若智,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

    莫錯用意,名為真性自用。

    一真一切真。

    心量大事,不行小道。

    口莫終日說空,心中不修此行。

    恰似凡人自稱國王,終不可得。

    非我弟子。

     “善知識!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

    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

    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世人愚迷,不見般若。

    口說般若,心中常愚。

    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說空,不識真空。

    般若無形相,智慧心即是。

    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

     “何名‘波羅蜜’?此是西國語,唐言‘到彼岸’,解義離生滅。

    着境生滅起,如水有波浪,即名為‘此岸’。

    離境無生滅,如水常通流,即名為‘彼岸’,故号‘波羅蜜’。

     “善知識!迷人口念。

    當念之時,有妄有非。

    念念若行,是名真性。

    悟此法者,是般若法。

    修此行者,是般若行。

    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

     “善知識!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

    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

    前念着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

     “善知識!摩诃般若波羅蜜,最尊、最上、最第一,無住、無往、亦無來,三世諸佛從中出。

    當用大智慧打破五蘊煩惱塵勞。

    如此修行,定成佛道,變三毒為戒定慧。

    ” 注釋 ①說食不飽:僅口說吃飯不能飽人,喻修道不能僅憑口念,而要心行。

     ②無記空:即“着空”之空,心中一無所有的空。

    惠能的空,不是心中空蕩蕩一無所有,而是心如虛空,能含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惡人善人、一切萬法的空。

    心對萬法,不取也不舍,不着也不染,這才是惠能所說的空。

     譯文 第二天,韋使君請惠能繼續說法。

    惠能大師登上法座,對聽衆說:“大家都淨心念:摩诃般若波羅蜜多。

    ”又說:“善知識!菩提般若智慧,本來人人都有,隻是因為心裡迷惑,不能自己領悟,必須由大善知識指導,才能見得自己本性。

    大家應當知道,無論愚人還是智人,佛性都沒有差别。

    隻是由于迷和悟的不同,才有愚有智。

    我現在來說摩诃般若波羅蜜法,讓你們都得到智慧。

    請大家專心聽講,我給你們解說。

     “善知識!世人終日裡口念般若,卻不能認識自己本性中的般若,這就好比說飯不能當作飯吃。

    如果隻是口裡說空,萬劫也不能見到自性,終究也不會有什麼長進。

     “善知識!‘摩诃般若波羅蜜’是梵語,用我們的話說,就是‘大智慧到彼岸’。

    這須要心裡實行,不在于口裡念誦。

    口裡念誦但心裡不去實行,‘大智慧到彼岸’就會像個幻影,像朝露和閃電,轉瞬即逝。

    口裡念誦,心裡也實行,那就心口一緻。

    本性就是佛,本性以外沒有别的佛。

     “什麼叫‘摩诃’?‘摩诃’是‘大’。

    心量廣大,就像虛空,無邊無際,也沒有方圓大小,也不是青黃紅白,也沒有上下長短,也沒有發怒和歡喜,無是也無非,無善也無惡,無頭也無尾。

    一切佛國淨土,皆都等同虛空。

    世人靈妙的本性也是空,無有一法可得。

    自性是真正的空,也就是這個樣子。

     “善知識!不要聽到我說空,就執着于空。

    第一不要執着空。

    若讓心裡一無所有地去靜坐,這就是執着無記空。

    善知識!世界虛空,能含容萬物及一切色相。

    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全部都在虛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