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由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原典
時,大師至寶林①,韶州韋刺史(名璩)②與官僚入山,請師出于城中大梵寺講堂,為衆開緣說法。
師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餘人,儒宗學士三十餘人,僧尼道俗一千餘人,同時作禮,願聞法要。
大師告衆曰:善知識!③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④ 善知識!且聽惠能行由、得法事意。
惠能嚴父,本貫範陽⑤,左降流于嶺南,作新州⑥百姓。
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遺,移來南海⑦。
艱辛貧乏,于市賣柴。
時,有一客買柴,使令送至客店。
客收去,惠能得錢,卻出門外,見一客誦經。
惠能一聞經語,心即開悟。
遂問客誦何經?客曰:《金剛經》。
複問從何所來,持此經典?客雲:我從蕲州黃梅縣東禅寺⑧來,其寺是五祖忍大師⑨在彼主化,門人一千有餘。
我到彼中禮拜,聽受此經。
大師常勸僧俗,但持《金剛經》,即自見性⑩,直了成佛。
惠能聞說,宿昔有緣,乃蒙一客取銀十兩與惠能,令充老母衣糧,教便往黃梅參禮五祖。
惠能安置母畢,即便辭違。
不經三十餘日,便至黃梅,禮拜五祖。
祖問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 惠能對曰:“弟子是嶺南新州百姓,遠來禮師,唯求作佛,不求餘物。
” 祖言:“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⑾,若為堪作佛?” 惠能曰:“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
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五祖更欲與語,且見徒衆總在左右,乃令随衆作務。
惠能曰:“惠能啟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
未審和尚教作何務?” 祖雲:“這獦獠根性大利。
汝更無言,着槽廠去!” 惠能退至後院,有一行者,差惠能破柴、踏碓,經八月餘。
祖一日忽見惠能曰:“吾思汝之見可用,恐有惡人害汝,遂不與汝言,汝知之否?” 惠能曰:“弟子亦知師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覺。
” 注釋 ①寶林:即寶林寺。
②原本為小字,今加圓括号以示區别,下同。
③善知識:深通佛法的人,《壇經》中多次用于對聽講者的恭稱。
④菩提自性……直了成佛:這是惠能所說佛法的綱領和要義。
即人人都有菩提、般若的本性,稱“自性”。
自性是清淨的,未被染污甚至也不會被染污的。
隻要用心去領悟這一點,悟得自己本性本來清淨,就會立即成佛,這就是所謂頓教法門。
經中常常提到的“見性”,以及下文惠能教惠明認識自己本來面目等,也是同一個意思。
⑤本貫範陽:敦煌斯坦因本、敦博本《壇經》,均為“本官範陽”。
從下文“左降”(即降職)看,作“本官範陽”才文從意順。
《神會語錄》說惠能“先祖範陽人”。
其後王維的《六祖能禅師碑銘》說惠能“本貫範陽”。
然而《壇經》中說惠能是“獦獠”,不像是對剛遷居南方的北方人的稱呼。
唐朝仍重郡望,說惠能籍貫範陽,很可能是神會、王維的有意攀附。
範陽,原為漢代的涿郡,三國時改為範陽,直到北朝。
隋朝廢除範陽郡。
惠能說法,在唐高宗時,所說範陽當指原範陽郡,即今河北涿縣一帶。
約七十年後,唐玄宗天寶初年,以今北京市大興、宛平一帶為範陽郡。
此時惠能已逝世數十年。
郭朋《壇經校釋》(中華書局,北京,公元一九八三年)說範陽為大興、宛平,似不妥。
⑥新州:今廣東新興縣。
⑦南海:今廣東省佛山市一帶。
⑧東禅寺:又名蓮華寺,位于湖北省黃梅縣西南一裡之處的東山,即五祖弘忍以衣缽傳與六祖惠能的地方。
⑨忍大師:即禅宗五祖弘忍。
因弘忍在蕲州黃梅縣(今湖北省黃梅縣境内)東禅寺做主持,故又稱弘忍為“黃梅”。
⑩見性:見自己本性。
參閱本章注④。
⑾獦獠:郭朋注(參本章注⑤)認為是對南方攜犬行獵的少數民族的侮辱性稱呼。
譯文 那時候,惠能大師到了寶林寺,韶州(轄境相當于今韶關市及曲江、樂昌、仁化等縣地)刺史韋璩帶着幾個随從官僚進山,請惠能大師到韶州城中大梵寺講堂,給大家講說佛法。
惠能大師登上法座,刺史以及三十多位官僚、三十多位儒者、一千多位僧尼和世俗聽衆,一起向大師行禮,希望能夠聽到惠能大師宣講的佛法要領。
惠能大師向衆人宣講道:善知識!人人所具有的菩提自性,本來是清淨的,隻要用心去領會這一點,就可以直接成佛。
善知識!請暫且聽我惠能先講一講自己的行蹤、來由,以及如何得到佛法的來龍去脈。
我的父親,原籍範陽(今河北涿縣一帶),因為被降職流放才到了嶺南,做新州(今廣東新興)的百姓。
可憐我惠能,父親又過早去世,留下老母與我孤苦伶仃,便遷到了南海(今廣東佛山市一帶)。
艱難困苦,日子貧窮,我隻好在市面上賣柴為生。
有一天,一個客人來買柴,讓我給他送到客店裡。
我向客人交了柴,收了錢,就走出了門外,忽然看見一個人在那裡誦經。
惠能我一聽經中的話,心裡就豁然開悟。
我問客人誦的是什麼經?那人說是《金剛經》。
我又問那人從哪裡來?如何得到這部經?那人說,他從蕲州黃梅縣(治所在今湖北黃梅縣西北)東禅寺來,東禅寺的主持是弘忍大師,有弟子一千多人。
他到那裡參拜,聽弘忍大師講授這部經。
他還說,弘忍大師常勸大家,無論僧人俗人,隻需一部《金剛經》,就可以自見佛性,直截成佛。
我聽了他的話,就想去參拜五祖。
也許是惠能我往昔與佛有緣,承蒙一個客人贈銀十兩,讓我安排好老母衣食,就往黃梅參拜。
惠能我安頓好了母親,就辭别上路。
不過三十多天,就到了黃梅,參拜五祖。
五祖問我:“你是什麼地方人?來這裡想要求什麼?” 我回答說:“弟子是嶺南新州百姓,遠道前來拜師,隻求做佛,不
師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餘人,儒宗學士三十餘人,僧尼道俗一千餘人,同時作禮,願聞法要。
大師告衆曰:善知識!③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④ 善知識!且聽惠能行由、得法事意。
惠能嚴父,本貫範陽⑤,左降流于嶺南,作新州⑥百姓。
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遺,移來南海⑦。
艱辛貧乏,于市賣柴。
時,有一客買柴,使令送至客店。
客收去,惠能得錢,卻出門外,見一客誦經。
惠能一聞經語,心即開悟。
遂問客誦何經?客曰:《金剛經》。
複問從何所來,持此經典?客雲:我從蕲州黃梅縣東禅寺⑧來,其寺是五祖忍大師⑨在彼主化,門人一千有餘。
我到彼中禮拜,聽受此經。
大師常勸僧俗,但持《金剛經》,即自見性⑩,直了成佛。
惠能聞說,宿昔有緣,乃蒙一客取銀十兩與惠能,令充老母衣糧,教便往黃梅參禮五祖。
惠能安置母畢,即便辭違。
不經三十餘日,便至黃梅,禮拜五祖。
祖問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 惠能對曰:“弟子是嶺南新州百姓,遠來禮師,唯求作佛,不求餘物。
” 祖言:“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⑾,若為堪作佛?” 惠能曰:“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
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五祖更欲與語,且見徒衆總在左右,乃令随衆作務。
惠能曰:“惠能啟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
未審和尚教作何務?” 祖雲:“這獦獠根性大利。
汝更無言,着槽廠去!” 惠能退至後院,有一行者,差惠能破柴、踏碓,經八月餘。
祖一日忽見惠能曰:“吾思汝之見可用,恐有惡人害汝,遂不與汝言,汝知之否?” 惠能曰:“弟子亦知師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覺。
” 注釋 ①寶林:即寶林寺。
②原本為小字,今加圓括号以示區别,下同。
③善知識:深通佛法的人,《壇經》中多次用于對聽講者的恭稱。
④菩提自性……直了成佛:這是惠能所說佛法的綱領和要義。
即人人都有菩提、般若的本性,稱“自性”。
自性是清淨的,未被染污甚至也不會被染污的。
隻要用心去領悟這一點,悟得自己本性本來清淨,就會立即成佛,這就是所謂頓教法門。
經中常常提到的“見性”,以及下文惠能教惠明認識自己本來面目等,也是同一個意思。
⑤本貫範陽:敦煌斯坦因本、敦博本《壇經》,均為“本官範陽”。
從下文“左降”(即降職)看,作“本官範陽”才文從意順。
《神會語錄》說惠能“先祖範陽人”。
其後王維的《六祖能禅師碑銘》說惠能“本貫範陽”。
然而《壇經》中說惠能是“獦獠”,不像是對剛遷居南方的北方人的稱呼。
唐朝仍重郡望,說惠能籍貫範陽,很可能是神會、王維的有意攀附。
範陽,原為漢代的涿郡,三國時改為範陽,直到北朝。
隋朝廢除範陽郡。
惠能說法,在唐高宗時,所說範陽當指原範陽郡,即今河北涿縣一帶。
約七十年後,唐玄宗天寶初年,以今北京市大興、宛平一帶為範陽郡。
此時惠能已逝世數十年。
郭朋《壇經校釋》(中華書局,北京,公元一九八三年)說範陽為大興、宛平,似不妥。
⑥新州:今廣東新興縣。
⑦南海:今廣東省佛山市一帶。
⑧東禅寺:又名蓮華寺,位于湖北省黃梅縣西南一裡之處的東山,即五祖弘忍以衣缽傳與六祖惠能的地方。
⑨忍大師:即禅宗五祖弘忍。
因弘忍在蕲州黃梅縣(今湖北省黃梅縣境内)東禅寺做主持,故又稱弘忍為“黃梅”。
⑩見性:見自己本性。
參閱本章注④。
⑾獦獠:郭朋注(參本章注⑤)認為是對南方攜犬行獵的少數民族的侮辱性稱呼。
譯文 那時候,惠能大師到了寶林寺,韶州(轄境相當于今韶關市及曲江、樂昌、仁化等縣地)刺史韋璩帶着幾個随從官僚進山,請惠能大師到韶州城中大梵寺講堂,給大家講說佛法。
惠能大師登上法座,刺史以及三十多位官僚、三十多位儒者、一千多位僧尼和世俗聽衆,一起向大師行禮,希望能夠聽到惠能大師宣講的佛法要領。
惠能大師向衆人宣講道:善知識!人人所具有的菩提自性,本來是清淨的,隻要用心去領會這一點,就可以直接成佛。
善知識!請暫且聽我惠能先講一講自己的行蹤、來由,以及如何得到佛法的來龍去脈。
我的父親,原籍範陽(今河北涿縣一帶),因為被降職流放才到了嶺南,做新州(今廣東新興)的百姓。
可憐我惠能,父親又過早去世,留下老母與我孤苦伶仃,便遷到了南海(今廣東佛山市一帶)。
艱難困苦,日子貧窮,我隻好在市面上賣柴為生。
有一天,一個客人來買柴,讓我給他送到客店裡。
我向客人交了柴,收了錢,就走出了門外,忽然看見一個人在那裡誦經。
惠能我一聽經中的話,心裡就豁然開悟。
我問客人誦的是什麼經?那人說是《金剛經》。
我又問那人從哪裡來?如何得到這部經?那人說,他從蕲州黃梅縣(治所在今湖北黃梅縣西北)東禅寺來,東禅寺的主持是弘忍大師,有弟子一千多人。
他到那裡參拜,聽弘忍大師講授這部經。
他還說,弘忍大師常勸大家,無論僧人俗人,隻需一部《金剛經》,就可以自見佛性,直截成佛。
我聽了他的話,就想去參拜五祖。
也許是惠能我往昔與佛有緣,承蒙一個客人贈銀十兩,讓我安排好老母衣食,就往黃梅參拜。
惠能我安頓好了母親,就辭别上路。
不過三十多天,就到了黃梅,參拜五祖。
五祖問我:“你是什麼地方人?來這裡想要求什麼?” 我回答說:“弟子是嶺南新州百姓,遠道前來拜師,隻求做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