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由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能說:“你既然是為求佛法而來,可屏息一切因緣,不要産生任何念頭,我給你說。
” 惠明照惠能說的去做,過了好久,惠能說:“不思量善,也不思量惡,正當此時,哪個是惠明上座的本來面目?” 惠明聽完,立刻大悟,又問道:“除了已經說過的密語、密意以外,您還有什麼其他的密意嗎?” 惠能回答道:“既然已對你說,就不是秘密。
如果你能反躬自問、觀照自己,秘密就在你自己身邊。
” 惠明說:“惠明雖在黃梅,實在未曾省悟自己本來面目。
今天承蒙指導,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現在,行者您就是我惠明的師父了。
” 惠能說:“你既然這樣說,我和你就同以黃梅為師,好好護持佛法。
” 惠明又問:“惠明今後到哪裡去?”惠能回答說:“逢袁則止,遇蒙則居。
”惠明聽完,就行禮告辭。
(惠明回到嶺下,對追趕的人說:“剛才我到了山頂,竟然毫無蹤迹,咱們還是到别的路上找吧。
”追趕的人都認為很對。
惠明後來改名道明,為避六祖惠能的頭一個字。
) 惠能後來到了曹溪(今廣東曲江縣境内),又被惡人尋找追殺,于是又到四會縣,躲藏在獵人的隊伍中,前後經過了十五年。
這十幾年裡,惠能常常随衆生根機,以種種方便向獵人們講說佛法。
獵人經常讓惠能守網,每看到那些被捕獲的生命,惠能就把它們放掉。
每到吃飯時,惠能我就把菜寄放在煮肉鍋中。
有人問我,我就回答他們說,這叫隻吃肉邊的菜。
原典 一日思維,時當弘法,不可終遁。
遂出,至廣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師講《涅槃經》。
時有風吹幡①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
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一衆駭然。
印宗延至上席,征诘奧義。
見惠能言簡理當,不由文字。
宗雲:“行者定非常人。
久聞黃梅衣法南來,莫是行者否?”惠能曰:“不敢。
”宗于是作禮,告請傳來衣缽,出示大衆。
宗複問曰:“黃梅付囑,如何指授?” 惠能曰:“指授即無,唯論見性,不論禅定解脫。
” 宗曰:“何不論禅定解脫?” 能曰:“為是二法②,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
” 宗又問:“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 惠能曰:“法師講《涅槃經》,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
如高貴德王菩薩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闡提等,當斷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無常。
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名為不二。
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
蘊之與界,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佛性。
” 印宗聞說,歡喜合掌言:“某甲講經,猶如瓦礫;仁者論義,猶如真金。
”于是為惠能剃發,願事為師。
惠能遂于菩提樹下,開東山法門③。
惠能于東山得法,辛苦受盡,命似懸絲,今日得與使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會,莫非累劫④之緣?亦是過去生中供養諸佛,同種善根,方始得聞如上頓教得法之因。
教是先聖所傳,不是惠能自智。
願聞先聖教者,各令淨心,聞了各自除疑,如先代聖人無别。
一衆聞法,歡喜作禮而退。
注釋 ①幡:長條形旗。
②二法:即将法分為二的法門。
如禅觀中分觀者和被觀者,或者分定慧為二,以及身外覓佛,不知自心即佛等,都是二法。
下文所說分常與無常、善與不善、蘊與界為二的法,就都是二法。
③東山法門:指弘忍所傳授的佛法。
因弘忍住在湖北黃梅縣馮墓山,該山處于當時黃梅縣東部,故稱東山。
④累劫:即許多劫。
譯文 有一天,惠能心想,到該弘法的時候了,不能總是這樣隐遁下去。
于是出山,到了廣州法性寺,遇上印宗法師正在講《涅槃經》。
這時候,一陣風吹來,旗幡飄動。
一個僧人說:“這是風在動。
”另一個僧人說:“這是幡在動。
”争論不休。
惠能上前說:“不是風在動,也不是幡在動,是你倆的心在動。
”聽了我的話,所有的人都非常驚奇。
印宗法師把我請到上席,詢問佛法奧義。
印宗見我語言簡潔,說理透徹,都不是從文字上得來,于是問道:“行者一定不是常人。
早就聽說五祖的衣缽佛法到了南方,莫非就是行者您嗎?”惠能答道:“不敢!正是惠能。
”印宗于是行禮,請求把傳法衣缽向大衆出示。
印宗又問:“五祖傳法,都說了什麼?” 惠能說:“并沒有多說别的,隻講見性,不講禅定解脫。
” 印宗問:“為什麼不講禅定解脫?” 惠能說:“因為禅定解脫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
” 印宗又問:“什麼是佛法的不二之法?” 惠能說:“譬如法師您講的《涅槃經》,闡明佛性,這就是佛法不二之法。
譬如高貴德王菩薩對佛說:犯四重禁的、造五逆罪的及一闡提人等,斷了善根佛性嗎?佛說:善根有兩種:一種是常,另一種是無常,佛性不是常也不是無常,所以不斷,叫作不二。
一種善,另一種不善,佛性不是善也不是不善,這就叫不二。
蘊和界,凡人把它們看作二,智者通曉它們的本性無二,這無二的本性就是佛性。
” 印宗聽完,高興地合掌說道:“我給别人講經,就像是一堆瓦礫;仁者您講論的佛法奧義,就像真金。
”于是給惠能剃了頭發,并且願拜惠能為師。
惠能就在菩提樹下,開了東山法門。
惠能在東山得到佛法,受盡了辛苦,生命時刻處于危險之中,今天能夠和使君、官僚、僧尼、道俗在此聚會,莫不是累劫以來結的緣分?也是過去幾生幾世之中供養諸佛,共同種下的善根,這樣才能聽到像上面我所說的得到頓教法門的緣由。
教是過去的聖人所傳,不是惠能我自己的發明。
願聽先聖頓教的,都要清淨自己的心,聽聞後各自消除疑惑,就像過去的聖人們那樣。
人們聽完惠能講說佛法,都高高興興地行禮散去。
” 惠明照惠能說的去做,過了好久,惠能說:“不思量善,也不思量惡,正當此時,哪個是惠明上座的本來面目?” 惠明聽完,立刻大悟,又問道:“除了已經說過的密語、密意以外,您還有什麼其他的密意嗎?” 惠能回答道:“既然已對你說,就不是秘密。
如果你能反躬自問、觀照自己,秘密就在你自己身邊。
” 惠明說:“惠明雖在黃梅,實在未曾省悟自己本來面目。
今天承蒙指導,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現在,行者您就是我惠明的師父了。
” 惠能說:“你既然這樣說,我和你就同以黃梅為師,好好護持佛法。
” 惠明又問:“惠明今後到哪裡去?”惠能回答說:“逢袁則止,遇蒙則居。
”惠明聽完,就行禮告辭。
(惠明回到嶺下,對追趕的人說:“剛才我到了山頂,竟然毫無蹤迹,咱們還是到别的路上找吧。
”追趕的人都認為很對。
惠明後來改名道明,為避六祖惠能的頭一個字。
) 惠能後來到了曹溪(今廣東曲江縣境内),又被惡人尋找追殺,于是又到四會縣,躲藏在獵人的隊伍中,前後經過了十五年。
這十幾年裡,惠能常常随衆生根機,以種種方便向獵人們講說佛法。
獵人經常讓惠能守網,每看到那些被捕獲的生命,惠能就把它們放掉。
每到吃飯時,惠能我就把菜寄放在煮肉鍋中。
有人問我,我就回答他們說,這叫隻吃肉邊的菜。
原典 一日思維,時當弘法,不可終遁。
遂出,至廣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師講《涅槃經》。
時有風吹幡①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
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一衆駭然。
印宗延至上席,征诘奧義。
見惠能言簡理當,不由文字。
宗雲:“行者定非常人。
久聞黃梅衣法南來,莫是行者否?”惠能曰:“不敢。
”宗于是作禮,告請傳來衣缽,出示大衆。
宗複問曰:“黃梅付囑,如何指授?” 惠能曰:“指授即無,唯論見性,不論禅定解脫。
” 宗曰:“何不論禅定解脫?” 能曰:“為是二法②,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
” 宗又問:“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 惠能曰:“法師講《涅槃經》,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
如高貴德王菩薩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闡提等,當斷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無常。
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名為不二。
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
蘊之與界,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佛性。
” 印宗聞說,歡喜合掌言:“某甲講經,猶如瓦礫;仁者論義,猶如真金。
”于是為惠能剃發,願事為師。
惠能遂于菩提樹下,開東山法門③。
惠能于東山得法,辛苦受盡,命似懸絲,今日得與使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會,莫非累劫④之緣?亦是過去生中供養諸佛,同種善根,方始得聞如上頓教得法之因。
教是先聖所傳,不是惠能自智。
願聞先聖教者,各令淨心,聞了各自除疑,如先代聖人無别。
一衆聞法,歡喜作禮而退。
注釋 ①幡:長條形旗。
②二法:即将法分為二的法門。
如禅觀中分觀者和被觀者,或者分定慧為二,以及身外覓佛,不知自心即佛等,都是二法。
下文所說分常與無常、善與不善、蘊與界為二的法,就都是二法。
③東山法門:指弘忍所傳授的佛法。
因弘忍住在湖北黃梅縣馮墓山,該山處于當時黃梅縣東部,故稱東山。
④累劫:即許多劫。
譯文 有一天,惠能心想,到該弘法的時候了,不能總是這樣隐遁下去。
于是出山,到了廣州法性寺,遇上印宗法師正在講《涅槃經》。
這時候,一陣風吹來,旗幡飄動。
一個僧人說:“這是風在動。
”另一個僧人說:“這是幡在動。
”争論不休。
惠能上前說:“不是風在動,也不是幡在動,是你倆的心在動。
”聽了我的話,所有的人都非常驚奇。
印宗法師把我請到上席,詢問佛法奧義。
印宗見我語言簡潔,說理透徹,都不是從文字上得來,于是問道:“行者一定不是常人。
早就聽說五祖的衣缽佛法到了南方,莫非就是行者您嗎?”惠能答道:“不敢!正是惠能。
”印宗于是行禮,請求把傳法衣缽向大衆出示。
印宗又問:“五祖傳法,都說了什麼?” 惠能說:“并沒有多說别的,隻講見性,不講禅定解脫。
” 印宗問:“為什麼不講禅定解脫?” 惠能說:“因為禅定解脫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
” 印宗又問:“什麼是佛法的不二之法?” 惠能說:“譬如法師您講的《涅槃經》,闡明佛性,這就是佛法不二之法。
譬如高貴德王菩薩對佛說:犯四重禁的、造五逆罪的及一闡提人等,斷了善根佛性嗎?佛說:善根有兩種:一種是常,另一種是無常,佛性不是常也不是無常,所以不斷,叫作不二。
一種善,另一種不善,佛性不是善也不是不善,這就叫不二。
蘊和界,凡人把它們看作二,智者通曉它們的本性無二,這無二的本性就是佛性。
” 印宗聽完,高興地合掌說道:“我給别人講經,就像是一堆瓦礫;仁者您講論的佛法奧義,就像真金。
”于是給惠能剃了頭發,并且願拜惠能為師。
惠能就在菩提樹下,開了東山法門。
惠能在東山得到佛法,受盡了辛苦,生命時刻處于危險之中,今天能夠和使君、官僚、僧尼、道俗在此聚會,莫不是累劫以來結的緣分?也是過去幾生幾世之中供養諸佛,共同種下的善根,這樣才能聽到像上面我所說的得到頓教法門的緣由。
教是過去的聖人所傳,不是惠能我自己的發明。
願聽先聖頓教的,都要清淨自己的心,聽聞後各自消除疑惑,就像過去的聖人們那樣。
人們聽完惠能講說佛法,都高高興興地行禮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