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由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請上人給讀一遍。
”當時有個江州别駕,姓張名日用,就高聲朗讀。
惠能聽完,就說自己也有一偈,請别駕給寫一下。
别駕說:“你也會作偈?這事稀罕!”惠能對别駕說:“要學無上菩提,不該輕看初學的人。
下下人會有上上智,上上人也會有埋沒心智的時候。
若輕視别人,就有無數無邊的罪過。
”别駕說:“你隻管誦偈,我給你寫。
如果你得到佛法,先要度我,請你不要忘了我的話。
” 惠能的偈是: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寫完這偈,衆弟子都非常吃驚,無不嗟歎驚訝。
相互議論說:“奇了!真是不能以貌取人,什麼時候讓他做了肉身菩薩?”五祖見衆人驚訝,怕有人加害惠能,就用鞋擦了偈,并且說道:“這偈也沒有見性。
”大家以為真是這樣。
第二天,五祖悄悄來到碓坊,看見惠能腰間拴着一塊石頭,在那裡舂米,感慨地說:“求道的人,為佛法忘身,就應該這樣啊!”于是問惠能道:“米舂好了嗎?”惠能說:“米早舂好了,還欠篩一篩。
”五祖聽完,用手杖敲了三下石碓,就離開了。
惠能立即領會了五祖的意思。
三更時分,我到了五祖房内。
五祖用袈裟遮圍住燈光,不讓别人看見,給我講說《金剛經》。
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即刻大悟,原來一切萬法,不離自我本性。
于是就對五祖說:“何期自性本來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不滅!何期自性本來具有一切!何期自性本來無動無搖!何期自性能生一切萬法!”五祖知道我悟得了本性,就對我說:“不識本心,學了佛法也無用。
如果識得自己本心,見得自己本性,就叫作大丈夫,叫作天人師,叫作佛。
” 我在三更時分接受了佛法,人們都不知道。
于是五祖就向我傳授頓教及衣缽,并對我說道:“你做第六代祖師,好好地護持佛法,廣度一切有情衆生,讓佛法流布将來,不要讓佛法中斷。
現在聽我說偈: 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
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
” 五祖又說:“過去達磨大師剛到中國,人們還不相信他傳的佛法,所以要流傳這件祖衣作為憑證,為的是取信于人,代代相傳。
佛法則以心傳心,都要讓人們自悟自解。
自古以來,所有的佛都隻傳佛法本體,所有的祖師都隻秘密托付本心。
祖衣是引起争奪的起因,要求你不要再往下傳。
如果繼續傳流這件祖衣,生命就會危在旦夕。
你要趕快離開,以免有人加害于你。
” 惠能問道:“師父看弟子我到哪裡為好?” 五祖說:“逢懷則止,遇會則藏。
” 惠能于三更時分領得衣缽,對五祖說:“惠能本是南方人,不認識這山裡的路,怎樣才能走到江口?” 五祖說:“你不必憂慮,我親自送你。
” 五祖一直把我送到九江驿,讓我上船,他自己親自把橹搖船。
我說:“和尚請坐,弟子惠能應該搖船。
”五祖說:“應該是我來渡(度)你。
”我回答說:“迷誤時,祖師來度;覺悟了,就應該自度。
同樣是度,但是作用不同。
惠能我生在偏遠的地方,語音不正。
承蒙祖師傳我佛法,現在已經覺悟,隻應自性自度。
” 五祖說:“是的是的。
從今以後,佛法要靠你傳布了。
你走後三年,我就要離開人世。
你現在好好走吧,一直向南。
不宜很快就去說法,禅宗大法不是一時就能興盛起來的。
” 原典 惠能辭違祖已,發足南行。
兩月中間,至大庾嶺。
(五祖歸,數日不上堂。
衆疑,詣問曰:“和尚少病少惱否?”曰:“病即無,衣法已南矣。
”問:“誰人傳授?”曰:“能者得之。
”衆乃知焉。
)逐後數百人來,欲奪衣缽。
一僧俗姓陳,名惠明,先是四品将軍,性行粗慥,極意參尋,為衆人先,趁及惠能。
惠能擲下衣缽于石上,雲:“此衣表信,可力争耶?”能隐草莽中。
惠明至,提掇不動。
乃喚雲:“行者!行者!我為法來,不為衣來。
”惠能遂出,坐磐石上。
惠明作禮雲:“望行者為我說法。
” 惠能雲:“汝既為法而來,可屏息諸緣,勿生一念,吾為汝說。
” 明良久。
惠能雲:“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惠明言下大悟。
複問雲:“上來密語、密意外,還更有密意否?” 惠能雲:“與汝說者,即非密也。
汝若返照,密在汝邊。
” 明曰:“惠明雖在黃梅,實未省自己面目。
今蒙指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師也。
” 惠能曰:“汝若如是,吾與汝同師黃梅,善自護持。
” 明又問:“惠明今後向甚處去?”惠能曰:“逢袁則止,遇蒙則居。
”明禮辭。
(明回至嶺下,謂趁衆曰:“向陟崔嵬,竟無蹤迹,當别道尋之。
”趁衆鹹以為然。
惠明後改道明,避師上字。
) 惠能後至曹溪,又被惡人尋逐,乃于四會避難獵人隊中,凡經一十五載,時與獵人随宜說法。
獵人常令守網,每見生命,盡放之。
每至飯時,以菜寄煮肉鍋。
或問,則對曰:“但吃肉邊菜。
” 譯文 惠能辭别了五祖,就動身南行。
兩月光景,走到了大庾嶺。
(五祖送走惠能,回到了寺裡,好幾天不上堂。
弟子們心裡疑惑,就來詢問:“和尚身體、心情還好嗎?”五祖說:“我沒有病,隻是衣缽佛法已經到了南方。
”弟子們問:“傳給了誰人?”五祖說:“傳給了惠能。
”大家這才知道。
)在後面有幾百人追了過來,要奪取衣缽。
其中一個僧人,俗姓陳,名叫惠明,曾做過四品将軍,性情粗魯,不過很有參禅求道之心。
他急着要見到惠能,尋覓佛法,于是他搶在衆人前頭,趕上了惠能。
惠能把衣缽扔到石頭上,說:“這衣缽是傳法的憑證,難道可用強力來争奪嗎?”惠能我說完,就在草叢中藏了起來。
惠明到了衣缽跟前,提拿不動,就大聲喊道:“行者!行者!我為求法而來,不為衣缽。
”惠能于是走了出來,坐在磐石上。
惠明行禮道:“請行者給我說法。
” 惠
”當時有個江州别駕,姓張名日用,就高聲朗讀。
惠能聽完,就說自己也有一偈,請别駕給寫一下。
别駕說:“你也會作偈?這事稀罕!”惠能對别駕說:“要學無上菩提,不該輕看初學的人。
下下人會有上上智,上上人也會有埋沒心智的時候。
若輕視别人,就有無數無邊的罪過。
”别駕說:“你隻管誦偈,我給你寫。
如果你得到佛法,先要度我,請你不要忘了我的話。
” 惠能的偈是: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寫完這偈,衆弟子都非常吃驚,無不嗟歎驚訝。
相互議論說:“奇了!真是不能以貌取人,什麼時候讓他做了肉身菩薩?”五祖見衆人驚訝,怕有人加害惠能,就用鞋擦了偈,并且說道:“這偈也沒有見性。
”大家以為真是這樣。
第二天,五祖悄悄來到碓坊,看見惠能腰間拴着一塊石頭,在那裡舂米,感慨地說:“求道的人,為佛法忘身,就應該這樣啊!”于是問惠能道:“米舂好了嗎?”惠能說:“米早舂好了,還欠篩一篩。
”五祖聽完,用手杖敲了三下石碓,就離開了。
惠能立即領會了五祖的意思。
三更時分,我到了五祖房内。
五祖用袈裟遮圍住燈光,不讓别人看見,給我講說《金剛經》。
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即刻大悟,原來一切萬法,不離自我本性。
于是就對五祖說:“何期自性本來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不滅!何期自性本來具有一切!何期自性本來無動無搖!何期自性能生一切萬法!”五祖知道我悟得了本性,就對我說:“不識本心,學了佛法也無用。
如果識得自己本心,見得自己本性,就叫作大丈夫,叫作天人師,叫作佛。
” 我在三更時分接受了佛法,人們都不知道。
于是五祖就向我傳授頓教及衣缽,并對我說道:“你做第六代祖師,好好地護持佛法,廣度一切有情衆生,讓佛法流布将來,不要讓佛法中斷。
現在聽我說偈: 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
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
” 五祖又說:“過去達磨大師剛到中國,人們還不相信他傳的佛法,所以要流傳這件祖衣作為憑證,為的是取信于人,代代相傳。
佛法則以心傳心,都要讓人們自悟自解。
自古以來,所有的佛都隻傳佛法本體,所有的祖師都隻秘密托付本心。
祖衣是引起争奪的起因,要求你不要再往下傳。
如果繼續傳流這件祖衣,生命就會危在旦夕。
你要趕快離開,以免有人加害于你。
” 惠能問道:“師父看弟子我到哪裡為好?” 五祖說:“逢懷則止,遇會則藏。
” 惠能于三更時分領得衣缽,對五祖說:“惠能本是南方人,不認識這山裡的路,怎樣才能走到江口?” 五祖說:“你不必憂慮,我親自送你。
” 五祖一直把我送到九江驿,讓我上船,他自己親自把橹搖船。
我說:“和尚請坐,弟子惠能應該搖船。
”五祖說:“應該是我來渡(度)你。
”我回答說:“迷誤時,祖師來度;覺悟了,就應該自度。
同樣是度,但是作用不同。
惠能我生在偏遠的地方,語音不正。
承蒙祖師傳我佛法,現在已經覺悟,隻應自性自度。
” 五祖說:“是的是的。
從今以後,佛法要靠你傳布了。
你走後三年,我就要離開人世。
你現在好好走吧,一直向南。
不宜很快就去說法,禅宗大法不是一時就能興盛起來的。
” 原典 惠能辭違祖已,發足南行。
兩月中間,至大庾嶺。
(五祖歸,數日不上堂。
衆疑,詣問曰:“和尚少病少惱否?”曰:“病即無,衣法已南矣。
”問:“誰人傳授?”曰:“能者得之。
”衆乃知焉。
)逐後數百人來,欲奪衣缽。
一僧俗姓陳,名惠明,先是四品将軍,性行粗慥,極意參尋,為衆人先,趁及惠能。
惠能擲下衣缽于石上,雲:“此衣表信,可力争耶?”能隐草莽中。
惠明至,提掇不動。
乃喚雲:“行者!行者!我為法來,不為衣來。
”惠能遂出,坐磐石上。
惠明作禮雲:“望行者為我說法。
” 惠能雲:“汝既為法而來,可屏息諸緣,勿生一念,吾為汝說。
” 明良久。
惠能雲:“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惠明言下大悟。
複問雲:“上來密語、密意外,還更有密意否?” 惠能雲:“與汝說者,即非密也。
汝若返照,密在汝邊。
” 明曰:“惠明雖在黃梅,實未省自己面目。
今蒙指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師也。
” 惠能曰:“汝若如是,吾與汝同師黃梅,善自護持。
” 明又問:“惠明今後向甚處去?”惠能曰:“逢袁則止,遇蒙則居。
”明禮辭。
(明回至嶺下,謂趁衆曰:“向陟崔嵬,竟無蹤迹,當别道尋之。
”趁衆鹹以為然。
惠明後改道明,避師上字。
) 惠能後至曹溪,又被惡人尋逐,乃于四會避難獵人隊中,凡經一十五載,時與獵人随宜說法。
獵人常令守網,每見生命,盡放之。
每至飯時,以菜寄煮肉鍋。
或問,則對曰:“但吃肉邊菜。
” 譯文 惠能辭别了五祖,就動身南行。
兩月光景,走到了大庾嶺。
(五祖送走惠能,回到了寺裡,好幾天不上堂。
弟子們心裡疑惑,就來詢問:“和尚身體、心情還好嗎?”五祖說:“我沒有病,隻是衣缽佛法已經到了南方。
”弟子們問:“傳給了誰人?”五祖說:“傳給了惠能。
”大家這才知道。
)在後面有幾百人追了過來,要奪取衣缽。
其中一個僧人,俗姓陳,名叫惠明,曾做過四品将軍,性情粗魯,不過很有參禅求道之心。
他急着要見到惠能,尋覓佛法,于是他搶在衆人前頭,趕上了惠能。
惠能把衣缽扔到石頭上,說:“這衣缽是傳法的憑證,難道可用強力來争奪嗎?”惠能我說完,就在草叢中藏了起來。
惠明到了衣缽跟前,提拿不動,就大聲喊道:“行者!行者!我為求法而來,不為衣缽。
”惠能于是走了出來,坐在磐石上。
惠明行禮道:“請行者給我說法。
” 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