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感通

關燈
指從師受學。

     ②鄉校:指鄉學、鄉學教師。

     ③高安:今江西省高安縣。

     ④褰衣:揭起衣裳。

     ⑤恍:迷糊、恍惚之意。

     ⑥分衛:托缽乞食。

     譯文 釋希運,福州人。

    少年時,其聰明伶俐就頗受鄉鄰、老師之贊譽,後投高安(今江西省高安縣)黃檗山寺出家。

    長大後,希運的身量比王商少一尺,額頭上有一塊肉隆起,号稱“肉珠”。

    其人倜傥不羁,人莫測其深淺。

    後來遊方弘化入于天台山,偶遇一僧,與之同行,言笑自若。

    希運就偷偷觀察他,隻見那僧雙目時常閃爍,灼然有光。

    二人一路走去,忽遇前面有一條河擋住去路,那個僧人催希運渡過去,希運就用辦法激他,曰:“師父要渡自己先渡過去。

    ”話音剛落,隻見那僧揭起衣裳,從河面上蹑波而過,如履平地,衣裳全然無濕,片刻間到了對岸。

    上岸後,回過頭來向希運招手,喊道:“快渡過來啊!”希運用手指着他說:“自了漢,如果早知道你有這等能耐,應該把你的腿砍下來才對!”那個僧人歎道:“真是大乘法器,我輩所不及矣。

    即使能夠傷害到我,也是自取其辱而已。

    ”之後,就不見蹤影了。

    希運頓時覺得不知如何是好。

     待他到京城遊訪,到一戶人家門口行乞時,開始時躲在一棵大樹後,隻聽見裡面有一老太太曰:“太過于貪心了吧!”希運道:“施主尚不曾施舍,何來貪求?”那老太太喚希運入内,施以食物,并對他說:“我曾拜谒過惠忠禅師,你可前往百丈山向懷海禅師參學,他乃是真真正正的大乘法器。

    ”希運聽從那老太太的話,前去拜訪了懷海禅師,大受教益,頓了本心,之後,聲譽日隆。

     希運後來居于黃檗精舍,相國裴休對他十分欽敬,曾親自去向他求法請益,贈予詩偈。

    詩偈曰:“曾傳達士心中印,額有圓珠七尺身。

    挂錫十年栖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濱。

    一千龍象随高步,萬裡香花結勝因。

    願欲事師為弟子,不知将法付何人!”此謂裴休得法,乃出自希運之門。

     大中年間,終于住寺,皇上敕谥号曰“斷際禅師”,塔号“廣業”。

    其著述《黃檗山斷際禅師傳心法要》及《黃檗斷際禅師宛陵錄》等,廣泛流傳于世。

     唐明州奉化縣契此 原典 釋契此者,不詳氏族,或雲四明①人也。

    形裁腲脮,蹙皤腹,言語無恒,寝卧随處。

    常以杖荷布囊入鄽肆,見物則乞。

    至于醬魚菹,才接入口,分少許入囊,号為長汀子布袋師也。

    曾于雪中卧,而身上無雪,人以此奇之。

    有偈雲“彌勒真彌勒,時人皆不識”等句,人言慈氏垂迹也。

     又于大橋上立,或問:“和尚在此何為?”曰:“我在此覓人。

    ”常就人乞啜②,其店則物售。

    袋囊中皆百一供身具也。

    示人吉兇,必現相表兆。

    亢陽③,即曳高齒木屐,市橋上豎膝而眠;水潦,則系濕草屦④,人以此驗知。

    以天複中終于奉川,鄉邑共埋之。

    後有他州見此公,亦荷布袋行。

    江浙之間多圖畫其像焉。

     注釋 ①四明:今浙江甯波市南。

     ②啜:吃、喝之意。

     ③亢陽:日頭高照、陽光熾盛之意。

     ④屦:麻、葛制成之單底鞋。

     譯文 釋契此,不詳何方人氏,或雲四明(今浙江甯波市南)人。

    肥頭大耳,言語無常,随處寝卧,常以杖挑一布袋串街走巷,遇人則乞。

    所乞之物不拘魚肉,剛要送入嘴,則分少量裝入袋中,故号為長汀子布袋和尚。

    曾經卧于雪中而身上無雪,人們以此對其人頗感奇異。

    當時曾流傳“彌勒真彌勒,時人皆不識”等偈句,人們都說這是慈氏(即彌勒佛)垂迹于世。

     他曾站立于大橋上,有人問他:“和尚站在這裡做什麼?”他說:“我在這裡找人。

    ”他所帶的袋中常裝有許多供身之具。

    示人吉兇,必現相表征。

    炎陽高照時,他常穿一高跟木屐,在市橋上豎膝而眠;下雨時,他則腳穿一雙濕草鞋,人們有時以此來預報天氣。

    天複年間終于奉川,衆鄉鄰把他埋葬起來。

    後來有人在外地也遇見此公,同樣以杖挑一布袋四處遊化。

    江浙一帶有許多他的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