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明律

關燈
對砺舊疏也。

    又謂為東西塔律宗,因傳習處為名耳。

     大曆中,相國元公載奏成都寶園寺置戒壇,傳新疏,以俸錢寫疏四十本、《法華經疏》三十本,委寶園光翌傳行之。

    後元公命如淨公為素作傳。

    韋南康臯作靈壇,傳授毗尼新疏記,有承襲者,刊名于石。

    其辭酋麗,其翰兼美,為蜀中口實焉。

     注釋 ①南陽:今河南省南陽市。

     ②京兆:今陝西省西安市以東至華縣一帶。

     ③逸格:超俗之品格。

     ④砰轟:指響聲宏大。

     ⑤薾:旺盛之意。

     ⑥薩婆多:印度部派佛教之說一切有部。

     譯文 釋懷素,俗姓範,祖籍南陽(今河南省南陽市)。

    曾祖名嶽,于高宗時選調為绛州曲沃縣丞。

    其祖父名徽,曾任延州廣武縣令。

    父親名強,任左武衛長史,乃京兆(即長安)人。

    母親李氏夢雲雷震駭,因而懷孕。

    出世那一天,神光滿室。

    見者求占,曰:“此子之長相極其莊嚴,日後必會成為王者之師。

    ”幼年時就十分聰明,器度恢宏,識之者曰:“學必成功,才華超俗。

    ”稍大之後,耳聞口誦,有老成之風。

    十歲時,忽發出家之意,但為雙親所阻,未能遂願。

     貞觀十九年,玄奘法師剛從印度回來,誓求為師。

    遂尋找經典,無所不讀。

    受具足戒之後,專攻律部。

    其時,邺郡有法砺律師,乃一方名僧、五律宗師,四方學者紛紛從之受學。

    該律師著有注疏十卷,見解頗是精到。

    當他見到懷素之後,一經交談,料定他日後必成律匠。

    懷素自專研佛典後,發現三藏中多有錯訛,乃喟然歎道:“古人之譯典、注疏,未能盡善矣。

    ” 鹹亨元年(公元六七〇年),立志别述《開四分律記》。

    至上元三年(公元六七六年)返京,奉诏住于太原寺旁聽道成律師講律,其間不辍編纂、輯錄。

    到永淳元年(公元六八二年),纂成十卷,卓然成一家之言。

    他還彈糾舊疏,指出它們大約十中即有六個過失。

    懷素所出新義有數百條,後廣為流傳,影響頗大。

     其後,他又撰著《俱舍論疏》十五卷、《遺教經疏》二卷、《鈔》三卷、《新疏拾遺鈔》二十卷、《四分僧尼羯磨文》兩卷、《四分》僧、尼戒本各一卷。

    每天誦《金剛經》三十卷,講《大律》及疏五十多遍,其他之書經畫像,不可勝數。

    後來忽然示疾,但精力尚很旺盛,對秀章說:“我律行多缺,今即将謝世。

    ”當時空中天樂嘹亮,他随後奄然而逝,世壽七十四,法臘五十三。

    出葬那一天,有鴻雁繞塔悲鳴,到晚上才散去。

     懷素之撰述,宗薩婆多部(即說一切有部)。

    ……其所出之疏,稱為新章。

    開元年間,嵩山賓律師造《飾宗記》解釋之,此“新”是相對于法砺的舊疏而言的。

    此系又因傳習的地點不同,稱東西塔律宗。

     大曆年間,相國元公載上奏,請于成都寶園寺建戒壇,傳新疏,并出俸錢以抄寫新疏四十本、《法華經疏》三十本,由寶園寺光翌傳行之。

    後來元公又令如淨公為懷素作傳,南康王韋臯建戒壇,傳授毗尼新疏記,凡傳習者,皆刊名于上。

    其辭婉麗,文字優美,為蜀中之人所稱頌。

     唐揚州大雲寺鑒真 原典 釋鑒真,姓淳于氏,廣陵江陽縣①人也。

    總丱俊明,器度宏博,能典谒矣。

    随父入大雲寺,見佛像,感動夙心,因白父求出家。

    父奇其志,許焉。

    登便就智滿禅師,循其獎訓。

    屬天後長安元年,诏于天下度僧,乃為息慈配住本寺,後改為龍興。

    殆中宗孝和帝神龍元年,從道岸律師受菩薩戒。

    景龍元年,詣長安。

    至二年三月二十八日,于實際寺依荊州恒景律師邊得戒。

    雖新發意,有老成風,觀光兩京,名師陶誘。

    三藏教法,數稔該通,動必研幾,曾無矜伐。

    言旋淮海,以戒律化誘,郁為一方宗首。

    冰池印月,适足清明;猊座揚音,良多響答。

     時日本國有沙門榮睿、普照等東來募法,用補缺然。

    于開元年中,達于楊州,爰來請問,禮真足曰:“我國在海之中,不知距齊州幾千萬裡。

    雖有法而無傳法人,譬猶終夜有求于幽室,非燭何見乎?願師可能辍此方之利樂,為海東之導師乎?”真觀其所以,察其翹勤,乃問之曰:“昔聞南嶽思禅師生彼為國王,興隆佛法,是乎?又聞彼國長屋曾造千袈裟來施中華名德,複于衣緣繡偈雲:‘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

    ’以此思之,誠是佛法有緣之地也。

    ”默許行焉。

    所言長屋者,則相國也。

     真乃募比丘思托等一十四人,買舟自廣陵赍經律法離岸,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