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明律
關燈
小
中
大
代宗大曆二年,敕此寺三綱⑥:“如聞彼寺有大德道宣律師傳授得釋迦佛牙及肉舍利,宜即詣右銀台門進來,朕要觀禮。
”至十一年十月,敕:“每年内中出香一合,送西明寺故道宣律師堂,為國焚之禱祝。
”至懿宗鹹通十年,左右街僧令霄、玄暢等上表乞追贈,其年十月敕谥曰澄照,塔曰淨光。
先所居久在終南,故号南山律宗焉。
天寶元載靈昌太守李邕、會昌元年工部郎中嚴厚本,各為碑頌德雲。
注釋 ①丹徒:今江蘇丹徒。
一說道宣之祖籍在浙江吳興(湖州)。
②般舟定:又作“般舟三昧”,定行之一種,據說在特定時間内修行此定,得見諸佛站立面前。
③三果:阿那含果。
④沁部: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
⑤睹史天宮:兜率宮。
⑥三綱:寺院中統領僧衆、掌管事務之僧職:(一)上座,(二)寺主,(三)都維那。
譯文 釋道宣,俗姓錢,丹徒(今江蘇丹徒)人。
一說道宣之祖籍在吳興(今浙江湖州)。
其祖乃廣陵(今江蘇揚州)太守張讓之後代,其父陳時曾任吏部尚書,堪稱官宦世家。
其母懷孕時夢月貫其懷,又夢見梵僧對她說:“你所懷者乃梁朝僧祐律師,而僧祐亦即南齊剡溪隐嶽寺之僧護也。
他出生之後,應該讓他出家,以弘揚佛法。
”懷胎十二月,于四月八日降生,九歲時能吟詩作賦,十五歲時則厭惡塵俗,誦習佛典,後依智出家。
十六歲落發,修習于日嚴道場。
二十歲時,專心緻志于弘護佛法,遂感得舍利現于寶函之中。
隋大業年間,從智首律師受具足戒。
武德年間依智首律師學律,才聽一遍,就談論修禅,其師斥之曰:“凡事自近而遠,由微見著,修習須持之以恒、功願圓滿,豈可如此就放棄學律!”律師叫他聽二十遍,然後乃讓他于山林中修習定慧。
後來,他常止住于終南山一山谷中。
所居之處缺水,有一神人指點,他遂就地掘地尺餘,湧泉如注,因稱為“白泉寺”。
該山中之猛獸對他十分溫馴。
他每至一處,名花芬芳,奇草蔓延。
隋代末年移至崇義精舍,過了年餘,又遷住于豐德寺。
在一次獨坐的時候,有一護法神告訴他:“清官村淨業寺是一塊寶地,在那裡修習,道業可成。
”他聽了之後,遂燒香入定。
其時,有群龍前去禮谒他。
這些龍化為人形,若男若女。
與他同時打坐之沙彌有的左右張望,這些龍赫然發怒,想要搏擊那些左右張望的沙彌,後來又呈後悔之狀,往井口吐過毒氣後,就各自散去。
道宣立即讓人把井口封閉,如果有人偷打開井蓋,就有煙往上冒,逞其神變。
…… 當時,孫思邈曾隐居于終南山,與道宣經常往來,結林下之交。
兩人每次在一起時,都長時間暢談,甚至于通宵達旦。
當時發生了一場旱災,有一西域僧人于昆明池結壇祈雨,皇上敕當地官員準備香燈供具等。
七日之後,池水日漲數尺。
有一老人夜裡到道宣處向他求救,顯得很匆促的樣子,并說:“弟子即是昆明池中之龍。
前段時間不下雨,乃是天意,我也無可奈何。
現在西域的僧人取利于我,而欺騙皇上說是他乞來之雨,弄得我命在旦夕,乞請法師垂憐,以法力相護。
”道宣曰:“我沒法救你,你可求救于孫思邈。
”那老人遂至孫思邈石室,向他申訴再三,說:“宣律師對我說隻有你能救我,故前來求你。
”孫思邈曰:“我知道昆明池龍宮有仙方三十首,你若能把這些仙方拿來給我,我就可以救你。
”那老人說:“此仙方上界不許随便傳授,不過現在已沒有别的辦法了,我也顧不得那麼多了。
”遂回去選取了其中的一部分,拿回來給了孫思邈。
孫思邈說:“你趕快回去,不必再懼怕那個西域僧人了。
”自此之後,池水繼續上漲,沒幾天,水便溢岸,那個西域僧人的法術也不再起作用了。
後來,西明寺建成了,皇上下诏召道宣任上座。
玄奘法師到這裡後,又令他參與三藏之譯事。
後來,又令他送真身舍利至扶風無憂王寺。
道宣曾撰《法門文記》《廣弘明集》《續高僧傳》《三寶錄》《羯磨戒疏》《行事鈔》《義鈔》等二百二十餘卷。
他一生身唯三衣,食唯稻菽,行則杖策,坐不倚床。
曾築一壇,後有一長眉之僧人于此談道,所說即是賓頭盧尊者。
後又有證阿那含果之梵僧于此贊道:“自佛滅後,像法住世,弘傳律學,唯師一人。
” 乾封二年(公元六六七年)春,冥感天人來談律相,言鈔文輕重儀中多有舛訛,此皆翻譯之過,非師之咎也,請他予以訂正。
故後來道宣之
”至十一年十月,敕:“每年内中出香一合,送西明寺故道宣律師堂,為國焚之禱祝。
”至懿宗鹹通十年,左右街僧令霄、玄暢等上表乞追贈,其年十月敕谥曰澄照,塔曰淨光。
先所居久在終南,故号南山律宗焉。
天寶元載靈昌太守李邕、會昌元年工部郎中嚴厚本,各為碑頌德雲。
注釋 ①丹徒:今江蘇丹徒。
一說道宣之祖籍在浙江吳興(湖州)。
②般舟定:又作“般舟三昧”,定行之一種,據說在特定時間内修行此定,得見諸佛站立面前。
③三果:阿那含果。
④沁部: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
⑤睹史天宮:兜率宮。
⑥三綱:寺院中統領僧衆、掌管事務之僧職:(一)上座,(二)寺主,(三)都維那。
譯文 釋道宣,俗姓錢,丹徒(今江蘇丹徒)人。
一說道宣之祖籍在吳興(今浙江湖州)。
其祖乃廣陵(今江蘇揚州)太守張讓之後代,其父陳時曾任吏部尚書,堪稱官宦世家。
其母懷孕時夢月貫其懷,又夢見梵僧對她說:“你所懷者乃梁朝僧祐律師,而僧祐亦即南齊剡溪隐嶽寺之僧護也。
他出生之後,應該讓他出家,以弘揚佛法。
”懷胎十二月,于四月八日降生,九歲時能吟詩作賦,十五歲時則厭惡塵俗,誦習佛典,後依智出家。
十六歲落發,修習于日嚴道場。
二十歲時,專心緻志于弘護佛法,遂感得舍利現于寶函之中。
隋大業年間,從智首律師受具足戒。
武德年間依智首律師學律,才聽一遍,就談論修禅,其師斥之曰:“凡事自近而遠,由微見著,修習須持之以恒、功願圓滿,豈可如此就放棄學律!”律師叫他聽二十遍,然後乃讓他于山林中修習定慧。
後來,他常止住于終南山一山谷中。
所居之處缺水,有一神人指點,他遂就地掘地尺餘,湧泉如注,因稱為“白泉寺”。
該山中之猛獸對他十分溫馴。
他每至一處,名花芬芳,奇草蔓延。
隋代末年移至崇義精舍,過了年餘,又遷住于豐德寺。
在一次獨坐的時候,有一護法神告訴他:“清官村淨業寺是一塊寶地,在那裡修習,道業可成。
”他聽了之後,遂燒香入定。
其時,有群龍前去禮谒他。
這些龍化為人形,若男若女。
與他同時打坐之沙彌有的左右張望,這些龍赫然發怒,想要搏擊那些左右張望的沙彌,後來又呈後悔之狀,往井口吐過毒氣後,就各自散去。
道宣立即讓人把井口封閉,如果有人偷打開井蓋,就有煙往上冒,逞其神變。
…… 當時,孫思邈曾隐居于終南山,與道宣經常往來,結林下之交。
兩人每次在一起時,都長時間暢談,甚至于通宵達旦。
當時發生了一場旱災,有一西域僧人于昆明池結壇祈雨,皇上敕當地官員準備香燈供具等。
七日之後,池水日漲數尺。
有一老人夜裡到道宣處向他求救,顯得很匆促的樣子,并說:“弟子即是昆明池中之龍。
前段時間不下雨,乃是天意,我也無可奈何。
現在西域的僧人取利于我,而欺騙皇上說是他乞來之雨,弄得我命在旦夕,乞請法師垂憐,以法力相護。
”道宣曰:“我沒法救你,你可求救于孫思邈。
”那老人遂至孫思邈石室,向他申訴再三,說:“宣律師對我說隻有你能救我,故前來求你。
”孫思邈曰:“我知道昆明池龍宮有仙方三十首,你若能把這些仙方拿來給我,我就可以救你。
”那老人說:“此仙方上界不許随便傳授,不過現在已沒有别的辦法了,我也顧不得那麼多了。
”遂回去選取了其中的一部分,拿回來給了孫思邈。
孫思邈說:“你趕快回去,不必再懼怕那個西域僧人了。
”自此之後,池水繼續上漲,沒幾天,水便溢岸,那個西域僧人的法術也不再起作用了。
後來,西明寺建成了,皇上下诏召道宣任上座。
玄奘法師到這裡後,又令他參與三藏之譯事。
後來,又令他送真身舍利至扶風無憂王寺。
道宣曾撰《法門文記》《廣弘明集》《續高僧傳》《三寶錄》《羯磨戒疏》《行事鈔》《義鈔》等二百二十餘卷。
他一生身唯三衣,食唯稻菽,行則杖策,坐不倚床。
曾築一壇,後有一長眉之僧人于此談道,所說即是賓頭盧尊者。
後又有證阿那含果之梵僧于此贊道:“自佛滅後,像法住世,弘傳律學,唯師一人。
” 乾封二年(公元六六七年)春,冥感天人來談律相,言鈔文輕重儀中多有舛訛,此皆翻譯之過,非師之咎也,請他予以訂正。
故後來道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