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明律
關燈
小
中
大
唐京兆西明寺道宣
原典
釋道宣,姓錢氏,丹徒①人也,一雲長城人。
其先出自廣陵太守讓之後,洎太史令樂之撰《天文集占》一百卷。
考諱申府君,陳吏部尚書,皆高矩令猷,周仁全行,盛德百代,君子萬年。
母娠而夢月貫其懷,複夢梵僧語曰“汝所妊者即梁朝僧祐律師,祐則南齊剡溪隐嶽寺僧護也。
宜從出家,崇樹釋教”雲。
凡十二月在胎,四月八日降誕。
九歲能賦。
十五厭俗,誦習諸經,依智律師受業。
洎十六落發,所謂除結,非欲染衣,便日嚴道場。
弱冠,極力護持,專精克念,感舍利現于寶函。
隋大業年中,從智首律師受具。
武德中依首習律,才聽一遍,方議修禅。
師呵曰:“夫适遐自迩,因微知章,修舍有時,功願須滿,未宜即去律也。
”抑令聽二十遍已,乃坐山林,行定慧,晦迹于終南仿掌之谷。
所居乏水,神人指之,穿地尺餘,其泉迸湧,時号為白泉寺。
猛獸馴伏,每有所依,名花芬芳,奇草蔓延。
隋末徙崇義精舍,載遷豐德寺。
嘗因獨坐,護法神告曰:“彼清官村,故淨業寺,地當寶勢,道可習成。
”聞斯蔔焉,焚功德香,行般舟定②。
時有群龍禮谒,若男若女,化為人形。
沙彌散心,顧盼邪視。
龍赫然發怒,将搏攫之,尋追悔,吐毒井中,具陳而去。
宣乃令封閉,人或潛開,往往煙上,審其神變。
…… 有處士孫思邈嘗隐終南山,與宣相接,結林下之交。
每一往來,議論終夕。
時天旱,有西域僧于昆明池結壇祈雨,诏有司備香燈供具。
凡七日,池水日漲數尺。
有老人夜詣宣求救,頗形倉卒之狀,曰:“弟子即昆明池龍也。
時之無雨,乃天意也,非由弟子。
今胡僧取利于弟子,而欺天子言祈雨。
命在旦夕,乞和尚法力加護!”宣曰:“吾無能救爾,爾可急求孫先生。
”老人至思邈石室,冤訴再三,雲:“宣律師示我,故敢相投也。
”邈曰:“我知昆明池龍宮有仙方三十首,能示餘,餘乃救爾。
”老人曰:“此方上界不許辄傳,今事急矣,固何所吝?”少選,捧方而至。
邈曰:“爾速還,無懼胡僧也。
”自是池水大漲,數日溢岸,胡僧術将盡矣,無能為也。
及西明寺初就,诏宣充上座。
三藏奘師至止,诏與翻譯。
又送真身往扶風無憂王寺。
遇敕令僧拜等,上啟朝宰,護法又如此者。
撰《法門文記》《廣弘明集》《續高僧傳》《三寶錄》《羯磨戒疏》《行事鈔》《義鈔》等二百二十餘卷。
三衣皆纻,一食唯菽。
行則杖策,坐不倚床,蚤虱從遊,居然除受,土木自得,固己亡身。
嘗築一壇,俄有長眉僧談道,知者其實賓頭盧也。
複三果③梵僧禮壇贊曰:“自佛滅後,像法住世,興發毗尼,唯師一人也。
” 乾封二年春,冥感天人來談律相,言鈔文輕重儀中舛誤,皆譯之過,非師之咎,請師改正。
故今所行著述,多是重修本是也。
又有天人雲:“曾撰《祇洹圖經》,計人間紙帛一百許卷。
”宣苦告口占,一一抄記,上下二卷。
又口傳偈頌,号《付囑儀》十卷是也。
貞觀中,曾隐沁部④雲室山,人睹天童給侍左右。
于西明寺夜行道,足跌前階,有物扶持,履空無害,熟顧視之,乃少年也。
宣遽問:“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門天王之子那吒也,護法之故,擁護和尚,時之久矣。
”宣曰:“貧道修行,無事煩太子。
太子威神自在,西域有可作佛事者,願為緻之!”太子曰:“某有佛牙寶掌,雖久,頭目猶舍,敢不奉獻。
”俄授于宣,宣保錄供養焉。
複次,庭除有一天來禮谒,謂宣曰:“律師當生睹史天宮⑤。
”持物一苞,雲是棘林香。
爾後十旬,安坐而化,則乾封二年十月三日也,春秋七十二,僧臘五十二。
累門人窆于壇谷石室,其後樹塔三所。
高宗下诏,令崇飾圖寫宣之真相,匠韓伯通塑缋之,蓋追仰道風也。
宣從登戒壇及當泥曰,其間受法傳教,弟子可千百人。
其親度曰大慈律師,授法者文綱等。
其天人付授佛牙,密令文綱掌護,持去崇聖寺東塔。
大和初,丞相韋公處厚建塔于西廊焉。
宣之持律,聲振竺乾;宣之編修,美流天下。
是故無畏三藏到東夏朝谒,帝問:“自遠而來,得無勞乎?欲于何方休息?”三藏奏曰:“在天竺時,常聞西明寺宣律師秉持第一,願往依止焉。
”敕允之。
宣持禁堅牢,扪虱以綿紙裹投于地。
三藏曰:“撲有情于地之聲也。
”凡諸密行,或制或遮,良可知矣。
至
其先出自廣陵太守讓之後,洎太史令樂之撰《天文集占》一百卷。
考諱申府君,陳吏部尚書,皆高矩令猷,周仁全行,盛德百代,君子萬年。
母娠而夢月貫其懷,複夢梵僧語曰“汝所妊者即梁朝僧祐律師,祐則南齊剡溪隐嶽寺僧護也。
宜從出家,崇樹釋教”雲。
凡十二月在胎,四月八日降誕。
九歲能賦。
十五厭俗,誦習諸經,依智律師受業。
洎十六落發,所謂除結,非欲染衣,便日嚴道場。
弱冠,極力護持,專精克念,感舍利現于寶函。
隋大業年中,從智首律師受具。
武德中依首習律,才聽一遍,方議修禅。
師呵曰:“夫适遐自迩,因微知章,修舍有時,功願須滿,未宜即去律也。
”抑令聽二十遍已,乃坐山林,行定慧,晦迹于終南仿掌之谷。
所居乏水,神人指之,穿地尺餘,其泉迸湧,時号為白泉寺。
猛獸馴伏,每有所依,名花芬芳,奇草蔓延。
隋末徙崇義精舍,載遷豐德寺。
嘗因獨坐,護法神告曰:“彼清官村,故淨業寺,地當寶勢,道可習成。
”聞斯蔔焉,焚功德香,行般舟定②。
時有群龍禮谒,若男若女,化為人形。
沙彌散心,顧盼邪視。
龍赫然發怒,将搏攫之,尋追悔,吐毒井中,具陳而去。
宣乃令封閉,人或潛開,往往煙上,審其神變。
…… 有處士孫思邈嘗隐終南山,與宣相接,結林下之交。
每一往來,議論終夕。
時天旱,有西域僧于昆明池結壇祈雨,诏有司備香燈供具。
凡七日,池水日漲數尺。
有老人夜詣宣求救,頗形倉卒之狀,曰:“弟子即昆明池龍也。
時之無雨,乃天意也,非由弟子。
今胡僧取利于弟子,而欺天子言祈雨。
命在旦夕,乞和尚法力加護!”宣曰:“吾無能救爾,爾可急求孫先生。
”老人至思邈石室,冤訴再三,雲:“宣律師示我,故敢相投也。
”邈曰:“我知昆明池龍宮有仙方三十首,能示餘,餘乃救爾。
”老人曰:“此方上界不許辄傳,今事急矣,固何所吝?”少選,捧方而至。
邈曰:“爾速還,無懼胡僧也。
”自是池水大漲,數日溢岸,胡僧術将盡矣,無能為也。
及西明寺初就,诏宣充上座。
三藏奘師至止,诏與翻譯。
又送真身往扶風無憂王寺。
遇敕令僧拜等,上啟朝宰,護法又如此者。
撰《法門文記》《廣弘明集》《續高僧傳》《三寶錄》《羯磨戒疏》《行事鈔》《義鈔》等二百二十餘卷。
三衣皆纻,一食唯菽。
行則杖策,坐不倚床,蚤虱從遊,居然除受,土木自得,固己亡身。
嘗築一壇,俄有長眉僧談道,知者其實賓頭盧也。
複三果③梵僧禮壇贊曰:“自佛滅後,像法住世,興發毗尼,唯師一人也。
” 乾封二年春,冥感天人來談律相,言鈔文輕重儀中舛誤,皆譯之過,非師之咎,請師改正。
故今所行著述,多是重修本是也。
又有天人雲:“曾撰《祇洹圖經》,計人間紙帛一百許卷。
”宣苦告口占,一一抄記,上下二卷。
又口傳偈頌,号《付囑儀》十卷是也。
貞觀中,曾隐沁部④雲室山,人睹天童給侍左右。
于西明寺夜行道,足跌前階,有物扶持,履空無害,熟顧視之,乃少年也。
宣遽問:“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門天王之子那吒也,護法之故,擁護和尚,時之久矣。
”宣曰:“貧道修行,無事煩太子。
太子威神自在,西域有可作佛事者,願為緻之!”太子曰:“某有佛牙寶掌,雖久,頭目猶舍,敢不奉獻。
”俄授于宣,宣保錄供養焉。
複次,庭除有一天來禮谒,謂宣曰:“律師當生睹史天宮⑤。
”持物一苞,雲是棘林香。
爾後十旬,安坐而化,則乾封二年十月三日也,春秋七十二,僧臘五十二。
累門人窆于壇谷石室,其後樹塔三所。
高宗下诏,令崇飾圖寫宣之真相,匠韓伯通塑缋之,蓋追仰道風也。
宣從登戒壇及當泥曰,其間受法傳教,弟子可千百人。
其親度曰大慈律師,授法者文綱等。
其天人付授佛牙,密令文綱掌護,持去崇聖寺東塔。
大和初,丞相韋公處厚建塔于西廊焉。
宣之持律,聲振竺乾;宣之編修,美流天下。
是故無畏三藏到東夏朝谒,帝問:“自遠而來,得無勞乎?欲于何方休息?”三藏奏曰:“在天竺時,常聞西明寺宣律師秉持第一,願往依止焉。
”敕允之。
宣持禁堅牢,扪虱以綿紙裹投于地。
三藏曰:“撲有情于地之聲也。
”凡諸密行,或制或遮,良可知矣。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