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義解
關燈
小
中
大
知所終。
唐京兆大慈恩寺嘉尚 原典 釋嘉尚,未知何許人也。
慧性天資,瑰奇氣質,篇聚堅守,性相克攻,勤在進修,務于翻譯。
遠栖心于奘三藏門,見宗廟之富,窺室家之好。
久稽考《瑜伽師地》《佛地論旨》《成唯識論》,深得義趣。
随奘于玉華宮譯《大般若經》,充證義綴文,多能傑出。
及三藏有疾,命尚具錄所翻經論合七十五部,總一千三百三十五卷。
又錄俱胝畫像一千幀,造十俱胝像,寫經、放生、燃燈,令尚宣讀。
奘合掌歡喜曰:“吾心中願也,汝代導之,得沒而無悔焉。
”奘卒,著述疏鈔出雜集,義門夥多。
天後朝同薄塵、靈辯等預譯場證義,功績愈繁。
尚初侍奘師在玉華宮翻經,至初會《嚴淨佛土品》,說諸佛菩薩以神通願力盛大千界上妙珍寶諸妙香花,及意樂所生五塵妙境供養莊嚴說法處,與寺主慧德夜睹玉華寺内廣博嚴淨,伎樂盈滿,又聞三堂講法。
明日白奘,歡喜符合。
尚不知所終。
譯文 釋嘉尚,未知何許人也。
慧性天資,氣質朗拔,勤于進修,善于翻譯。
師事玄奘法師,精研《瑜伽師地論》《佛地論旨》《成唯識論》,深得義趣。
随玄奘法師于玉華宮譯《大般若經》,任證義之職,兼事綴文,博學多才。
玄奘法師患疾時,令嘉尚錄所釋經論計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
又錄俱胝畫像一千幅,造十俱胝像,寫經、放生、燃燈,令嘉尚宣讀。
玄奘十分高興,合掌道:“這些都是我之心願,你代我做了,今生無所遺憾也。
”玄奘入滅後,著述疏鈔出雜集,義門衆多。
武後時,與薄塵、靈辯等任譯場證義,功績卓著。
起初,嘉尚随侍玄奘在玉華宮譯經,當譯至《嚴淨佛土品》,說諸佛菩薩以神通願力盛大千界上妙珍寶諸妙香花,及意樂所生五塵妙境供養莊嚴說法處,與寺主慧德夜裡見到玉華寺内廣博嚴淨,聞伎樂陣陣,又聽到三堂處在說法。
第二天把這向玄奘報告,玄奘十分歡喜。
嘉尚其人後不知所終。
唐淄州慧沼 原典 釋慧沼,不知何許人也。
少而警慧,始預青衿,依于庠序,誦習該通。
入法修身,不違戒範,乃被時諺沼阇黎焉。
次攻堅于經論,善達翻傳。
自奘三藏到京,恒窺壺奧。
後親大乘基師,更加精博。
及菩提流志于崇福寺譯《大寶積經》,沼預其選,充證義,新羅勝莊法師執筆。
沙門大願、塵外皆一時英秀、當代象龍。
于時武平一充使,盧藏用、陸景初總預斯場。
中書侍郎崔湜因行香至翻經院,歎曰:“清流盡在此矣,豈應見隔?”因奏請乞同潤色新經。
初,沼證義于義淨譯場,多所刊正,訛言舛義,悉從指定,無敢逾制。
後著諸疏義,号淄州沼也。
譯文 釋慧沼,不知何許人也。
少年時就十分聰慧機敏,起初在鄉校裡學習詩書,後出家皈依佛門,從不違背戒律,遂被時人稱為沼阇黎。
後來,他精研經論,善于傳譯。
自從玄奘到京城後,恒修習其所傳之新譯經典。
後來從窺基受學,更加精勤。
菩提流志于崇福寺譯《大寶積經》時,慧沼入選,任證義,朝鮮勝莊法師執筆。
參加譯事之沙門大願、塵外等,也都是當時佛教界之精英。
其時武平一為使者,盧藏用、陸景初為譯場總管。
中書侍郎崔湜因行香到了翻經院,贊歎道:“清流盡在此矣,豈應見隔?”遂奏請同到該譯場任潤色之職。
起初,慧沼于義淨之譯場任證義,對其中之錯訛多所刊正,義淨都聽從他的意見。
後來著有《能顯中邊慧日論》《因明入正理論義纂要》等,号稱“淄州沼”。
唐京兆大慈恩寺彥悰 原典 釋彥悰,未知何許人也。
貞觀之末,觀光上京,求法于三藏法師之門。
然其才不迨光、寶,偏長綴習學耳。
于玄儒之業,頗見精微;辭筆之能,殊超流輩。
有魏國西寺沙門慧立性氣炰烋,以護法為己任,著傳五卷,專記三藏自貞觀中一行盛化及西域所曆夷險等,号《慈恩傳》,蓋取寺題也。
及削藁雲畢,慮遺諸美,遂藏于地穴,至疾亟,命門徒掘土出之而卒。
其本數年流散他所,搜購乃獲。
弟子等命悰排次之,序引之,或文未允,或事稍虧,重更伸明,曰《箋述》是也,乃象鄭司農箋毛之诂訓也。
或有調之曰:“子與隋彥琮相去幾何?”對曰:“賜也何敢望回!雖長卿慕蔺,心宗慕于玉宗,故有以也。
《詩》曰:‘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自許亦顔之士也。
”或人許焉,悰不知終?
唐京兆大慈恩寺嘉尚 原典 釋嘉尚,未知何許人也。
慧性天資,瑰奇氣質,篇聚堅守,性相克攻,勤在進修,務于翻譯。
遠栖心于奘三藏門,見宗廟之富,窺室家之好。
久稽考《瑜伽師地》《佛地論旨》《成唯識論》,深得義趣。
随奘于玉華宮譯《大般若經》,充證義綴文,多能傑出。
及三藏有疾,命尚具錄所翻經論合七十五部,總一千三百三十五卷。
又錄俱胝畫像一千幀,造十俱胝像,寫經、放生、燃燈,令尚宣讀。
奘合掌歡喜曰:“吾心中願也,汝代導之,得沒而無悔焉。
”奘卒,著述疏鈔出雜集,義門夥多。
天後朝同薄塵、靈辯等預譯場證義,功績愈繁。
尚初侍奘師在玉華宮翻經,至初會《嚴淨佛土品》,說諸佛菩薩以神通願力盛大千界上妙珍寶諸妙香花,及意樂所生五塵妙境供養莊嚴說法處,與寺主慧德夜睹玉華寺内廣博嚴淨,伎樂盈滿,又聞三堂講法。
明日白奘,歡喜符合。
尚不知所終。
譯文 釋嘉尚,未知何許人也。
慧性天資,氣質朗拔,勤于進修,善于翻譯。
師事玄奘法師,精研《瑜伽師地論》《佛地論旨》《成唯識論》,深得義趣。
随玄奘法師于玉華宮譯《大般若經》,任證義之職,兼事綴文,博學多才。
玄奘法師患疾時,令嘉尚錄所釋經論計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
又錄俱胝畫像一千幅,造十俱胝像,寫經、放生、燃燈,令嘉尚宣讀。
玄奘十分高興,合掌道:“這些都是我之心願,你代我做了,今生無所遺憾也。
”玄奘入滅後,著述疏鈔出雜集,義門衆多。
武後時,與薄塵、靈辯等任譯場證義,功績卓著。
起初,嘉尚随侍玄奘在玉華宮譯經,當譯至《嚴淨佛土品》,說諸佛菩薩以神通願力盛大千界上妙珍寶諸妙香花,及意樂所生五塵妙境供養莊嚴說法處,與寺主慧德夜裡見到玉華寺内廣博嚴淨,聞伎樂陣陣,又聽到三堂處在說法。
第二天把這向玄奘報告,玄奘十分歡喜。
嘉尚其人後不知所終。
唐淄州慧沼 原典 釋慧沼,不知何許人也。
少而警慧,始預青衿,依于庠序,誦習該通。
入法修身,不違戒範,乃被時諺沼阇黎焉。
次攻堅于經論,善達翻傳。
自奘三藏到京,恒窺壺奧。
後親大乘基師,更加精博。
及菩提流志于崇福寺譯《大寶積經》,沼預其選,充證義,新羅勝莊法師執筆。
沙門大願、塵外皆一時英秀、當代象龍。
于時武平一充使,盧藏用、陸景初總預斯場。
中書侍郎崔湜因行香至翻經院,歎曰:“清流盡在此矣,豈應見隔?”因奏請乞同潤色新經。
初,沼證義于義淨譯場,多所刊正,訛言舛義,悉從指定,無敢逾制。
後著諸疏義,号淄州沼也。
譯文 釋慧沼,不知何許人也。
少年時就十分聰慧機敏,起初在鄉校裡學習詩書,後出家皈依佛門,從不違背戒律,遂被時人稱為沼阇黎。
後來,他精研經論,善于傳譯。
自從玄奘到京城後,恒修習其所傳之新譯經典。
後來從窺基受學,更加精勤。
菩提流志于崇福寺譯《大寶積經》時,慧沼入選,任證義,朝鮮勝莊法師執筆。
參加譯事之沙門大願、塵外等,也都是當時佛教界之精英。
其時武平一為使者,盧藏用、陸景初為譯場總管。
中書侍郎崔湜因行香到了翻經院,贊歎道:“清流盡在此矣,豈應見隔?”遂奏請同到該譯場任潤色之職。
起初,慧沼于義淨之譯場任證義,對其中之錯訛多所刊正,義淨都聽從他的意見。
後來著有《能顯中邊慧日論》《因明入正理論義纂要》等,号稱“淄州沼”。
唐京兆大慈恩寺彥悰 原典 釋彥悰,未知何許人也。
貞觀之末,觀光上京,求法于三藏法師之門。
然其才不迨光、寶,偏長綴習學耳。
于玄儒之業,頗見精微;辭筆之能,殊超流輩。
有魏國西寺沙門慧立性氣炰烋,以護法為己任,著傳五卷,專記三藏自貞觀中一行盛化及西域所曆夷險等,号《慈恩傳》,蓋取寺題也。
及削藁雲畢,慮遺諸美,遂藏于地穴,至疾亟,命門徒掘土出之而卒。
其本數年流散他所,搜購乃獲。
弟子等命悰排次之,序引之,或文未允,或事稍虧,重更伸明,曰《箋述》是也,乃象鄭司農箋毛之诂訓也。
或有調之曰:“子與隋彥琮相去幾何?”對曰:“賜也何敢望回!雖長卿慕蔺,心宗慕于玉宗,故有以也。
《詩》曰:‘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自許亦顔之士也。
”或人許焉,悰不知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