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佛出人間
關燈
小
中
大
善業?于如來法中而得信根,剃除須發,以信堅固,出家學道;彼以學道,戒性具足,諸根不缺,飯食知足,恒念經行[6],得三達明,是謂名為安處善業。
”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人為天善處,良友為善利; 出家為善業,有漏盡無漏。
“比丘當知:三十三天着于五欲,彼以人間為善趣[7];于如來法得出家,為善利而得三達。
所以然者,諸佛世尊皆出人間,非由天而得也。
是故,比丘!于此命終當生天上[8]。
” 爾時,彼比丘白世尊:“雲何比丘當生善趣?” 世尊告曰:“涅槃者,即是比丘善趣。
汝今,比丘!當求方便,得至涅槃。
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注釋 [1]随着佛法的發展,佛陀漸漸出現被神化、梵化的傾向,為匡正而在此再次強調佛出人間。
這裡僅選擇《四意斷品》之二三〇經和《等見品》之第三〇〇經。
[2]真淨:又作淨飯,是輸頭檀那(Suddhadana)之意譯,刹帝利王種,為釋尊之父。
[3]摩耶:Māyā,又作摩诃摩耶(Mahāmāyā),譯為大清淨妙、大幻化、大術,天臂城釋種善覺王之女,淨飯王之夫人,生悉達多太子,七日而殁,生于忉利天。
[4]善處:人界天上或諸佛淨土為善處。
[5]信根:信有生他善法之力,則名為信根。
[6]經行:于一定之地旋繞往來。
為防止坐禅時睡眠,又為養身療病。
[7]善趣:六道之中,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為四惡趣,而人、天為二善趣。
另外,地獄、餓鬼、畜生為三惡趣,阿修羅、人、天為三善趣。
[8]于此命終當生天上:按此句意,佛出人間,人間為天之善處,如巴利文“如是語經”(It.vol.1,P.77)作(比丘們!人的狀态才可稱為諸天之善趣),故佛陀應當誡比丘“于此(人間)命終勿生天上”才順乎義理。
譯文 二三〇經 我親自聽佛這樣說: 那時,佛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當時,阿難尊者來到世尊的處所,頭面接足禮拜世尊後,便在一旁住立。
不一會兒,再用兩手撫摩如來的腳足後,又用口親吻如來的腳足,并這樣說:“世尊的身體,何故如此呢?體膚極為松弛,這是如來的身體怎麼不如原本的呢?” 世尊告訴他說:“是的,阿難!正如你所說的,現在如來身上的皮肉已經松弛,這是如今的身體不如原來的緣故。
所以這樣,是因為受胎的身體,被疾病所困擾。
若是生病的衆生,就被疾病所困擾;若是面臨死亡的衆生,就被死亡所逼迫。
今天的如來,年紀已近衰微,也已經過八十了。
” 這時,阿難聞聽此話後,便悲泣哽噎,不能自禁,并這樣說道:“唉呀!衰老的到來終究如此!” 這時,世尊來到舍衛國時,穿着袈裟手持缽盂,進入舍衛國内乞食。
這時,世尊慢慢乞食,來到國王波斯匿的住舍。
正當此時,波斯匿的門前,有破舊的車輛數十乘,抛棄在一邊。
這時,阿難尊者因看到車輛丢棄在一邊,看見後,便對世尊說:“這些車是國王波斯匿的車,昔日剛剛造出來的時候是極其精緻美妙的,而如今看看卻與瓦一樣。
” 世尊告訴阿難說:“是的,阿難!正如你所說的,如今看看這所有的車,昔日之時都是極為精緻巧妙的,用金銀制造,今天卻壞損敗棄,不可再用。
如此這些外界之物尚且敗壞,更何況内界自身呢?” 當時,世尊便說出這樣一首偈: 唉!這衰老、疾病與死亡, 敗壞着人盛年時的光澤色相; 年少是那樣地愉悅快樂, 如今卻被死亡所逼迫。
雖然壽數是百歲之齡, 最終都要歸于死亡; 無人能躲避這憂患和苦惱, 全都将歸入這終極之路。
猶如自身的一切所有, 都被死亡所驅使; 外在的那四大, 都将趨于原本的空無。
因此想尋求長生不死, 隻有涅槃之路; 那裡沒有生與死, 也沒有這世間的諸行。
當時,世尊就坐在波斯匿王的座位上。
這時,國王波斯匿為世尊置辦了種種飲食之物。
看着世尊吃完之後,國王又取來一個小座,在如來面前坐下,然後對世尊說:“世尊!諸佛的形體都是金剛,為什麼還有老、病、死呢?” 世尊告訴他說:“是的,大王!正如大王
”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人為天善處,良友為善利; 出家為善業,有漏盡無漏。
“比丘當知:三十三天着于五欲,彼以人間為善趣[7];于如來法得出家,為善利而得三達。
所以然者,諸佛世尊皆出人間,非由天而得也。
是故,比丘!于此命終當生天上[8]。
” 爾時,彼比丘白世尊:“雲何比丘當生善趣?” 世尊告曰:“涅槃者,即是比丘善趣。
汝今,比丘!當求方便,得至涅槃。
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注釋 [1]随着佛法的發展,佛陀漸漸出現被神化、梵化的傾向,為匡正而在此再次強調佛出人間。
這裡僅選擇《四意斷品》之二三〇經和《等見品》之第三〇〇經。
[2]真淨:又作淨飯,是輸頭檀那(Suddhadana)之意譯,刹帝利王種,為釋尊之父。
[3]摩耶:Māyā,又作摩诃摩耶(Mahāmāyā),譯為大清淨妙、大幻化、大術,天臂城釋種善覺王之女,淨飯王之夫人,生悉達多太子,七日而殁,生于忉利天。
[4]善處:人界天上或諸佛淨土為善處。
[5]信根:信有生他善法之力,則名為信根。
[6]經行:于一定之地旋繞往來。
為防止坐禅時睡眠,又為養身療病。
[7]善趣:六道之中,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為四惡趣,而人、天為二善趣。
另外,地獄、餓鬼、畜生為三惡趣,阿修羅、人、天為三善趣。
[8]于此命終當生天上:按此句意,佛出人間,人間為天之善處,如巴利文“如是語經”(It.vol.1,P.77)作(比丘們!人的狀态才可稱為諸天之善趣),故佛陀應當誡比丘“于此(人間)命終勿生天上”才順乎義理。
譯文 二三〇經 我親自聽佛這樣說: 那時,佛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
當時,阿難尊者來到世尊的處所,頭面接足禮拜世尊後,便在一旁住立。
不一會兒,再用兩手撫摩如來的腳足後,又用口親吻如來的腳足,并這樣說:“世尊的身體,何故如此呢?體膚極為松弛,這是如來的身體怎麼不如原本的呢?” 世尊告訴他說:“是的,阿難!正如你所說的,現在如來身上的皮肉已經松弛,這是如今的身體不如原來的緣故。
所以這樣,是因為受胎的身體,被疾病所困擾。
若是生病的衆生,就被疾病所困擾;若是面臨死亡的衆生,就被死亡所逼迫。
今天的如來,年紀已近衰微,也已經過八十了。
” 這時,阿難聞聽此話後,便悲泣哽噎,不能自禁,并這樣說道:“唉呀!衰老的到來終究如此!” 這時,世尊來到舍衛國時,穿着袈裟手持缽盂,進入舍衛國内乞食。
這時,世尊慢慢乞食,來到國王波斯匿的住舍。
正當此時,波斯匿的門前,有破舊的車輛數十乘,抛棄在一邊。
這時,阿難尊者因看到車輛丢棄在一邊,看見後,便對世尊說:“這些車是國王波斯匿的車,昔日剛剛造出來的時候是極其精緻美妙的,而如今看看卻與瓦一樣。
” 世尊告訴阿難說:“是的,阿難!正如你所說的,如今看看這所有的車,昔日之時都是極為精緻巧妙的,用金銀制造,今天卻壞損敗棄,不可再用。
如此這些外界之物尚且敗壞,更何況内界自身呢?” 當時,世尊便說出這樣一首偈: 唉!這衰老、疾病與死亡, 敗壞着人盛年時的光澤色相; 年少是那樣地愉悅快樂, 如今卻被死亡所逼迫。
雖然壽數是百歲之齡, 最終都要歸于死亡; 無人能躲避這憂患和苦惱, 全都将歸入這終極之路。
猶如自身的一切所有, 都被死亡所驅使; 外在的那四大, 都将趨于原本的空無。
因此想尋求長生不死, 隻有涅槃之路; 那裡沒有生與死, 也沒有這世間的諸行。
當時,世尊就坐在波斯匿王的座位上。
這時,國王波斯匿為世尊置辦了種種飲食之物。
看着世尊吃完之後,國王又取來一個小座,在如來面前坐下,然後對世尊說:“世尊!諸佛的形體都是金剛,為什麼還有老、病、死呢?” 世尊告訴他說:“是的,大王!正如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