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佛土思想
關燈
小
中
大
原典
佛土思想[1]
三二四經
聞如是:
一時,佛在阿耨達泉[2]與大比丘衆五百人俱。
爾時,諸比丘起輕慢想于目連所。
是時,世尊便作是念:此諸比丘生輕慢之想向目連,受罪難計。
告目連曰:“現汝神力使此衆見,無令大衆起懈怠想。
” 目連對曰:“如是,世尊!” 是時,目連禮世尊足,即于如來前沒不現,往詣東方七恒河沙佛土。
有佛名奇光如來[3]、至真、等正覺,出現彼土。
是時,目連以凡常之服往詣彼土,在缽盂緣上行。
又彼土人民,形體極大。
是時,諸比丘見目連已,自相謂言:“汝等觀此蟲,正似沙門。
”是時,諸比丘複持示彼佛:“唯然,世尊!今有一蟲,正似沙門。
” 爾時,奇光如來告諸比丘曰:“西方去此七恒河沙土,彼世界名忍[4],有佛名釋迦文如來、至真、等正覺,出現于世,是彼弟子,神足第一。
”爾時,彼佛告目連曰:“此諸比丘起輕慢意,現汝神足,使大衆見之。
” 目連對曰:“如是,世尊!”是時,目連聞佛教已,以缽盂絡盛彼五百比丘至梵天上。
是時,目連以左腳登須彌山,以右腳着梵天上。
爾時,便說此偈: 常當念勤加,修行于佛法; 降伏魔衆怨,如鈎調于象。
若能于此法,能行不放逸; 當盡苦原際,無複有衆惱。
是時,目連以此音響,遍滿祇洹精舍。
諸比丘聞已,往白世尊:“目連為住何處而說此偈?” 世尊告曰:“此目連比丘去此佛土七恒河沙,正在東方,以繩絡盛彼五百比丘,以左腳登須彌山,右腳着梵天上,而說此偈。
” 爾時,諸比丘歎未曾有[5]:“甚奇!甚特!目連比丘有大神足,我等起于懈慢于目連所,唯願世尊使目連比丘将此五百比丘來至此間!” 是時,世尊遙現道力[6],使目連知意。
是時,目連将五百比丘來至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與數千萬衆而為說法。
時,大目連将五百比丘至世尊所。
然釋迦文佛弟子仰觀彼比丘。
是時,東方世界比丘禮世尊足,在一面坐。
爾時,世尊告彼比丘曰:“汝等比丘為從何來?是誰弟子?道路為經幾時?” 彼五百比丘白釋迦文佛:“我等世界今在東方,佛名奇光如來,是彼弟子。
然我等今日亦複不知為從何來?為經幾日?” 世尊告曰:“汝等知佛世界乎?” 諸比丘對曰:“不也,世尊!” “汝等今日欲詣彼土乎?” 諸比丘對曰:“唯然,世尊!欲還詣彼土。
” 爾時,世尊告彼比丘:“今當與汝說六界法,善思念之。
” 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爾時,諸比丘從佛受教。
世尊告曰:“彼雲何名為六界[7]之法?比丘當知:六界之人禀父母精氣[8]而生。
雲何為六?所謂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9]、識界[10]。
是謂,比丘!有此六界。
人身禀此精氣而生六入[11]。
雲何為六?所謂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
是謂,比丘!有此六入,由父母而得有,以依六入便有六識身[12]。
雲何為六?若依眼識則有眼識身,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是謂,比丘!此名六識身。
若有比丘解此六界、六入、六識者,能度六天[13]而更受形。
設于彼壽終來生此間,聰明高才,于現身上,盡于結使,得至涅槃。
” 爾時,世尊告目連曰:“汝今還将此比丘詣彼佛土。
” 目連報曰:“如是,世尊!”是時,目連複以絡盛五百比丘,繞佛三匝,便退而去,如屈伸臂頃,已至彼佛土。
是時,目連舍
爾時,諸比丘起輕慢想于目連所。
是時,世尊便作是念:此諸比丘生輕慢之想向目連,受罪難計。
告目連曰:“現汝神力使此衆見,無令大衆起懈怠想。
” 目連對曰:“如是,世尊!” 是時,目連禮世尊足,即于如來前沒不現,往詣東方七恒河沙佛土。
有佛名奇光如來[3]、至真、等正覺,出現彼土。
是時,目連以凡常之服往詣彼土,在缽盂緣上行。
又彼土人民,形體極大。
是時,諸比丘見目連已,自相謂言:“汝等觀此蟲,正似沙門。
”是時,諸比丘複持示彼佛:“唯然,世尊!今有一蟲,正似沙門。
” 爾時,奇光如來告諸比丘曰:“西方去此七恒河沙土,彼世界名忍[4],有佛名釋迦文如來、至真、等正覺,出現于世,是彼弟子,神足第一。
”爾時,彼佛告目連曰:“此諸比丘起輕慢意,現汝神足,使大衆見之。
” 目連對曰:“如是,世尊!”是時,目連聞佛教已,以缽盂絡盛彼五百比丘至梵天上。
是時,目連以左腳登須彌山,以右腳着梵天上。
爾時,便說此偈: 常當念勤加,修行于佛法; 降伏魔衆怨,如鈎調于象。
若能于此法,能行不放逸; 當盡苦原際,無複有衆惱。
是時,目連以此音響,遍滿祇洹精舍。
諸比丘聞已,往白世尊:“目連為住何處而說此偈?” 世尊告曰:“此目連比丘去此佛土七恒河沙,正在東方,以繩絡盛彼五百比丘,以左腳登須彌山,右腳着梵天上,而說此偈。
” 爾時,諸比丘歎未曾有[5]:“甚奇!甚特!目連比丘有大神足,我等起于懈慢于目連所,唯願世尊使目連比丘将此五百比丘來至此間!” 是時,世尊遙現道力[6],使目連知意。
是時,目連将五百比丘來至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與數千萬衆而為說法。
時,大目連将五百比丘至世尊所。
然釋迦文佛弟子仰觀彼比丘。
是時,東方世界比丘禮世尊足,在一面坐。
爾時,世尊告彼比丘曰:“汝等比丘為從何來?是誰弟子?道路為經幾時?” 彼五百比丘白釋迦文佛:“我等世界今在東方,佛名奇光如來,是彼弟子。
然我等今日亦複不知為從何來?為經幾日?” 世尊告曰:“汝等知佛世界乎?” 諸比丘對曰:“不也,世尊!” “汝等今日欲詣彼土乎?” 諸比丘對曰:“唯然,世尊!欲還詣彼土。
” 爾時,世尊告彼比丘:“今當與汝說六界法,善思念之。
” 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爾時,諸比丘從佛受教。
世尊告曰:“彼雲何名為六界[7]之法?比丘當知:六界之人禀父母精氣[8]而生。
雲何為六?所謂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9]、識界[10]。
是謂,比丘!有此六界。
人身禀此精氣而生六入[11]。
雲何為六?所謂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
是謂,比丘!有此六入,由父母而得有,以依六入便有六識身[12]。
雲何為六?若依眼識則有眼識身,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是謂,比丘!此名六識身。
若有比丘解此六界、六入、六識者,能度六天[13]而更受形。
設于彼壽終來生此間,聰明高才,于現身上,盡于結使,得至涅槃。
” 爾時,世尊告目連曰:“汝今還将此比丘詣彼佛土。
” 目連報曰:“如是,世尊!”是時,目連複以絡盛五百比丘,繞佛三匝,便退而去,如屈伸臂頃,已至彼佛土。
是時,目連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