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

關燈
各經主旨相同或相關。

    而《增一阿含經》除了“一法”之外,僅依“法數”類集,約每十經成一品,依每品第一經的主題作為品名,同品各經各自獨立,并無經義關聯。

    所以很難全部依品進行叙述。

    因此,我們這裡節選的标準隻能依《增一阿含經》的編集方針及其内容而定。

     《增一阿含經》的編集方針:首先依法數增一,相次彙集,便于持誦,憶念不忘,亦便于教化,以防诤訟。

    其次是以教化弟子啟發世、出世善,“滿足希求”,“為人(生善)悉檀”為主。

     依此方針,《增一阿含經》集出如下内容: (1)早期佛教的基本教義,如緣起、四谛、四念處、三十七道品等。

     (2)釋尊“本生”,先佛為釋尊的“預記”以及釋尊為弟子“授記”,釋尊降魔、成佛、初轉法輪、度三迦葉、度父母、驅惡鬼邪神、入涅槃等衆多“譬喻”。

     (3)諸弟子的“本事”,“記說”德行第一的弟子行誼。

     (4)制律“因緣”和“戒經”之義等。

     除此之外,大衆部《增一阿含經》所具有的大乘特點: (1)公元前二世紀,“菩薩道形成”,在《增一阿含經》裡,記錄種種菩薩意義的演化。

     (2)佛法後期适應世間,佛陀觀有神化、梵化的傾向,為匡正而再次強調“佛世尊皆出人間,非由天而得也”,“我(佛)今亦是人數”。

     (3)空義的發揚。

     (4)他方佛土思想的出現。

     (5)書寫、供養經典(法寶)的提倡。

     因此,本經節選的原則是既能反映早期佛教的教義及精神,又可突出本經濃厚的大乘色彩。

     在此原則基礎上,本經的節選打破原有的依品或依法數進行叙述的方式,而是重新按主旨歸類,共為十類,每一類下節選一經或旨趣相同的數經。

    這十類為:(一)序品,(二)如來出世,(三)緣起經,(四)四念處經,(五)四谛經,(六)三十七道品,(七)大乘菩薩,(八)空義的宣揚,(九)佛土思想,(十)佛出人間。

    其中,如來出世、緣起經、四念處經、四谛經、三十七道品反映了早期佛教的基本教義及精神,而大乘菩薩、空義的宣揚、佛土思想、佛出人間則體現了本經的大乘色彩。

    節選序品是因為序品叙述了結集經典的因由,以及結集《增一阿含經》的方法及目的,還解說了菩薩的發心與六度行法等。

     《增一阿含經》全經共五十二品,四百七十二經。

    即:一、序品;二、一法,有十三品,一百零九經;三、二法,有六品,六十五經;四、三法,有四品,四十經;五、四法,有七品,六十一經;六、五法,有五品,四十七經;七、六法,有二品,二十二經;八、七法,有三品,二十五經;九、八法,有二品,二十經;十、九法,有二品,十八經;十一、十法,有三品,二十六經;十二、十一法,有四品,三十九經。

    這裡節選的隻是其中極少的一部分,而未選部分的内容也因編排形式的原因而無法進行全面的叙述。

     《增一阿含經》的譯者主要是昙摩難提與僧伽提婆。

    昙摩難提進行了第一譯,僧伽提婆在其基礎上又進行了譯改,最終完成現存《增一阿含經》的漢語翻譯工作。

     昙摩難提,譯為法喜,生卒不詳。

    為兜佉勒國人,年少即出家學道,聰慧夙成,曾遍閱三藏。

    苻秦建元年間(公元三六五—三八四年)到長安,與道安、竺佛念等共同譯出《中阿含經》《增一阿含經》及《阿毗昙心論》等一百零六卷,後來因姚苌入寇關内,便辭還西域,不知所終。

     在《增一阿含經》第一次翻譯過程中,還有一位必須提及的重要人物就是道安。

     道安(公元三一四—三八五年),俗姓衛,東晉常山扶柳(今屬河北省)人,以“彌天釋道安”著稱于世,幼年失怙,十二歲剃發出家,受具足戒後遊學四方。

    曾受學于佛圖澄、竺法濟、支昙、竺僧輔等。

    善于論辯,并對般若經及禅觀等造詣甚深,注釋頗多。

    苻秦時代的譯業,實由其主持,網羅學僧,組織譯場,與外國沙門昙摩難提、僧伽跋澄等,創譯《中阿含經》《增一阿含經》及《阿毗昙心論》,達百餘萬言,又與法和诠定音字,詳核文旨,校正諸經。

    還著有《綜理衆經目錄》《光贊折中解》《大十二門注》《小十二門注》《安般守意經解》等。

    對中國佛教而言,無論在經典注釋、經典目錄、翻譯經論,乃至佛教儀式、行規、禮忏、禮儀等方面,道安都是開拓者。

     僧伽提婆,譯為衆天,或為提和。

    為罽賓國沙門,學通三藏,苻秦建元年間來到長安,後渡江。

    于建元年間譯出的《阿毗昙心論》《增一阿含經》,因遭慕容之難,未善詳悉,義旨句味往往不盡,道安圓寂,未及厘正。

    提婆與沙門法和一起前往洛陽,四五年間研講諸經,待通曉漢語後,方知先前所譯各經多有乖失。

    太元年間(公元三七六—三九六年)提婆于般若台手執梵文,口宣晉語,去華存實,務盡義本。

    提婆是健馱羅系的有部學者,所譯《阿毗昙心論》《三法度論》等多屬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