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布吒婆樓經

關燈
命④是身,此實餘虛;命異身異,此實餘虛;身命非異非不異,此實餘虛;無命無身,此實餘虛。

    如來終,此實餘虛;如來不終,此實餘虛;如來終不終,此實餘虛;如來非終非不終,此實餘虛。

    ” 佛告梵志:“世間有常,乃至如來非終非不終,我所不記。

    ” 梵志白佛言:“瞿昙!何故不記?我、世間有常,乃至如來非終非不終,盡不記耶?” 佛言:“此不與義合,不與法合,非梵行⑤,非無欲,非無為,非寂滅,非止息,非正覺⑥,非沙門,非泥洹⑦。

    是故不記。

    ” 注釋 ①想:佛教名詞。

    為五蘊之一。

    想蘊,主要指人的理性活動、意識作用。

    佛教認為,想是人的心性的一種基本功能,于外境事物取種種相,如青黃黑白、冷熱大小、男女老幼等相,并由此而形成種種名言概念。

    如《俱舍論》卷四中說:“想,謂于境取差别相。

    ”又如《成唯識論》卷三說:“想,謂于境取像為性,施設種種名言為業;謂要安立境分齊相,方能随起種種名言。

    ” ②忍:佛教名詞。

    約有二義,一為忍耐,二為安忍。

    忍耐逆境而不起嗔恨之心,安住于道而不動心。

    如《瑜伽師地論》中說:忍就是“自無憤勃,不報他怨”。

    又如《大乘義章》中說:“慧心安法,名之為忍。

    ”忍是佛教的基本修持。

     ③受:佛教名詞。

    為五蘊之一。

    受蘊,主要指外境作用于人的眼、耳、鼻、舌、身等感官而産生的感受。

    佛教認為,外境約可分别為順、違、俱非三種類型,人身之領納則可分樂、苦、舍三種感受。

    不過,《俱舍論》把受分為二種:一是身受,包括苦、樂、舍三受;二是心受,指領納于心而生起憂、喜二受。

     ④命:梵語為Jivita,指生命的根元。

    因此亦稱命根。

    小乘佛教認為,人的生命具有非色非心的本體存在,由過去世的業而産生,維持着人生的存在與意念。

    這種非色非心的生命本體,就是靈魂。

    而大乘佛教則主張,第八阿賴耶識具有住識功能,因而使人的生命相續,假名為命根,并不是實體性的存在。

    命與身二種存在之間的基本關系問題,是印度佛教關注的世界觀問題的一種表現。

     ⑤梵行:佛教名詞。

    指來世能生梵天的修持行為。

    梵,清淨之義。

    佛教認為,能修斷淫欲之法,即是梵行。

    因此,梵行就是清淨無欲的行法。

     ⑥正覺:佛教名詞。

    其梵語作Sambodhi,音譯為三菩提。

    正覺,即如來所證悟的真正智慧,是如來證悟一切諸法的真正覺智。

    因此,成佛亦稱曰成正覺。

     ⑦泥洹:佛教名詞。

    又作泥曰、涅槃、涅槃那;意譯作滅、寂滅、滅度、無生。

    原來指吹滅或表吹滅之狀态;其後轉指燃燒煩惱之火滅盡,完成悟智之境地。

     譯文 佛曾告訴梵志說:“你如果希望了解人的意識活動的産生、人的意識活動的消失,那是十分困難的事情。

    為什麼呢?因為你持有不同的思想見解、不同的傳習、不同的修行、不同的感受,因為你所依從的是不同的學說、不同的法門。

    ” 梵志對佛說:“的确如此。

    瞿昙!由于我持與佛法不同的見解、傳習、修持、感受及法門,所以,我想了解人的意識的産生、人的意識的消失,那是十分困難的事情。

    為什麼呢?我們婆羅門教一直認為,我、世間存在是永恒的存在,這是确實的真理,而其他學說則都是虛妄;又有的婆羅門認為,我、世間存在并不是永恒存在,這是确實的真理,而其他學說則是虛妄;又有的婆羅門認為,我、世間存在既是永恒存在亦非永恒存在,這是确實的真理,而其他學說則是虛妄;又有的婆羅門認為,我、世間存在既非永恒存在亦非不永恒存在,這是确實的真理,而其他學說則是虛妄。

    有的婆羅門認為,我、世間存在具有邊際,這是确實的真理,而其他學說則是虛妄;有的婆羅門認為,我、世間是沒有邊際的存在,這是确實的真理,而其他學說則是虛妄;有的婆羅門認為,我、世間既有邊際存在又沒有邊際存在,這是确實的真理,而其他學說則是虛妄;有的婆羅門認為,我、世間既非有邊際的存在亦非沒有邊際的存在,這是确實的真理,而其他學說則是虛妄。

    有的婆羅門認為,這個靈魂與這個身體的存在,這是确實的真理,而其他學說則都是虛妄不真的;靈魂不同,身體亦随之不同,這是真實的見解,而其他學說則都是虛妄;靈魂與身體,既非不同亦非相同,這是真确的思想,而其他學說都是虛妄;有的婆羅門認為,既沒有靈魂存在,亦沒有身體存在,這是确實的真理,而其他學說則是虛妄。

    有的婆羅門認為,如來有命終,這是确實的真理,而其他學說則是虛妄;有的婆羅門認為,如來沒有命終,這是确實的真理,而其他學說則是虛妄;有的婆羅門認為,如來既有命終又沒有命終,這是确實的真理,而其他學說則是虛妄;有的婆羅門認為,如來既非命終亦非不命終,這是确實的真理,而其他學說則是虛妄。

    ” 佛告訴梵志說:“世間存在是永恒存在,乃至如來既非命終亦非不命終,這是所謂的真理命題,我并不做任何判斷,亦不做任何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