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布吒婆樓經

關燈
無邊處的境界。

    梵志!清除了對于一切色相的意識,産生了空無邊處的意識。

    由此可知,意識的消失是有因有緣的,意識的産生亦是有因有緣的。

    越過一切空無邊處的境界,證入識無邊處的境界。

    梵志!他們對于空無邊處的意識消失了,卻産生了識無邊處的意識。

    因此可知,意識的消失是有因有緣的,意識的産生亦是有因有緣的。

    越過一切識無邊處的境界,證入無所有處的境界。

    梵志!他們對于識無邊處的意識消失了,卻産生了無所有處的意識。

    由此可知,意識的消失是有因有緣的,意識的産生亦是有因有緣的。

     “舍棄無所有處的境界,進入既有思量亦無思量的境界。

    梵志!他們對于無所有處的意識消失了,卻産生了對既有思量亦無思量的境界的意識。

    由此可知,意識的消失是有因有緣的,而意識的産生亦是有因有緣的。

    他們舍棄既有思量亦無思量境界的意識,證入一切意識活動、感受活動都被消除的禅定境界。

    梵志!他們對于既思量又無思量境界的意識消除了,進入一切意識活動、感受活動都被消除的禅定境界。

    由此可知,意識的産生既有因亦有緣,而意識的消除亦有因有緣。

    他們獲得這種意識後,出現這種意念:有意識為惡,無意識為善。

    他們出現這種意念時,他們微妙的潛意識并沒有消失,而其粗糙的意識依然出現。

    他們又思量:我甯可不作意念行為,不起思維行為。

    當他們不起意念,不生思維時,細微的意識消除了,粗糙的表層意識亦不出現。

    他們不起意念活動,不起思維活動,細微的意識活動消除了,粗糙的表層意識亦不生發時,他們就進入意識、感受皆被消除的禅定境界。

     “梵志!你以前是否曾經聽說上述依次消除人的意識活動的過程?” 梵志對佛說:“從本以來,我确未曾聞如此依次消除意識的過程。

    ”梵志又對佛說:“我現在已有認識,即有時有意識,有時沒有意識;并且,有意識是惡,而沒有意識是善;此時,細微的意識并沒有消失,而粗糙的表層意識仍存在着;當人們意識到不起意念,不作思維時,細微意識消失了,粗糙意識亦不再生發。

    當人們不生意念,不起思維,細微意識消失,粗糙意識亦不生時,即進入意識活動、感知活動都消除的禅定境界。

    ” 佛告訴梵志說:“很好!很好!這就是佛法中依次消除意念活動的意識的禅定功夫。

    ” 梵志又對佛說:“這些意識活動,哪一種是無上的意識活動?” 佛對梵志說:“一切色相、一切思維皆無所有的意識,才是無上的意識。

    ” 梵志又問佛:“諸種意識中,何種意識為第一無上意識?” 佛說:“諸種意識、諸種觀點中沒有意識,于諸意識活動能依次獲緻其意識、感知被清除的禅定狀态,這就是第一無上的意識。

    ” 梵志又問:“這是一種意識,還是多種意識?” 佛說:“這僅有一種意識,并沒有多種意識。

    ” 梵志又問:“先有意識産生,然後有智慧?還是先有智慧産生,然後才有意識出現?還是意識、智慧同時出現?” 佛說:“先有意識産生,然後才有智慧。

    由意識而有智慧。

    ” 梵志又問:“意識就是我嗎?” 佛對梵志說:“你說什麼人是我?” 梵志對佛說:“我并不是說人是我。

    我的意思是說,色身、四大才是我,眼、耳、鼻、舌、身、意六入和合才是我,父母生育并乳長大成人,有種種人倫規範,并有生、老、病、死等無常遭遇,我認為這才是我。

    ” 佛對梵志說:“你認為人的色身和合是我,四大和合是我,眼、耳、鼻、舌、身、意六入和合是我;我由父母生育、乳長成,着衣吃食,并為無常法所磨滅,說這才是我。

    梵志!不要執着人之我,人隻有意識的産生和意識的消失。

    ” 梵志說:“我并不執着人身是我,我認為欲界天是我。

    ” 佛說:“你且不要執着欲界天是我,人并沒有我的存在,而隻不過是人的意識的産生及人的意識的消失。

    ” 梵志說:“我不執着欲界天是我,我隻認為色界天是我。

    ” 佛說:“你且不要執着色界天是我,人并沒有什麼我存在,而隻有意識的産生和意識的消失。

    ” 梵志說:“我不是說人是我,我隻是認為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有想無想處才是我,無色天才是我。

    ” 佛說:“你不要執着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有想無想處就是我,亦不要執着無色天是我,人并無我的存在,隻不過是人的意識的産生,人的意識的消失。

    ” 原典 佛告梵志:“汝欲知人想①生、人想滅者,甚難!甚難!所以者何?汝異見、異習、異忍②、異受③,依異法故。

    ” 梵志白佛言:“如是。

    瞿昙!我異見、異習、異忍、異受,依異法故,欲知人想生、人想滅者,甚難!甚難!所以者何?我、世間有常,此實餘虛;我、世間無常,此實餘虛;我、世間有常無常,此實餘虛;我、世間非有常非無常,此實餘虛。

    我、世間有邊,此實餘虛;我、世間無邊,此實餘虛;我、世間有邊無邊,此實餘虛;我、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