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沙門果經

關燈
地、水、火、風及樂、苦、命,其七要素說對印度勝論學派的形成有很大影響。

     ②散若毗羅梨子:人名。

    古代印度六師外道之一。

    亦作删阇耶毗羅尼子,其梵文作SanjayaVairatiputrah。

    他是毗羅梨部族的思想家,宣傳一種懷疑論和不可知論的思想,認為世上一切存在及其真理都不可斷言。

     ③尼乾子:人名。

    古代印度六師外道之一。

    亦稱尼乾陀若提子,其梵文作NiganthaNātaputta,本名筏馱摩那(Vardhamana),印度耆那教的創始人,被稱為“大雄”。

    尼乾陀生活時代大緻與釋迦牟尼佛相同。

    其宗教思想主要是宿命論和業報輪回說。

     ④三明:佛教名詞。

    指通過修持所能達到的三種智慧境界。

    三明包括:(一)宿命明,通曉自身、他身宿世的生死本相之智慧;(二)天眼明,通曉自身、他身未來世的生死本相之智慧;(三)漏盡明,通曉現在世的一切煩惱本相,能修斷一切煩惱的佛教智慧。

    三明,亦稱為宿住智證明、死生智證明、漏盡智證明;亦即佛教六神通中的宿命通、天眼通、漏盡通三通。

     譯文 阿阇世王又告訴佛說:“我在以前曾有一次來到波浮陀伽旃延的住所,問他說:‘大德!如果有人乘坐象車、馬車,操習兵法,乃至從事其他種種營生活動,都能夠獲得現在果報。

    如今這些修道者,亦同樣能夠現世就可獲果報嗎?’波浮陀伽旃延回答我說:‘大王!人的一切努力、一切精進行為,最終都是清夢一場;人的一切努力、一切活動,最終都不過是落歸虛無的命運。

    衆生的一切染污雜着,都既沒有内因亦沒有外緣;衆生的一切清淨活動,亦都既無内因亦無外緣。

    衆生的任何行為,并不存在人為的冤仇,而是具有宿命的定數。

    衆生沉溺在眼、耳、鼻、舌、身、意中感受一切苦與樂。

    ’猶如人問李是什麼卻答之以瓜,問瓜是什麼卻答之以李,波浮陀伽旃延亦是如此回答我。

    我問他修道者現世就能夠獲得果報嗎,他卻以人的一切努力終歸虛無來回答我。

    我當時心想:我是刹帝利國王,水澆頭種姓,無緣清除出家人的系縛煩惱。

    于是我懷着忿結之心,心想此念後,随即離開波浮陀伽旃延的住處。

    ” 阿阇世王又告訴佛說:“我曾在過去時來到散若毗羅梨子的住所,問他說:‘大德!如果人乘坐象車、馬車,如果人操習兵法,乃至從事種種營生活動,都是現世就能夠獲得果報。

    如今這些出家修道者,現在亦同樣能夠獲得果報嗎?’他回答我說:‘大王!現在有這些沙門的修行果報,如此提問,我的回答是:現在沙門修行的現世果報,此事真确無虛,此事異,此事非異亦非不異。

    大王!現在并無沙門的修行果報,如此提問,我對此的答複是:此事真确無虛,此事異,此事非異亦非不異。

    大王!現在有無沙門果報,如此提問,我對此的答複是:此事真确無虛,此事異,此事非異亦非不異。

    大王!現在非有非無沙門果報,如此提問,我的答複是:此事确實無虛,此事異,此事非異亦非不異。

    ’世尊!猶如有人問李是什麼卻答之以瓜,有人問瓜是什麼卻答之以李,散若毗羅梨子對我的回答亦是如此。

    我問他沙門修行現在能得果報嗎,而他卻回答我的是相反的論調。

    我當時心想:我是刹帝利國王,屬水澆頭種姓,無緣清除出家沙門的系縛煩惱。

    于是我懷着忿結之心,心想此念後,即便離開散若毗羅梨子的住處。

    ” 阿阇世王又對佛說:“我曾在過去時來到尼乾子的住所,問他說:‘大德!猶如有乘坐象車、馬車,乃至從事種種營生活動,都是現世就能獲得果報。

    如今這些沙門出家修道,亦同樣在現世就獲得果報嗎?’他回答我說:‘大王!我具有一切智慧,我具有一切知見,了解我的人,就能夠把握世間的一切智慧與知見。

    若行若住,若坐若卧,在一切行、住、坐、卧的日常行為之中,達到充分而圓滿的生命覺悟;在一切行、住、坐、卧的日常行為之中,生命智慧常現在日常事件裡。

    ’世尊!猶如有人問李是什麼卻答之以瓜,問瓜是什麼卻答之以李,尼乾子的回答亦是如此。

    我問他沙門修行現世能得果報嗎,他卻回答我說一切智慧無不具足。

    我當時即自想:我是刹帝利國王,屬水澆頭種姓,無緣清除出家修行者的系縛煩惱。

    于是我懷着忿結之心,心想此念後,随即離開尼乾子的住所。

    因此,世尊!今天我來到你這裡,問這些義理:如果人乘坐象車、馬車,如果有人操習兵法,乃至從事種種營生,都現世就有果報。

    如今沙門出家修道,現世就能獲得果報嗎?” 佛告訴阿阇世王說:“大王!如來、至真、等正覺出現于世,證入佛法者,直至證入三明境界,實現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滅除一切冥暗愚癡,生廣大智慧,獲緻漏盡智慧。

    為什麼呢?這都是由沙門精勤不懈,持守佛法,從不忘懷,樂獨閑靜,決不放逸。

    大王!這難道不是沙門出家清修所獲得的現世果報嗎?” 阿阇世王回答說:“确實如此,世尊!這确實是出家沙門所獲得的現世果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