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種德經

關燈


     ⑧調禦丈夫:佛十号之一。

    指佛因時利導,引人向善。

     ⑨天人師:佛十号之一。

    指佛為人道及天道的精神導師,教示衆生善惡的标準,故名天人師。

     ⑩毗尼:梵文Vinaya的音譯,亦作毗奈耶,意即佛教三藏中的律藏,佛所說的戒律。

     ?漏盡智:佛教名詞。

    佛教認為,凡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門都漏洩出種種煩惱,故稱煩惱為漏。

    通過佛教修持,以佛慧斷盡煩惱,稱為漏盡。

    漏盡智是斷盡一切煩惱的阿羅漢的智慧。

     譯文 種德對佛說:“如果能夠持守具足戒,智慧通達無餘,則所言至誠不虛,沒有虛妄,可以稱為婆羅門。

    ” 佛說:“很好!很好!種德!如果持守具足戒與智慧通達之間,隻能選擇其一,那麼所言誠實,沒有虛妄,還可以稱為婆羅門嗎?” 種德回答說:“不可以。

    為什麼呢?戒即是智慧,而智慧即是戒。

    有戒且有智慧,然後才能所言誠實,沒有虛妄,我才稱名為婆羅門。

    ” 佛說:“很好!很好!正如你所說的,有戒則有智慧,有智慧則有戒律;戒能淨化智慧,智慧能淨化戒律。

    種德!這就如人洗手,左右同洗,左手能洗淨右手,右手能洗淨左手。

    戒律與智慧的關系亦是如此。

    有智慧則有戒律,有戒律則有智慧;戒律能夠淨化智慧,智慧能夠淨化戒律。

    種德婆羅門!戒律與智慧同時具足,戒律與智慧當下雙修,我稱之為比丘。

    ” 當時,種德婆羅門問佛說:“那麼,什麼是戒呢?” 當時,世尊告訴種德婆羅門說:“如來出現于世間,十号具足,謂應供、正遍知、明行成、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如來在諸天、世人、沙門、婆羅門中,能自身親證,并為他人廣大說法。

    為他人說法時,上、中、下言,全都真确無誤,語義與旨趣同時具足,梵行清淨無穢。

    如果長者及長者之子聞見如來說法,生發信仰之心,清淨無穢;生發清淨無穢的信仰佛法之心後,又作如下觀想:在家的生活實在困難,猶如桎梏,即使想修習梵行,亦不能自由自在。

    如今,我甯可剃除須發,服三法衣,出家修道。

    他們之後便舍棄家産及親族,服三法衣,離棄種種飾好,諷誦佛戒毗尼,具足佛法、戒律,遠離殺戮,決不殺生,乃至心法四禅修行,當世獲緻生命的喜樂。

    為什麼呢?這就是由于精勤修習,持守不忘,樂獨閑居所獲得的果報。

    種德婆羅門!這就是我主張具足的戒律。

    ” 種德婆羅門又問:“什麼是智慧呢?” 佛說:“如果比丘以禅定三昧境界之心,達到清淨無穢的境界,就能言語柔軟,調伏一切身心煩惱,安住不動心神的境界,乃至獲緻三明境界,實現宿命明、天眼明和漏盡明的智慧,根除無明煩惱,生發智慧的大光明,根滅愚鈍冥暗,生佛法的大光明,成就斷盡一切煩惱的阿羅漢智慧。

    為什麼呢?這都是由精勤修行,持守不忘,樂獨閑居所獲緻的。

    種德婆羅門!這就是我主張的智慧具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