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種德經
關燈
小
中
大
原典
種德①白佛言:“若持戒具足,智慧通達,則所言至誠,無有虛妄,得名婆羅門也。
” 佛言:“善哉!善哉!雲何,種德!若于二法中舍一成一,亦所言誠實,無有虛妄,名婆羅門耶?” 答曰:“不得。
所以者何?戒即智慧,智慧即戒。
有戒有智,然後所言誠實,無有虛妄,我說名婆羅門。
” 佛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說,有戒則有慧,有慧則有戒;戒能淨慧,慧能淨戒。
種德!如人洗手,左右相須,左能淨右,右能淨左。
此亦如是。
有慧則有戒,有戒則有慧;戒能淨慧,慧能淨戒。
婆羅門!戒慧具者,我說名比丘。
” 爾時,種德婆羅門白佛言:“雲何為戒?” 爾時,世尊告婆羅門曰:“如來出現于世,應供②、正遍知③、明行成④、善逝⑤、世間解⑥、無上士⑦、調禦丈夫⑧、天人師⑨、佛、世尊。
于諸天、世人、沙門、婆羅門中,自身作證,為他人說。
上、中、下言,皆悉真正,義味具足,梵行清淨。
若長者、長者子聞此法者,信心清淨;信心清淨已,作如是觀:在家為難,譬如桎梏,欲修梵行,不得自在。
今我甯可剃除須發,服三法衣,出家修道。
彼于異時舍家财業,棄捐親族,服三法衣,去諸飾好,諷誦毗尼⑩,具足戒律,舍殺不殺,乃至心法四禅,現得歡樂。
所以者何?斯由精勤,專念不忘,樂獨閑居之所得也。
婆羅門!是為具戒。
” 又問:“雲何為慧?” 佛言:“若比丘以三昧心清淨無穢,柔軟調伏,住不動處,乃至得三明,除去無明,生于慧明,滅于暗冥,生大法光,出漏盡智?。
所以者何?斯由精勤,專念不忘,樂獨閑居之所得也。
婆羅門!是為智慧具足。
” 注釋 ①種德:人名。
屬婆羅門種姓,後歸信佛、法、僧,成為優婆塞。
②應供:佛十号之一。
梵文Arhat的意譯。
又作應真、應。
指斷盡一切煩惱,智德圓滿,應受人、天供養、尊敬者。
亦即應受一切人、天以種種香、花、璎珞、幢幡、伎樂等供養者。
③正遍知:佛十号之一。
梵文Samyak-sambudha的意譯,音譯為三藐三佛陀等。
指佛正确而完整地知解一切萬法。
④明行成:佛十号之一。
又作明行足、明行圓滿、明行。
依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八之說,明,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行足,即戒、定、慧等;佛依戒、定、慧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稱明行足。
又據《大智度論》卷二載,明,即宿命、天眼、漏盡等三明;行,即身、口二業;佛具足成就明二業,故稱明行足。
⑤善逝:又為好去好去。
佛十号之一。
意指佛以其親證自悟的一切佛慧,示八正道而入涅槃,故名善逝。
⑥世間解:佛十号之一。
指佛通解世間有情衆生、無情事物的一切事相。
⑦無上士:佛十号之一。
梵文Anuttara的意譯,其音譯作阿耨多羅。
佛教認為,諸法中涅槃無上,衆生中則佛為無上,故稱無上士
” 佛言:“善哉!善哉!雲何,種德!若于二法中舍一成一,亦所言誠實,無有虛妄,名婆羅門耶?” 答曰:“不得。
所以者何?戒即智慧,智慧即戒。
有戒有智,然後所言誠實,無有虛妄,我說名婆羅門。
” 佛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說,有戒則有慧,有慧則有戒;戒能淨慧,慧能淨戒。
種德!如人洗手,左右相須,左能淨右,右能淨左。
此亦如是。
有慧則有戒,有戒則有慧;戒能淨慧,慧能淨戒。
婆羅門!戒慧具者,我說名比丘。
” 爾時,種德婆羅門白佛言:“雲何為戒?” 爾時,世尊告婆羅門曰:“如來出現于世,應供②、正遍知③、明行成④、善逝⑤、世間解⑥、無上士⑦、調禦丈夫⑧、天人師⑨、佛、世尊。
于諸天、世人、沙門、婆羅門中,自身作證,為他人說。
上、中、下言,皆悉真正,義味具足,梵行清淨。
若長者、長者子聞此法者,信心清淨;信心清淨已,作如是觀:在家為難,譬如桎梏,欲修梵行,不得自在。
今我甯可剃除須發,服三法衣,出家修道。
彼于異時舍家财業,棄捐親族,服三法衣,去諸飾好,諷誦毗尼⑩,具足戒律,舍殺不殺,乃至心法四禅,現得歡樂。
所以者何?斯由精勤,專念不忘,樂獨閑居之所得也。
婆羅門!是為具戒。
” 又問:“雲何為慧?” 佛言:“若比丘以三昧心清淨無穢,柔軟調伏,住不動處,乃至得三明,除去無明,生于慧明,滅于暗冥,生大法光,出漏盡智?。
所以者何?斯由精勤,專念不忘,樂獨閑居之所得也。
婆羅門!是為智慧具足。
” 注釋 ①種德:人名。
屬婆羅門種姓,後歸信佛、法、僧,成為優婆塞。
②應供:佛十号之一。
梵文Arhat的意譯。
又作應真、應。
指斷盡一切煩惱,智德圓滿,應受人、天供養、尊敬者。
亦即應受一切人、天以種種香、花、璎珞、幢幡、伎樂等供養者。
③正遍知:佛十号之一。
梵文Samyak-sambudha的意譯,音譯為三藐三佛陀等。
指佛正确而完整地知解一切萬法。
④明行成:佛十号之一。
又作明行足、明行圓滿、明行。
依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八之說,明,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行足,即戒、定、慧等;佛依戒、定、慧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稱明行足。
又據《大智度論》卷二載,明,即宿命、天眼、漏盡等三明;行,即身、口二業;佛具足成就明二業,故稱明行足。
⑤善逝:又為好去好去。
佛十号之一。
意指佛以其親證自悟的一切佛慧,示八正道而入涅槃,故名善逝。
⑥世間解:佛十号之一。
指佛通解世間有情衆生、無情事物的一切事相。
⑦無上士:佛十号之一。
梵文Anuttara的意譯,其音譯作阿耨多羅。
佛教認為,諸法中涅槃無上,衆生中則佛為無上,故稱無上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