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梵動經
關燈
小
中
大
原典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有諸方便毀謗如來及法、衆僧者,汝等不得懷忿結心,害意于彼。
所以者何?若诽謗我、法及比丘僧,汝等懷忿結心、起害意者,則自陷溺。
是故汝等不得懷忿結心,害意于彼。
比丘!若稱譽佛及法、衆僧者,汝等于中亦不足以為歡喜慶幸。
所以者何?若汝等生歡喜心,即為陷溺。
是故汝等不應生喜。
所以者何?此是小緣威儀戒行①,凡夫寡聞,不達深義,直以所見,如實贊歎。
“雲何小緣威儀戒行,凡夫寡聞,直以所見,如實稱贊?彼贊歎言:‘沙門瞿昙滅殺除殺,舍于刀杖,懷慚愧心,慈愍一切。
’此是小緣威儀戒行,彼寡聞凡夫以此歎佛。
又歎:‘沙門瞿昙舍不與取,滅不與取,無有盜心。
’又歎:‘沙門瞿昙舍于淫欲,淨修梵行,一向護戒,不習淫逸,所行清潔。
’又歎:‘沙門瞿昙舍滅妄語,所言至誠,所說真實,不诳世人。
沙門瞿昙舍滅兩舌,不以此言,壞亂于彼;不以彼言,壞亂于此;有诤訟者能令和合,已和合者增其歡喜;有所言說,不離和合。
誠實入心,所言知時。
沙門瞿昙舍滅惡口,若有粗言傷損于人,增彼結恨長怨憎者,如此粗言盡皆不為;常以善言悅可人心,衆所愛樂,聽無厭足,但說此言。
沙門瞿昙舍滅绮語,知時之語、實語、利語、法語、律語、止非之語,但說是言。
“‘沙門瞿昙舍離飲酒,不着香華,不觀歌舞,不坐高床,非時不食,不執金銀;不畜妻息、僮仆、婢使;不畜象、馬、豬、羊、雞、犬及諸鳥獸;不畜象兵、馬兵、車兵、步兵;不畜田宅種植五谷;不以手拳與人相加;不以鬥秤欺诳于人;亦不販賣券約斷當,亦不取受抵債橫生無端;亦不陰謀,面背有異;非時不行,為身養壽,量腹而食;其所至處,衣缽随身,譬如飛鳥,羽翮身俱。
’此是持戒小小因緣,彼寡聞凡夫以此歎佛。
“‘如餘沙門、婆羅門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②自活,或為人咒病,或誦惡咒,或誦善咒,或為醫方、針灸、藥石,療治衆病。
沙門瞿昙無如此事。
“‘如餘沙門、婆羅門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或咒水火,或為鬼咒,或誦刹利咒,或誦象咒,或支節咒,或安宅符咒,或火燒鼠齧能為解咒,或誦知死生書,或誦夢書,或相手面,或誦天文書,或誦一切音書。
沙門瞿昙無如此事。
“‘如餘沙門、婆羅門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瞻相天時,言雨不雨、谷貴谷賤、多病少病、恐怖安隐,或說地動、彗星、月蝕、日蝕,或言星蝕,或言不蝕。
方面所在,皆能說之。
沙門瞿昙無如此事。
“‘如餘沙門、婆羅門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或言此國當勝,彼國不如;或言彼國當勝,此國不如;瞻相吉兇,說其盛衰。
沙門瞿昙無如是事。
’諸比丘!此是持戒小小因緣,彼寡聞凡夫以此歎佛。
” 注釋 ①小緣威儀戒行:指外道以瑣碎的、世俗的、戒行的程度來稱贊佛陀。
②邪命:與正命相對。
佛教認為,如果比丘不以乞食如法自活,而從事不法的職業而謀生,則為邪命。
邪命的方式有以下四種:(一)下口食,指種植糧食,制作湯藥,以此謀生。
(二)仰口食,指仰觀星宿、日月,以術數之學謀取衣食。
(三)方口食,指結交豪強,遊說四方,以求自活。
(四)維口食,指從事種種咒術,蔔算吉兇,以求衣食自活。
譯文 那時,佛告訴比丘們說:“如果有人攻擊、诽謗如來、佛法及僧衆,你們大家都不應該懷有忿恨煩惱之心,想報複他們。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如果有人诽謗佛、法,诽謗比丘僧,你們就滿懷忿恨煩惱之心,想報複他們,那麼,你們自己就已經是有過錯了。
因此,你們大家都不應該心懷忿恨煩惱之心,企圖報複诽謗佛、法、僧的人。
比丘!如果有人稱譽佛、法及衆僧,你們大家亦都應淡然處之,不要因此而歡喜慶幸。
為什麼呢?如果你們生歡喜之心,那就已是一種自我迷失的行為。
所以者何?若诽謗我、法及比丘僧,汝等懷忿結心、起害意者,則自陷溺。
是故汝等不得懷忿結心,害意于彼。
比丘!若稱譽佛及法、衆僧者,汝等于中亦不足以為歡喜慶幸。
所以者何?若汝等生歡喜心,即為陷溺。
是故汝等不應生喜。
所以者何?此是小緣威儀戒行①,凡夫寡聞,不達深義,直以所見,如實贊歎。
“雲何小緣威儀戒行,凡夫寡聞,直以所見,如實稱贊?彼贊歎言:‘沙門瞿昙滅殺除殺,舍于刀杖,懷慚愧心,慈愍一切。
’此是小緣威儀戒行,彼寡聞凡夫以此歎佛。
又歎:‘沙門瞿昙舍不與取,滅不與取,無有盜心。
’又歎:‘沙門瞿昙舍于淫欲,淨修梵行,一向護戒,不習淫逸,所行清潔。
’又歎:‘沙門瞿昙舍滅妄語,所言至誠,所說真實,不诳世人。
沙門瞿昙舍滅兩舌,不以此言,壞亂于彼;不以彼言,壞亂于此;有诤訟者能令和合,已和合者增其歡喜;有所言說,不離和合。
誠實入心,所言知時。
沙門瞿昙舍滅惡口,若有粗言傷損于人,增彼結恨長怨憎者,如此粗言盡皆不為;常以善言悅可人心,衆所愛樂,聽無厭足,但說此言。
沙門瞿昙舍滅绮語,知時之語、實語、利語、法語、律語、止非之語,但說是言。
“‘沙門瞿昙舍離飲酒,不着香華,不觀歌舞,不坐高床,非時不食,不執金銀;不畜妻息、僮仆、婢使;不畜象、馬、豬、羊、雞、犬及諸鳥獸;不畜象兵、馬兵、車兵、步兵;不畜田宅種植五谷;不以手拳與人相加;不以鬥秤欺诳于人;亦不販賣券約斷當,亦不取受抵債橫生無端;亦不陰謀,面背有異;非時不行,為身養壽,量腹而食;其所至處,衣缽随身,譬如飛鳥,羽翮身俱。
’此是持戒小小因緣,彼寡聞凡夫以此歎佛。
“‘如餘沙門、婆羅門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②自活,或為人咒病,或誦惡咒,或誦善咒,或為醫方、針灸、藥石,療治衆病。
沙門瞿昙無如此事。
“‘如餘沙門、婆羅門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或咒水火,或為鬼咒,或誦刹利咒,或誦象咒,或支節咒,或安宅符咒,或火燒鼠齧能為解咒,或誦知死生書,或誦夢書,或相手面,或誦天文書,或誦一切音書。
沙門瞿昙無如此事。
“‘如餘沙門、婆羅門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瞻相天時,言雨不雨、谷貴谷賤、多病少病、恐怖安隐,或說地動、彗星、月蝕、日蝕,或言星蝕,或言不蝕。
方面所在,皆能說之。
沙門瞿昙無如此事。
“‘如餘沙門、婆羅門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或言此國當勝,彼國不如;或言彼國當勝,此國不如;瞻相吉兇,說其盛衰。
沙門瞿昙無如是事。
’諸比丘!此是持戒小小因緣,彼寡聞凡夫以此歎佛。
” 注釋 ①小緣威儀戒行:指外道以瑣碎的、世俗的、戒行的程度來稱贊佛陀。
②邪命:與正命相對。
佛教認為,如果比丘不以乞食如法自活,而從事不法的職業而謀生,則為邪命。
邪命的方式有以下四種:(一)下口食,指種植糧食,制作湯藥,以此謀生。
(二)仰口食,指仰觀星宿、日月,以術數之學謀取衣食。
(三)方口食,指結交豪強,遊說四方,以求自活。
(四)維口食,指從事種種咒術,蔔算吉兇,以求衣食自活。
譯文 那時,佛告訴比丘們說:“如果有人攻擊、诽謗如來、佛法及僧衆,你們大家都不應該懷有忿恨煩惱之心,想報複他們。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如果有人诽謗佛、法,诽謗比丘僧,你們就滿懷忿恨煩惱之心,想報複他們,那麼,你們自己就已經是有過錯了。
因此,你們大家都不應該心懷忿恨煩惱之心,企圖報複诽謗佛、法、僧的人。
比丘!如果有人稱譽佛、法及衆僧,你們大家亦都應淡然處之,不要因此而歡喜慶幸。
為什麼呢?如果你們生歡喜之心,那就已是一種自我迷失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