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清淨經
關燈
小
中
大
,其他學說一概是謬論。
’或許又有人說:‘這個世間是既有邊際又無邊際的存在,隻有這才是真理,其他學說一概是謬論。
’或許又有人認為:‘這個世間既非有邊際的存在,亦非沒有邊際的存在,隻有這才是真理,其他學說一概是謬論,虛妄不實。
’或許又有人主張:‘靈魂與肉體才是真實存在,其他的存在物一概虛妄不實。
’或許又有的人認為:‘沒有靈魂,亦沒有肉體,這才是真實的,其他學說一概虛妄不實。
’或許又有人主張:‘靈魂不同,身體亦不同,這才是真實,其他學說都是虛妄。
’或許又有人主張:‘沒有不同的靈魂,亦沒有不同的肉體,這是真實,其他一概都是虛妄。
’或許又有人主張:‘如來有命終,隻有這才是真實,其他一概虛妄不真。
’或許又有人說:‘如來沒有命終,隻有這才是真實,其他一概虛妄不真。
’或許又有人主張:‘如來既有命終,又沒有命終,隻有這才是真實,其他一概是虛妄謬論。
’或許又有人認為:‘如來既非有命終,亦非沒有命終,隻有這才是真理,其他一概都是虛妄的謬論。
’諸如此類的見解,叫作本生本見,都是與生俱來的見解。
現在給你們記述本生本見,即:‘這個世間永恒存在,乃至如來既非有命終,亦非沒有命終,隻有這些見解才是真實的,其他學說則一概虛妄不真,這就是所謂的本生本見,我為你們記述。
’ 原典 “所謂末見末生者,我亦記之。
何者末見末生?我所記者,色是我①,從想有終,此實餘虛;無色是我,從想有終;亦有色亦無色是我,從想有終;非有色非無色是我,從想有終。
我有邊,我無邊,我有邊無邊,我非有邊非無邊,從想有終。
我有樂,從想有終;我無樂,從想有終;我有苦樂,從想有終;我無苦樂,從想有終。
一想是我,從想有終;種種想是我,從想有終;少想是我,從想有終;無量想是我,從想有終。
此實餘虛。
是為邪見本見本生,我之所記。
“或有沙門、婆羅門有如是論,有如是見:‘此世常存,此實餘虛;乃至無量想是我,此實餘虛。
’彼沙門、婆羅門複作如是說、如是見:‘此實,餘者虛妄。
’當報彼言:‘汝實作此論雲,此世常存,此實餘虛耶?如此語者,佛所不許。
所以者何?此諸見中各有結使。
我以理推,諸沙門、婆羅門中,無與我等者,況欲出過?’此諸邪見中但有言耳,不中共論;乃至無量想是我,亦複如是。
“或有沙門、婆羅門作是說:‘此世間自造。
’複有沙門、婆羅門言:‘此世間他造。
’或複有言:‘自造他造。
’或複有言:‘非自造非他造,忽然而有。
’彼沙門、婆羅門言世間自造者,是沙門、婆羅門皆因觸因緣。
若離觸因而能說者,無有是處。
所以者何?由六入身故生觸,由觸故生受,由受故生愛,由愛故生取,由取故生有,由有故生生,由生故有老、死、憂、悲、苦、惱大患陰集。
若無六入則無觸,無觸則無受,無受則無愛,無愛則無取,無取則無有,無有則無生,無生則無老、死、憂、悲、苦、惱大患陰集。
又言此世間他造,又言此世間自造他造,又言此世間非自造非他造,忽然而有,亦複如是,因觸而有,無觸則無。
” 注釋 ①“色是我”,此非佛法,佛教主張色即是空,色即無常,空則無自性,無常即無我,因此,色是無我,非“色是我”。
譯文 “所謂末見末生,我亦記述。
何謂末見末生呢?我所記述的末見末生,包括:色就是我的存在,從想而有終結,這是真實的,其他則是虛妄的;沒有色的存在,才是我的存在,由于想的作用而有終結;既有色的存在又沒有色的存在,才是我的存在,由于想的作用而有終結;既非有色的存在亦非沒有色的存在,才是我的存在,由于想的作用而有終結。
我的存在具有邊際,我的存在沒有邊際,我的存在既有邊際又沒有邊際,我的存在既非有邊際亦非沒有邊際,這些都由于想的理性作用而有終結。
我具有樂的感受,由于想的理性作用而有終結;我沒有樂的感受,由于想的理性作用而有終結;我既有苦的感受亦有樂的感受,由于想的理性作用而有終結;我既沒有苦的感受,亦沒有樂的感受,由于想的理性作用而有終結。
一種想的理性活動,就反映了我的存在,由于想的理性作用而有終結;種種想的理性活動亦反映了我的存在,并由于想的理性作用而有終結;少量想的理性活動是我的存在表現,并由于想的理性作用而有終結;無量想的理性活動也是我的存在表現,并由于想的理性作用而有終結。
這些都是真正實在的見解,而其他見解則一概都是虛妄不實。
這就是邪見的本見本生,都是人類與生俱來的錯誤的見解,這些見解都由我所記述下來。
“或許有些沙門、婆羅門持有這樣的學說,持有這樣的見解:‘這個世間永恒存在,這是真實的,其他都
’或許又有人說:‘這個世間是既有邊際又無邊際的存在,隻有這才是真理,其他學說一概是謬論。
’或許又有人認為:‘這個世間既非有邊際的存在,亦非沒有邊際的存在,隻有這才是真理,其他學說一概是謬論,虛妄不實。
’或許又有人主張:‘靈魂與肉體才是真實存在,其他的存在物一概虛妄不實。
’或許又有的人認為:‘沒有靈魂,亦沒有肉體,這才是真實的,其他學說一概虛妄不實。
’或許又有人主張:‘靈魂不同,身體亦不同,這才是真實,其他學說都是虛妄。
’或許又有人主張:‘沒有不同的靈魂,亦沒有不同的肉體,這是真實,其他一概都是虛妄。
’或許又有人主張:‘如來有命終,隻有這才是真實,其他一概虛妄不真。
’或許又有人說:‘如來沒有命終,隻有這才是真實,其他一概虛妄不真。
’或許又有人主張:‘如來既有命終,又沒有命終,隻有這才是真實,其他一概是虛妄謬論。
’或許又有人認為:‘如來既非有命終,亦非沒有命終,隻有這才是真理,其他一概都是虛妄的謬論。
’諸如此類的見解,叫作本生本見,都是與生俱來的見解。
現在給你們記述本生本見,即:‘這個世間永恒存在,乃至如來既非有命終,亦非沒有命終,隻有這些見解才是真實的,其他學說則一概虛妄不真,這就是所謂的本生本見,我為你們記述。
’ 原典 “所謂末見末生者,我亦記之。
何者末見末生?我所記者,色是我①,從想有終,此實餘虛;無色是我,從想有終;亦有色亦無色是我,從想有終;非有色非無色是我,從想有終。
我有邊,我無邊,我有邊無邊,我非有邊非無邊,從想有終。
我有樂,從想有終;我無樂,從想有終;我有苦樂,從想有終;我無苦樂,從想有終。
一想是我,從想有終;種種想是我,從想有終;少想是我,從想有終;無量想是我,從想有終。
此實餘虛。
是為邪見本見本生,我之所記。
“或有沙門、婆羅門有如是論,有如是見:‘此世常存,此實餘虛;乃至無量想是我,此實餘虛。
’彼沙門、婆羅門複作如是說、如是見:‘此實,餘者虛妄。
’當報彼言:‘汝實作此論雲,此世常存,此實餘虛耶?如此語者,佛所不許。
所以者何?此諸見中各有結使。
我以理推,諸沙門、婆羅門中,無與我等者,況欲出過?’此諸邪見中但有言耳,不中共論;乃至無量想是我,亦複如是。
“或有沙門、婆羅門作是說:‘此世間自造。
’複有沙門、婆羅門言:‘此世間他造。
’或複有言:‘自造他造。
’或複有言:‘非自造非他造,忽然而有。
’彼沙門、婆羅門言世間自造者,是沙門、婆羅門皆因觸因緣。
若離觸因而能說者,無有是處。
所以者何?由六入身故生觸,由觸故生受,由受故生愛,由愛故生取,由取故生有,由有故生生,由生故有老、死、憂、悲、苦、惱大患陰集。
若無六入則無觸,無觸則無受,無受則無愛,無愛則無取,無取則無有,無有則無生,無生則無老、死、憂、悲、苦、惱大患陰集。
又言此世間他造,又言此世間自造他造,又言此世間非自造非他造,忽然而有,亦複如是,因觸而有,無觸則無。
” 注釋 ①“色是我”,此非佛法,佛教主張色即是空,色即無常,空則無自性,無常即無我,因此,色是無我,非“色是我”。
譯文 “所謂末見末生,我亦記述。
何謂末見末生呢?我所記述的末見末生,包括:色就是我的存在,從想而有終結,這是真實的,其他則是虛妄的;沒有色的存在,才是我的存在,由于想的作用而有終結;既有色的存在又沒有色的存在,才是我的存在,由于想的作用而有終結;既非有色的存在亦非沒有色的存在,才是我的存在,由于想的作用而有終結。
我的存在具有邊際,我的存在沒有邊際,我的存在既有邊際又沒有邊際,我的存在既非有邊際亦非沒有邊際,這些都由于想的理性作用而有終結。
我具有樂的感受,由于想的理性作用而有終結;我沒有樂的感受,由于想的理性作用而有終結;我既有苦的感受亦有樂的感受,由于想的理性作用而有終結;我既沒有苦的感受,亦沒有樂的感受,由于想的理性作用而有終結。
一種想的理性活動,就反映了我的存在,由于想的理性作用而有終結;種種想的理性活動亦反映了我的存在,并由于想的理性作用而有終結;少量想的理性活動是我的存在表現,并由于想的理性作用而有終結;無量想的理性活動也是我的存在表現,并由于想的理性作用而有終結。
這些都是真正實在的見解,而其他見解則一概都是虛妄不實。
這就是邪見的本見本生,都是人類與生俱來的錯誤的見解,這些見解都由我所記述下來。
“或許有些沙門、婆羅門持有這樣的學說,持有這樣的見解:‘這個世間永恒存在,這是真實的,其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