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善生經

關燈
者以時施,五者門不制止。

    善生!若檀越以此五事供奉沙門、婆羅門,沙門、婆羅門當複以六事而教授之。

    雲何為六?一者防護不令為惡,二者指授善處,三者教懷善心,四者使未聞者聞,五者已聞能使善解,六者開示天路。

    善生!如是檀越恭奉沙門、婆羅門,則彼方安隐,無有憂畏。

    ” 注釋 ①檀越:梵語Dānapati,意即施主,義為由布施之功德而越貧窮苦海。

     譯文 佛告訴善生說:“你應該理解六方的含義。

    什麼叫六方?父母雙親是東方,師尊長老者是南方,妻子是西方,親朋良友為北方,僮仆為下方,沙門、婆羅門中的德行超邁者為上方。

    善生!作為人之子,應該以五種行為敬順父母雙親。

    哪五種行為呢?一是供奉父母,使雙親免遭困乏;二是自己有所打算,首先要禀告雙親;三是父母雙親的要求,恭敬順從地接納,沒有違逆;四是父母正确的指示,不敢私自違背;五是不中斷父母輩所從事的正當職業。

    善生!作為人之子,應當以這五種行為敬順父母雙親。

    父母亦以五種行為愛護其子。

    哪五種行為呢?一是制止子女的不良行為,避免罪惡;二是以善良行為教導子女;三是從内心深處慈愛子女;四是給子女提供美滿婚姻;五是盡力使子女免受饑困。

    善生!子女敬順父母,恭奉父母,則能使父母安享人生,絕無後顧之憂。

     “善生!弟子晚輩敬奉恩師長輩有五種行為。

    哪五種行為呢?一是給予師長應有的生活照顧;二是禮敬供養師長;三是尊重敬仰師長;四是對于師長的教導,敬順不違;五是追随師說,憶持不忘。

    善生!作為弟子,應當以這五種行為敬重師長。

    師長亦應以五種行為關心愛護弟子。

    哪五種行為呢?一是循循善誘,誨人不倦;二是教導學生新學識;三是善于解答學生的困惑疑難;四是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夥伴;五是盡己所知,教書育人。

    善生!弟子敬順師長,恭奉師長,則能使師長安樂,沒有憂患和顧慮。

     “善生!丈夫敬愛妻子亦有五種行為。

    哪五種行為呢?一是相敬如賓,以禮相待;二是威嚴而不輕浮;三是衣食随時滿足,使妻子免于困乏;四是莊重而維護妻子的人格尊嚴;五是委托妻子家務事。

    善生!丈夫以這五種行為敬待妻子。

    妻子亦以五種行為恭敬丈夫。

    哪五種行為呢?一是早晨先起床;二是等人們安坐後再落座;三是說話輕聲細語,語調和緩;四是盡量敬順丈夫;五是為人處事,默契無間。

    善生!這就是妻子對丈夫的敬待行為,能夠使丈夫安樂,無後顧之憂。

     “善生!作為一個人,應該以五種行為親善尊重親族。

    哪五種行為呢?一是盡量照顧親族們的生活;二是言語上以禮相待,并直言不諱;三是為親族的利益着想;四是謀求共同利益;五是坦誠相待,不欺不妄。

    善生!這就是親善尊重親族的五種行為。

    親族亦以五種親敬行為加以回報。

    哪五種親敬行為呢?一是護佑而不令其放逸散亂;二是護佑而不使其放逸失财;三是護佑而使其免遭恐懼;四是勸導其行善事;五是常常稱贊對方的優點、美德。

    善生!如此親敬親族,則能使親族安居樂業,無後顧之憂。

     “善生!主人對于僮仆,用五種行為加以規範教育。

    哪五種行為呢?一是随時都能使喚,二是提供衣食條件,三是能夠參與一切勞作,四是患病時能給予醫藥,五是能安排休假時間。

    善生!這就是主人規範教育僮仆的五種行為。

    僮仆亦以五種行為奉事主人。

    哪五種行為呢?一是早起;二是處事周到細緻;三是不給則不取,忠誠相待;四是處理事務有條不紊;五是稱頌、維護主人的名譽。

    這就是主人對待僮仆的态度,能使對方安居樂業,無後顧之憂。

     “善生!佛教施主應該以五種行為供奉沙門、婆羅門。

    哪五種行為呢?一是身行慈善,二是口言慈善,三是意念慈善,四是能因時布施,五是不閉門拒絕沙門。

    善生!如果佛教施主以這五種行為供奉沙門、婆羅門,沙門、婆羅門則應該以六種行為指導他們。

    哪六種行為呢?一是防護他們作惡犯錯,二是指導善良行為,三是教育他們胸懷善心,四是使未曾聽講者得以知解佛法,五是使已經聽講佛法者獲緻深刻理解,六是給他們開示生命解脫的根本道路。

    善生!施主檀越如此恭奉沙門、婆羅門,則能使他們安隐無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