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阿夷經
關燈
小
中
大
原典
阿夷①經
佛告梵志:“或有沙門、婆羅門言:‘一切世間,梵自在天②所造。’我問彼言:‘一切世間,實梵自在天所造耶?’彼不能報,還問我言:‘瞿昙!此事雲何?’我報彼言:‘或有此世間初壞敗時,有餘衆生命盡行盡,從光音天命終,乃更生餘空梵處。于彼起愛,生樂着心,複欲使餘衆生來生此處。其餘衆生命盡行盡,複生彼處。時,彼衆生自作是念:我今是大梵王,忽然而有,無作我者。我能盡達諸義所趣,于千世界③最得自在,能作能化,微妙第一,為人父母。我先至此,獨一無侶。由我力故有此衆生,我作此衆生。彼餘衆生亦複順從,稱為梵王,忽然而有,盡達諸義,于千世界最得自在,能作能化,微妙第一,為人父母。先有是一,後有我等,此大梵王化作我等。此諸衆生随後壽終,來生此間。其漸長大,剃除須發,服三法衣,出家為道。彼入定意三昧,随三昧心憶本所生。彼作是語:此大梵天忽然而有,無有作者,盡達諸義,于千世界最得自在,能作能化,微妙第一,為人父母。彼大梵天常住不移,無變易法。我等梵天所化,是以無常,不得久住,為變易法。’
“如是,梵志!彼沙門、婆羅門以此緣故,各言彼梵自在天造此世界。梵志!造此世界者,非彼所及,唯佛能知。又過此事,佛亦盡知,雖知不着,苦、集、滅、味、過、出要。如實知之,以平等觀,無餘解脫④,名曰如來。”
注釋
①阿夷:地名。佛在阿夷城為房伽婆梵志說法,摧伏世界創造者的外道邪說。
②梵自在天:亦作梵天、自在天。為世界的本源、本體。
③千世界:亦作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和大千世界。
④無餘解脫:佛教名詞。亦作無餘涅槃,與有餘涅槃相對。無餘涅槃是比有餘涅槃更徹底的修行境界,既無生死之因惑,亦無有漏之苦果,不再受生,永離生死苦海。
譯文
佛告訴梵志說:“有的沙門、婆羅門說:‘一切世間,都是由梵自在天所創造的。’我質問他們說:‘一切世間,确實是由梵自在天所創造的嗎?’他們都無法回答我的質問,反而問我說:‘瞿昙!你對此持什麼觀點呢?’我回答他們說:‘大概此世間剛開始敗壞時,有些衆生的生命、業報都終結了。在光音天界命終後,就轉生到其他的梵天空間。他們在轉生的梵天空間起了貪愛心,生了樂欲執着心,又想讓其他衆生都轉生到這裡。其他衆生的生命、業報都終結後,果然都轉生到那裡。當時,那衆生就暗自心想:我現在是大梵王,忽然而存在于世,沒有創造我的存在。我能夠通達萬法存在的終極根據,在大千世界裡最得自由自在;我能創生萬物,我能攝化萬物,精微玄奧,世間第一,為人的生育父母。我最初來到這裡,獨一無二。由于我的創造力量,才有衆生存在。我創造了衆生。其他衆生亦都順從認可,稱之為梵王,忽然而出現于世,通達萬法存在的終極根據,在大千世界中最得自由自在,能創造萬物,能攝化萬物,精微玄奧,世間第一。先有獨一無二的梵王,然後才有我們衆生。大梵王創化了我們衆生。這些衆生随後壽終,轉生到人世間。他們逐漸長大成人,剃除須發,服三法衣,出家修道。他們修行漸深,證入禅定三昧境界,并随着禅定三昧的心識,憶念自己生命的本源。他們作如是說:這個大梵天忽然而有,沒有其他創造者。大梵天通達萬法存在的終極根據,在大千世界裡最得自由自在。大梵天能創生萬物,能攝化萬物,精微玄奧,世間第一,是人的生育父母。大梵天是永恒存在,是沒有任何變易的終極實在。我們都由梵天所攝化,因此是屬于無常的存在物,不是永恒存在,而是變動不居的存在。’
“因此,梵志!那些沙門、婆羅門都認為梵自在天創造了這個世界。梵志!創造這個世界的存在者,并不是這些沙門、婆羅門所能夠理解的。創造這個世界的存在者,隻有佛才能理解。而且,即使比這更原始的事情,佛亦能夠完全理解。佛雖然理解這些事情,卻并不執着。人生的苦難、人生苦難的根源、如何根除人生苦難,這才是佛追求的解脫修行。如實地理解,平等無礙地觀察萬法,證達根本性的生死解脫,這就是如來。”
阿夷①經
佛告梵志:“或有沙門、婆羅門言:‘一切世間,梵自在天②所造。’我問彼言:‘一切世間,實梵自在天所造耶?’彼不能報,還問我言:‘瞿昙!此事雲何?’我報彼言:‘或有此世間初壞敗時,有餘衆生命盡行盡,從光音天命終,乃更生餘空梵處。于彼起愛,生樂着心,複欲使餘衆生來生此處。其餘衆生命盡行盡,複生彼處。時,彼衆生自作是念:我今是大梵王,忽然而有,無作我者。我能盡達諸義所趣,于千世界③最得自在,能作能化,微妙第一,為人父母。我先至此,獨一無侶。由我力故有此衆生,我作此衆生。彼餘衆生亦複順從,稱為梵王,忽然而有,盡達諸義,于千世界最得自在,能作能化,微妙第一,為人父母。先有是一,後有我等,此大梵王化作我等。此諸衆生随後壽終,來生此間。其漸長大,剃除須發,服三法衣,出家為道。彼入定意三昧,随三昧心憶本所生。彼作是語:此大梵天忽然而有,無有作者,盡達諸義,于千世界最得自在,能作能化,微妙第一,為人父母。彼大梵天常住不移,無變易法。我等梵天所化,是以無常,不得久住,為變易法。’
“如是,梵志!彼沙門、婆羅門以此緣故,各言彼梵自在天造此世界。梵志!造此世界者,非彼所及,唯佛能知。又過此事,佛亦盡知,雖知不着,苦、集、滅、味、過、出要。如實知之,以平等觀,無餘解脫④,名曰如來。”
注釋
①阿夷:地名。佛在阿夷城為房伽婆梵志說法,摧伏世界創造者的外道邪說。
②梵自在天:亦作梵天、自在天。為世界的本源、本體。
③千世界:亦作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和大千世界。
④無餘解脫:佛教名詞。亦作無餘涅槃,與有餘涅槃相對。無餘涅槃是比有餘涅槃更徹底的修行境界,既無生死之因惑,亦無有漏之苦果,不再受生,永離生死苦海。
譯文
佛告訴梵志說:“有的沙門、婆羅門說:‘一切世間,都是由梵自在天所創造的。’我質問他們說:‘一切世間,确實是由梵自在天所創造的嗎?’他們都無法回答我的質問,反而問我說:‘瞿昙!你對此持什麼觀點呢?’我回答他們說:‘大概此世間剛開始敗壞時,有些衆生的生命、業報都終結了。在光音天界命終後,就轉生到其他的梵天空間。他們在轉生的梵天空間起了貪愛心,生了樂欲執着心,又想讓其他衆生都轉生到這裡。其他衆生的生命、業報都終結後,果然都轉生到那裡。當時,那衆生就暗自心想:我現在是大梵王,忽然而存在于世,沒有創造我的存在。我能夠通達萬法存在的終極根據,在大千世界裡最得自由自在;我能創生萬物,我能攝化萬物,精微玄奧,世間第一,為人的生育父母。我最初來到這裡,獨一無二。由于我的創造力量,才有衆生存在。我創造了衆生。其他衆生亦都順從認可,稱之為梵王,忽然而出現于世,通達萬法存在的終極根據,在大千世界中最得自由自在,能創造萬物,能攝化萬物,精微玄奧,世間第一。先有獨一無二的梵王,然後才有我們衆生。大梵王創化了我們衆生。這些衆生随後壽終,轉生到人世間。他們逐漸長大成人,剃除須發,服三法衣,出家修道。他們修行漸深,證入禅定三昧境界,并随着禅定三昧的心識,憶念自己生命的本源。他們作如是說:這個大梵天忽然而有,沒有其他創造者。大梵天通達萬法存在的終極根據,在大千世界裡最得自由自在。大梵天能創生萬物,能攝化萬物,精微玄奧,世間第一,是人的生育父母。大梵天是永恒存在,是沒有任何變易的終極實在。我們都由梵天所攝化,因此是屬于無常的存在物,不是永恒存在,而是變動不居的存在。’
“因此,梵志!那些沙門、婆羅門都認為梵自在天創造了這個世界。梵志!創造這個世界的存在者,并不是這些沙門、婆羅門所能夠理解的。創造這個世界的存在者,隻有佛才能理解。而且,即使比這更原始的事情,佛亦能夠完全理解。佛雖然理解這些事情,卻并不執着。人生的苦難、人生苦難的根源、如何根除人生苦難,這才是佛追求的解脫修行。如實地理解,平等無礙地觀察萬法,證達根本性的生死解脫,這就是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