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十上經

關燈


    複次,比丘聖所行戒,不犯不毀,無有染污;智者所稱,善具足持,成就定意。

    複次,比丘成就賢聖出要,平等盡苦、正見及諸梵行。

    是名重法,可敬可重,和合于衆,無有诤訟,獨行不雜。

     “雲何六修法?謂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雲何六覺法?謂六内入: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

    雲何六滅法?謂六愛:色愛、聲愛、香愛,味、觸、法愛。

    雲何六退法?謂六不敬法:不敬佛、不敬法、不敬僧、不敬戒、不敬定、不敬父母。

    雲何六增法?謂六敬法:敬佛、敬法、敬僧、敬戒、敬定、敬父母。

    雲何六難解法?謂六無上:見無上、聞無上、利養無上、戒無上、恭敬無上、念無上。

    雲何六生法?謂六等法:于是比丘眼見色,無憂無喜,住舍專念;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不喜不憂,住舍專念。

     “雲何六知法?謂六出要界。

    若比丘作是言:‘我修慈心,更生嗔恚。

    ’餘比丘言:‘汝勿作此言,勿謗如來。

    如來不作是說,欲使修慈解脫,更生嗔恚者,無有是處。

    佛言:除嗔恚已,然後得慈。

    ’若比丘言:‘我行悲解脫,生憎嫉心;行喜解脫,生憂惱心;行舍解脫,生憎愛心;行無我行,生狐疑心;行無想行,生衆亂想。

    ’亦複如是。

    雲何六證法?謂六神通:一者神足通證;二者天耳通證;三者知他心通證;四者宿命通證;五者天眼通證;六者漏盡通證。

    是為六十法,諸比丘!如實無虛。

    如來知已,平等說法。

     “複有七成法、七修法、七覺法、七滅法、七退法、七增法、七難解法、七生法、七知法、七證法。

    雲何七成法?謂七财:信财、戒财、慚财、愧财、聞财、施财、慧财,是為七财。

    雲何七修法?謂七覺意。

    于是比丘修念覺意,依無欲、依寂滅、依遠離;修法、修精進、修喜、修猗、修定、修舍,依無欲、依寂滅、依遠離。

     “雲何七覺法?謂七識住處。

    若有衆生若幹種身、若幹種想,天及人是,是初識住;複有衆生,若幹種身而一想者,梵光音天①最初生時是,是二識住;複有衆生,一身若幹種想,光音天②是,是三識住;複有衆生,一身一想,遍淨天③是,是四識住;或有衆生空處住,是五識住;或識處住,是六識住;或不用處住,是七識住。

    雲何七滅法?謂七使④法:欲愛使、有愛使、見使、慢使、嗔恚使、無明使、疑使。

     “雲何七退法?謂七非法,是比丘無信、無慚、無愧、少聞、懈堕、多忘、無智。

    雲何七增法?謂七正法,于是比丘有信、有慚、有愧、多聞、不懈堕、強記、有智。

    雲何七難解法?謂七正善法,于是比丘好義、好法、好知時、好知足、好自攝、好集衆、好分别人。

    雲何七生法?謂七想:不淨想、食不淨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死想、無常想、無常苦想、苦無我想。

     “雲何七知法?謂七勤:勤于戒行、勤滅貪欲、勤破邪見、勤于多聞、勤于精進、勤于正念、勤于禅定。

    雲何七證法?謂七漏盡力。

    于是漏盡比丘于一切諸苦、集、滅、味、過、出要,如實知見,觀欲如火坑,亦如刀劍;知欲、見欲,不貪于欲,心不住欲。

    漏盡比丘逆順觀察,如實覺知,如實見已,世間貪、嫉、惡、不善法,不漏不起。

    修四念處,多修多行;五根、五力、七覺意、賢聖八道,多修多行。

    諸比丘!是為七十法,如實不虛,如來知已,平等說法。

     注釋 ①梵光音天:佛教名詞。

    指梵天。

     ②光音天:佛教名詞。

    亦譯作極光淨天,為色界第二禅天。

    此天絕音聲,說話之時,就從口中發出純淨無比的光芒,故名。

     ③遍淨天:佛教名詞。

    為色界靜慮三天。

     ④七使:佛教名詞。

    使為煩惱之異名,因使有驅役之義,煩惱能驅使人,故稱煩惱為使。

    除七使外,佛教亦有“十使”之名。

    十使亦作十随眠、十惑、十煩惱,包括貪欲、嗔恚、無明(愚癡)、慢、疑、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

     譯文 “又有六成法、六修法、六覺法、六滅法、六退法、六增法、六難解法、六生法、六知法、六證法。

    何謂六成法?六成法即六重法。

    如果有比丘修持六重法,就是可敬可重的比丘,能與衆僧和合無争,獨行清純,無有雜穢。

    哪六種可敬可重的行法?這種修持的比丘,身常行慈悲,敬順淨修梵行者,住持仁愛之心。

    這就是值得敬重的行法,可敬可重,能和合衆僧,無有争訟,獨行清純,無有雜穢。

    而且,比丘口念慈悲,意念慈悲,以真正覺法而得供養;若有餘食,則與衆人共享,從不懷彼此分别之心。

    又,比丘對于賢聖所行持的戒律,既不違反亦不诋毀,無有染污;比丘對于智者所稱譽的行法,善加持守,無有缺漏,因而成就禅定意境。

    比丘又努力成就賢聖解脫之道,平等無礙地修斷輪回之苦;成就佛法正見,修證一切生命梵行。

    這就是使人敬重的比丘行法,可敬可重,能和合衆人,無有争訟,獨行清純,無有雜穢。

     “何謂六修法?指六念的行法: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何謂六覺法?指六種感受或意識的行法:眼入色、耳入聲、鼻入香、舌入味、身入觸、意入法。

    何謂六滅法?指六種愛欲的感受:色愛、聲愛、香愛、味愛、觸愛、法愛。

    何謂六退法?指六種不敬的行為:不敬佛、不敬法、不敬僧、不敬戒、不敬禅定、不敬父母。

    何謂六增法?指六種尊敬的行為:敬佛、敬法、敬僧、敬戒、敬禅定、敬父母。

    何謂六難解法?指六種無上的行法:見解無上、聞法無上、利養無上、戒律無上、恭敬無上、念行無上。

    何謂六生法?六生法即六種平等無二的行法:比丘眼見色境,無憂亦無喜,住舍平等無礙,專念一心;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都不喜不憂,住舍平等無礙,專念一心。

     “何謂六知法?六知法指六種出要解脫的行法。

    如果比丘這般說:‘我雖修持慈念之心,卻仍生嗔恚。

    ’其他比丘僧就會指出:‘你不應該這般說,不應該诽謗如來。

    如來從不曾作如此說法,既使人修持慈懷、解脫,又使人生嗔恚之心,你的觀點實在無有是處。

    佛說:比丘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