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散陀那經

關燈


     ②更生物:此指非時之物。

     ③淨食:佛教名詞。

    與非淨食相對。

    指依佛律而适合比丘、比丘尼食用的食物。

    主要包括五種淨食:(一)火淨食,把食物燒煮後方可吃食;(二)刀淨食,指用刀具去除皮核的果物;(三)爪淨食,指用手剝其皮殼方可進食的食物;(四)蔫幹淨食,指蔫幹後方可食用的食物;(五)鳥啄食,指撿取鳥啄食後殘剩的食物。

     ④邊見:佛教名詞。

    五見之一,持邊見者或持斷見,隻認為萬法無常;或持常見,隻認為萬法長存。

     譯文 佛告訴梵志說:“你們梵志的修行方式可謂是卑劣而醜陋:不穿衣服而赤身裸體,以手障蔽身子以遮羞,不接受缸食,不接受盂食,不接受兩臂中間夾遞的食物,不接受二人中間夾坐着的食物,不接受兩刀中間夾遞的食物,不接受兩盂夾遞的食物,不接受一同進食及家庭聚食,不接受懷妊家庭的食物,看到有狗在家則不接受食物,不接受多蒼蠅家庭的食物,不接受許多食物,如人言稱曾經相識則不接受食物,不吃魚,不吃肉,不飲酒,不用兩種器具進食,一餐隻限于一咽,接受布施的食物不超過七次。

    有的一日一食,亦有的二日一食、三日一食、四日一食、五日一食、六日一食、七日一食;有的食野果,有的食惡草,有的食飯汁,有的食爛米,有的食糟糠,有的食牛糞,有的食鹿糞,有的食樹根、枝葉、果實,有的食風吹落在地的果實。

     “有的披衣,有的披莎衣,有的穿樹皮編的衣,有的用野草裹身,有的穿鹿皮衣,有的留着頭發,有的披着羽毛編成的衣服,有的穿修頭陀行時的冢間衣,有的經常舉手,有的不坐床席,有的經常蹲着,有的剃除頭發而蓄着胡須,有的身卧荊棘叢中,有的身卧果蓏上,有的裸體卧牛糞上,有的一日三浴,有的一夜三浴。

    以許許多多的苦修苦行,折磨肉身。

    尼俱陀!你認為這些苦修苦行能稱之為清淨法嗎?” 梵志回答說:“這些是清淨法,而非不清淨法。

    ” 佛對梵志說:“你認為是清淨法,我應在你的清淨法中指明其垢穢。

    那些修苦行的人,常暗自心想:我修這些苦行,理應獲得衆人的禮敬供養。

    這就是垢穢。

    那些修苦行的人,得别人供養後,更執着供養,喜歡向往别人供養自己,不明了遠離供養,不知道解脫煩惱,這就是垢穢。

    那些修苦行的人,遙見有人走來,則全都坐起禅來;一旦無人,則随意坐卧,這就是垢穢。

     “那些修苦行的人,聽到其他正确的觀點主張,不願加以印可,這就是垢穢。

    那些修苦行的人,聽到其他人的正确疑問,吝而不答,這就是垢穢。

    那些修苦行的人,如果看到有人供養沙門、婆羅門,則加以呵止,這就是垢穢。

    那些修苦行的人,如果看到沙門、婆羅門食非時之物,就加以呵責,這就是垢穢。

    那些修苦行的人,有不淨之食,不肯布施于人;若有淨食,則貪婪自食,不見自身的過錯,不知解脫煩惱出離生死之要道,這就是垢穢。

    那些修苦行的人,自诩自己的善行,動辄毀訾他人的言行,這就是垢穢。

    那些修苦行的人,有殺生、偷盜、邪淫、兩舌、惡口、妄言、绮語、貪取、嫉妒、邪見颠倒的言行過失,這就是垢穢。

     “那些修苦行的人,懈怠而不思進取,閑散而狂妄自大,不修習禅定,亦不具備智慧,猶如禽獸一般,這就是垢穢。

    那些修苦行的人,趾高氣揚,目空一切,不可一世,夜郎自大,這就是垢穢。

    那些修苦行的人,沒有信義感,亦沒有堅持不懈的毅力,不持守清淨戒,不能精勤奮勉,謙遜受學,經常與惡人同流合污,狼狽為奸,作惡多端,這就是垢穢。

    那些修苦行的人,多懷嗔恨之心,好為花言巧語,固執己見,吹毛求疵,常懷不正确的思想觀點,常持邊見,這就是垢穢。

    尼俱陀!如此修苦行者怎麼可以說是清淨無垢呢?” 梵志回答說:“确不清淨,而非清淨無垢。

    ” 佛說:“現在應當在你們的垢穢修法中,更說清淨無垢穢法。

    那些修苦行的人,不自心想:我如此修行,理當得到别人供養、敬重禮遇。

    這就是苦行無垢法。

    那些修苦行的人,得到别人供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