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小緣經

關燈
原典 爾時,世尊告婆悉吒①曰:“汝等二人出婆羅門種②,以信堅固于我法中出家修道耶?” 答曰:“如是。

    ” 佛言:“婆羅門!今在我法中出家修道,諸婆羅門得無嫌責汝耶?” 答曰:“唯然。

    蒙佛大恩,出家修道,實自為彼諸婆羅門所見嫌責。

    ” 佛言:“彼以何事而嫌責汝?” 尋,白佛言:“彼言:‘我婆羅門種最為第一,餘者卑劣;我種清白,餘者黑冥。

    我婆羅門種出自梵天③,從梵口生,于現法中得清淨解,後亦清淨。

    汝等何故舍清淨種,入彼瞿昙異法中耶?’世尊!彼見我于佛法中出家修道,以如此言而呵責我。

    ” 佛告婆悉吒:“汝觀諸人愚冥無識,猶如禽獸,虛假自稱:‘婆羅門種最為第一,餘者卑劣;我種清白,餘者黑冥。

    我婆羅門種出自梵天,從梵口生,現得清淨,後亦清淨。

    ’婆悉吒!今我無上正真道④中不須種姓,不恃吾我憍慢之心。

    俗法須此,我法不爾。

    若有沙門、婆羅門,自恃種姓,懷憍慢心,于我法中終不得無上證也。

    若能舍離種姓,除憍慢心,則于我法中得成道證,堪受正法。

    人惡下流,我法不爾。

    ” 佛告婆悉吒:“有四種姓,善惡雜居。

    智者所譽,智者所責。

    何謂為四?一者刹利種⑤,二者婆羅門種,三者居士種⑥,四者首陀羅種⑦。

    婆悉吒!汝聽刹利種中,有殺生者,有盜竊者,有淫亂者,有欺妄者,有兩舌者,有惡口者,有绮語者,有悭貪者,有嫉妒者,有邪見者。

    婆羅門種、居士種、首陀羅種,亦皆如是雜十惡行。

    悉婆吒!夫不善行有不善報,為黑冥行則有黑冥報;若使此報獨在刹利、居士、首陀羅種,不在婆羅門種者,則婆羅門種應得自言:‘我婆羅門種最為第一,餘者卑劣;我種清白,餘者黑冥。

    我婆羅門種出自梵天,從梵口生,現得清淨,後亦清淨。

    ’若使行不善行有不善報,為黑冥行有黑冥報,必在婆羅門種、刹利、居士、首陀羅種者,則婆羅門不得獨稱:‘我種清淨,最為第一。

    ’ “婆悉吒!若刹利種中有不殺者,有不盜、不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绮語、不悭貪、不嫉妒、不邪見;婆羅門種、居士、首陀羅種,亦皆如是同修十善。

    夫行善法必有善報,行清白行必有白報。

    若使此報獨在婆羅門,不在刹利、居士、首陀羅者,則婆羅門種應得自言:‘我種清淨,最為第一。

    ’若使四姓同有此報者,則婆羅門不得獨稱:‘我種清淨,最為第一。

    ’” 佛告婆悉吒:“今者現見婆羅門種,嫁娶産生與世無異,而作詐稱:‘我是梵種,從梵口生,現得清淨,後亦清淨。

    ’婆悉吒!汝今當知,今我弟子,種姓不同,所出各異,于我法中出家修道。

    若有人問:‘汝誰種姓?’當答彼言:‘我是沙門釋種子也。

    ’亦可自稱:‘我是婆羅門種,親從口生,從法化生。

    現得清淨,後亦清淨。

    ’所以者何?大梵名者即如來号。

    如來為世間眼⑧,為世間智,為世間法,為世間梵,為世間法輪⑨,為世間甘露,為世間法主。

    ” 注釋 ①婆悉吒:人名。

    邪志外道,原為婆羅門,後見世尊,而還歸本心,皈依三寶。

     ②婆羅門種:古代印度四種姓之一,亦譯作淨行、淨志、靜志等。

    梵語作。

    婆羅門種姓因壟斷講授、解釋吠陀經典的權力,主持宗教祭祀,并掌握天文、地理、曆數的知識。

    他們發展成的婆羅門教,其宗教主張亦是其社會政治主張。

    婆羅門宣稱,吠陀天啟,祭祀萬能,婆羅門種姓至上。

    婆羅門宗教哲學的基本立場是“梵我一如”論。

    他們還宣揚業報輪回的思想。

     ③梵天:亦稱大梵天,梵語作Mahābrahmā。

    此處之梵天,是婆羅門教的祭祀、崇拜對象,非色界之初禅天。

    婆羅門教的梵天,亦稱為“自在天”。

    婆羅門宣稱,梵天創造了日、月、水、火,世界萬物和人。

    甚至衆神、諸天、鬼怪亦為梵天所造。

    婆羅門的梵天,既是人格神,亦是宇宙的終極本體。

    作為人格神的梵天,從口中生婆羅門,用手創造了刹帝利,用雙腿創造了吠舍,用雙腳創造了首陀羅;作為終極本體的梵天,至真、清淨而永生,“梵我一如”是婆羅門教基本思想之一。

     ④無上正真道:佛教名詞。

    梵語音譯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Anuttarā之古譯。

    無上正真道,亦譯作無上正遍知、無上正遍道,新譯則為無上正等正覺,略作無上正等覺、無上正覺,為佛所親證并教化衆生的佛教真理。

     ⑤刹利種:印度四種姓之一,為第二等級的種姓。

    主要由軍事貴族化的武士階層所構成。

    刹帝利種姓掌握軍事和行政權,進行統治、作戰和懲罰罪犯。

     ⑥居士種:印度四種姓之一,屬第三等級。

    常作吠舍或毗舍。

    主要包括村社農民、牧民和手工業者、從事商業活動的廣大平民階層。

    吠舍種姓的職業主要是畜牧業、農業和經商、放高利貸,以納稅、布施等形式供養刹帝利、婆羅門。

     ⑦首陀羅種:印度四種姓之一,為第四等級。

    包括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和失去村社成員身份者,為婆羅門、刹帝利、吠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