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遊行經之二

關燈
原典 爾時,世尊即詣講堂,就座而坐,告諸比丘:“汝等當知我以此法自身作證,成最正覺,謂:四念處①、四意斷②、四神足③、四禅④、五根⑤、五力⑥、七覺意⑦、賢聖八道⑧。

    汝等宜當于此法中和同敬順,勿生诤訟,同一師受,同一水乳。

    于我法中宜勤受學,共相熾燃,共同娛樂。

    比丘當知我于此法自身作證,布現于彼。

    謂:貫經⑨、祇夜經⑩、受記經?、偈經?、法句經?、相應經?、本緣經?、天本經?、廣經?、未曾有經?、證喻經?、大教經?。

    汝等當善受持,稱量分别,随事修行。

    所以者何?如來不久,是後三月,當般泥洹。

    ” 諸比丘聞此語已,皆悉愕然,殒絕迷荒,自投于地,舉聲大呼,曰:“一何哉!佛取滅度。

    一何痛哉!世間眼滅。

    我等于此,已為長衰。

    ”或有比丘悲泣躄踴,宛轉嗥咷,不能自勝,猶如斬蛇,宛轉回遑,莫知所湊。

     佛告諸比丘曰:“汝等且止,勿懷憂悲。

    天地人物,無生不終。

    欲使有為不變易者,無有是處。

    我亦先說,恩愛無常,合會有離。

    身非己有,命不久存。

    ”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我今自在,到安隐處; 和合大衆,為說此義。

     吾年老矣,餘命無幾; 所作已辦,今當舍壽。

     念無放逸,比丘戒具; 自攝定意,守護其心。

     若于我法,無放逸者; 能滅苦本,盡生老死。

     注釋 ①四念處:佛教名相。

    亦稱四念住、四意止。

    指以佛教智慧的力量保持憶念。

    佛教以此對治衆生“常、樂、我、淨”的四種颠倒妄見。

    四念處的具體内容為:(一)身念處,觀身不淨;(二)受念處,觀受是苦;(三)心念處,觀心為無常;(四)法念處,觀法為無我。

    四念處觀是小乘佛教的重要修持法門。

     ②四意斷:佛教名相。

    亦作四正勤、四正斷。

    指佛教四種勤修法門,三十七道品中列在四念處之後,包括:努力斷除已生之惡,努力防止未生之惡,努力保持已生之善,努力培養未生之善。

     ③四神足:佛教名相。

    亦稱四如意足。

    指四種可達神通的禅定修持:(一)欲神足,由希求達到神通的欲力生發禅定;(二)心神足,亦稱念神足,由心念之力發起禅定;(三)勤神足,亦稱精進神足,由努力止惡揚善的精進力發起禅定;(四)觀神足,亦稱慧神足、思維如意足,思維佛慧而發起禅定。

     ④四禅:佛教名相。

    亦稱四靜慮、四色界定。

    小乘佛教認為,四禅是對治迷妄、成就功德的四種基本禅定,其内容是:初禅,由尋、伺而厭離欲界,生喜樂的身心感受;二禅,由内在信念(内等淨)而生喜樂;三禅,舍棄二禅的喜樂感受,正确憶持佛法,達到佛慧的禅定,生離喜妙樂;四禅,舍三禅的喜樂感受,唯念佛法的清淨功德,生非苦非樂的身心感受。

    佛教相信,修持四禅者可脫離欲界,生往色界四禅天。

     ⑤五根:佛教名相。

    其内容為:信根,歸信佛、法、僧三寶;精進根,又名勤根,勇猛勤修善法;念根,憶持佛法而不忘懷;定根,使心神專注一境而不散亂;慧根,思維修持佛慧。

    佛教認為,五根是衆生斷惡生善的根本。

     ⑥五力:佛教名相。

    佛教相信五根能生五力,即信根生信力,堅信佛、法、僧三寶,具有破除一切疑惑的力量;精進根生精進力,能破除種種身心懈怠;念根生念力,能破除一切邪念;定根生定力,能破除種種迷亂雜念;慧根能生慧力,能破除一切迷妄,成就智慧解脫。

     ⑦七覺意:佛教名相。

    亦作七覺支、七覺分、七等覺支、七菩提分等。

    指達到佛教根本覺悟的七種修持品類。

    念覺支,于境銘記不忘;擇法覺支,根據佛慧簡擇諸法的真僞善惡;精進覺支,堅持不懈地勤修善法;喜覺支,解悟善法,心意喜悅;輕安覺支,亦稱猗覺支,斷除身心種種煩惱,身心暢達;定覺支,心注一境而不散亂;行舍覺支,又稱舍覺支,舍一切謬見和諸法分别,平等寂靜,心無挂礙。

     ⑧賢聖八道:佛教名相。

    亦稱八正道、八聖道、八聖道分、八直聖道、八支聖道等。

    八正道是小乘佛教的根本修法,亦是三十七道品乃至整個道谛内容的概括。

    其内容包括:正見、正思維(亦作正思、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⑨貫經:佛教名詞。

    亦稱契經、修多羅。

    屬十二分教(或稱十二部經)之一。

    經中直說者,為散文體經文。

     ⑩祇夜經:佛教名詞。

    亦稱重頌、應頌。

    與修多羅相應,重宣教義,采用頌體。

     ?受記經:佛教名詞。

    梵語音譯和伽羅那,意作授記、記别。

    指佛分别授記弟子未來修行果位的經文。

     ?偈經:佛教名詞。

    梵語音譯伽陀,意作諷頌、孤起頌。

    不說長行,直說偈句的經文。

    十二部經之一。

     ?法句經:佛教名詞。

    意謂真理的話語。

    系由收集諸經中佛之自說偈句編集而成。

     ?相應經:記述佛陀及諸弟子所說的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