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六祖下第十一世
關燈
小
中
大
潭州石霜楚圓禅師
原典
上堂:“道吾①打鼓,四大部洲②同參;拄杖橫也,挑括乾坤大地;缽盂覆也,蓋卻恒沙世界,且問諸人向什麼處安身立命?若也知得,向北俱盧洲吃粥吃飯;若也不知,長連床③上吃粥吃飯。
” 注釋 ①?道吾:山名,在湖南長沙,慈明禅師在此弘法。
②?四大部洲:在須彌山四方鹹海中的四大洲。
一南贍部洲,二東勝神洲,三西牛賀洲,四北瞿盧洲(即北俱盧洲)。
③?長連床:禅宗寺院僧堂裡所放置的大床,長大可連坐多人。
譯文 楚圓禅師上堂說:“我在道吾山打鼓,四大部洲共同參問;把拄杖一橫,挑起乾坤大地;把缽盂一扣,覆蓋了無數的世界,且問你們這些人到什麼地方去安身立命?如果知道,到北俱盧洲吃粥吃飯;如果不知道,就在長連床上吃粥吃飯。
” 滁州琅琊慧覺禅師 原典 上堂:“汝等諸人在我這裡過夏,與你點出五般病:一、不得向萬裡無寸草處去;二、不得孤峰獨宿;三、不得張弓架箭;四、不得物外安身;五、不得滞于生殺。
何故?一處有滞,自救難為;五處若通,方名導師。
汝等諸人,若到諸方,遇明眼作者①,與我通個消息,貴得祖風不墜。
若是常徒,即便寝息。
何故?裸形國裡誇服飾,想君太煞②不知時。
” 注釋 ①?明眼作者:具有眼光的内行人。
②?太煞:程度副詞,相當于很、十分、實在等。
譯文 慧覺禅師上堂說:“你們這些人在我這裡過夏,我給你們點出五種毛病:一、不要到萬裡沒有寸草的地方去;二、不要在孤峰上獨自住宿;三、不要張弓搭箭;四、不要在物相外安身立命;五、不要拘泥于生死。
為什麼?一處有了障礙,自己救自己就難了;五處如果暢通,才稱得上導師。
你們這些人,如果到了各山門,遇到有眼光的行家,替我通個消息,希望祖上遺風不至于墜落。
如果是平常之輩,也就給壓下了。
什麼原因呢?在全是裸體的國度裡誇耀服飾之美,思念您太強烈了不知到何時。
” 浮山法遠禅師 原典 師與王質待制論道,畫一圓相,問曰:“一不得匹馬單槍,二不得衣錦還鄉,鵲不得喜,鴉不得殃,速道!速道!”王罔措。
師曰:“勘破了也。
” 譯文 法遠禅師與王質待制讨論禅理,他畫了一個圓圈,問道:“一不要匹馬單槍,二不要衣錦還鄉,喜鵲不要使之歡喜,烏鴉不要使之遭殃,快說!快說!”王質待制不知所措。
禅師說:“驗出破綻了。
” 荊州玉泉承皓禅師 原典 制犢鼻裈,書列代祖師的名字,乃曰:“唯有文殊、普賢較些子。
”且書于帶上,故叢林目為“皓布裈”。
僧入室次,狗子在室中,師叱一聲,狗子便出去。
師曰:“狗卻會,你卻不會。
” 譯文 承皓禅師做了一條犢鼻裈,上面書寫曆代祖師的名字,說:“隻有文殊、普賢好一些。
”且寫在帶子上,所以禅林中稱為“皓布裈”。
僧人進來時,狗也在屋裡,承皓禅師呵斥一聲,狗立即出去了。
禅師說:“狗倒領會了,你卻不領會。
” 原典 一日衆集,師問曰:“作什麼
” 注釋 ①?道吾:山名,在湖南長沙,慈明禅師在此弘法。
②?四大部洲:在須彌山四方鹹海中的四大洲。
一南贍部洲,二東勝神洲,三西牛賀洲,四北瞿盧洲(即北俱盧洲)。
③?長連床:禅宗寺院僧堂裡所放置的大床,長大可連坐多人。
譯文 楚圓禅師上堂說:“我在道吾山打鼓,四大部洲共同參問;把拄杖一橫,挑起乾坤大地;把缽盂一扣,覆蓋了無數的世界,且問你們這些人到什麼地方去安身立命?如果知道,到北俱盧洲吃粥吃飯;如果不知道,就在長連床上吃粥吃飯。
” 滁州琅琊慧覺禅師 原典 上堂:“汝等諸人在我這裡過夏,與你點出五般病:一、不得向萬裡無寸草處去;二、不得孤峰獨宿;三、不得張弓架箭;四、不得物外安身;五、不得滞于生殺。
何故?一處有滞,自救難為;五處若通,方名導師。
汝等諸人,若到諸方,遇明眼作者①,與我通個消息,貴得祖風不墜。
若是常徒,即便寝息。
何故?裸形國裡誇服飾,想君太煞②不知時。
” 注釋 ①?明眼作者:具有眼光的内行人。
②?太煞:程度副詞,相當于很、十分、實在等。
譯文 慧覺禅師上堂說:“你們這些人在我這裡過夏,我給你們點出五種毛病:一、不要到萬裡沒有寸草的地方去;二、不要在孤峰上獨自住宿;三、不要張弓搭箭;四、不要在物相外安身立命;五、不要拘泥于生死。
為什麼?一處有了障礙,自己救自己就難了;五處如果暢通,才稱得上導師。
你們這些人,如果到了各山門,遇到有眼光的行家,替我通個消息,希望祖上遺風不至于墜落。
如果是平常之輩,也就給壓下了。
什麼原因呢?在全是裸體的國度裡誇耀服飾之美,思念您太強烈了不知到何時。
” 浮山法遠禅師 原典 師與王質待制論道,畫一圓相,問曰:“一不得匹馬單槍,二不得衣錦還鄉,鵲不得喜,鴉不得殃,速道!速道!”王罔措。
師曰:“勘破了也。
” 譯文 法遠禅師與王質待制讨論禅理,他畫了一個圓圈,問道:“一不要匹馬單槍,二不要衣錦還鄉,喜鵲不要使之歡喜,烏鴉不要使之遭殃,快說!快說!”王質待制不知所措。
禅師說:“驗出破綻了。
” 荊州玉泉承皓禅師 原典 制犢鼻裈,書列代祖師的名字,乃曰:“唯有文殊、普賢較些子。
”且書于帶上,故叢林目為“皓布裈”。
僧入室次,狗子在室中,師叱一聲,狗子便出去。
師曰:“狗卻會,你卻不會。
” 譯文 承皓禅師做了一條犢鼻裈,上面書寫曆代祖師的名字,說:“隻有文殊、普賢好一些。
”且寫在帶子上,所以禅林中稱為“皓布裈”。
僧人進來時,狗也在屋裡,承皓禅師呵斥一聲,狗立即出去了。
禅師說:“狗倒領會了,你卻不領會。
” 原典 一日衆集,師問曰:“作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