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六祖下第五世
關燈
小
中
大
野老在田間讴歌。
”克符聽後領會了參禅要旨。
原典 僧問:“如何是真佛、真法、真道?乞師開示。
”師曰:“佛者心清淨是,法者心光明是,道者處處無礙淨光是。
三即一,皆是空名而無實有。
如真正作道人,念念心不間斷。
“自達磨大師從西土來,隻是覓個不受人惑底人,後遇二祖,一言便了,始知從前虛用工夫。
山僧今日見處,與祖、佛不别。
若第一句中薦①得,堪與祖、佛為師;若第二句中薦得,堪與人、天為師;若第三句中薦得,自救不了。
” 僧便問:“如何是第一句?”師曰:“三要印開朱點窄,未容拟議主賓分②。
”曰:“如何是第二句?”師曰:“妙解豈容無着問,漚和争負截流機③?”曰:“如何是第三句?”師曰:“但看棚頭弄傀儡,抽牽全借裡頭人④。
”乃曰:“大凡演唱宗乘⑤,一句中須具三玄門⑥,一玄門須具三要,有權有實⑦,有照有用,汝等諸人作麼生會?” 注釋 ①?薦:領悟、省悟、認識。
②?三要印開朱點窄,未容拟議主賓分:此句與後面兩句合起來為“臨濟三句”,即義玄禅師接引學人的三種方法。
三要,指真佛;印開,指開顯佛心印。
三要印開,指一念開悟,真佛具現,而至成佛。
這一句說的是言語以前真實的意味。
③?妙解豈容無着問,漚和争負截流機:此句則是教示第一句真佛具現之絕對解了會得。
這種解了會得系屬絕對,不容有任何方便。
漚和,為梵文Upāya的音譯,意譯“方便”。
截流機,指斷絕煩惱而得解脫;即以各種方便法而求絕對之解脫。
此句即具體說明真佛具現的絕對性。
④?但看棚頭弄傀儡,抽牽全借裡頭人:此句系專對求道者中不通第一句,也不通第二句的鈍根之人而設置的各種方便法門,有如傀儡師所表現出來的各種神頭鬼面。
⑤?演唱宗乘:演唱,布演唱頌;宗乘,各宗所弘揚的宗義和教典。
⑥?玄門:玄妙之法門。
有時也總稱佛法為“玄門”。
⑦?權、實:适于一時機宜的方便法門叫作“權”;究竟不變之法叫作“實”。
譯文 僧人問:“什麼是真佛、真法、真道?請師父給我開導指示。
”義玄禅師說:“佛是指内心的清淨,法是指内心光明,道是指處處都沒有障礙清淨光明。
三者是一個,都隻是空名并沒有實際存在。
如果真正做一個有道的人,時時刻刻心不間斷。
“自達磨大師從西土來這裡隻是想找一個不受人迷惑的人,後來遇到了二祖,一句話就了悟了,才知道從前千百經論注解佛教都是白費功夫。
山僧今天的看法,與佛、祖并沒有差别。
如果從第一句中領悟,可以作為佛、祖的導師;如果從第二句中領悟,可以做人、天的導師;如果從第三句中領悟,自己就救不了自己了。
” 僧人就問:“什麼是第一句?”禅師說:“三要之印打開朱點顯得狹窄,沒等想起議論主賓就已劃分。
”僧人問:“什麼是第二句?”禅師說:“玄妙理解怎能對沒有執着于事物之念産生疑問,漚和方便怎能載起截流機?”僧人問:“什麼是第三句?”禅師說:“隻看棚頭耍弄木偶做戲,抽線牽動全靠裡邊之人。
”于是又說:“大凡弘揚本宗教義,一句當中要具有三玄門,一玄門裡要具有三要,有權宜有實際,有觀照有作用,你們這些人怎麼去理解?” 原典 上堂:“赤肉團上①,有一無位真人②,常從汝等面門出入,未證據者看看。
”時有僧出問:“如何是無位真人?”師下禅床把住雲:“道!道!”其僧拟議,師托開雲:“無位真人是什麼?幹矢橛。
”便歸方丈。
注釋 ①?赤肉團上:肉體之身的上面。
又謂像赤肉團一樣的心上面。
②?無位真人:指不在諸佛之位的赤裸裸的真人,如雲本來面目,也就是人所具有的佛性。
譯文 上堂說:“紅肉團上,有一個無位真人,經常在你們面門出入,沒有印證見到的人看看。
”這時有一個僧人出來問:“什麼是無位真人?”義玄禅師下禅床抓住說:“說!說!”那個僧人剛想說,禅師推開他說:“無位真人是什麼?是幹屎橛。
”說完就回方丈室去了。
原典 師見僧來,舉起拂子,僧禮拜,師便打。
又有僧來,師亦舉拂子,僧不顧,師亦打。
又有僧來參,師舉拂子,僧曰:“謝和尚指示。
”師亦打。
一日,普化①在僧堂前吃生菜,師見雲:“大似一頭驢。
”普化便作驢鳴。
師謂直歲②雲:“細抹草料着。
”普化雲:“少室③人不識,金陵④又再來。
臨濟一隻眼⑤,到處為人開。
” 注釋 ①?普化:唐代禅僧。
生年不詳,卒于公元八六〇年。
日本禅宗支派普化宗之祖。
籍貫、世壽均不詳。
曾師從馬祖門人寶積,密受真訣,深入堂奧。
寶積入寂之後,即遊化到北地鎮州。
②?直歲:直,當值之意。
禅宗寺院中稱一年之間擔任幹事之職務者為“直歲”。
是禅寺六知事之一。
本為接待客僧之職務,但在禅林中則為掌管一切雜事之稱,是一個重要的職務。
原來規定隻擔任一年,故名。
③?少室:少室山之少林寺。
有時也指菩提達磨。
④?金陵:今南京。
⑤?一隻眼:指法眼,即能夠觀照事物真相,認識玄如真理的智慧眼光。
譯文 義玄禅師見一個僧人過來,就舉起拂子,僧人禮拜,禅師便打。
又有一個僧人過來,禅師也舉起拂子,僧人不理睬,禅師也打。
又有一個僧人前來參問,禅師也舉起拂子,僧人說:“謝謝和尚指示。
”禅師也打。
一天普化在僧堂前面吃生菜,義玄禅師看見了說:“好像一頭驢。
”普化就學驢叫。
禅師對直歲僧說:“仔細添加草料。
”普化說:“少室山沒人賞識,金陵又再次到來。
臨濟禅師一隻慧眼,到處為人睜開。
” 原典 又雲:“道流,佛法無用功處,隻是平常無事,着衣吃飯,屙矢送尿,困來即卧。
愚人笑我,智乃知焉。
古人雲:‘向外作工夫,總是癡頑漢。
’” 雲:“三乘十二分教,是拭不淨故紙,佛是幻化身,祖是老比丘。
你還是娘生已否?你若求佛,即被佛魔攝;你若求祖,即被祖魔縛。
你若有求皆苦,不如無事。
有一般秃比丘向學人道:佛是究竟①,于三大阿僧祇劫②修行,果滿③始成道。
道流,你若道佛是究竟,緣什麼八十年後向拘屍羅城雙林樹間側卧而死去?佛今何在?明知與我生死不别。
” 注釋 ①?究竟:梵文Uttara的意譯。
意為至極之理。
②?三大阿僧祇劫:阿僧祇劫,意為無數劫。
三大阿僧祇劫,是菩薩成佛的時間。
③?果滿:修行的時間叫“因位”。
依修行之功而得證之位叫“果地”。
此果地為因位之上,所以又叫“果上”。
果上之功德圓滿叫“果滿”。
譯文 義玄禅師又說:“各位學道者,佛法沒有什麼用功之處。
隻是平常沒事,穿衣吃飯,拉屎撒尿,困了就睡。
愚人譏笑我,智者才會理解。
古人說:‘向外在費功夫的,都是
”克符聽後領會了參禅要旨。
原典 僧問:“如何是真佛、真法、真道?乞師開示。
”師曰:“佛者心清淨是,法者心光明是,道者處處無礙淨光是。
三即一,皆是空名而無實有。
如真正作道人,念念心不間斷。
“自達磨大師從西土來,隻是覓個不受人惑底人,後遇二祖,一言便了,始知從前虛用工夫。
山僧今日見處,與祖、佛不别。
若第一句中薦①得,堪與祖、佛為師;若第二句中薦得,堪與人、天為師;若第三句中薦得,自救不了。
” 僧便問:“如何是第一句?”師曰:“三要印開朱點窄,未容拟議主賓分②。
”曰:“如何是第二句?”師曰:“妙解豈容無着問,漚和争負截流機③?”曰:“如何是第三句?”師曰:“但看棚頭弄傀儡,抽牽全借裡頭人④。
”乃曰:“大凡演唱宗乘⑤,一句中須具三玄門⑥,一玄門須具三要,有權有實⑦,有照有用,汝等諸人作麼生會?” 注釋 ①?薦:領悟、省悟、認識。
②?三要印開朱點窄,未容拟議主賓分:此句與後面兩句合起來為“臨濟三句”,即義玄禅師接引學人的三種方法。
三要,指真佛;印開,指開顯佛心印。
三要印開,指一念開悟,真佛具現,而至成佛。
這一句說的是言語以前真實的意味。
③?妙解豈容無着問,漚和争負截流機:此句則是教示第一句真佛具現之絕對解了會得。
這種解了會得系屬絕對,不容有任何方便。
漚和,為梵文Upāya的音譯,意譯“方便”。
截流機,指斷絕煩惱而得解脫;即以各種方便法而求絕對之解脫。
此句即具體說明真佛具現的絕對性。
④?但看棚頭弄傀儡,抽牽全借裡頭人:此句系專對求道者中不通第一句,也不通第二句的鈍根之人而設置的各種方便法門,有如傀儡師所表現出來的各種神頭鬼面。
⑤?演唱宗乘:演唱,布演唱頌;宗乘,各宗所弘揚的宗義和教典。
⑥?玄門:玄妙之法門。
有時也總稱佛法為“玄門”。
⑦?權、實:适于一時機宜的方便法門叫作“權”;究竟不變之法叫作“實”。
譯文 僧人問:“什麼是真佛、真法、真道?請師父給我開導指示。
”義玄禅師說:“佛是指内心的清淨,法是指内心光明,道是指處處都沒有障礙清淨光明。
三者是一個,都隻是空名并沒有實際存在。
如果真正做一個有道的人,時時刻刻心不間斷。
“自達磨大師從西土來這裡隻是想找一個不受人迷惑的人,後來遇到了二祖,一句話就了悟了,才知道從前千百經論注解佛教都是白費功夫。
山僧今天的看法,與佛、祖并沒有差别。
如果從第一句中領悟,可以作為佛、祖的導師;如果從第二句中領悟,可以做人、天的導師;如果從第三句中領悟,自己就救不了自己了。
” 僧人就問:“什麼是第一句?”禅師說:“三要之印打開朱點顯得狹窄,沒等想起議論主賓就已劃分。
”僧人問:“什麼是第二句?”禅師說:“玄妙理解怎能對沒有執着于事物之念産生疑問,漚和方便怎能載起截流機?”僧人問:“什麼是第三句?”禅師說:“隻看棚頭耍弄木偶做戲,抽線牽動全靠裡邊之人。
”于是又說:“大凡弘揚本宗教義,一句當中要具有三玄門,一玄門裡要具有三要,有權宜有實際,有觀照有作用,你們這些人怎麼去理解?” 原典 上堂:“赤肉團上①,有一無位真人②,常從汝等面門出入,未證據者看看。
”時有僧出問:“如何是無位真人?”師下禅床把住雲:“道!道!”其僧拟議,師托開雲:“無位真人是什麼?幹矢橛。
”便歸方丈。
注釋 ①?赤肉團上:肉體之身的上面。
又謂像赤肉團一樣的心上面。
②?無位真人:指不在諸佛之位的赤裸裸的真人,如雲本來面目,也就是人所具有的佛性。
譯文 上堂說:“紅肉團上,有一個無位真人,經常在你們面門出入,沒有印證見到的人看看。
”這時有一個僧人出來問:“什麼是無位真人?”義玄禅師下禅床抓住說:“說!說!”那個僧人剛想說,禅師推開他說:“無位真人是什麼?是幹屎橛。
”說完就回方丈室去了。
原典 師見僧來,舉起拂子,僧禮拜,師便打。
又有僧來,師亦舉拂子,僧不顧,師亦打。
又有僧來參,師舉拂子,僧曰:“謝和尚指示。
”師亦打。
一日,普化①在僧堂前吃生菜,師見雲:“大似一頭驢。
”普化便作驢鳴。
師謂直歲②雲:“細抹草料着。
”普化雲:“少室③人不識,金陵④又再來。
臨濟一隻眼⑤,到處為人開。
” 注釋 ①?普化:唐代禅僧。
生年不詳,卒于公元八六〇年。
日本禅宗支派普化宗之祖。
籍貫、世壽均不詳。
曾師從馬祖門人寶積,密受真訣,深入堂奧。
寶積入寂之後,即遊化到北地鎮州。
②?直歲:直,當值之意。
禅宗寺院中稱一年之間擔任幹事之職務者為“直歲”。
是禅寺六知事之一。
本為接待客僧之職務,但在禅林中則為掌管一切雜事之稱,是一個重要的職務。
原來規定隻擔任一年,故名。
③?少室:少室山之少林寺。
有時也指菩提達磨。
④?金陵:今南京。
⑤?一隻眼:指法眼,即能夠觀照事物真相,認識玄如真理的智慧眼光。
譯文 義玄禅師見一個僧人過來,就舉起拂子,僧人禮拜,禅師便打。
又有一個僧人過來,禅師也舉起拂子,僧人不理睬,禅師也打。
又有一個僧人前來參問,禅師也舉起拂子,僧人說:“謝謝和尚指示。
”禅師也打。
一天普化在僧堂前面吃生菜,義玄禅師看見了說:“好像一頭驢。
”普化就學驢叫。
禅師對直歲僧說:“仔細添加草料。
”普化說:“少室山沒人賞識,金陵又再次到來。
臨濟禅師一隻慧眼,到處為人睜開。
” 原典 又雲:“道流,佛法無用功處,隻是平常無事,着衣吃飯,屙矢送尿,困來即卧。
愚人笑我,智乃知焉。
古人雲:‘向外作工夫,總是癡頑漢。
’” 雲:“三乘十二分教,是拭不淨故紙,佛是幻化身,祖是老比丘。
你還是娘生已否?你若求佛,即被佛魔攝;你若求祖,即被祖魔縛。
你若有求皆苦,不如無事。
有一般秃比丘向學人道:佛是究竟①,于三大阿僧祇劫②修行,果滿③始成道。
道流,你若道佛是究竟,緣什麼八十年後向拘屍羅城雙林樹間側卧而死去?佛今何在?明知與我生死不别。
” 注釋 ①?究竟:梵文Uttara的意譯。
意為至極之理。
②?三大阿僧祇劫:阿僧祇劫,意為無數劫。
三大阿僧祇劫,是菩薩成佛的時間。
③?果滿:修行的時間叫“因位”。
依修行之功而得證之位叫“果地”。
此果地為因位之上,所以又叫“果上”。
果上之功德圓滿叫“果滿”。
譯文 義玄禅師又說:“各位學道者,佛法沒有什麼用功之處。
隻是平常沒事,穿衣吃飯,拉屎撒尿,困了就睡。
愚人譏笑我,智者才會理解。
古人說:‘向外在費功夫的,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