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六祖下第三世

關燈


     譯文 池州南泉院普願禅師,鄭州新鄭人。

    姓王。

    随大隗山大慧禅師學習,在嵩嶽受具足戒。

    開始時學習相部律及律藏。

    後來遊曆各地講法道場,聽過《楞伽經》《華嚴經》之後,又更深入《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精通其中玄妙深奧的義理。

    後來由于參禮馬祖,頓時忘記了這些入道的工具,得以達到自在無礙而又不失正定的自由境界。

     一天在給衆僧盛粥的時候,馬祖問:“桶裡是什麼?”禅師說:“這老漢閉上嘴,竟說出這樣的話!”馬祖便不作聲了。

    從此那些同學沒有人敢向他問難。

     原典 趙州問:“道非物外,物外非道。

    如何是物外道?”師便打。

    州捉住棒雲:“已後莫錯打人!”師曰:“龍蛇易辨,衲子①難瞞。

    ” 注釋 ①?衲子:對參禅僧的稱呼。

    衲,僧服。

     譯文 趙州從谂問:“道不在物外,物外也沒有道。

    那麼什麼是物外之道呢?”普願禅師聽完就打。

    趙州抓住棒子說:“以後不要錯打人了!”禅師說:“龍蛇容易分辨,禅僧卻難以蒙騙。

    ” 原典 師一日問黃檗:“黃金為世界,白銀為壁落,此是什麼人居處?”檗曰:“是聖人居處。

    ”師曰:“更有一人居何國土?”檗乃叉手①立。

    師曰:“道不得,何不問王老師②?”檗卻問:“更有一人居何國土?”師曰:“可惜許③。

    ” 注釋 ①?叉手:禅林禮法之一。

    又稱拱手。

    原為我國俗禮,後為禅門所采用。

     ②?王老師:南泉自指。

    師俗姓王,故稱。

     ③?許:語氣助詞。

     譯文 普願禅師有一天問黃檗希運:“用黃金做世界,用白銀做圍牆,這是什麼人的住處?”黃檗說:“是聖人的住處。

    ”禅師說:“另外有一個人居住在什麼國土?”黃檗拱手站立。

    禅師說:“說不出來,為什麼不問問王老師?”黃檗便問:“還有一個人居住在什麼國土?”禅師說:“可惜啊!” 原典 師問黃檗:“定慧等學,明見佛性,此理如何?”檗曰:“十二時中,不依倚一物。

    ”師曰:“莫是長老①見處麼?”檗曰:“不敢。

    ”師曰:“漿水錢②且置,草鞋錢③教阿誰還?” 注釋 ①?長老:對臘(指出家歲數)德高僧人的尊稱。

    有時也專門用以表示對住持的尊稱。

     ②?漿水錢:飯費。

     ③?草鞋錢:行腳參學的時間和費用。

     譯文 禅師問黃檗:“定慧平等之學,明了認識佛性,這道理是什麼?”黃檗說:“十二個時辰當中,都不依靠任何東西。

    ”禅師說:“這不是長老自己的見解嗎?”黃檗說:“不敢。

    ”禅師說:“茶飯錢暫且不說了,你的草鞋錢叫誰來償還?” 原典 師與歸宗①、麻谷②同去參禮南陽國師,師于路上畫一圓相,曰:“道得即去。

    ”宗便于圓相中坐,谷便作女人拜。

    師曰:“恁麼則不去也。

    ”宗曰:“是什麼心行?”師乃相喚便回,更不去禮國師。

     注釋 ①?歸宗:智常。

     ②?麻谷:寶徹之号。

     譯文 普願禅師同歸宗智常、麻谷寶徹一同去參禮南陽國師,禅師在路上畫了一個圓圈,說:“說得出就去。

    ”歸宗便在圓圈中坐下,麻谷便裝作女人樣子下拜。

    禅師說:“那麼就不去了。

    ”歸宗說:“是什麼心理行為?”禅師于是招呼他們回去,再也不去參禮慧忠國師了。

     原典 師因東西兩堂争貓兒,師遇之,白衆曰:“道得即救取貓兒,道不得即斬卻也。

    ”衆無對,師便斬之。

    趙州自外歸,師舉前語示之,州脫履安頭上而出。

    師曰:“子若在,即救得貓兒也。

    ” 譯文 普願禅師因東西兩堂的僧人争一隻貓,正好遇上,就對衆人說:“說得出就救了這隻貓,說不出就殺掉它。

    ”大家沒話對答,禅師便把貓殺了。

    趙州從谂從外面回來,禅師把上面的事說給他聽,趙州就脫下鞋子放在頭上走了出去。

    禅師說:“當時你要是在場,便救了貓。

    ” 杭州鹽官海昌院齊安國師 原典 僧問大梅①:“如何是西來意?”大梅曰:“西來無意。

    ”師聞乃曰:“一個棺材,兩個死漢。

    ” 注釋 ①?大梅:大梅法常禅師。

     譯文 僧人問大梅法常:“什麼是祖師從西來的旨意?”大梅說:“祖師從西來并沒有什麼旨意。

    ”齊安禅師聽了就說道:“一個棺材,兩個死漢。

    ” 廬山歸宗智常禅師 原典 大愚①一日辭師,師問:“甚處去?”愚曰:“諸方學五味禅②去。

    ”師曰:“諸方有五味禅,我這裡隻有一味禅③。

    ”愚便問:“如何是一味禅?”師便打。

    愚忽然大悟雲:“嗄,我會也。

    ”師雲:“道!道!”愚拟開口,師又打趁出。

    愚後到黃檗,舉前話。

    檗上堂曰:“馬大師出八十四人善知識,問着個個屙漉漉地,隻有歸宗較些子④。

    ” 注釋 ①?大愚:歸宗智常之法嗣。

     ②?五味禅:五種交雜之禅。

    相對于一味禅而言。

    即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最上乘禅五種。

     ③?一味禅:頓悟頓入之禅。

    是相對于分階段的漸進之禅而言。

     ④?較些子:好一些,還算可以。

     譯文 大愚有一天向智常禅師告辭,禅師問:“到什麼地方去?”大愚說:“到各山寺學五味禅去。

    ”禅師說:“各山門有五味禅,我這裡卻隻有一味禅。

    ”大愚就問:“什麼是一味禅?”禅師聽了便打。

    大愚忽然大為開悟說:“嗄,我會了。

    ”禅師說:“講!講!”大愚剛要開口,禅師又把他打了出去。

    大愚後來到了黃檗那裡,說起這段話。

    黃檗上堂對大家說:“馬大師門下出了八十四個有智慧見識的人,被有道者問起來個個尿褲子,隻有歸宗智常強一些。

    ” 明州大梅山法常禅師 原典 夾山①與定山②同行,言話次,定山曰:“生死中無佛,即無生死。

    ”夾山曰:“生死中有佛,即不迷生死。

    ”互相不肯,同上山見師。

    夾山便舉,問:“未審二人見處,那個較親?”師曰:“一親一疏。

    ”夾山複問:“那個親?”師曰:“且去,明日來。

    ”夾山明日再上問,師曰:“親者不問,問者不親。

    ” 注釋 ①?夾山:夾山(今湖南石頭縣一帶)大同院開創者善會禅師。

     ②?定山:神英禅師。

     譯文 夾山善會與定山神英同行,說話間,定山說:“生死中沒有佛,就沒有生死。

    ”夾山說:“生死當中有佛,就不迷惑于生死。

    ”兩人都說對方不對,一同上山來見法常禅師。

    夾山舉出上面的話題,問道:“不知道我們兩個人的見解,哪個比較接近?”禅師說:“一個近一個遠。

    ”夾山又問:“哪個接近?”禅師說:“你們先下去吧,明天來再說。

    ”夾山第二天又上前問,禅師說:“近者不問,問者不近。

    ” 幽州盤山寶積禅師 原典 幽州①寶積禅師,因于市肆行,見一客人買豬肉,語屠家曰:“精底割一斤來。

    ”屠家放下刀,叉手曰:“長史②,那個不是精底?”師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