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六祖下第三世

關燈
洪州百丈山懷海禅師 原典 洪州①百丈山②懷海禅師,福州長樂③人,王氏子。

    兒時随母入寺拜佛,指佛像問母曰:“此為誰?”母曰:“佛也。

    ”師曰:“形容與人無異,我後亦當作佛。

    ”歲④離塵⑤,三學⑥該練。

    參馬大師為侍者。

    檀越⑦每送齋飯來,師才揭開盤蓋,馬大師便拈起一片胡餅⑧,示衆,雲:“是什麼?”每每如此。

     經三年,一日侍馬祖行次,見一群野鴨飛過。

    祖曰:“是什麼?”師曰:“野鴨子。

    ”祖曰:“甚處去也?”師曰:“飛過去也。

    ”祖遂把師鼻扭,負痛失聲。

    祖曰:“又道飛過去也!”師于言下有省,卻歸侍者寮,哀哀大哭。

    同事問曰:“汝憶父母耶?”師曰:“無。

    ”曰:“被人罵耶?”師曰:“無。

    ”曰:“哭作什麼?”師曰:“我鼻孔被大師扭得痛不徹。

    ”同事曰:“有甚因緣不契?”師曰:“汝問取和尚去。

    ”同事問大師曰:“海侍者有何因緣不契,在寮中哭,告和尚為某甲說。

    ”大師曰:“是伊會也,汝自問取他。

    ”同事歸寮曰:“和尚道汝會也,教我自問汝。

    ”師乃呵呵大笑。

    同事曰:“适來哭,如今為甚卻笑?”師曰:“适來哭,如今笑。

    ”同事罔然。

     次日,馬祖升座,衆才集,師出卷卻席,祖便下座。

    師随至方丈。

    祖曰:“我适來未曾說話,汝為甚便卷卻席?”師曰:“昨日被和尚扭得鼻頭痛。

    ”祖曰:“汝昨日向甚處留心?”師曰:“鼻頭今日又不痛也。

    ”祖曰:“汝深明昨日事。

    ”師作禮而退。

     注釋 ①?洪州:故治即今江西南昌市。

     ②?百丈山:大雄山,在今江西省奉新縣。

     ③?長樂:今福建省長樂市。

     ④歲:男女未成年叫。

     ⑤?離塵:出家為僧。

     ⑥?三學:戒、定、慧。

     ⑦?檀越:梵語,意即施主。

     ⑧?胡餅:燒餅。

    因其制法來自胡地,故名。

     譯文 洪州百丈山懷海禅師,福州長樂縣人,姓王。

    童年跟随母親去佛寺拜佛,指着佛像問母親說:“這是誰?”母親說:“是佛。

    ”禅師說:“樣子和人沒有什麼區别,我以後也要做佛。

    ”少年時就離俗出家,戒、定、慧三學無不精通。

    參見馬大師,作為大師的侍者。

    施主每次送齋飯來,禅師剛一揭開盤蓋,馬大師就拈起一塊胡餅,出示給大家看,說:“是什麼?”每每這樣。

     過了三年,一天正在侍候馬祖的時候,看到一群野鴨子從天上飛過。

    馬祖問:“是什麼?”禅師說:“野鴨子。

    ”馬祖說:“哪裡去了?”禅師說:“飛過去了。

    ”馬祖便擰住禅師的鼻子扭,疼得他叫出聲來。

    馬祖說:“再說飛過去了!”禅師一聽有所省悟,卻回到侍者寮,哀聲痛哭。

    同學問道:“你想父母了嗎?”禅師說:“沒有。

    ”同學說:“是被人罵了?”禅師說:“沒有。

    ”同學說:“那麼你哭做什麼?”禅師說:“我鼻孔被馬大師擰得疼個沒完。

    ”同學問:“有什麼機緣不契合嗎?”禅師說:“你問和尚去。

    ”同學去問大師說:“懷海侍者有什麼機緣不契合,他在寮房中哭,請和尚給我說說。

    ”大師說:“是他已經領悟了,你自己去問他。

    ”同學回到寮房說:“和尚說你領悟了,叫我自己來問你。

    ”禅師于是呵呵大笑。

    同學問:“剛才還在哭,現在怎麼又笑了?”禅師說:“剛才哭,現在笑。

    ”同學迷惑不解。

     第二天,馬祖登上法座,衆人剛剛聚集,禅師就出來把席子卷了起來,馬祖便下了座位。

    禅師随馬祖來到方丈,馬祖說:“我剛才沒有說話,你為什麼把坐席給卷了?”禅師說:“昨天被和尚擰得我鼻尖痛。

    ”馬祖說:“你昨天往什麼地方留心?”禅師說:“鼻尖今天又不疼了。

    ”馬祖說:“你很明白了昨天的事情。

    ”禅師行禮退出。

     原典 師再參侍立次,祖目視繩床角拂子。

    師曰:“即此用?離此用?”祖曰:“汝向後開兩片皮①,将何為人?”師取拂子豎起。

    祖曰:“即此用?離此用?”師挂拂子于舊處,祖振威一喝,師直得三日耳聾。

     未幾,住大雄山,以所處岩巒峻極,故号“百丈”。

    四方學者麏至。

    一日謂衆曰:“佛法不是小事。

    老僧昔被馬大師一喝,直得三日耳聾。

    ”黃檗聞舉,不覺吐舌。

    師曰:“子已後莫承嗣馬祖去麼?”檗曰:“不然。

    今日因和尚舉,得見馬祖大機之②用,然且不識馬祖。

    若嗣馬祖,已後喪我兒孫③。

    ”師曰:“如是,如是。

    見與師齊,減師半德;見過于師,方堪傳授。

    子甚有超師之見。

    ”檗便禮拜。

     注釋 ①?兩片皮:指嘴。

     ②“之”,原注雲“應作大”。

     ③?喪我兒孫:比喻喪失法嗣。

     譯文 禅師再一次參問侍立時,馬祖用眼睛看着繩床角上的拂子。

    禅師說:“接近它用?還是離開它用?”馬祖說:“你今後開兩片皮,将怎樣做人?”禅師取下拂子豎起來。

    馬祖說:“接近它用?離開它用?”禅師把拂子挂回原處,馬祖振起雄威大喝一聲,禅師直覺得三天耳朵發聾。

     不久,去住大雄山,由于那個地方山岩高峻陡峭,所以号稱“百丈”。

    四面八方的學道者蜂擁而至。

    一天對衆人說:“佛法可不是小事。

    老僧當年被馬大師一喝,直覺得三天耳朵發聾。

    ”黃檗希運聽他這麼一學,不禁吐出舌頭。

    禅師說:“你以後不去繼承馬祖去嗎?”黃檗說:“不是。

    今天通過和尚這麼一學,得以見到馬祖的大機大用,然而我且無法認識馬祖的全貌。

    如果做馬祖的繼承人,以後會喪掉我的兒孫。

    ”禅師說:“是這樣,是這樣。

    見解和師父平行,就會減去師父一半的德行;見解超過師父,才可以弘揚傳授。

    你很有超越師父的見解。

    ”黃檗行禮拜謝。

     原典 住後,馬師寄三甕醬至,師集衆上堂,開書了,拈拄杖指甕曰:“道得即不打破,道不得即打破。

    ”衆無語,師打破,歸方丈。

     馬祖一日問師:“什麼處來?”師曰:“山後來。

    ”祖曰:“逢着一人麼?”曰:“不逢着。

    ”祖曰:“為什麼不逢着?”曰:“若逢着即舉似和尚。

    ”祖曰:“什麼處得這消息來?”曰:“某甲罪過。

    ”祖曰:“卻是老僧罪過。

    ” 有僧哭入法堂①來,師曰:“作麼?”曰:“父母俱喪,請師選日。

    ”師曰:“明日來一時埋卻。

    ” 注釋 ①?法堂:演說大法之堂。

     譯文 過了一段時候,馬大師寄來三壇醬來,懷海禅師召集大家上堂,打開了信,拿着拄杖指着壇子說:“有個說法就不打破,說不出來就打破。

    ”大家都無言以對,禅師将壇子打碎以後,便回方丈。

     馬祖有一天問懷海禅師說:“從什麼地方來?”禅師說:“山後面來。

    ”馬祖說:“遇到一個人了嗎?”禅師說:“沒有遇到。

    ”馬祖說:“為什麼沒遇到?”回答說:“如果遇到了就講給您聽了。

    ”馬祖問:“從什麼地方得這個消息來?”禅師說:“這是我的罪過。

    ”馬祖說:“倒是我的罪過。

    ” 有個僧人哭着進法堂來,懷海禅師說:“怎麼了?”僧人說:“父母都死了,請師父選個日子。

    ”禅師說:“明天來了一起埋了。

    ”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