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六祖下第二世

關燈
江西馬祖道一禅師 原典 江西道一禅師,漢州什邡縣①人。

    姓馬氏,故俗稱“馬祖”,或雲“馬大師”。

    容貌奇異,牛行虎視,引舌過鼻,足下有二輪文。

    幼歲于本邑羅漢寺出家,受具于渝州②圓律師。

     開元中,習定③于衡嶽,遇讓和尚發明大事④。

    同參六人,唯師密授心印⑤。

    始居建陽⑥佛迹嶺,遷于臨川⑦,次至南康龔公山⑧。

    大曆⑨中,連帥⑩路嗣恭請師開法?,四方學者雲集座下。

     注釋 ①?漢州什邡縣:漢州,漢洛縣地,屬廣漢郡,唐時置州,後改廣漢縣,即今四川省廣漢市。

    什邡縣即今廣漢縣,故治在今廣漢縣南。

     ②?渝州:今重慶。

     ③?習定:學習禅法。

     ④?大事:轉迷開悟。

     ⑤?心印:又作佛心印。

    禅宗認為依語言文字無法表現之佛陀自内證,稱為佛心。

    其所證悟之真理,如世間之印形決定不變,故稱為心印。

    不依文字即可見性(悟自己之本性)稱為傳心印。

     ⑥?建陽:縣名,屬福建省。

     ⑦?臨川:縣名,屬江西省。

     ⑧?龔公山:在江西贛縣北三十裡,過去隐士龔毫栖隐于此,故名。

     ⑨?大曆:唐代宗年号,公元七六六—七七九年。

     ⑩?連帥:古時十國諸侯之長叫連帥。

    唐代多指觀察使、按察使。

     ??開法:意為教法開始。

     譯文 江西馬祖道一禅師,漢州什邡縣人。

    姓馬,因此俗稱為“馬祖”,或稱他“馬大師”。

    他的容貌奇怪特異,走路像牛一樣穩重,看物像虎一樣有神,伸出舌頭可以超過鼻子,腳下有兩個圓形花紋。

    幼年時期在本州羅漢寺出家,由渝州圓律師授予他具足戒。

     開元年間,在南嶽衡山學習禅法,蒙懷讓禅師開導得以發現佛性。

    同時參學的六人當中,隻有道一禅師被秘密授予心印。

    開始居住在建陽佛迹嶺,又遷往臨川,後又到南康龔公山。

    唐代宗大曆年間,觀察使路嗣恭請道一禅師開始教法,從此四面八方的學道者紛紛雲集到大師的法座之下。

     原典 僧問:“和尚為什麼說即心即佛①?”曰:“為止小兒啼。

    ”曰:“啼止時如何?”師曰:“非心非佛。

    ”曰:“除此二種人來,如何指示?”師曰:“向伊道不是物。

    ”曰:“忽遇其中人來時如何?”曰:“且教伊體會大道。

    ” 注釋 ①?即心即佛:又叫即心是佛、即心成佛。

    意思是說是心即是佛。

     譯文 有僧人問:“和尚為什麼說心就是佛?”道一禅師說:“為了制止小孩哭泣。

    ”僧人問:“哭聲停止時怎樣?”禅師說:“不是心也不是佛。

    ”僧人問:“除了這兩種人來,又怎樣指示呢?”禅師說:“跟他說不是物。

    ”僧人問:“忽然遇到其中的人來時怎麼樣?”禅師說:“姑且教他體會大道佛法。

    ” 原典 僧參次,師乃畫一圓相雲:“入也打,不入也打。

    ”僧才入,師便打。

    僧雲:“和尚打某甲①不得。

    ”師靠拄杖休去。

     注釋 ①?某甲:人名的代稱。

    此處是自稱。

     譯文 僧人參問的時候,道一禅師便畫一個圓圈說:“進去也打,不進去也打。

    ”僧人剛進去,禅師就打。

    僧人說:“和尚不能打我。

    ”禅師靠着拄杖不作聲了。

     原典 問:“如何是西來意①?”師便打,曰:“我若不打汝,諸方笑我也。

    ” 注釋 ①?西來意:祖師西來意。

    禅宗初祖達磨從西方(印度)來東土(中國)傳授道法的旨意,也就是禅宗旨意。

    這是學禅之人首先關心的,所以常常問及這一問題。

     譯文 有人問:“什麼是達磨大師從西土來中國傳授的旨意?”道一禅師就打他,說:“我要是不打你,各山頭的禅師就笑話了。

    ” 原典 問:“如何得合道?”師曰:“我早不合道。

    ” 百丈①問:“如何是佛法旨趣?”師曰:“正是汝放身命處。

    ” 注釋 ①?百丈:百丈懷海。

     譯文 有人問:“怎樣才能合乎道?”道一禅師說:“我早就不合道了。

    ” 百丈懷海問:“什麼是佛法的旨趣呢?”道一禅師說:“正是你放棄身家性命之處。

    ” 原典 洪州廉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