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水喻經——尊者解說五除惱,拯救衆生不恚惱
關燈
小
中
大
言亂語,不說誠實清淨之話,但其身卻做清淨的行為,就不要去想他口上在胡言亂語,不說誠實清淨之話,要想他是身做清淨的行為。
有智慧的人見了,假設生氣發怒,就應該這麼除去。
“諸位賢者,如果有一個人,身做不淨的行為,口上又胡言亂語,不說誠實清淨之語,隻是心意還稍有一點兒清淨,沒有太多妄想雜念,有智慧的人見了,假設生氣發怒了,那麼應該怎麼清除掉呢?諸位賢者,就像大路中有牛的腳印,裡面有水。
如果有一個人來,他又熱又悶,心煩意亂,而且又饑又渴,非常疲勞,被熱風逼着,他心中想道:這大路隻有那牛的腳印中有一點兒水,我如果以手去用樹葉捧起來喝,那就把水給擾渾了,就不能消除我的悶熱煩惱、饑渴疲乏。
我不如跪下,用手和膝蓋趴在地上,用口去喝水。
于是他就長跪下去,手和膝都趴在地上,用口去喝水。
立刻他就消除了躁熱煩悶、饑渴疲乏。
諸位賢者,就是像這樣,如果有一個人,身做不淨的行為,口上又胡言亂語,不說誠實清淨之語,隻是心意還稍有一點兒清淨,沒有太多妄想雜念,就不要老去想他是身做不淨的行為,口上又胡言亂語,應該想到他的心意還稍有一點兒清淨,沒有太多的妄想雜念。
諸位賢者,有智慧的人見了,假設生氣發怒了,就應該這麼除去。
“諸位賢者,如果有一個人,身做不淨的行為,口上又胡言亂語,心中還充滿了種種妄想雜念,有智慧的人見了,假設生氣發怒了,應該如何除去呢?諸位賢者,就像有個人長途跋涉,半路上病了,極為疲乏,萎靡不振,孤獨一人,無伴無侶,且又前不着村,後不着店的。
如果有人來了,停在一邊,見這個遠行者長途跋涉,半路病了,極為疲乏,萎靡不振,孤獨一人,無伴無侶,且又前不着村,後不着店的。
如果能有一個人幫助他,把他從荒野之中帶到村子裡,給他吃好的湯藥,美食佳肴,治療護理,調養将息,那麼,這個人的病就一定會好。
這就是說,那個人對這個病人,極有同情憐愍之心。
諸位賢者,就是像這樣,如果有一個人,身做不淨的行為,口上又是胡言亂語,心中還充滿了種種妄想雜念,有智慧的人見了,心中這樣想道:這位賢者因為身做不淨的行為,口上又是胡言亂語,心中還充滿了種種妄想雜念,身死命終就會投生惡處,到地獄裡去。
如果這位賢者能交上善于引導人走上菩提之道的好朋友,徹底抛棄身、口、意的不淨之行,修習身、口、意的清淨之行。
如此,這位賢者因為身、口、意全部清淨,身死命終一定會往生善處,升到天上。
這就是說那位賢者對這位賢者充滿了憐愍慈悲之心。
有智慧的人見了,假如生氣發怒了,就應該這麼除去。
“諸位賢者,如果有一個人,身、口、意全都清淨無穢,有智慧的人見了,假如生氣發怒了,應該如何除去呢?就像離村外不遠有一個很好的水池,池水又清又美,水面又平又滿,岸邊綠草蒼翠,四周鮮花碧樹。
如果有一個人來到,他渾身熱極,心中煩悶,又饑又渴,又累又乏,被熱風逼着,他來到池邊,脫下衣服,扔在岸上,立刻跳入水中,他在水裡痛快地洗着,除去了全身的暑熱、煩悶、饑渴、疲乏。
諸位賢者,就是像這樣,如果有一個人身、口、意全都清淨無穢,常當思惟他的身、口、意全部清淨無穢,有智慧的人見了,假如生氣發怒了,就應該這麼除去。
諸位賢者,我以前講過五除惱法的,所以現在又說。
” 尊者舍利弗就是這麼說的,衆位比丘聽了,高高興興地遵守奉行。
有智慧的人見了,假設生氣發怒,就應該這麼除去。
“諸位賢者,如果有一個人,身做不淨的行為,口上又胡言亂語,不說誠實清淨之語,隻是心意還稍有一點兒清淨,沒有太多妄想雜念,有智慧的人見了,假設生氣發怒了,那麼應該怎麼清除掉呢?諸位賢者,就像大路中有牛的腳印,裡面有水。
如果有一個人來,他又熱又悶,心煩意亂,而且又饑又渴,非常疲勞,被熱風逼着,他心中想道:這大路隻有那牛的腳印中有一點兒水,我如果以手去用樹葉捧起來喝,那就把水給擾渾了,就不能消除我的悶熱煩惱、饑渴疲乏。
我不如跪下,用手和膝蓋趴在地上,用口去喝水。
于是他就長跪下去,手和膝都趴在地上,用口去喝水。
立刻他就消除了躁熱煩悶、饑渴疲乏。
諸位賢者,就是像這樣,如果有一個人,身做不淨的行為,口上又胡言亂語,不說誠實清淨之語,隻是心意還稍有一點兒清淨,沒有太多妄想雜念,就不要老去想他是身做不淨的行為,口上又胡言亂語,應該想到他的心意還稍有一點兒清淨,沒有太多的妄想雜念。
諸位賢者,有智慧的人見了,假設生氣發怒了,就應該這麼除去。
“諸位賢者,如果有一個人,身做不淨的行為,口上又胡言亂語,心中還充滿了種種妄想雜念,有智慧的人見了,假設生氣發怒了,應該如何除去呢?諸位賢者,就像有個人長途跋涉,半路上病了,極為疲乏,萎靡不振,孤獨一人,無伴無侶,且又前不着村,後不着店的。
如果有人來了,停在一邊,見這個遠行者長途跋涉,半路病了,極為疲乏,萎靡不振,孤獨一人,無伴無侶,且又前不着村,後不着店的。
如果能有一個人幫助他,把他從荒野之中帶到村子裡,給他吃好的湯藥,美食佳肴,治療護理,調養将息,那麼,這個人的病就一定會好。
這就是說,那個人對這個病人,極有同情憐愍之心。
諸位賢者,就是像這樣,如果有一個人,身做不淨的行為,口上又是胡言亂語,心中還充滿了種種妄想雜念,有智慧的人見了,心中這樣想道:這位賢者因為身做不淨的行為,口上又是胡言亂語,心中還充滿了種種妄想雜念,身死命終就會投生惡處,到地獄裡去。
如果這位賢者能交上善于引導人走上菩提之道的好朋友,徹底抛棄身、口、意的不淨之行,修習身、口、意的清淨之行。
如此,這位賢者因為身、口、意全部清淨,身死命終一定會往生善處,升到天上。
這就是說那位賢者對這位賢者充滿了憐愍慈悲之心。
有智慧的人見了,假如生氣發怒了,就應該這麼除去。
“諸位賢者,如果有一個人,身、口、意全都清淨無穢,有智慧的人見了,假如生氣發怒了,應該如何除去呢?就像離村外不遠有一個很好的水池,池水又清又美,水面又平又滿,岸邊綠草蒼翠,四周鮮花碧樹。
如果有一個人來到,他渾身熱極,心中煩悶,又饑又渴,又累又乏,被熱風逼着,他來到池邊,脫下衣服,扔在岸上,立刻跳入水中,他在水裡痛快地洗着,除去了全身的暑熱、煩悶、饑渴、疲乏。
諸位賢者,就是像這樣,如果有一個人身、口、意全都清淨無穢,常當思惟他的身、口、意全部清淨無穢,有智慧的人見了,假如生氣發怒了,就應該這麼除去。
諸位賢者,我以前講過五除惱法的,所以現在又說。
” 尊者舍利弗就是這麼說的,衆位比丘聽了,高高興興地遵守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