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喻經——無量善法中,不放逸為本
關燈
小
中
大
原典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有無量善法可得,彼一切以不放逸①為本,不放逸為習②,因不放逸生,不放逸為首。
不放逸者于諸善法為最第一。
猶作田業,彼一切因地、依地、立地,得作田業,如是若有無量善法可得,彼一切以不放逸為本,不放逸為習,因不放逸生,不放逸為首。
不放逸者于諸善法為最第一。
猶種子,村及與鬼村,百谷藥木得生長養。
彼一切因地、依地、立地,得生長養。
“如是若有無量善法可得,彼一切以不放逸為本,不放逸為習,因不放逸生,不放逸為首。
不放逸者于諸善法為最第一。
猶諸根香,沉香為第一。
猶諸樹香,赤栴檀③為第一。
猶諸水華,青蓮華④為第一。
猶諸陸華,須摩那華⑤為第一。
猶諸獸迹,彼一切悉入象迹中,象迹盡攝,彼象迹者為最第一,謂廣大故。
如是若有無量善法可得,彼一切以不放逸為本,不放逸為習,因不放逸生,不放逸為首。
不放逸者于諸善法為最第一。
猶諸獸中,彼獅子王為最第一。
猶如列陣共鬥戰時,唯要誓為第一。
猶樓觀椽,彼一切皆依承椽梁立,承椽梁承椽梁皆攝持之,承椽梁者為最第一,謂盡攝故。
“如是若有無量善法可得,彼一切以不放逸為本,不放逸為習,因不放逸生,不放逸為首。
不放逸者于諸善法為最第一。
猶如諸山,須彌山王為第一。
猶如諸泉,大海攝水,大海為第一。
猶諸大身,阿須羅⑥王為第一。
猶諸瞻待⑦,魔王為第一。
猶諸行欲,頂生王⑧為第一。
猶如諸小王,轉輪王⑨為第一。
猶如虛空諸星宿,月殿為第一。
猶諸彩衣,白練為第一。
猶諸光明,慧光明為第一。
猶如諸衆生,如來弟子第一。
猶如諸法,有為及無為,愛盡、無欲、滅盡、涅槃為第一。
猶諸衆生,無足、二足、四足、多足,色、無色、有想、無想,乃至非有想非無想⑩,如來于彼為極第一,為大,為上,為最,為勝,為尊,為妙。
猶如因牛有乳,因乳有酪,因酪有生酥,因生酥有熟酥,因熟酥有酥精,酥精為第一,為大,為上,為最,為勝,為尊,為妙。
如是若有諸衆生,無足、二足,四足、多足,色、無色、有想、無想,乃至非有想非無想,如來于彼為極第一,為大,為上,為最,為勝,為尊,為妙。
”于是世尊說此頌曰: 若有求财物,極好轉增多。
稱譽不放逸,事無事慧說。
有不放逸者,必取二俱義。
即此世能獲,後世亦複得。
雄猛觀諸義,慧者必解脫。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選自《中阿含經》卷三十四《大品·喻經》第二十五) 注釋 ①不放逸:專注一心修習種種善法。
《俱舍論》卷四:“不放逸者,修諸善法,離諸不善法。
” ②習:因、緣,可譯作“原因”“因緣”。
③栴檀:也稱“檀香”,樹名。
産于印度、馬來半島等熱帶地區。
木質堅硬,有香氣。
④青蓮華:印度人一般把“蓮華”分成青、黃、赤、白四種。
青蓮華稱“優缽羅”(梵語Utpala),其葉修廣,青白分明。
佛教多将其譬為佛眼。
⑤須摩那華:花名,也作“修摩那”“蘇摩那”等(梵語Sumanā)。
色黃白,有香氣。
⑥阿須羅:梵文Asura的音譯,多作“阿修羅”,天龍八部之一,六道之一。
本為古印度神話中的一種惡神,常與天神戰鬥。
佛教沿用其說。
⑦瞻待:經本作“瞻侍”,據其注可作“瞻待”,故改。
瞻待蓋“旃陀羅”的誤稱。
旃陀羅(梵文Candāla),意譯為屠者、惡人。
為屠夫之類,也可謂專門殺人的獄卒。
⑧頂生王:據《頂生王經》,頂生王在征服四天下之後,又上忉利天欲害帝釋而己代之。
不成後又還下地,因病而死。
⑨轉輪王:本為古印度神話中的“聖王”,因手持輪寶而得名。
此王即位,自天感得輪寶,他轉輪寶而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有無量善法可得,彼一切以不放逸①為本,不放逸為習②,因不放逸生,不放逸為首。
不放逸者于諸善法為最第一。
猶作田業,彼一切因地、依地、立地,得作田業,如是若有無量善法可得,彼一切以不放逸為本,不放逸為習,因不放逸生,不放逸為首。
不放逸者于諸善法為最第一。
猶種子,村及與鬼村,百谷藥木得生長養。
彼一切因地、依地、立地,得生長養。
“如是若有無量善法可得,彼一切以不放逸為本,不放逸為習,因不放逸生,不放逸為首。
不放逸者于諸善法為最第一。
猶諸根香,沉香為第一。
猶諸樹香,赤栴檀③為第一。
猶諸水華,青蓮華④為第一。
猶諸陸華,須摩那華⑤為第一。
猶諸獸迹,彼一切悉入象迹中,象迹盡攝,彼象迹者為最第一,謂廣大故。
如是若有無量善法可得,彼一切以不放逸為本,不放逸為習,因不放逸生,不放逸為首。
不放逸者于諸善法為最第一。
猶諸獸中,彼獅子王為最第一。
猶如列陣共鬥戰時,唯要誓為第一。
猶樓觀椽,彼一切皆依承椽梁立,承椽梁承椽梁皆攝持之,承椽梁者為最第一,謂盡攝故。
“如是若有無量善法可得,彼一切以不放逸為本,不放逸為習,因不放逸生,不放逸為首。
不放逸者于諸善法為最第一。
猶如諸山,須彌山王為第一。
猶如諸泉,大海攝水,大海為第一。
猶諸大身,阿須羅⑥王為第一。
猶諸瞻待⑦,魔王為第一。
猶諸行欲,頂生王⑧為第一。
猶如諸小王,轉輪王⑨為第一。
猶如虛空諸星宿,月殿為第一。
猶諸彩衣,白練為第一。
猶諸光明,慧光明為第一。
猶如諸衆生,如來弟子第一。
猶如諸法,有為及無為,愛盡、無欲、滅盡、涅槃為第一。
猶諸衆生,無足、二足、四足、多足,色、無色、有想、無想,乃至非有想非無想⑩,如來于彼為極第一,為大,為上,為最,為勝,為尊,為妙。
猶如因牛有乳,因乳有酪,因酪有生酥,因生酥有熟酥,因熟酥有酥精,酥精為第一,為大,為上,為最,為勝,為尊,為妙。
如是若有諸衆生,無足、二足,四足、多足,色、無色、有想、無想,乃至非有想非無想,如來于彼為極第一,為大,為上,為最,為勝,為尊,為妙。
”于是世尊說此頌曰: 若有求财物,極好轉增多。
稱譽不放逸,事無事慧說。
有不放逸者,必取二俱義。
即此世能獲,後世亦複得。
雄猛觀諸義,慧者必解脫。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選自《中阿含經》卷三十四《大品·喻經》第二十五) 注釋 ①不放逸:專注一心修習種種善法。
《俱舍論》卷四:“不放逸者,修諸善法,離諸不善法。
” ②習:因、緣,可譯作“原因”“因緣”。
③栴檀:也稱“檀香”,樹名。
産于印度、馬來半島等熱帶地區。
木質堅硬,有香氣。
④青蓮華:印度人一般把“蓮華”分成青、黃、赤、白四種。
青蓮華稱“優缽羅”(梵語Utpala),其葉修廣,青白分明。
佛教多将其譬為佛眼。
⑤須摩那華:花名,也作“修摩那”“蘇摩那”等(梵語Sumanā)。
色黃白,有香氣。
⑥阿須羅:梵文Asura的音譯,多作“阿修羅”,天龍八部之一,六道之一。
本為古印度神話中的一種惡神,常與天神戰鬥。
佛教沿用其說。
⑦瞻待:經本作“瞻侍”,據其注可作“瞻待”,故改。
瞻待蓋“旃陀羅”的誤稱。
旃陀羅(梵文Candāla),意譯為屠者、惡人。
為屠夫之類,也可謂專門殺人的獄卒。
⑧頂生王:據《頂生王經》,頂生王在征服四天下之後,又上忉利天欲害帝釋而己代之。
不成後又還下地,因病而死。
⑨轉輪王:本為古印度神話中的“聖王”,因手持輪寶而得名。
此王即位,自天感得輪寶,他轉輪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