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彌陀經分段正義

關燈
往不往也,此全在氣味程度意境之相合,能合則雖不往而亦往矣,不能合者,則空願又有何補,必焉持名以助之,克期求證如第七分也。

     又舍利弗,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諸菩薩衆,亦複如是。

    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衆生生者,皆是阿鞞跋緻。

    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

     七、應當發願持名往生分 此等事業,何等廣博偉大,豈能草草成就!雖人人有分,而人人自棄,不依佛旨,又當奈何!能自深信決定向上一路者,善根也,值佛聞法,肯一心苦行,一日不成則七日,一七不成則七七,于此七日中,不知何日忽而證入不亂境界,漸入于打成一片之境,于是久久緣熟,一日至七日,無一日不如是心定矣,所謂三月不違仁,此因緣也。

    二者相合福德成就,必具勝緣,少且不足,至于臨終十念必具有前緣,蓋早已厭棄娑婆,絕無二念,除了生西,絕無二路,則一念已足矣。

    倘發願不切,持名不誠,目前一心常亂,臨時不免颠倒。

    佛之為此言者,表因地法行,果地圓成也,非定示一生前死後也。

    世人于我見是利等句,歡喜要聽,獨于一心不亂句之辦法,及第十分佛說五個難字,反忽略過去,務以十念尚可往生為之巧護,夫方便誘進,原屬慈悲,不知另有劣慧衆生,受其姑息,謂種善根則可矣,能否往生,當問行者自己。

    如何問法,則問平時意境,是否能超然解脫,七日中能否如是一片把個主要物拿住,始蒙西方佛來護念,與諸上善人俱矣。

     舍利弗,衆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衆,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衆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八、十方有佛同此勸信護念分 此分表西方與十方,一門與普門互攝之妙,但能互攝之主要物。

    果何物乎?曰此不亂心也,所護念經者,非此千餘言之文字彌陀經也,乃十方恒沙諸佛所同證者也。

    十方佛各各四布,遍照十萬億佛土,光光互攝,融入一佛性海,此彌陀而毗盧也,此分重在亦有,各于其國,廣長,遍覆,當信是,不可思議,所護念經等字眼,一一體味其意境,其中尤妙在隐一同字,若我心與十方諸佛同印,則定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于無上菩提,至此方是善根福德因緣具足,如是廣大法門,非發廣大心,具無量法器者,難與言也。

    佛轉說此一段,亦金剛經以十方虛空喻大心之意,又恐貪執一方,自小其志趣,是為最上乘者說,蓋四十九年中,佛之慈度,惟去我執,今貪執西方者,亦非佛之旨也,信心願力,固不可不堅,西方十方,義不可不圓,圓觀則義無不通,理達則見無不淨,三世諸佛,都一鼻孔出氣,豈十方而不同護念也哉!其言十方有佛者,不欲執于一方也,以各有因緣也,其言廣長舌相說誠實言者,法之廣大也,入佛之正宗也。

    一切唯心,心念于魔則魔,于佛則佛,故淨土者,修行人果地功德成就之總稱也,無論此方十方,此法彼法,歸根總在信受勿疑,決可成就,蓋自淨其土,法最圓滿廣大,心與佛會,決定得受護念,讀經者勿拘于文字可也,能明自性之彌陀,則知所護念者矣。

     舍利弗,如我今者,贊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

    汝等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