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彌陀經分段正義

關燈
白光,微妙香潔。

    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四、彼土依報妙音功德莊嚴分 極樂世界者,心極樂也,但又何可廢色聲耶?惟不著于相,不為聲色所縛,得大自在之極樂耳。

    此分由有相,漸入虛靈境界,而仍不離有為之供養,有相之莊飾,若與共命也。

    至于表性,則一切物皆不離自性,自性清淨中斷無善惡交萦之理,更安有惡道之名哉?正以法身成就,随境無不怡然自樂。

    雖聞鳥鳴莺莺,亦若念念在佛,意境已高,三十七助道品中,正從五根五力七菩提八聖道分一切處著力,何得再将前四分十二品加入,回頭倒修之理!故法音宣流者,自然而變化者也,非彼佛必再演此幻法以迷人也。

    且能往生彼土者,亦即同是彌陀德性者也。

    密宗彌陀有四義,其第四義即一切衆生自性彌陀也。

    未往生之衆生,尚得同具,況已生者乎。

    故欲發心往生者,切勿自欺以欺人,自問果能以一念清淨否,于世無诤,于法淨信否,念佛法僧,果能自然否。

    苟存一分功利,即着一分我見,生前既未成就,死後安得往生。

    音者,耳也,自問其心也。

    經過此關,然後再言往生入正報之理。

     又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

    其土衆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衆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

    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複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衆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

    其土衆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

    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衆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

    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五、彼土正報法性功德莊嚴分 此分言彼佛法性之功德,光明照十方,是其用,壽命無量,是其體。

    此當分對言之,前雲佛有五土,自然同具五智,在人,本我自性為毗盧,一門也,對各方,為普門也,此佛土,釋迦為毗盧,一門也,對他世界,為普門也,彼土亦由是,阿彌陀,在西方本身為毗盧,一門也,而對十方國,光明遍照,普門也,佛土與佛土,一普互攝,則我與彌陀,亦屬一普互攝,隻緣衆生體同用異,不能起用耳。

    今修淨業者,不先明此理,則彼佛處空行來接,而我難與相合,又将如何往生耶?密宗雙身法用意,即我與佛,神交意會,無分彼此也。

    口持阿彌陀名者,名其本身也。

    号為阿彌陀者,意中念念想見其光明遍照無遺,我亦同此受攝也。

    以用在前而體在後者,非倒置也,欲行者先作觀想,思惟敬仰之切,而持名為有用耳。

    此分關鍵至大,為全經之幹,行者必得光明心地,入于嚴密,彼佛空行攝化,我以空心受攝,若是而不往生者,未之有也,不此之務,而興無謂之诤,其誰欺乎? 舍利弗,于汝意雲何,彼佛何故号阿彌陀。

    舍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号為阿彌陀。

    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

    舍利弗,阿彌陀佛,成佛以來,于今十劫。

     六、彼土聖衆伴侶無量分 此言彼土人物之勝也,所謂諸上善人也,善而上善,非善惡比量之善矣,善且不有,是名至善,亦名清淨。

    故衆生生者,皆阿鞞跋緻,此言不動地,能一心不亂者也。

    不動地為初地菩薩,即歡喜地,斯可與彼世界相合,倘有一意挂礙,熱惱随生,微細之惡念即起,為何能俱,況彼土無惡道之名,而我有惡念之實,豈能在無數阿鞞跋緻中,單能容一位惡衆生耶?故當自問現在能否做到加入彼土與聖衆同為伴侶,不必問他日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