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心語錄

關燈
合機即予印示一語二語,使之通體舒适,如解其縛,如飲醍醐,不是學樣可得。

    我人修者為心密,但隻歸入心地,證得此寂滅輕安之境,起諸無住自在之用,此即歸宗,正不必多取諸法門也。

    然亦非絕對不可學也,時未至也。

    禅者,無法法也,若故立以為法者,與教又有何别?一句話頭,乃不得已之引法,稍稍偏重,即落于教。

    六祖時南北二宗之分即在此。

    本來一切現成,既現成矣,即一切用不著。

    乃衆生一切現成而不見,亦不會用,乃逼令自悟自覺,費許多事。

    後人執以為非此不可,自誤誤人,豈不可笑。

    是以語錄等書,非得見性後,方許參閱,有詩句土白等看不懂者,即棄之,不作強解。

    且其中未必個個是徹,語病正多,他人衣帽原不合我體,至婢學夫人,尤不必耳。

    修道本以除習,今縛上加縛,有背印心之旨矣。

     修心密開悟者,各有其因緣也,法不居功,亦不受過,是在行者。

    惟數十年來,世人已不知學佛為何事,心法為何物,為欲打開此僵局,使修道者先明入佛歸宗之正因,引之識本而已。

    密法為世尊最後度生之一法,非具大福德善根者,無此因緣也。

    如人仗有利器,妄充力士,雖自身無力,卻可與人鬥力角勝,此即因緣也。

    故得之易,守之難,尤不可有絲毫自足驕慢之心。

    又凡與心密有緣者,皆夙世宗下苦行之士,今雖為之引開,亦容易啟其夙世之舊習氣,不可不知。

     佛法沒些子,雖隻一些,卻千難萬難。

    且道難在何處?若認錯了,卻又萬難千難。

    須知借有法法,證無心心,寂滅輕安,敢雲究竟? 初學人宜令先究心之相貌,何者是心,要伊自悟自覺,逼之愈嚴,則根基愈堅。

    更令其覓心之起點,再令其觀無心時之相貌,切勿輕許,非十二分認透不可。

    但必令先坐心中心法至少五百座,則印證有力,否則仍是虛浮耳。

     如其人天性薄者,平居不知孝友者,縱使天資聰穎,極肯用功,此生必不能成就。

    即使能顯法身,亦絕難起用。

    般若一開,業力随之而至,必吃苦磨練,不發大悲心度衆生者,決難成就。

    此擇人之難也。

     修行人第一考其天性,第二觀其福相,第三察其性靈,第四看其環境與因緣,方可決其成就之大小。

    外此者,不過種善根而已,今生希望極微。

    然忏悔痛改而肯補過者,尚須作有相功德以為輔,否則難勝其業力也。

     有人雲自感孤寂,不知孤則有之,寂則未也,能修到寂,便自不孤。

    倘真見寂靜寂滅之相,則無處不怡然自得。

    宇宙一切,皆備于我,又何孤寂之有! 修道人雖已見性,習氣未除,但與未見性人不同,以有辦法也。

    然他人不測,每不信其見性而非難之;若自己見而未徹,亦往往疑及根本,以其力未充,遂雲所證非是。

    此大誤也。

     初接人,先當知其落處,即知其病在何處。

    抓其癢處,打開其膠執,啟發其新機,引入于究竟。

    不可有勝心,量力打一下,勿過重,難在恰當,這便是機用。

     雖然,在今日環境之下,參禅是極不容易的事,即使一切條件具足圓滿,而師資又安在?何況壽命無常,斷不許你十年參證,三十年打成一片。

    吾師大愚阿阇黎以心中心密法傳世後,人始得有容易歸元之法。

    心中心密法,修滿千座,必能證得三摩他,開啟般若,見自本性,精進者至多三年有成。

    此法隻要肯坐得住,即是有緣。

    并且要夙世參過禅,有般若根器者,格外相應。

    是以修此法時,與禅宗尤若契合,故世人以禅密稱之。

    但名稱奇特可笑,須知二門各有立場,修法亦異。

    禅宗在無可下手處下手,末世業重者,無福消受,不易證入,縱使有所開悟,以不勝夙業故,必至狂蕩不羁,為世厭惡。

    隻有心中心密半仗佛力,穩穩當當。

    至少一氣修滿五六百座,徐徐引開般若,使其自悟本來,見自本性,得自受用可矣,正不必學那禅門棒喝一套。

    是以本道場系承愚師之命,專傳密印,不挂禅門招牌。

    且餘既未明教,亦不通宗,何敢以奇特言句惑人,隻老實守住本分,來學者以心中心密,或其他密咒接引之,使因地正,知見正,自得證悟,如是而已。

    以前所談,因學人來問作答,非談禅宗也。

    禅無可談,談即不是,宗無可說,說即已離,當直向言語道斷心行滅處體會,會得後,又莫執取了法見,以自誤也。

    總之,一切言句,盡是戲論,說此一大套,正是我的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