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閑法師法語集

關燈


    此話世尊早曾和盤托出。

    何待四十年後。

    于靈山會上。

    爲最後之極談耶。

    吾人苟能于見色聞聲之際。

    猛爾回光。

    內脫身心。

    外遺世界。

    則無始封閉全開。

    本有家珍頓顯。

    方知明明蓋天蓋地。

    曆曆亘古亘今。

    會麼。

    (卓一卓下座) 講法華經至信解品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背塵合覺。

    就路還家。

    至長安城。

    踏故鄉地。

    須知步步皆是窮源。

    處處盡堪合轍。

    但以初心暗昧。

    不得圓融。

    由斯到得門前。

    依然住立門側。

    直至身入父舍。

    猶故止宿草庵。

    誰知客作賤人。

    的是長者親子。

    將來執掌家業。

    非此人其孰能之。

    雖然如是。

    即今護法某某。

    來山敬香。

    請法飯僧。

    將來得何福果。

    (卓杖雲。

    )諸人既入靈山會。

    滿載船裝明月歸。

     又爲某居士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難思難議。

    非異非如。

    不生不滅。

    無來無去。

    仰登佛地。

    叁途不別心源。

    即入凡流。

    千聖亦同本住。

    達之者。

    乃全體大用。

    決定無非。

    昧之者。

    而背覺合塵。

    仍是虛奇。

    所以但能漸漸回頭。

    自然轉身就父。

    雖窮子希取無心。

    而長者全家委付。

    即今既得。

    慶快平生。

    昔年擝擻。

    辛苦不顧。

    (卓杖雲。

    )寶山如不空回手。

    便是超凡大力人。

     又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拈華的旨。

    不落言诠。

    飲光無故笑顔開。

    若問威音那畔事。

    道破不值半文錢。

    一雨普潤。

    無黨無偏。

    叁草二木等均沾。

    幸有密雲肯出岫。

    蓋覆叁千及大千。

    培福上人。

    度生心堅。

    不分東震與西幹。

    兩岸中流俱不住。

    一船撐去一船來。

    果有如是婆心。

    且道山僧如何贊歎。

    (遂卓杖雲)道自心悟。

    福從心培。

    淨土蓮華自心栽。

    自利利他真實事。

    其中功德廣無邊。

    (擲杖下座) 又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若雲第一義谛。

    山僧無開口處。

    謂是不落言诠。

    未免偏空留滯。

    盡至百不思量。

    猶恐墮在無記。

    而雲父母未生前。

    難逃鬼窟裏活計。

    如今末法衆生。

    誰肯深窮實際。

    終日數他金錢。

    畫餅充饑何濟。

    不了文字性空。

    依然舍父逃逝。

    能將四性推窮。

    免墮今時流弊。

    忽然頓契無生。

    便是西來大意。

    行住坐臥不離。

    現成法門良器。

    即此自利利人。

    名爲即世離世。

    四生六道任往來。

    馬腹驢胎可遊戲。

    雖然如是。

    且道即今護法居士某某。

    入我不二法門。

    頓開自己心地。

    拏出本有家珍。

    功德不可思議。

    不風流處也風流。

    有意氣時添意氣。

    (卓杖雲。

    )噫。

    (擲杖下座) 講化城喻品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達摩不來東震。

    神光不往西幹。

    妙德口中有舌。

    淨名室內無言。

    迷悟原無得失。

    生佛不隔毫端。

    人人從來具足。

    各各本自天然。

    何緣一坐十劫。

    佛法不得現前。

    衆中果有不會。

    問取大通如來。

    雖然如是。

    今日特因護法信士。

    請山僧升曲錄床。

    爲大衆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遂卓杖雲。

    )這個端的。

    微妙幽玄。

    一坐十劫。

    絕待離言。

    擱地一聲連底脫。

    森羅萬象笑顔開。

    (擲杖下座) 講至法師品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叁周授記事圓成。

    大化當行]古今。

    出世本懷今已暢。

    法師位是法王臣。

    諸禅兄。

    是法平等。

    無有高下。

    是故此道。

    不論僧俗男女。

    老少智愚。

    天龍神鬼。

    白牯黧奴。

    凡有聞法者。

    無一不成佛。

    所以佛言。

    若能受持讀誦。

    無論全經半偈。

    皆與授記作佛。

    真可謂碎珊瑚。

    塵塵是寶。

    折栴檀。

    片片皆香。

    今日齋主豈非個中人耶。

    山僧亦當隨分贊歎。

    (蓦卓拄杖雲。

    )覺即了了不施功。

    森羅萬象本來同。

    爾定當作佛。

    安住實智中。

    (擲杖下座) 又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向上一關。

    截斷叁世。

    法譬因緣。

    同顯實谛。

    上中下叁根。

    俱是不思議。

    引進實行人。

    了達諸義趣。

    于今發大菩提心。

    入生死海如遊戲。

    廣度諸衆生。

    窮盡未來際。

    噫。

    彈指圓成八萬門。

    一句了然超百億。

    不是吾師平等心。

    誰能個個皆授記。

    (擲杖下座) 六月初叁日正逢韋馱誕辰經至提婆達多品應問大師設齋請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調達釋迦。

    從來不乖。

    一粗一妙。

    權實交加。

    昔年真共命。

    今日假冤家。

    曆劫以來。

    互爲善友知識。

    生生世世。

    同宣妙法蓮華。

    證妙體。

    黃金不變。

    修梵行。

    白玉無瑕。

    入市廛。

    如泥牛木馬。

    達叁界。

    如水月空華。

    常寂光土中。

    受用不足。

    阿鼻地獄內。

    快樂無涯。

    的是真言實語。

    並非大口高誇。

    若問二人所得何叁昧。

    大似華嚴與法華。

    諸大衆。

    還委悉麼。

    如其不然。

    今日幸有應問上人設齋。

    少頃。

    且待韋將軍赴供。

    應去問他。

    (擲杖下座) 除夕法語 (師拈拄杖雲。

    )凡情聖解總皆非。

    末後牢關識者稀。

    莫向言中來取則。

    直須旨外去明機。

    鈍根漢。

    頭頭錯過。

    達道人。

    腳腳知歸。

    山僧頻唱無私調。

    更無一句有高低。

    諸上座。

    此時什麼時節。

    誰敢指東話西。

    雖然如是。

    即今除夕一句。

    又作麼生。

    (卓杖雲。

    )觑破伊。

    不希奇。

    大用現前皆具足。

    依他作解盡祛除。

     元旦升座法語 (師舉如意雲。

    )格外談玄。

    貴逢達士。

    最初一句。

    觌面無私。

    識得伊。

    無古無今。

    未識伊。

    念茲在茲。

    叁十六句之首。

    七十二候之始。

    此時拈香祝聖。

    不假二議叁思。

    諸上座。

    且道新新一句。

    山僧如何舉揭。

    (遂豎拂子雲)螽斯衍慶。

    事無不宜。

    世主行仁化。

    四海盡平夷。

    (揮拂子下座) 天臺山講彌陀疏鈔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大千刹海。

    萬象交參。

    六字門開。

    一超直入。

    稱念彌陀。

    似磨匣中敩劍。

    執持名號。

    如揩鏡上塵昏。

    淨極光圓。

    雲開月露。

    到這裏。

    始知衆生本來是佛。

    苦海無非樂邦。

    所以道。

    直須懸崖撒手。

    自肯承當。

    絕後再蘇。

    欺君不得。

    可見這一句子。

    雖然可比爛草鞋破斏帽。

    不是苦心人。

    不到個中。

    大有消息在。

    莫作尋常一樣看。

    今日本庵護法。

    和盤托出。

    供養大衆。

    山僧不過移步換影。

    借境生情而已。

    諸上座。

    還委悉麼。

    衲子肯依如是住。

    聖凡情見自然消。

    (擲杖下座) 講疏鈔至靈明洞徹之文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性德在纏。

    人莫能曉。

    直饒說得。

    也不相饒。

    須知說迷說悟。

    總是夢裏陳言。

    見性明心。

    依然夢中說夢。

    如或一根不了。

    則根根成障礙。

    到得一念無依。

    則念念自圓融。

    諸禅兄。

    不必向外馳求。

    直須回光返照。

    向五蘊山中。

    打開正眼。

    識取安樂田地。

    聽這安樂主人。

    教我往生極樂。

    到這裏。

    方知真佛屋裏坐。

    釋迦也不在西幹。

    且道正恁麼時。

    畢竟如何體認。

    (良久雲。

    )今日某某設齋。

    待諸人雲堂赴供後。

    再通消息。

    (擲杖下座) 講疏鈔較輪要約科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欲通千裏消息。

    須辦不足功夫。

    要得一念無生。

    必知入手方便。

    諸禅兄。

    時不待人。

    賓不由主。

    但有隨波之意。

    更無截浪之機。

    若能打翻布路葛藤。

    剪卻常情見解。

    自然得受用廣大。

    心地開通。

    可以振佛祖權衡。

    開人天眼目。

    如其不然。

    且聽山僧一偈。

    偈雲。

    門庭廣大貴知先。

    守約能參深妙禅。

    一句了然超百億。

    何須教外覓真傳。

    衆中更有不會。

    直待午後飽參。

    即今某某請法一句。

    又作麼生。

    (卓杖雲。

    )打齋要入叁摩地。

    發足能生九品蓮。

    (擲杖下座) 疏鈔文至感時科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一句彌陀珠走盤。

    不曾得巧黑漫漫。

    微微觑透玲珑子。

    便是嵩山面壁禅。

    無邪正。

    絕偏圓。

    接物不分智與賢。

    就使前村愚子弟。

    何嘗欠缺半絲緣。

    隻要信得極。

    願頭堅。

    人人有路透長安。

    此身欲向今生度。

    日落西山快著鞭。

    諸大德。

    此事各宜珍重。

    須知慈父十劫以來。

    垂手殷勤。

    一道恩光。

    阿誰無分。

    即今本寺護法信士某某聞法請法。

    見僧齋僧。

    非爲分外。

    山僧亦當隨分贊歎。

    (卓杖雲。

    )往生真妙訣。

    彌陀盡力提。

    名標華萼上。

    賢聖不須疑。

    (擲杖下座) 又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一超直入契如如。

    雲散長空廓太虛。

    不論是凡並是聖。

    個人無欠亦無餘。

    此事如葫蘆落水。

    轉轉有面。

    似水銀墮地。

    顆顆皆圓。

    一句相應。

    則句句相應。

    一念圓通。

    則念念圓通。

    隻爲情生智隔。

    所以大用不得現前。

    如其直下知休。

    脫體更無餘事。

    聞聲觀自在。

    見色常寂光。

    到這裏。

    方知佛法人情成一串。

    無邊海印印無邊。

    雖然如是。

    即今某某請法一句。

    又作麼生。

    (卓杖雲。

    )功德林中聞妙谛。

    通身熱惱自清涼。

    (擲杖下座) 甯波青村渡寶慶寺講彌陀疏鈔十七日開講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張缦天網。

    撈□魚龍。

    衆中如有透網金鱗。

    何妨出衆。

    (問答不錄)乃雲。

    達摩第一義谛。

    梁武頭迷。

    淨名不二法門。

    文殊口過。

    犯鋒铓者病。

    不犯鋒铓者亦病。

    大衆果能一絲不挂。

    淨□□。

    赤灑灑。

    徹底掀翻。

    行但行。

    坐但坐。

    不生些子取舍情見。

    便是個活祖師住世。

    又何須指東話西。

    若也毫厘系念。

    便是叁途業因。

    在個中還要覓個安樂田地。

    (蓦□杖雲)會麼。

    過去諸如來。

    斯門己成就。

    現在諸菩薩。

    今各入圓明。

    大乘修學人。

    當從此門入。

    即今本寺大冶洪開。

    斓凡煉聖。

    借山僧娘生之舌。

    用報佛恩。

    今朝本府護法信人梁濟貴。

    不昧本因飯僧。

    請法一句。

    且道山僧。

    如何舉揚。

    (卓杖雲。

    )七寶蓮池金砌底。

    他年水到自成渠。

    (擲杖下座) 疏鈔文至激揚生死令起忻厭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說欣說厭。

    雖方便之權門。

    示苦示樂。

    亦教中之的旨。

    玄中有妙。

    妙有中玄。

    何但離苦得樂。

    頓證十聖叁賢。

    高懸祖印當機用。

    利物應知語帶悲。

    是第一義谛。

    具叁要叁玄。

    句中有意。

    須親薦得旨。

    無明當下灰落。

    若是個真參實悟的漢子。

    向沒撈摸處。

    踏翻兩頭。

    孤標獨立。

    翛然自得。

    無黨無偏。

    方知皎月當空。

    沙界朗然。

    不挂片雲。

    雖然如是。

    即今請法一句。

    又作麼生。

    (卓杖雲。

    )福慧雙修心地印。

    長安大道直如弦。

     經至如是我聞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垂語雲。

    )挂劍無豪傑之氣。

    藏書無文人之氣。

    搭衣無出家之氣。

    山僧拄杖。

    無祖師之氣。

    不言外表。

    和氣一團。

    檢點將來。

    驢頭馬腳。

    是中如有不落窠臼者。

    出來相見。

    (僧智融大德出衆問雲)如何拄杖子無氣。

    (良久雲。

    )會麼。

    (進問雲。

    )如何是第一義谛。

    (答雲。

    )達摩未開口處。

    (進問)如何是和氣一團。

    (答雲。

    )劍爲不平離寶匣。

    藥因救病出金瓶。

    (進問雲。

    )如何是中道義。

    (答雲。

    )領取□頭意。

    莫認定盤星。

    (禮謝而去師雲)信是道根。

    道是德本。

    如是之法。

    是我親聞。

    至心領受。

    如是我聞。

    一超直入如來地。

    始信吾宗不欺人。

    一聲佛號。

    大方便門。

    不論愚夫愚婦。

    盡皆與知與能。

    念念不忘真面目。

    心心常憶本來人。

    諸大德。

    還委悉麼。

    即今本寺護法某某。

    請山僧升曲錄床。

    供養大衆。

    且道第一義谛如何舉揚。

    (卓杖雲。

    )諸上善人俱會處。

    當仁不讓老盧能。

    (擲杖下座) 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昨夜明月光輝。

    露圓通之面目。

    今朝黑雲叆叇。

    現大士之慈悲。

    若雲普陀說法。

    卻教善財去參。

    若道寶慶宏經。

    何勞天女來請。

    即今觀音大士。

    與善財龍女。

    都在山僧拄杖頭上現身說法了也。

    (蓦豎杖雲)見麼。

    應從比丘身得度者。

    即現比丘身而爲說法。

    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

    即皆現之而爲說法。

    (卓杖雲。

    )聞麼。

    若能會得。

    觀前兩序諸師。

    梯山航海。

    不負千裏而來。

    即今護法信人。

    請法飯僧。

    亦無當面錯過。

    如其不會。

    山僧與諸人道破。

    聽吾一偈。

    拈拄杖雲。

    色見聲求俱不是。

    離聲離色亦成非。

    圓通面目今何在。

    百八明珠晝夜提。

    (下座) 經至五句證稱理之文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即心即佛。

    大道隻在目前。

    所以道祇園不離當處。

    釋迦不住西幹。

    非色非空。

    要且目前難□道。

    隻此見聞非見聞。

    無餘聲色可呈君。

    諸大衆還委悉麼。

    孔子曰。

    性相近也。

    習相遠也。

    性近則即波見水。

    習遠則忘水隨波。

    所以要念念念彌陀。

    即從念處親見佛。

    是之謂大道。

    隻在目前可也。

    祇園一會。

    俨然未散。

    亦可也。

    既然如是。

    即今某某信人。

    請法飯僧一句。

    又作麼生。

    (卓杖雲。

    )一念信心長不退。

    榮華富貴在其中。

     疏至菩薩稱理之文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深知遍照含容。

    便見文殊慈氏。

    徹悟圓通廣大。

    何非□示觀音。

    果能如是。

    則行住坐臥。

    可以常得現前。

    瞬目揚眉。

    即是當場顯露。

    所以道昭昭乎心目之間。

    而相不可見。

    晃晃于色塵之內。

    而體不可分。

    苟非亡所入流。

    脫粘內伏。

    則終被文字所迷。

    循聲流轉。

    是爲依他作解。

    塞自悟門。

    (卓杖雲。

    )比丘尼梅馨大德會麼。

    若將閑學解。

    埋沒祖師心。

    (擲杖下座) 文至有七寶蓮池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珍池德水岸無邊。

    池內華開諸色蓮。

    若人了得唯心境。

    始信西方在目前。

    諸上座。

    自古至今。

    聲色堆裏。

    埋沒了多少英雄好漢。

    迷己爲物。

    背覺合塵。

    將自己一個安樂田地。

    草也不拔。

    水也不車。

    任他荒蕪。

    由他枯稿。

    反說娑婆界苦。

    極樂逍遙。

    殊不知苦從何起。

    樂從何來。

    者裏檢點分明。

    知個落處。

    自然得行住坐臥。

    觸目現前。

    所以道不忘自性彌陀佛。

    雜念分飛總是禅。

    雖然如是。

    即今某某請法一句。

    又作麼生。

    (卓杖雲。

    )此方叁千界。

    盡種九品蓮。

    修行無別訣。

    隻要念頭堅。

    (擲杖下座) 文至蓮華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現前公案絕商量。

    十萬程途路渺茫。

    直下無心全體現。

    花開赤白間青黃。

    古德有言。

    無邊刹海。

    不隔毫端。

    十世古今。

    不離當念。

    吾人果能放下塵心。

    提起淨念。

    動靜閑忙不間。

    行住坐臥不離。

    任他簇錦{花。

    我隻心心憶念。

    直至和念等閑都打脫。

    西天此土不多爭。

    雖然如是即今護法信人某某。

    請法飯僧一句。

    又作麼生。

    (卓杖雲。

    )念佛念心相應處。

    佛池白藕自然香。

    (擲杖下座) 文至蓮華托質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垂釣語雲。

    )若雲第一義谛。

    山僧無開口處。

    不是東土禅機。

    亦非西來大意。

    衆中如有知音。

    不妨請出證據。

    智融法師出衆問雲。

    一切衆生。

    迷昧本性。

    請法師曲垂方便。

    (答。

    )拄杖子爲阇黎道破了也。

    (進問雲。

    )學人未曾聞。

    (師雲。

    )若將耳聽終難會。

    (又問雲。

    )用什麼得聞。

    (答雲。

    )眼裏聞聲始得親。

    (又問雲。

    )如何是真佛屋裏坐。

    (師答雲。

    )是人活潑潑地。

    (又問雲。

    )如何是釋迦不住西幹。

    今在何處。

    (答雲。

    )在阇黎六根門頭。

    放光動地。

    (智融師禮謝而退)拈拄杖雲。

    彌陀不來東土。

    大衆不去西天。

    是處池中有月。

    誰家竈裏無。

    迷時隻迷這個不曾悟。

    畢竟是個什麼呢。

    (舉。

    )昔年南嶽見六祖。

    祖雲。

    什麼物恁麼來。

    (答雲。

    )說著一物即不中。

    今日鍾鼓齊鳴。

    人天普集。

    有善女人費門馮氏。

    法名善福。

    請山僧升曲錄床。

    舉揚這個。

    且道即今又作麼生。

    (良久雲。

    )彌陀不來而來。

    來無所從。

    大衆不去而去。

    去無所至。

    要知來去分明事。

    全在當人一念中。

    (擲杖下座) 文至光壽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說佛說祖。

    正如好肉剜瘡。

    舉古舉今。

    何異殘羹馊飯。

    一聞便悟。

    已落第二門頭。

    一舉便行。

    早是鈍人腳步。

    須知這一件事。

    如天普蓋。

    似地普擎。

    佛祖拈不起。

    衲僧見無門。

    聖凡路絕。

    光壽體融。

    師子遊行。

    不求伴侶。

    壯士展臂。

    不仗他人。

    諸大德。

    且道從上佛祖。

    畢竟用何法指示于人。

    (良久雲。

    )止止不須呈端的。

    始信維摩不二門。

    即今請法一句。

    又作麼生。

    (卓杖雲。

    )不勞老僧重說破。

    個中有麝自然聞。

    (擲杖下座) 經至六方佛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佛祖言句。

    雖是入道之門。

    若滯句迷言。

    是爲大病。

    所以有出佛入魔。

    治世語言。

    雖是亂心之器。

    若離情得旨。

    是爲醍醐。

    所以能轉凡成聖。

    可見涅槃山頂。

    有荊棘之林。

    生死海中。

    有安樂之地。

    雖然如是。

    總不若一念知休。

    大衆會麼。

    即今本寺護法信人某某。

    年登古稀。

    來山聞法。

    請法飯僧。

    且道山僧如何舉揚。

    (卓杖雲。

    )直截根源把本修。

    當知此話有來由。

    人生百歲從來少。

    念念彌陀勿外求。

    (擲杖下座) 爲某某剃頭法語 (師拈刀雲。

    )執王庫刀。

    秉太阿劍。

    斬煩惱絲。

    斷生死線。

    不爲沒量大人。

    定作出塵羅漢。

    禿頂還他獅子兒。

    翻身直上象王殿。

     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露出頂中肉髻。

    放開眉裏毫光。

    別有一種淨土。

    不在上下四方。

    衆中若有會得。

    不妨出衆宣揚。

    (問答不錄)若論這個淨土。

    人人皆有。

    各各不無。

    覓之則無相無形。

    用之則無窮無盡。

    本是內具。

    不須外尋。

    是故如來藏。

    即名衆生心。

    (蓦□杖雲。

    )會麼。

    若能會得。

    則彌陀如來。

    時時禮觐。

    極樂世界。

    念念遊行。

    非爲分外。

    如其不會。

    莫言老漢辜負諸人。

    即今有信心護法某某。

    請法飯僧。

    且道將來福德因緣。

    又作麼生道呢。

    (卓杖雲。

    )十方薄伽梵。

    一路涅槃門。

    信心如不退。

    蓮華捧足行。

    (擲杖下座) 經至五濁文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自性唯心不用參。

    彌陀一句是司南。

    隻消直下承當去。

    擬讀思量落二叁。

    隻爲當人不了自心是佛。

    是以執相循名。

    妄生倒惑。

    橫見生死。

    枉入迷流。

    勞我本師。

    曲垂方便。

    橫開捷經之門。

    直指歸真之路。

    教令攝心念佛。

    念佛念心。

    念念不忘。

    心心無間。

    忽爾念到心思路絕。

    當下頓脫根塵。

    正恁麼時。

    始信五濁凡居。

    即是西方安養。

    叁途苦處。

    無非古佛道場。

    諸大衆。

    信得極麼。

    此事不是說了便休。

    直須親到一回始得。

    既然如是。

    且道即今護法優婆夷某某同女某某。

    請法飯僧。

    畢竟得何福果。

    且聽山僧一偈。

    母女二人宿業牽。

    蓮華會裏結良緣。

    今生各把彌陀念。

    他日同登般若船。

    (擲杖下座) 丈室法語 (舉如意雲。

    )昔闡龍樹旨。

    今宏虎溪宗。

    衆星皆拱北。

    萬派盡朝東。

    叁世諸佛。

    曆代祖師。

    天下善知識。

    總向者裏。

    張麟打鳳。

    捉虎擒龍。

    今日新頭陀出來。

    且道還有出格手段也無。

    (良久揮拂子雲。

    )憑將叁寸輝天地。

    用報東西列祖恩。

    (擲杖下座) 升座法語 (指法座雲。

    )大寶華王。

    人天衛護。

    師子-呻。

    象王回顧。

    欲報法王恩。

    須加這一步。

    遂登座拈香。

    祝聖雲。

    此一瓣香。

    光同舜日。

    大似堯天。

    b向爐中。

    端爲祝延 今上福壽無疆。

    恭願天長地久。

    海宴河清。

    八纮聞撫掌之歌。

    萬國仰垂衣之化。

    這一片香。

    惟經惟緯。

    乃瑞乃祥。

    奉爲全國文武。

    宰官賢良。

    以及本郡官紳。

    遠近護法檀那。

    伏願恒作國家柱石。

    永爲法海津梁。

    這一片香。

    一本栽培。

    一源灌溉。

    奉爲臺宗列祖。

    暨天下宏揚禅教律淨諸善知識。

    以及本寺開山中興住持諸老和尚。

    伏願慧日偕佛日同輝。

    願輪共*輪並轉。

    這一片香。

    大容宇宙。

    細入微塵。

    供養大覺普濟玉琳琇祖國師。

    中興國清寶林珍祖。

    及曆代住持老和尚。

    伏願不動寂光。

    示生叁界。

    恒升慧月。

    丕振獅弦。

    這一片香。

    辣似紫桂。

    苦勝黃連。

    體則枝葉全無。

    用則撐天柱地。

    仰彌高而不可及。

    鑽彌堅而不可入。

    b向爐中。

    專爲本寺中興□端融祖老和尚。

    聊且遮慚釋愧。

    難雲報德酬恩。

    合掌就座。

    (維那師白椎竟)(拈拄杖雲)一塵若有。

    毗盧墮在凡夫。

    萬法若無。

    普賢失其境界。

    小瞿昙指地指天。

    大似迷頭認影。

    老達磨。

    分皮分髓。

    何殊接響承虛。

    道個無位真人。

    打失鼻孔。

    舉則現成公案。

    脫落須眉。

    醜陋難遮。

    伎倆已盡。

    得住便住。

    無住心生。

    欲然即然。

    自然妙用。

    所以十方坐斷。

    不涉程途。

    正令全提。

    打開布袋。

    貯明月于無心〇裏。

    面面圓光。

    納清風于沒底籃中。

    番番透徹。

    雖然如是。

    且道應時出世一句。

    又作麼生。

    (卓拄杖雲。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擲杖下座) 大殿上供法語 (正中立雲。

    )說有佛是常見。

    道無佛是斷見。

    無位真人那個身。

    要知北鬥面南看。

    大衆。

    莫教當面錯過。

    (遂合掌問訊。

    拈香展大具九禮。

    ) 祖堂上供法語 人言遲。

    我道速。

    不肖兒孫。

    慚惶滿目。

    雙手空見尊堂。

    一言不能報覆。

    (遂拈香展禮。

    ) 韋馱殿上供法語 欲行不行。

    似有所思。

    吾爲何事。

    將軍自知。

    (遂拈香展禮。

    ) 伽藍殿上供法語 佛國屏翰。

    王城牆塹。

    我之本懷。

    神明早見。

    樹立千古門庭。

    全仗諸位老漢。

    (遂拈香展禮。

    ) 監齋殿上供法語 妙用神通。

    自知有限。

    大衆香廚。

    仰勞主宰。

    山僧自愧無能。

    隻好隨緣赴感。

    (遂拈香展禮。

    ) 次日瑞安孫府弟子身在閨閣中閉關叁年圓滿適于本月十叁日出關十五日來寺慶師主席之喜設如意齋請上堂法語 (拈拄杖雲。

    )一字關前。

    今昔原無出入。

    叁周限滿。

    因緣乃有始終。

    涅槃心澈底掀翻。

    差別智和盤托出。

    叁心坐斷孤迥迥。

    內外一如。

    五蘊頓空峭巍巍。

    根塵不二。

    掣開聖鎖。

    全彰摩竭徽猷。

    擊碎玄關。

    揭示毗耶消息。

    雖然如是。

    且道如何是消息一句。

    (卓一卓雲。

    )脫體頓超知見外。

    方名越格自繇人。

    (擲杖下座) 又次爲衆姓上堂法語 (拈拄杖雲。

    )是法從來住法位。

    何須說妙更談玄。

    頭陀早課千聲佛。

    勝過諸方五味禅。

    衆中如有知音。

    何妨請出相見。

    (問答不錄)(乃雲。

    )人人皆能念佛。

    試問念的是誰。

    若雲西方果佛。

    與我何預。

    若道自性彌陀。

    又何勞念。

    豈知言一句子。

    非耳目能到。

    非口舌可宣。

    能賓能主。

    能妙能玄。

    有體有用。

    有實有權。

    有時若洪波巨浪。

    有時如枯木寒灰。

    隱顯匪一。

    出沒千端。

    直饒有通天手段。

    撈摸不著。

    必至于萬緣頓息。

    始得現前。

    雖然如是。

    衆信人即今飯僧。

    將來所得福果消息。

    山僧又如何道。

    (卓一卓雲。

    )千江有水千江月。

    萬裏無雲萬裏天。

     上堂法語 諸惡莫作。

    衆善奉行。

    隻此八字。

    函蓋乾坤。

    悟之成正覺。

    迷之爲凡夫。

    故曆代祖師。

    徹底堪任。

    十方諸佛。

    同證此行。

    把手牽君行不得。

    爲人自肯乃方親。

    果是上智利根。

    直下承當去也。

    諸大德。

    會得麼。

    其或不然。

    且聽山僧最後拈示。

    慧光灼破塵羅網。

    野鳥無非金色雞。

     上堂法語 妙性無爲。

    不墮諸數。

    不可以有量言。

    四相有爲。

    刹那不住。

    不可以無量言。

    萬境齊彰。

    所以塵勞中含藏世出世法。

    古德雲。

    拈一莖草。

    全是丈六金身。

    山僧正眼觀來。

    如來藏中本無迷悟。

    何得那聖那凡。

    平帖帖地。

    不須指深指淺。

    (擲杖雲。

    )一句了然超百億。

    萬年暗室放光明。

     除夕升座 年窮日窮。

    不是真窮。

    到得淨□□。

    赤灑灑。

    寸絲不挂體時。

    可謂之真窮也。

    所以古德雲。

    去年窮。

    不算窮。

    今年窮。

    方謂窮。

    去年窮。

    還有卓錐之地。

    今年窮。

    連卓錐之地也無。

    老僧不敢說富。

    亦不敢說窮。

    人家說我富。

    因我腿子上還有一條娘生褲。

    人家說我窮。

    因我叁十餘年仍舊作一個牧牛翁。

    今逢歲底年關。

    烹出這一頭水牯牛。

    與大衆應個時節。

    (遂將拂子卓雲。

    )拭幾焚香送舊臘。

    嗚鍾擂鼓接新年。

     元旦升座法語 (舉如意雲。

    )新。

    新。

    新。

    新年。

    新日。

    新時辰。

    (放如意拈拄杖雲。

    )獨有者個真骨董。

    無新無舊無古今。

    性海碧。

    智草青。

    獨坐虛空絕點塵。

    撫唱沒弦琴一曲。

    娘生耳聽罕知音。

    宗風永扇。

    法鼓常鳴。

    長夜天亮。

    無盡燈明。

    (遂擲杖拈香雲。

    )一瓣龍涎薰法界。

    五洲四海樂清平。

     觀音聖誕良辰法語 香山觀世音。

    降生于是日。

    古今聰慧人。

    總作如是說。

    殊不知性水澄清。

    心月自現。

    因緣若至。

    其理自彰。

    感應道交。

    初無一定。

    須知一年叁百六十日。

    日日無非大士降生之日。

    經稱觀音爲普門大士。

    如是則無非大士現身之處也。

    (蓦拈拄杖雲。

    )諸大衆見麼。

    即今大士現身了也。

    (又卓一卓雲。

    )聞麼。

    即今大士說法了也。

    果能見而無見。

    方稱真見。

    聞而不聞。

    始號真聞。

    雖然如是。

    即今陸西林居士。

    發廣大心。

    建無遮會。

    平等普供。

    四聖六凡。

    且道怎麼生拈取一句呢。

    (卓一卓雲。

    )門庭常霭祥雲瑞。

    蘭桂長經劫外春。

     揚州福緣寺經期開講上堂法語 六根無實性。

    幻妄徒稱名。

    龜毛原非質。

    兔角本無形。

    舉心成妄識。

    息念絕迷情。

    欲知真面目。

    須聽佛頂經。

    諸大衆。

    不聞古德言乎。

    依文解義。

    叁世佛冤。

    離經一字。

    即同魔說。

    試問現前諸上座。

    爲依文解義耶。

    則有佛冤之過。

    若離字談經耶。

    便有魔說之譏。

    且道作麼生即得呢。

    (複宣一偈雲。

    )真面目。

    本無蹤。

    耳在傍兮鼻在中。

    能向此經鑽得透。

    始知離即是圓融。

    雖然如是。

    即今本寺護法。

    爲廣結良緣。

    飯僧請法。

    且道將來得何福呢。

    (卓雲)講經會中設供。

    極樂國內標名。

     西池庵上梁法語 (舉如意雲。

    )立地擎天。

    吉祥如意。

    虎嘯龍吟。

    風雲交際。

    紫氣東來。

    赤星西墜。

    大衆修持。

    一團和氣。

    宏闡愛道宗風。

    永劫千秋不替。

    以大圓覺作伽藍。

    身心安居平等智。

    (升起。

    ) 開講佛頂經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大開微妙法門。

    單提向上一著。

    果是上根利智。

    舉起便知下落。

    諸上座。

    今日有一無位真人。

    踞毗盧頂上。

    放無見頂光。

    爲大事因緣。

    說伽陀章句。

    所以閑長老。

    大顯神通。

    毫端現刹。

    谛道人。

    天然作用。

    塵裏轉經。

    貯明月于無心〇內。

    面面圓光。

    納清風于沒底籃中。

    番番透徹。

    現前諸大衆。

    即語言文字會也可。

    離語言文字會亦可。

    從門而入者也可。

    乘虛而至者亦可。

    管教彌勒輕彈指。

    不是善財不進門。

    雖然如是。

    即今孫阆仙居士飯僧請法一句。

    且道又作麼生呢。

    (蓦豎拄杖卓一卓雲。

    )妙明覺體純圓淨。

    不受人間半點塵。

    (擲杖下座) 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靈山會上。

    默示真風。

    舍衛國中。

    旛標金刹。

    言言透聲透色。

    著著離見離聞。

    放下去。

    一字也無。

    提起來。

    充滿宇宙。

    言其有也。

    有而非有。

    道其無也。

    無亦不無。

    所以阿難尊者。

    以不聞謂聞。

    故稱我聞。

    釋迦世尊。

    以非是爲是。

    乃教如是。

    須知世尊教如是。

    乃非是非非是。

    尊者稱我聞。

    乃無聞無不聞。

    此無聞無不聞。

    雙照聞與不聞。

    是爲圓聞。

    這非是非非是。

    雙融是與非是。

    堪雲妙是。

    我輩果能從聞而思而修。

    由信而願而行。

    因叁慧而成叁資。

    收六根而念六字。

    離五濁。

    到五清。

    超叁有。

    越叁空。

    在在皆爲安樂地。

    更從何處說西東。

    衆中還有委悉者麼。

    雖然如是。

    即今本寺護法某某居士飯僧請法。

    且道又如何拈取一句呢。

    (以杖卓一卓雲。

    )西方匝地莊嚴相。

    盡是當人願力成。

    (擲杖下座) 爲周學熙夫人願西居士六旬大慶上堂法語(乙醜中秋日) 欲登覺岸。

    莫如布施爲先。

    要種福田。

    無過齋僧第一。

    祗如心罹愛網。

    窮年奔走于風塵。

    身逐世流。

    畢世沈埋于業障。

    昧天真而隨幻夢。

    乃忽覺而忽迷。

    舍實際而認空華。

    竟自纏而自縛。

    非善因以恒植。

    恐解脫而無門。

    茲者。

    安徽秋浦縣護法信士周緝之夫人。

    法名願西。

    年過花甲。

    慮及電光。

    航海梯山。

    栉風沐雨。

    供嚴精潔。

    念起虔誠。

    奉 萬德之慈尊。

    飯六和之上士。

    下陳微善。

    上答洪恩。

    望大聖以垂憐。

    希應真而降格。

    俾齋主擺脫塵勞。

    多臻福慧。

    欲海竭而福海汪洋。

    罪山傾而壽山高聳。

    示爲功德。

    用作津梁。

    既然如是。

    且道老僧又作麼生稱贊一句呢。

    (杖卓一卓雲。

    )桂子與蘭孫並秀龜齡偕鶴算齊年。

     慈溪金仙寺講楞嚴圓經上堂法語 風吟窗竹蕭蕭響。

    雪炙楓林葉葉紅。

    雲自卷舒天不動。

    青山冷眼笑芙蓉。

    涅槃心易曉。

    差別智難明。

    不自灑灑潇潇。

    隻管纏纏縛縛。

    須知說迷說悟。

    即是謗法謗僧。

    見性明心。

    亦乃夢中說夢。

    如或一根不了。

    則根根成障成礙。

    到得一念無依。

    而念念自圓自融。

    且道這叁月之中。

    諸方老宿天下善知識。

    都打口鼓。

    爲諸人安身立命。

    獨有金仙長老。

    別展一籌。

    將十方虛空爲爐。

    森羅萬象爲炭。

    一切四生九有爲鐵。

    以老僧舌頭爲扇。

    扇起四大火炎。

    于九旬之內。

    把定關津。

    不使纖毫漏洩。

    斓得人人身心世界。

    內外通紅。

    融成一片。

    不妨一椎便就。

    直待今朝始得出"。

    諸禅兄。

    各各請看無位真人的面目。

    (卓一卓雲。

    )端坐受供養。

    施主常安樂。

    一念頓圓明。

    蓮華胎裏宿。

     北京衆議院議員鮑宗漢先生水陸上堂 古德有言。

    道本不可以言思。

    言之則詞喪。

    思之則慮亡。

    今日木上座乃雲。

    道非不可以言思。

    不言則意隱。

    言之則意顯。

    不思則旨晦。

    思之則旨明。

    貴在得意忘言。

    得旨忘思。

    譬如以指示月。

    因指見月。

    不可執指以爲月。

    尤不可離指而話月。

    道亦如是而已矣。

    會得。

    言思也是。

    不言思也是。

    不會。

    不言思也非。

    言思也非。

    無可無不可。

    無是無非是。

    道在其中矣。

    所以道。

    四聖六凡。

    盡向此處受用。

    九幽十類。

    鹹從個裏超升。

    且道與古人相去幾何。

    衆中還委悉也無。

    (良久遂卓一卓雲。

    )語語無私含衆妙。

    籬邊金菊滿園香。

     上堂法語 木上座雲。

    真與妄。

    人所不能分。

    那識同歸一性。

    染與淨。

    人所不能辨。

    誰知同出一源。

    衆中還有委悉者麼。

    (良久雲。

    )須信緣了雙融。

    正因一統。

    明于此。

    便見一相陀羅尼。

    叁根普及。

    一乘波羅密。

    萬法總持。

    拯迷途而遊覺道。

    方知佛法之功。

    化熱惱而作清涼。

    始見慈悲之大。

    水陸空。

    叁方普度。

    真俗中。

    十界全收。

    足證聖凡平等。

    圓融無礙者也。

    茲當開壇結界良辰。

    有比丘尼淨能。

    領衆請法。

    且道畢竟如何。

    (乃卓拄杖雲。

    )無我無人真面目。

    即空即色見如來。

     爲雲嚴和尚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靈山拈華密意。

    迦葉不肯覆藏。

    世尊將錯就錯。

    乃雲吾有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

    實相無相。

    微妙法門。

    付囑摩诃迦葉。

    殃及後代兒孫。

    傳燈續焰。

    至今曆叁千年。

    愈傳愈熾。

    彼禅窟則曰教外別傳。

    我山家乃曰教內真傳也。

    諸大衆須知。

    這一件大事因緣。

    十方如來。

    爲此而出現于世。

    曆代諸祖。

    爲此而特地西來。

    天下老和尚。

    爲此而拈椎豎拂。

    古今善知識。

    爲此而說妙談玄。

    現前雲長老。

    爲此而建大法幢。

    即今木上座。

    爲此而升曲錄床。

    小悉達既已眉目全彰。

    老達摩自當肝腸畢露。

    衆中也有知音者麼。

    雖然如是。

    即今請法一句。

    又作麼生呢。

    (良久卓拄杖雲。

    )一棒果能知痛癢。

    出山定作師子王。

     上堂法語 周代甲寅四月八。

    摩耶夫人生悉達。

    才言上下我獨尊。

    卻被雲門棒打煞。

    諸大衆。

    雲門老祖爲知恩報恩耶。

    抑傳佛心印耶。

    這裏應須缁素分明。

    幸勿颟顸過去。

    所以道。

    真身不變。

    原無去而無來。

    應□隨緣。

    乃有生而有滅。

    如天上唯一輪。

    隨千江皆有月。

    念念而王宮出世。

    步步而兜率降生。

    (遂拈拄杖雲。

    )太子降生了也。

    (良久又拈拄杖卓一卓雲。

    )太子一手指天。

    一手指地言。

    天上天下。

    唯我獨尊了也。

    且道雲門老漢在甚麼處呢。

    雲門雲。

    我不在。

    我若在。

    一棒打死餧狗子吃。

    貴圖天下太平。

    衆中還有識得話頭落處麼。

    (蓦卓一卓雲。

    )識得得話頭落處。

    始信知恩報恩。

     五更大雷震動午前下雨不住水陸上堂 (拈拄杖雲。

    )五更法雷靂靂。

    午前法雨淒淒。

    老僧今日。

    忽然自覺知非。

    叁藏宏文。

    實未嘗深窮博覽。

    八萬細行。

    又不曾謹守精微。

    至于宗門真實端的。

    猶未透徹向上一機。

    隻好躲在叢林會下。

    作一個沒用阇黎。

    若是遇到明眼作家。

    便不敢豎拂拈椎。

    設使有個超方衲子。

    棒喝交馳。

    老僧不得已。

    隻好硬著頭皮。

    假使他用通天手段。

    誰知我有無住無依。

    就把這個無住無依的道理。

    不管他是聖是凡。

    包容得幹幹淨淨。

    請他到平等大會中。

    隨分納些些受用。

    諸上座。

    試看如何。

    茲當結界良辰。

    齋主特別請法。

    且又如何舉揚。

    (卓一卓雲。

    )有星皆拱北。

    無水不朝東。

    (擲杖下座) 上堂法語 (師拈拄杖雲。

    )毫端現寶刹。

    乃閑長老本有光明。

    塵裏轉經輪。

    是谛道人天然作用。

    諸上座不聞古德言乎。

    一口吸盡西江水。

    一氣轉完大藏經。

    果能如是。

    方可向諸人說不到處。

    拈取一句。

    諸人行不得處。

    展開一步。

    直如金翅擘海。

    但取龍吞。

    千七百則葛藤。

    何難一語剖盡。

    衆中還有同說同行者麼。

    有則與你把手共行。

    互相酬酢。

    無則一任山僧獨行獨說去也。

    (良久雲。

    )黃金自有黃金價。

    斷不和沙賣與人。

    雖然如是。

    祗如孫阆仙居士飯僧請法一句。

    作麼生道呢。

    (蓦卓拄杖雲。

    )十方薄伽梵。

    一路涅槃門。

    且從者裏入。

    (擲杖下座) 開光法語 (拈拄杖雲。

    )森羅萬象體如如。

    一段圓光等太虛。

    不論是凡並是聖。

    個中無欠亦無餘。

    諸大德。

    且道現前韋大將軍。

    補處大士。

    哼哈二將。

    四大天王。

    一□□通身是眼。

    教老僧作麼生下手。

    (□以杖畫○相向中心一點雲。

    )開眼也著。

    閉眼也著。

     上堂法語 (拈拄杖雲。

    )說無雙法。

    妙德揚眉。

    談不二門。

    維摩杜口。

    且道杜口與揚眉。

    畢竟是同是別。

    衆中若有知音。

    不妨請出相見。

    (乃雲。

    )爲第一義谛。

    開不二法門。

    了世谛即是佛法。

    觸目皆真。

    達叁際不離刹那。

    開口便是。

    所以道溪聲盡是廣長舌。

    山色無非清淨身。

    無邊刹海不隔毫端。

    十世古今即在當念。

    不我欺也。

    豈虛語哉。

    雖然如是。

    且道現前某某爲 諸大士開光請法飯僧一句。

    又作麼生。

    (以杖向空一點卓一卓雲。

    )點開淨妙圓明眼。

    福利恒沙無量人。

     白雲庵淨妙比丘尼華嚴關封關法語 (舉如意雲)以大圓覺。

    爲爾伽藍。

    身心安居。

    平等性智。

    教爾于二六時中。

    深入華藏玄門。

    優遊毗盧性海。

    將盧舍那佛。

    七處宣說九會敷揚之大方廣。

    一字一禮。

    朝斯夕斯。

    敷萬行之因華。

    嚴一乘之果德。

    波騰行海。

    雲布慈門。

    行見梵王帝釋。

    普雨天花。

    彌勒普賢。

    同聲贊歎。

    雖然如是。

    且道現前法事。

    又作麼拈取一句呢。

    (放如意舉封條雲)佛子住此地。

    則是佛受用。

    天人皆歡喜。

    晝夜恒吉祥。

    (遂厲聲雲)封。

     封關法語 (拈封條雲。

    )散意失真。

    心水濁而溷歸欲海。

    掩關行道。

    慧日明而朗達性天。

    恭維 大德。

    夙植勝因。

    精持戒品。

    活計罔熏于定慧。

    識心時起于貪嗔。

    未明出世之因。

    難撇塵勞之俗。

    于是關身結製。

    研究無生。

    修心于叁載之中。

    奮志于千日之內。

    俾使修身有序。

    進道無魔。

    忍水常滋。

    永秀菩提之果。

    慧光頓發。

    照破煩惱之迷。

    且道封關一句。

    又作麼生。

    (以條作封勢雲)仗慈光而擁護。

    俾覺樹以恒春。

    (遂揚聲雲)封。

     西池庵封關法語 (舉如意雲)法性無形。

    那有去來之迹。

    世緣紛擾。

    不無起坐之勞。

    古德精修。

    聞高妙禅師。

    叁年不沾1曠。

    如來垂範。

    讀圓覺了義。

    叁期安置淨居。

    佛祖若斯宏谟。

    吾徒甯無仿效乎。

    恭維 守楞大德。

    英年入釋。

    立志可嘉。

    卓錫申江。

    創修梵刹。

    叨 佛祖慈恩。

    蒙天龍呵護。

    即今兩殿告成。

    六和團聚。

    承師弟奔馳之力。

    仗檀那資助之功也。

    苟非彡志修行。

    將何報答。

    爰是叁年掩室。

    一志勤劬。

    望樂國爲家鄉。

    將 慈尊作依怙。

    于是乎果能至誠禮誦。

    自然感應道交。

    雖然如是。

    且聽一偈。

    (以如意打○相雲)以大圓覺作伽藍。

    身心安居平等智。

    不于其中起分別。

    是故此處最吉祥。

    且道封關一句。

    又作麼生呢。

    (放如意拈封條雲)佛子住此地。

    則得佛受用。

    經行及坐臥。

    常在于其中。

    (遂厲聲雲)封。

     爲西池庵主開關法語 (舉如意雲)無縫塔中。

    今昔那有出入。

    華嚴關內。

    因緣不無始終。

    大方廣佛華嚴經者。

    我佛如來。

    初成正覺。

    于寂滅道場。

    現圓滿報身。

    爲四十一位大士。

    稱法界性。

    七處九會。

    一音頓演。

    無量法門。

    品有叁十九。

    文成八十卷。

    清涼國師。

    判爲四分五周。

    謂舍那如來。

    令諸大士。

    生信開解。

    起行造修。

    以及證入而後已。

    且夫全文大旨。

    統唯一真法界。

    圓赅萬有。

    唯是一心。

    觌體全真。

    融通交攝